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 | 幼猫死亡率高达90%?全面了解猫瘟
本文由【希望小猫永远不生病的猫研究所】提供
猫瘟热是由猫细小病毒(FP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本周猫”,传染性极强,突然呕吐/腹泻,病情迅速恶化,小猫死亡率高达50%至90%……让猫瘟成为救助流浪猫和新手猫最痛恨的疾病业主。一。
书
预计
指导
读
■猫瘟有什么症状?
■ 猫是如何感染猫瘟热的?
■ 如何诊断猫瘟
■ 猫瘟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 猫瘟的预防、消毒和新猫
01
临床症状
猫瘟热也称为泛白细胞减少症。这两个名字涵盖了猫的主要特征:
猫瘟热——高烧、呕吐、腹泻,甚至癫痫,与“犬瘟热”的症状非常相似;
全白细胞减少症——各种白细胞数量减少。
突然发高烧(40-42℃)、不吃不喝、呕吐、腹泻(甚至血便)……会导致猫严重脱水(可能导致虚弱甚至昏迷),还可能并发胰腺炎。
图片来自:123rf
同时,由于病毒感染期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继发细菌感染。
其他症状和表现:
引起猫瘟热的病毒通常攻击处于快速生长期的细胞,如消化系统细胞、骨髓细胞(造血功能)、淋巴组织细胞和发育中的神经组织。
如果怀孕的母猫感染猫瘟病毒,可能会导致流产、死产或胎儿木乃伊化。
该病毒还会侵蚀和损伤小脑,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猫瘟病毒感染的病变及临床症状
图片来自:/猫研究院
猫瘟病毒的潜伏期为2-9天。也就是说,感染猫瘟病毒后,需要一段潜伏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有些小猫可能在回家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猫瘟病毒;经过一周的潜伏期后才开始发病,这也是周猫的由来。
02
猫是如何感染猫瘟的
1.
猫瘟如何传播
环境传播
病毒会通过病猫的尿液、粪便、鼻粘液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排出体外。
猫可能通过受污染的垃圾箱和粪便感染猫瘟热
图片来自:lnc
即使猫康复后,它仍会在长达 6 周的时间内继续向环境中排放毒素。
虽然猫瘟病毒的解毒期不长,但该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在室温下可以保持活性长达一年。因此,即使你没有直接接触病猫,你仍然可能被感染。
病猫用过的睡垫、飞行箱、笼子、食盆、猫砂盆,以及接触过病猫的人的手和衣服……这些地方都可能含有猫瘟病毒!
因此,如果家里的猫感染猫瘟热后痊愈,但环境和用品没有充分消毒,半年到一年之内,新到家的小猫也可能感染猫瘟热。
母猫感染
此外,猫瘟病毒还可以通过子宫从母猫传播给小猫。小猫在出生前的任何时间都可能感染猫瘟病毒,但母猫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
由于病猫的病毒血症可持续长达五天或更长时间,因此也有人猜测跳蚤和其他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这种疾病。
2.
哪些猫更容易感染疾病
理论上来说,小猫和成年猫在接触猫瘟病毒后都可能被感染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然而,风险最高的群体是12-16周龄、尚未接种疫苗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的小猫。这群人得病后死亡率可高达50%-90%!
图片来自:123rf
大多数小猫在6-8周龄前就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而成年猫和老年猫由于疫苗接种完整且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发病率较低。
12至16周是猫的免疫窗口期:母源抗体滴度和保护力逐渐下降,直至无法抵抗猫瘟病毒;而疫苗通常在16周后完全注射,其保护作用仍逐渐建立。在这个阶段,如果猫接触了病猫的粪便、尿液、呕吐物残留物,或者任何附着有病毒的物品,就有可能感染猫瘟病毒。
另外,如果猫患有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猫细小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可以相互传播感染吗?
FPV(猫细小病毒)和CPV-2亚型(犬细小病毒)可以在狗和猫之间传播,但病毒一旦跨物种,危害较小。
FPV传染给狗的概率很小,疾病症状轻微,病毒不会向外传播。
然而,感染 CPV-2 亚型的猫可以传播病毒。然而调查显示,只有5%出现猫瘟症状的猫是由CPV-2亚型引起的,表明概率很低。
总之,即使是不同的物种,如果猫/狗没有完全免疫,尽量避免与患病的猫/犬瘟热动物在一起。
03
确诊
在一般检查期间,兽医会询问家长有关猫的一些基本信息:病史、用药史、免疫状况以及是否与其他受影响的猫接触过。
对于免疫力不完全的小猫,以及流浪、半散养的幼猫,如果发现猫出现高烧、脱水、呕吐、严重腹泻等临床症状,就要怀疑猫感染了新冠肺炎。猫瘟热病毒。
图片来自:123rf
此时,根据以下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
去医院可能涉及实验室检查
图片来自:/Cat
警惕容易混淆的疾病!
中毒、弓形体病、猫白血病和沙门氏菌病、胃肠道穿孔、肠梗阻、中毒等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与猫瘟非常相似,需要通过体检才能确诊。
猫的“感冒发烧”,即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传染性不那么高(一窝/舍内的猫不会同时出现严重腹泻),病情一般不会恶化得那么快。
诊断主要看什么?
