2022年江苏专转本计算机应用基础

日期: 2024-10-24 22:03:03|浏览: 5|编号: 10489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2022年江苏专转本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文是根据个人理解进行的个人整理。如果有任何错误,请指正。由于改革后的情况尚不明确,本文仅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文章供备考和背诵之用。如果你想学习,请学习专业书籍或专业课程。如有错误或疑问,请指正。

(目前已完成,目前目标是优化。另外,越搜越觉得试题写得很随意~ - ~!网上资料和书本知识点不一样,我不知道)不知道参考的是哪本书,下面就不告诉你了,嘿嘿~)

(1)课程A:计算机应用基础

【测试目的】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常用设备和基本原理,理解

集成电路控制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熟悉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

熟悉编程语言语法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常见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点,掌握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并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

【测试内容】

1.计算机硬件 1.1计算机基本原理: 1.1.1计算机发展与分类、软件概述、硬件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是按照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来划分的。分为四个阶段,即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现在)。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

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真空管,也称为电子管时代。

主存储器使用磁鼓芯,外部存储器使用磁带。

在软件方面,程序是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的。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到几万次运算)、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计算机

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主存储器使用磁芯,外部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来使用了操作系统并出现了高级编程语言。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领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到每秒数十万次,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和存储容量也得到了提高。大大改善。

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型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用磁盘作为外部存储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加。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提高到每秒数十万至数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的种类也很多。计算机与通信紧密结合,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般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部存储器采用大容量软、硬盘,并且已开始引入光盘。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也在不断地开发和改进。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千万到万亿次。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功能更加齐全。这一时期,计算机的种类除了中小型和大型计算机外,开始向超级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使计算机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的分类:

个人的:

全面的:

软件概述:

软件是按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硬件概述:

硬件是计算机硬件的简称,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

1.1.2 常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机器。

​CPU:“龙芯”系列芯片,Intel、AMD、上海兆芯、上海申威。 1.1.3 计算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系统总线、I/O总线概述。 1.1.4微处理器的发展、字长、处理速度、指令和指令系统。 1.2 集成电路 1.2.1 集成电路的概念。

集成电路是微型电子器件或元件。

1.2.2 集成电路、IC卡的发展及分类。

真空管舞台(1947)

晶体管阶段 (1950)

集成电路 (195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8)

具体的: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约翰·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发明了晶体管,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950年:结型晶体管诞生

1950年:R Ohl和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

1951:发明场效应晶体管

1956年:CS发明扩散工艺

1958年: Noyce和TI Kilby相隔几个月发明了集成电路,创造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0 年:HH Loor 和 E 发明了光刻工艺

1962年:美国RCA公司开发出MOS场效应晶体管。

1963年:FM和CTSah首先提出CMOS技术。如今,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技术

1964年:Intel Moore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每18个月将增加一倍。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和第一个门阵列(50个门),为当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1967年:应用材料公司( )成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

1971年: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采用MOS技术。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

1974 年:RCA 推出第一款 CMOS 微处理器 1802

1976 年:推出 16kb DRAM 和 4kb SRAM

1978年: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在不到0.5平方厘米的硅芯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到来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随后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基于8088的PC

1981 年:推出 256kb DRAM 和 64kb CMOS SRAM

1984 年:日本推出 1Mb DRAM 和 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20MHz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硅片上集成了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阶段

1989 年:1Mb DRAM 进入市场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艺,后来50MHz芯片采用0.8μm工艺

1992 年:64M 位随机存取存储器问世

1993年:推出66MHz 处理器,采用0.6μm工艺

1995年:Pro,采用0.6-0.35μm工艺; 1997年: II问世,采用0.25μm工艺

1999年: III问世,采用0.25μm工艺,后来采用0.18μm工艺

2000 年:1Gb RAM 上市

2000年: 4问世,1.5GHz,采用0.18μm工艺

2001年:英特尔宣布将于2001年下半年采用0.13μm工艺。

2003年: 4 E系列推出,采用90nm工艺。

2005年:Intel Core 2系列推出,采用65nm工艺。

2007年:基于全新45nm High-K工艺的Intel Core 2 E7/E8/E9推出。

2009年:Intel Core i系列全新推出,创纪录地采用领先的32nm工艺,下一代22nm工艺正在开发中。

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65-1978年:以支撑计算机和军工为目标,发展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和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

