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朝花夕拾》之《狗·猫·鼠》全文、注释和赏析

日期: 2024-11-08 20:04:33|浏览: 12|编号: 10839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鲁迅《朝花夕拾》之《狗·猫·鼠》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狗、猫和老鼠》全文、注释及欣赏

从去年开始,我似乎听到有人说我讨厌猫。依据自然是我的文章《兔子和猫》;这是一幅自画像,所以我当然无话可说——但我一点也不介意。今年一到,我就有点担心了。我常常忍不住摆弄笔墨。当我写下来或打印出来时,对于某些人来说,我似乎总是很少抓痒处,而不是经常抓痛处。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得罪名人或著名教授,更有什者得罪“负责引导年轻人的前辈”之类的,这是极其危险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物“不好惹”。为什么“不好惹”?我怕热了之后,写了一封信,登在报纸上,登广告:“你看!狗不是讨厌猫吗?鲁迅先生自己也承认他讨厌猫,他也说过,他要和‘水里的狗’战斗!”这个“逻辑”的秘诀就是用我的话来证明我是一只狗,所以我所说的一切都会被彻底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就成了四,或者三三就成了九。 ,没有一个字是好的。既然这些都是错误的,那么君子的言语二加二为七,三加三为一千等等,自然是好的。

所以我偶尔会注意检查一下他们成为敌人的“动机”。这并不是不敢效仿现在学者们用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风气,只是想提前净化一下自己。据我所知,这是一个动物心理学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后来,在O.Dä博士的《自然历史中的国家童话》中,我终于发现了原因。据说事情是这样的:动物们召开会议,因为它们要讨论重要的事情。鸟鱼兽都在,唯独大象不见了。大家商定要派一个仆人去迎接他,而被抽签选出的使者就是那条狗。 “我怎么找到那头大象?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也不知道它。”它问道。 “这很简单,”众人说道,“它有一个驼背。”狗一见到猫,就立即弓起背。来啦!”却被大家嘲笑了。从此,狗和猫成了敌人。

德国人虽然走出森林不久,但他们的学术文学艺术已经令人印象深刻。就连书籍的装饰、玩具的精美,都让人爱不释手。这个童话很独特,但并不美丽;有恩怨就没意思了。猫弓背并不是为了装腔作势,而是狗本身缺乏辨别力。然而,理由总能算作理由。我对猫的憎恨与此截然不同。

其实,人和动物的区别并不需要那么严格。在动物世界里,虽然不像古人想象的那么安逸自由,但总比人类世界少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他们随心所欲,做对的事就做,做错的事也不辩解。虫蛆虽不洁,但不自夸;猛禽猛兽捕食较弱的动物,可以说是残酷的,但它们却从未举起“正义”或“正义”的旗帜。受害者们仍然钦佩和赞美它们,直到它们被吃掉。对于人来说,能够站直,自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能说话,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作曲,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他也因为同样开始说空话而跌倒了。说些空话也没什么,就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违背良心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只会嚎叫的动物来说,确​​实难免“懦弱害羞”。如果真的有一个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高高在上的造物主,那么人类的这些小聪明可能会被认为是麻烦。就像在万盛花园里,当我们看到猴子翻筋斗、母象打招呼时,它们虽然常常微笑,但同时也感到不舒服,甚至悲伤,认为这一切额外的智慧总比没有好。但我们既然是人,就别无选择,只能“同党,反对异”,模仿人的言语,按风俗说话,争论。

现在当我说起我讨厌猫的原因时,我觉得这个理由是充分的、公平的。首先,它的性情与其他猛兽不同。每当它捕食鸟和老鼠时,它永远不会把它们咬死。它会尽情地和它们玩耍,放开它们,抓住它们,抓住它们,再放开它们,直到它玩腻了为止。光是吃它就很像人的坏脾气,以别人的不幸为乐,慢慢地折磨弱者。第二,它不是和狮虎同科吗?但它却有着如此迷人的外表!但这可能是由于其天赋所致。如果它的身体比现在大十倍的话,那我真不知道它得到了什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借口似乎是我现在提笔时加上去的,尽管它们似乎也是我当时想到的理由。说得靠谱一点,或者说只是因为他们与时俱进嚎叫,手续繁琐得让人心烦意乱,尤其是晚上还要读书或者睡觉的时候。这时候我就会用长竹竿攻击他们。当狗在路上配合时,闲人常常用木棍殴打它们。我曾经看到勃鲁盖尔(P.d.A)在铜板上画的这个东西,说明是这样的。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自从固执的奥地利学者S.弗洛伊德提倡精神分析理论——听说章士钊先生将其译为《心解》,虽然简单古老,但确实很难解释——我们也有一些隐约的说法。著名的名人、著名的教授都经过检验和应用。这些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要归咎于性欲。我不关心打狗,但我打猫,只是因为它们在喊叫,并没有恶意。我相信我的嫉妒心并没有那么广泛。在这个“动不动就得罪人”的时代,这一点必须提前做好。宣布。比如,人们合作之前,也有一些手续。新的就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问名”、“受”、磕头、鞠躬。去年,海昌蒋氏家族在北京举行了一场仪式。婚礼举行了,整个仪式持续了三天。里面还印着一张红脸的《婚礼随笔》。大法在《序》中评论道:“平阳在我心目中,既然称为礼,必定是很复杂的。如果要简单,何必用礼呢?……但对礼有兴趣的人可以不能退于礼不下的百姓!”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不生气,因为我不需要在场;所以,这也说明了我讨厌猫,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它们在我耳边叫。我不关心人们的各种仪式,这些仪式是外人看不到的。但如果有人来叫我读情书,在我要读书或睡觉时向我鞠躬,那是出于自卫,我会用一根长竹竿。去抵抗。还有,平时不常交往的人突然给我发了红帖,里面有“为嫂子出宫”、“儿子婚事成全”等“阴险话语”, “请观看仪式”或“与我全家一起参观”。 “建议”这句话让我有点不花钱的遗憾,心里也不是很高兴。