①试卷
对于准备饲养新小猫或长期救助小猫的人来说,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胶体金试纸。它们价格相对便宜(约15至20元),易于购买和储存,需要新鲜粪便的家长也很容易搞定。
图片来自:谋宝
但胶体金试纸的灵敏度有限,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因此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
②PCR检测
PCR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但如果条件允许(如果医院可以自己做PCR,一般4到8小时就可以出结果),可以选择PCR进行诊断。
③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简称:WBC)低于正常范围。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需要结合:
年龄组(12~16周,风险+1),
免疫状态(3次注射未完成,或第3次注射在16周内进行,风险+1),
猫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多次呕吐(每天超过2至3次,危险+1),
发烧(危险+1)
……综合判断。如果上述大多数人都被感染,那么诊断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04
猫瘟治疗
猫瘟的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为辅。
治疗重点是纠正严重脱水和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猫死亡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123rf
此外,还提供抗呕吐和抗腹泻治疗。
由于猫瘟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依靠猫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病毒。因此,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诱导猫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来对抗病毒感染,从而使疾病得到治愈。目的。
治疗方法及目的
图片来自:/猫研究院
虽然猫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致死率非常高,但只要及时干预和治疗,猫是可以康复的!
大多数康复的猫可以获得对猫瘟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因为猫瘟期间猫的呕吐、腹泻对胃肠道的伤害很大(再加上可能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小猫猫瘟痊愈后,粪便收集者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经验来滋养猫的肠胃。胃。整肠、平衡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功能:
✔不频繁/突然改变饮食
✔ 避免暴饮暴食或吃得太快。定期喂食,每天3至4次。
✔ 尽量不喂或少喂各类罐头零食、猫棒等零食
✔根据情况添加益生菌
05
猫瘟预防
1.
增强免疫力
哺乳
在小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之前,它们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向母猫“借用一些抗体”。
除了从胎盘吸收外,小猫最好在出生后0到8小时内喝母乳,因为此时母乳中的抗体肠道吸收最好。
疫苗接种
然而,母源抗体的保护期很短。我们需要通过疫苗接种来帮助猫咪尽快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
通常我们所说的猫疫苗“猫三联”是预防猫瘟热、猫疱疹、猫杯状病毒的疫苗。
其实最重要的是预防猫瘟病毒(疱疹和拔罐只能预防一部分,最重要的是缓解病情)。
图片来自:123rf
不同情况下如何给猫接种疫苗:
▌小猫:注射3次。 2个月后开始接种疫苗。应每 21 至 30 天注射 1 次。计算时间间隔。第3次注射应在4个月后进行。
▌成年猫(从未接种过疫苗):注射1~2次,间隔21~30天。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建议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1天检查抗体,以确认疫苗是否有效。
▌成年猫(已接种疫苗,每年重新接种):0~1次注射,先做抗体检测,然后看是否需要接种。
如何判断疫苗是否有效?
注射疫苗后14至21天,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来确定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病原体的抗体。
为什么接种疫苗后仍会感染猫瘟?
首先,小猫体内可能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
其次,疫苗生效需要时间(≥14天);
此外,也有可能在接种疫苗之前就已发生感染,但只是处于潜伏期;
最后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失败,但没有做抗体检测,所以家长根本不知道。
特殊情况下的疫苗接种建议:
① 怀孕的猫
如果您怀孕或生病,建议不要接种疫苗。
对于猫舍等准备怀孕的猫来说,为了让小猫获得最大量的母源抗体,可以在配种前给母猫注射一次疫苗。
母猫在哺乳期不宜接种疫苗,以防止压力导致产奶量减少。
②病猫如何接种疫苗?
当猫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或全身性疾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或受到环境应激时,疫苗就会因免疫功能不全而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因此,受影响的猫应在治疗康复后接种疫苗;
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猫,建议接种 FPV 灭活疫苗。
2.
做好环境消毒和物资供应
一般消毒剂(酒精、碘酊、苯酚制剂等有机溶剂)、普通紫外线灯、臭氧机对猫瘟病毒无效。
只能用1:32的漂白粉溶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如84、威克、清欢)来杀灭!
图片来自:
保持90℃温度10分钟以上也可杀死猫瘟病毒。耐高温、可以蒸的猫用品也可以通过煮沸消毒。
3.
多猫家庭预防猫瘟
家里有一只生病的猫
生病的猫一定要隔离!避免健康猫和病猫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把病猫暂时关在笼子里
图片来自:123rf
家长/人员在接触病猫时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
接触后,脚、手等也应消毒。
我有一只生病的猫,想养一只新猫
猫瘟病毒在室温下可保持活性1年,在猫粪便中可存活5至10个月。所以即使猫康复或离开后,病毒仍会存活很长时间。
如果因猫瘟失去猫的家庭想要养一只新猫,他们需要:
新猫抗体合格:完全免疫后就带新猫回家吧! (除了打足2/3针外,还需要做抗体检测)
如果免疫力不完全:对全屋进行消毒,更换猫用品,最好等一年再养新猫。
参考:
[1]克雷格·E.《狗与猫》[M]. ,2012。
[2].[J].Fel Med Surg.2015.
[3]A.[M].第三版。 :,2014:163-164..
[4] 加里·D.等人。猫科动物疾病(第四版)。赵新旭译.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5][EB/OL]。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