1978-1990年:主要从美国引进二手设备,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水平。在“治分散乱”的同时,聚焦消费整机,解决彩电集成电路国产化问题。

1990-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为重点,以CAD为突破口,注重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建设,服务于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取得新发展。

IC卡:将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制成卡片形式。

1.3 PC 单元组成 1.3.1 主板、芯片组、BIOS、内存、I/O 总线和I/O 接口概述。 1.3.2 BIOS的组成及运行过程,内部存储器有各类RAM和ROM。 1.3.3 DDR SDRAM参数、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内存模块封装形式。数据传输率计算:R=(1/T)*log2N (bps) 内存模块封装形式:DIP 封装、TSOP 封装、BGA 封装、CSP 封装、WLCSP 1.3.4 I/O 总线、I/O 操作方式,常见使用的几种类型的I/O设备接口,I/O总线带宽计算。

I/O总线:

I/O总线是指用于传输I/O路径技术规定的数据和控制信号的电缆和连接器系统。它还包括总线终端电阻或电路。该终端电阻用于减少电缆上的信号反射干扰。

I/O控制方式:

程序查询模式、中断模式、DMA模式和通讯模式。

常用的I/O设备接口类型:

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直接数据传输接口、中断控制接口、定时器/计数器接口。

I/O总线带宽计算:

公式:总线带宽=(总线位宽/8)*总线频率

报价示例:

1.4 常用输入设备 1.4.1 键盘、鼠标、笔输入设备、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概述。 1.4.2 键盘和鼠标的分类、工作原理、基本操作和使用的接口类型。 1.5 常用输出设备 1.5.1 常用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分类及特点。

监视器:是计算机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将某些电子文件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

绘图仪:能以图形形式输出计算机输出信息。主要可绘制各种管理图及统计图、大地测量图、建筑设计图、电路接线图、各种机械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图等。

1.5.2 常用输出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所使用的接口类型。显示参数包括分辨率、光栅和点距、带宽和刷新率。主要采用VGA、DVI、HDMI、USB、DP等打印机最高分辨率、打印速度、喷嘴配置、打印机内存、接口类型、操作系统。目前市场上打印机产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常见的并行接口和USB接口。绘图仪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绘图笔的数量、绘图尺寸、分辨率、接口形式和绘图语言等。绘图仪一般还具有与计算机连接的多种标准接口。 1.6 外部存储器 1.6.1 几种常用类型外部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组成、分类和接口类型。

1、软盘:

2、U盘:

3.硬盘:

4、光盘存储

5. 磁带存储

1.6.2 内存存储结构、各种性能参数设置、数据分布、容量计算。 1.7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7.1 信息表示单位、常用基数、BCD 编码、传输速率单位。

信息表示单位:在计算机数据存储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最小单位是位(bit)。 。 8位组成一个Byte(字节),可以容纳一个英文字符,但是一个汉字需要两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 1024字节(),缩写为1KB。

常用的基数: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BCD码:BCD码(8421码)保留了计算机中数值的准确性,节省了计算机进行浮点运算所花费的时间。在这种编码方法中,二进制码的每个“1”代表一个固定值。将每个“1”所代表的二进制数相加,得到其所代表的十进制数。

传输速率单位: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Tb/s。以太网LAN的最快理论传输速率(带宽)为/s。

1.7.2 整数编码表示、8位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数编码

1.7.3 位逻辑运算、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基数运算;原码、补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原码和补码代表数字范围。

位逻辑运算: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将每个基数转换为十进制作为转数,然后再转换为需要的基数