不过,这些都是最近的事了。再回想起来,我对猫的仇恨早在我能够表达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原因极其简单:就因为它吃老鼠——它吃我藏起来的可爱的小老鼠。

听说西方人不太喜欢黑猫,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里的黑猫确实有点吓人。日本猫擅长成为精子,而传说中吃人的“猫女”的残忍程度确实更加可怕。中国古代虽有“猫鬼”,但近代却很少听到猫作怪的事了。看来古老的方法已经失传,变得更加司空见惯了。只是小时候总觉得有点妖孽,不太喜欢。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棵大桂花树下的小桌子上纳凉。奶奶坐在桌边摇着芭蕉扇,问我谜语,给我讲故事。突然,桂树上的沙地上传来爪子爬行的声音,黑暗中一双闪亮的眼睛追随着声音。这让我大吃一惊,打断了奶奶的话,讲起了另一个关于猫的故事——

“你知道猫是老虎的先生吗?”她说。 “小孩子怎么知道猫是老虎的主人?老虎什么都不懂,就扑到了猫的门下。猫教它怎么扑,怎么抓,怎么吃,只是就像自己抓老鼠一样。 老虎想,既然他已经学会了所有的技能,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了。猫,他就是最强的角色。他下定决心,就去扑向猫。猫知道了它的意图,跳上了树,但老虎却只能蹲在树下,它还没有教完。它所有的技能,都没有教过它爬树。”

我认为这是一个侥幸。幸亏老虎性子很急,不然老虎早就从桂树上爬下来了。但我毕竟怕人,所以想进屋睡觉。夜色渐深;桂花叶沙沙作响,微风徐徐。我想草席一定要凉一点,这样我躺着就不会太烦翻来覆去。

百年老屋的豆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是一个老鼠跳梁、走路不稳、吱吱叫的世界,其姿态往往比“名教授”还要令人印象深刻。猫虽然养了,但不爱吃。虽然奶奶他们常常怨恨老鼠闯柜子偷食物,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罪行,与我无关。再说了,这种坏事很可能是大老鼠干的,绝对不能容忍。画在我喜欢的老鼠身上。这种老鼠大多在地上走来走去,只有拇指那么大,不太怕人。我们在那里称之为“隐藏的老鼠”,它与专门住在房子里的大老鼠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我的床前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婚》,全是纸,长嘴大耳,我觉得不太文雅;另一张是“老鼠婚礼”,但很可爱。宾客、执事,个个都是尖脸细腿,像个书生,却都穿着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如此盛大仪式的,只有我最喜欢的隐鼠了。如今,它已变得粗俗。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人类的婚礼,你只是将其视为性交广告,并没有太在意。但那个时候,如果你想看“鼠婚”仪式,你会无比着迷,甚至像海昌的蒋家一样。即使你连续祈祷三个晚上,你也可能不会因此而心烦意乱。正月十四的晚上,我不肯轻易入睡,等待他们的仪仗队从床底下出来。不过,我还是只看到几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上游荡,看上去不像是在举办喜事。直到我实在受不了了,睡着了。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经亮了,正是元宵节。或许,鼠族的婚礼不仅不请柬,还收贺礼。就算他们真的是“观礼”,也绝对不受欢迎。我想这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习惯,他们无法抗议。

老鼠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猫。春天过后,当你听到它喊“咩!咩!咩!咩!咩!”,大家称之为“数铜钱的老鼠”时,你就知道它可怕的屠夫来了。这个声音表达了绝望和恐惧,虽然遇到猫的时候听起来不会这样。猫天生就可怕,但老鼠只要一窜进小洞里,它就无计可施,逃跑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唯有可怕的屠夫蛇,身躯修长,圆形直径与老鼠相似。老鼠能到的地方它都能去,而且它的追击时间也极其漫长,想要逃脱也极其困难。当“数钱”时,大概就没有第二步了。