任意基数到十进制的转换原理:

* 系数:就是每一位上的数据。
* 基数:X进制,基数就是X。
* 权:在右边,从0开始编号,对应位上的编号即为该位的权。
* 结果:把系数*基数的权次幂相加即可。

十进制到任意基数的转换原理:

* 除积倒取余

对基数的运算:

将任意基数转换为十进制后,再转换为所需的基数

原码、补码与补码之间的转换:

原码、补码、反码之间的转换是指二进制数。

在二进制数中,数字的符号是根据第一位是0还是1来确定的。如果第一位是0,则表示正数,如果第一位是1,则表示负数。

原码➡负码:如果数字是正数,则保持不变。如果第一个数字是1,也就是说是负数,则除了第一个1之外的所有数字都取反。

原代码➡补码。对于正数,补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可以通过补码加1得到补码。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补码转换为原码。如果是负数的补码,则通过求补码的补码即可得到原码。我们还可以进行二进制补码运算,首先将两个加数转换为二进制补码形式,然后将两个补码以二进制形式相加得到结果。

2.计算机软件 2.1软件的基本概念:

软件是按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2.1.1 软件定义:

国家标准中软件的定义是:计算机程序、程序、规则以及与计算机系统运行有关的可能的文件、文档和数据。

其他定义:

1. 在运行时,提供所需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的集合。

2. 程序能够令人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 所需的文档,描述程序的功能要求以及程序的操作和使用方式。

用开发语言作为描述语言,我们可以认为: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2.1.2 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中间件

2.2 操作系统 2.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2.2 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2.2.3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它的主要工作是进程调度。在单用户单任务的情况下,处理器只独占一个用户的一项任务,进程管理的工作非常简单。然而,在多编程或多用户的情况下,组织多个作业或任务时,需要解决处理器的调度、分配和回收问题。存储管理分为几个功能:存储分配、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展。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功能:设备分配、设备传输控制、设备独立性。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操作管理、文件保护。作业管理负责处理用户提交的任何请求。 2.2.4 常用操作系统。系统。 Mac 操作系统。 linux系统。 UNIX系统。 2.3 编程语言2.3.1 编程语言的分类。 2.3.2 编程语言的组成。数据组件用于描述程序中涉及的数据。操作组件用于描述程序中包含的操作。控制组件用于表达程序中的控制结构。传输组件用于表示程序中数据的传输。 2.3.3 程序控制结构。

程序控制结构是指为解决问题而按一定顺序执行的一系列动作。理论和实践证明,无论算法多么复杂,都可以通过序列、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来构造。每个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

2.3.4 源程序执行方法。

计算机执行源程序的两种方式:编译和解释源代码

2.3.5 通用编程语言。 2.4 算法和数据结构 2.4.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和含义。 2.4.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4.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删除操作。 2.4.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

栈的定义:栈又称堆栈,是一种操作有限的线性表。线性表,将插入和删除操作限制为仅在表末尾进行。

队列的定义: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殊的是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rear)进行插入操作。与堆栈一样,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队列的基本操作:

初始化队列:(q),初始条件:队列q不存在。

运行结果:构建了一个空队;入队操作:(q,x),初始条件:q队存在。

操作结果:对于已有的队列q,插入一个元素x到队尾,队列发生变化;出队操作:(q,x),初始条件:队列q存在且不为空,

操作结果:删除队伍第一个元素并返回其值,队伍发生变化;读取队伍的第一个元素:(q,x),初始条件:队伍q存在且不为空,

操作结果:读取队伍头元素并返回其值,队伍不变;不执行任何操作来确定团队:(q),初始条件:团队q存在,

运算结果:如果q为空队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2.4.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结构和基本操作。 2.4.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前序(左右根)、中序(左右根)、后序(左右根)

2.5 软件工程基础 2.5.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生命周期。 2.5.2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2.5.3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OOD、UML图。

出品:

类——类的实例化

继承机制——类之间的关系

对象、消息传递和方法 - 对象通过消息传递相互通信

对象自己的引用 - this

Reset——在父类中重新定义一个方法

泛型类-参数多态机制()

没有实例的类 - 抽象类

UML图:

1.类图-(对象、接口、协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对象图——某一时刻的一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用例图——用例、参与者和方面之间的关系

4. 交互图——对系统的动态方面进行建模

5. 状态图——状态机,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

6. 活动图——一种特殊的状态图,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

7. 组件图——一组组件之间的组织和依赖关系

8.组合结构图——描述分类器的内部结构

9. 部署图——一种对系统物理方面进行建模的方法

10. 包图——模型本身分解的组织单元和依赖关系

2.5.4 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2.5.5 程序调试、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3.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3.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3.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3.1.2网络服务分类、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 3.2 计算机局域网 3.2.1 局域网的特点、组成和分类。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仅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相连,如一个或一个集中的建筑群。采用专门铺设的传输介质组网,数据传输速率高(10Mb/s~10Gb/s),通信延迟时间短,可靠性高。局域网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根据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等;根据所采用的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可分为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等。以太网是目前最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3.2.2 有线局域网。

有线局域网是一种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将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资源的网络系统。

3.2.3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连起来,形成可以相互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3.3 计算机广域网 3.3.1 广域网基础知识、广域网接入技术。当距离超过某个区域集线器的连接距离时,必须通过路由器连接。这种类型的网络称为广域网。如果有北方、中部、南方等分支机构,甚至海外分支机构,通过专线将这些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就称为“广域网”。广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采用电话线或光纤,ISP运营商连接企业。这些线路由 ISP 运营商预先埋在路下。由于工程庞大,维护难度大,且带宽能保证。所以从成本上来说会比较贵。互联网通常指公共广域网。公共广域网的成本会更低,并且是更便宜的在线环境。然而,与广域网相比,没有办法管理带宽。公共WAN系统,任何网段的带宽都无法得到保证。点对点链接:

点对点链路提供从客户端通过运营商网络到达远程目标网络的预先建立的 WAN 通信路径。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广域网中使用的一种交换方法。它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为每个会话建立、维护和终止专用物理电路。电路交换还可以提供数据包和数据流两种传输方式。虚电路

虚电路是能够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可靠通信的逻辑电路。虚拟电路有两种不同形式,即交换虚拟电路(SVC)和永久虚拟电路(PVC)。包交换

通过分组交换,网络设备可以共享点对点链路,通过运营商网络在设备之间传递数据分组。 3.3.2 数据包交换和路由。 3.4 互联网及应用 3.4.1 互联网发展、网络互连和TCP/IP协议。 1968年:参议员特德(Ted )听说BBN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赢得了ARPA协议。 Ted 向BBN发来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方面的表现。没精神了。 1978年:贝尔实验室提出UUCP(UNIX和UNIX复制协议)。 1979年,基于UUCP开发了新闻组网络系统。 1989年:互联网应用普及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还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其他人——这些人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非常有名,他们提出了一种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分类的协议。 1991:第一个用户友好的互联网界面在大学开发。 3.4.2 IP地址(IPv4、IPv6)及分类、域名。 3.4.3 交换机和路由器。 3.4.4 由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是最早、最广泛的网络应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创造一种数字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称为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方式。浏览或上网是互联网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查询信息。电子商务。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您可以通过互联网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在线朋友,互相交流思想。真正可以达到“海上有知音,天下邻居”的目标。其他应用。现实世界中人类活动的网络版本无处不在,例如在线点播、在线股票交易、在线求职、艺术展览等。个人网站、博客网站、SNS、论坛等(例如: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网站或门户网站)主要用于交流。 3.5 网络信息安全 3.5.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定义为:为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被意外和恶意原因破坏而对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安全保护。 、变化和泄漏。

3.5.2 信息安全规范。数据库管理安全防范措施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 科学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硬件质量 改善自然环境 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加强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其他措施 3.5.3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DOS/DDOS 缓冲区溢出 端口扫描攻击 病毒传播 木马攻击 IP欺骗 ARP欺骗 恶意软件 网络钓鱼 中间人攻击 3.5.4 入侵检测、防火墙、计算机病毒。 3.5.5 加密和解密的基本概念。 3.5.6 威胁防御与信息安全发展趋势。数据库管理安全预防措施加强安全保护意识,科学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来提高硬件质量改善自然环境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以加强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的时期成为信息安全,并为未来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无法再满足新一代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正在不断变化。将来,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传统安全性转向集成和开放性。出色的安全3.5.7应急过程。收集信息,确定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清理和处理并产生报告。 4。多媒体技术4.1文本和文本处理4.1.1文本,文本处理,文本输入方法。 4.1.2文本表示和字符编码。

文本的表示:

字符编码:

中文字符编码:国际字符编码:4.1.3文本和类型文本文件的保存。

文本类型:

4.1.4文本编辑,检索和文本演示文稿。 4.2图像,图形和应用4.2.1颜色产生,颜色表达方法,颜色空间。 4.2.2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复制。 4.2.3模拟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

1。采样的本质是使用多少点来描述图像。采样结果的质量通过上述图像分辨率来衡量。

2。量化是指在图像采样后用于表示每个点的值范围。量化的结果是图像可以容纳的颜色总数,这反映了采样的质量。

3。数字化后获得的图像数据量非常大,必须使用编码技术来压缩信息量。常见的包括图像预测编码,转换编码,分形编码,小波转换图像压缩编码等。

4.2.4数字图像的表示以及存储的数据量,压缩编码类型和数字图像的性能指标的计算。 4.2.5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数字图像处理和应用程序以及常用的软件。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和航空技术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航空航天和航空技术中的应用,除了JPL处理月球和火星照片的处理外,还用于飞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许多国家每天派出许多侦察飞机,每天对地球上感兴趣的地区进行大量航空摄影。为了处理和分析所得照片,过去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受雇。现在,配备高级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系统用于解释和分析,这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可以加快流程。人工智能也可以从照片中提取。许多有用的信息无法发现。自19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已经推出了资源遥感卫星(EG系列)和(例如)。由于成像条件受飞机的位置,态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图像质量总是不太高。因此,以如此昂贵的成本来获取图像并不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必须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例如,一系列的陆地卫星使用多波段扫描仪(MSS)在900公里的高度扫描和对地球的每个区域进行图像,其周期为18天。图像分辨率大致相当于地面上约10米或100米(例如,每年以30m的分辨率发射1983-4)。这些图像首先在空气中处理(数字化,编码)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在磁带中。当卫星穿过地面站时,它们会高速传输,然后通过加工中心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些图像必须使用许多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无论是在成像,存储,传输还是解释和分析过程中。现在,世界各地正在使用陆地卫星获得的图像来进行资源调查(例如森林调查,海洋沉积物和渔业调查,水资源调查等),灾难发现(例如害虫和疾病检测,水和火灾检测,环境污染检测等),资源测量(例如石油勘探,矿产生产检​​测,大规模的项目位置探索和分析等),农业规划(例如土壤营养,水分,水分,作物生长,产量估计,估计,产量,等),城市规划(例如地质结构,水源和环境分析等))。中国还在以上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太空中其他行星的天气预测和研究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生物医学工程

数字图像处理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中,非常有效。除了上面介绍的CT技术外,还对医学显微镜图像进行了另一种处理和分析,例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分类,染色体分析,癌细胞识别等。此外,图像处理技术是广泛用于医学诊断,例如X射线肺图像增强,超声图像处理,心电图分析和立体定向放射疗法。通讯工程

当前通信的主要开发方向是将声音,文本,图像和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通信。具体来说,电话,电视和计算机以三个网络方式通过数字通信网络传输。其中,图像通信是最复杂,最困难的,因为图像数据的数量非常大。例如,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速率超过 /s。为了实时传输此类高速数据,必须使用编码技术来压缩信息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编码压缩是这些技术成功或失败的关键。除了广泛使用的熵编码,DPCM编码和转换编码外,在国内外,新的编码方法还在国内外进行了大力开发,例如分支编码,自适应网络编码,小波范围的范围转换图像压缩编码等。工业和工程

图像处理技术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检测零件的质量和自动装配线中的零件,检查印刷电路板是否缺陷,弹性力学图片的压力分析以及抵抗力和提升流体力学图片。分析,邮政信件的自动分类,在某些有毒和放射性环境中工件和物体的形状和布置的识别,在高级设计和制造技术中使用工业视觉等等。值得一提视觉,听觉和触觉功能将为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激励措施。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有效地用于绘画,焊接和组装。军事和公共安全

在军事中,图像处理和认可主要用于准确指导导弹,解释各种侦察照片,带有图像传输,存储和显示器的军事自动化命令系统,飞机,坦克和军舰模拟训练系统等;公共安全业务图片解释分析,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恢复不完整的图片,交通监控,事故分析等。当前在运行中的高速公路上,在不间断的自动收费收集系统中自动识别车辆和车牌的自动识别图像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文化艺术

目前,此类应用包括电视图片的数字编辑,动画制作,电子图像游戏,纺织手工艺设计,服装设计和生产,头发设计,文化文物和照片的复制和修复,运动员运动分析和评分等以及现在,它逐渐形成了新的艺术计算机艺术。机器人视觉

作为智能机器人的重要感官器官,机器视觉主要执行三维的物理理解和识别。目前是研究中的公开主题。机器视觉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危险环境的自动机器人,用于邮政的智能机器人,医院和家庭服务以及太空机器人的自动操作以及太空机器人的自动操作。视频和多媒体系统

目前,在电视生产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图像处理,转换和合成,集合,压缩,处理,存储和传输静态图像和多媒体系统中的动态图像。科学可视化

图像处理和图形的紧密组合已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研究工具。电子商务

在当前具有高声音的电子商务中,图像处理技术也很有希望,例如身份身份验证,产品反机票,水印技术等。4.2.6计算机合成图像,合成过程,优势,常见的绘图软件。 4.3多元声音的获取和播放4.3.1 SIMS信号的数字化。

采样:采样的目的是按时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

定量:定量是将每个样品从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8位或16位整数代表)

代码:组织所有样本的二进制代码并压缩数据

4.3.2采集设备,波形声音的声誉以及存储数据中数据量的计算,压缩编码和编辑。 4.3.3计算机合成的制作和播放声音。 4.4数字视频和应用程序4.4.1视频信号的组成和原理,三种类型的彩色电视。 4.4.2数字视频的收购和播放。通过数码相机(DV),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等,直接获得自然图像。通过视频收集卡将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收集VCD,DVD光盘文件或从多媒体光盘中复制。通过下载,包括直接的数字视频文件和流文件流。收集屏幕更改为视频文件。独自生产:通过视频处理来处理软件,例如Adobe,Yuti公司的Sound of ,3D动画生产软件3DS Max和其他制作处理视频,您还可以将动画转换为视频信号,例如Flash Files和GIF动画被转换为数字视频文件。播放器投影仪接收器的数字化4.4.3视频信号。

视频数字化是通过视频收集卡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文件,并将其存储在数字载体-HARD磁盘中。使用时,请从硬盘中读取数字视频文件,然后将其还原为电视图像和输出。

4.4.4计算,压缩编码,编辑和数字视频存储数据的应用。 4.4.5计算机合成数字视频。 (找不到)

使用软件合成来缝制,叠加,删除

4.4.6流媒体。

流媒体是一种媒体发行()技术

(2)课程B:信息技术简介

【检查目标】

掌握信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并理解该信

投注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系统。熟悉物联网的概念,了解关键技术和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熟悉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代码

输入应用程序方案。熟悉云计算的概念,了解关键技术,部署方法和

服务模式,了解主流云服务平台。熟悉大数据的概念,了解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

领域。熟悉人工智能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和常用的公寓

台湾,了解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熟悉区块链的概念,了解区块链中的关键技术和典型的应用项圈

领域。

【考试内容】

1。信息和信息系统1.1信息和信息技术1.1.1信息特征和定义,数据,信息,知识,信息处理系统。附件再生(扩展)可以传输,存储,可容纳性,共享性,可预测性,有效性和无效性以及加工性。 1.1.2信息分类和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内容。 1.2信息和通信技术1.2.1通信系统,渠道,来源,住宅,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基本原理。

:生成信息的实体

频繁:信息返回或接收者

频道:传输信息的渠道,例如TCP/IP网络

1.2.2通道的传输模式,通道的带宽,通道的传输速率,多路重用技术和交换技术。 1.2.3有线变速箱,无线变速箱,有线载体通信,变速箱介质,光纤通信。 1.2.4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通信,移动通信。 1.3计算机信息系统1.3.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1.3.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类型。 1.3.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 1.3.4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 1.4典型信息系统简介1.4.1制造信息系统。

制造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为生产功能提供信息。

1.4.2 E -。

E -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来实现电子,数字和网络以及业务流程。

1.4.3 e-政府。

电子政府事务是指国家机构的新管理模型,以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室自动化技术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1.4.4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1.4.5远程教育。

在教育部引入的一些文件中,它也被称为现代长期教育是一种网络教育,这是成人教育教育之一。它指的是传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这与在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

1.4.6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服务是指依靠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以全面发挥大型医院或专业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优势,以及与偏远地区,岛屿或船只一起医疗状况不佳。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诊断,治疗和咨询。

1.4.7数字图书馆。

()是一个使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形和MAO文献的库。它本质上是由多媒体制造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1.5关系数据库系统1.5.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数据结构化数据具有较高的共享,低冗余性,并且易于扩展数据独立于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5.3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一个模型,它以关系结构数据库的形式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连接。

1.5.4关系操作。

基本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收集操作(平行,差异,性交等),另一个是特殊的关系操作(选择,投影,连接,除法律,外部连接等)。基本操作的组合必须通过几个步骤完成。

1.5.5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简短SQL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查询)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编程语言。它是数据库查询和编程语言。它用于访问数据并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1.5.6数据库系统和新技术(?)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应用新技术:数据仓库,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库

2。物联网技术

请参阅习近平电子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而不是物联网基础技术和应用程序”。

2.1物联网概述2.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物联网)是“一切都连接的互联网”。这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由互联网的扩展和扩展形成。人,机器和事物的互连。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例如监视,连接和交互式过程)实时启用各种信息的巨大网络。

顾名思义,物联网是连接事物的互联网。

2.1.2物联网的开发过程和国内外的当前情况

开发流程:

现状:

尽管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逐渐成为规模,但各国为研发投资了庞大的人力,物质和财务资源。但是,在技术,管理,成本,政策,安全等方面,仍然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2.1.3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区别。

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区别:

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是基于的基于PAN的网络。物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感器连接,而且还具有处理智能的能力,并且可以对对象实施智能控制。 2.2关键事物互联网关键技术2.2.1物联网的三个层次结构。

目前,行业互联网系统有三个级别,

基础层是用于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的第二层。用于传输数据的上层是内容应用程序层。

感知层:

感知层在物联网

2.2.2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基本原理,例如RFID,EPC,传感器和其他技术。 2.2.3物联网网络层,Wi-Fi,蓝牙和其他技术基本原理和特征的关键技术。无线上网:

Wi-Fi已满,也称为802.11b标准。它是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它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射频频带。洛拉技术:

洛拉(Lora)是LPWAN通信技术之一。它是基于美国公司采用和推广的广泛频率技术的超距离无限传输解决方案。 NB-IO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