有一次,我听到空荡荡的房间里有“数钱”的声音。当我打开门进去时,我看到梁上躺着一条蛇。往地上一看,发现地上躺着一只隐藏的老鼠。它的嘴角正在流血,但两侧还是湿漉漉的。先后。他把它拿出来,放在一个纸盒子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醒过来,渐渐能吃能喝能走路了。到了第二天,他似乎已经康复了,但他并没有逃脱。即使放在地上,它也总会跑到人的前面,顺着腿爬到膝关节处。如果我把它放在餐桌上,我会吃一些菜渣,舔碗沿;如果我把它放在桌子上,我就会平静地走来走去,看到砚台,我就会舔墨。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听爸爸说,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那么大,毛又黑又亮。它睡在笔筒里,听到擦墨的声音,就跳出来,等啊等,等人写完,提上笔,把砚台上剩下的墨全部舔干净,然后又跳回笔筒里。笔架。我很想拥有这样一只黑墨猴,但是却得不到。我问哪里有卖或者哪里买的,但没有人知道。 “舒适总比没有好。”这只隐藏的老鼠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虽然它舔墨,不一定愿意等到我写完。

现在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有一两个月就是这样。有一天,我突然感到孤独。我隐藏的老鼠总是在我面前游荡,要么在桌子上,要么在地上。但我一整天都没有看到它。每个人都吃过午饭,但我没有看到它出来。正常情况下,肯定会出现。我又等了半天,还是没有看到。

大妈妈,一个一直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她觉得我等待太痛苦了,所以轻轻地走过来告诉我一些事情。这立刻让我又气又伤心,决心与猫为敌。她说:隐藏的老鼠昨晚被猫吃掉了!

当我失去所爱的人,心里一片空虚时,我就想用复仇的邪念来填补它!

我的报复从我家里养的一只虎斑猫开始,逐渐蔓延到我遇到的所有猫。一开始只是追击;后来,它变得越来越聪明,用飞石打它的头,或者把它引到空房子里,把它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似乎再也没有猫靠近我了。但就算败了,他恐怕也不能算是英雄吧;另外,中国可能没有多少人一生都在与猫战斗,所以所有的策略和成就都被省略了。

但很多天后,也许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我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那只隐藏的老鼠实际上并不是被猫杀死的,而是它试图爬起来时被妈妈的腿踩死的。 。

这确实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感受了,但我和猫的关系最终没有融为一体。到了北京,因为伤害了兔子们的孩子,我开始疑心重重,采取了更加危险的手段。 “恨猫”的说法从此流传开来。然而,如今,这些都成为过去式了。我改变了态度,对猫很有礼貌。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把他们赶走。我永远不会伤害他们,更不会杀死他们。这是我这几年的进步。经验丰富,一旦认识到猫偷鱼偷肉、拖鸡、深夜尖叫,人们自然十之八九会恨它们,而这个恨就在猫身上。如果我出去驱除这种对人的仇恨,伤害或者杀掉它,它就会立即变得可怜,仇恨就会转移到我身上。所以,现在的办法是,每当猫闹事,有人烦人的时候,我就站起来对着门口大声喊:“嘘!滚出去!”稍微平静一下之后,我就回去学习了。这样,我就永远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侮辱。有资格保护您的房屋。事实上,这种方法是中国官兵经常采用的。他们总是不愿意去剿匪或者消灭敌人,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就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因为失去用处而被淘汰。我想,如果这个方法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我或许就能成为所谓“青少年辅导”中的“前辈”了。不过,我还没有决心付诸实践。我正在研究和思考。

1926 年 2 月 21 日。

【解析】本文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采》的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帝国文人“现代批评派”的斗争,使他们“在麒麟皮下露出了软弱的脚”。在此背景下写出的《朝夕采花》,虽是追忆旧事,却具有现实意义。

这篇散文表面上看是在写猫、狗、老鼠,但实质上是对人的隐喻。它用动物来描绘反动派及其爪牙的面孔,表达他们强烈的爱恨情仇,闪现出社会批判的锋芒。文章第一部分以“从去年开始,我似乎听到有人说我是一个讨厌猫的人”。揭露了“现代批评家”说鲁迅是“仇猫者”,因而诽谤他为狗,进而拿来审视狗的险恶用心。猫成敌的“动机”取材于谭哈特博士的《自然历史国家童话》中对狗与猫之间仇恨的解释,巧妙地将“现代批评派”的绅士与“无视的人”等同起来。 “狗。这推翻了他们的论点基础。接下来,鲁迅把“现代批评家”比作动物,指出:“蛆虽不洁,但不自夸高贵;猛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故可说是残忍好吧,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竖起“正义”的旗帜,让受害者们敬佩、称赞,直至被吃掉”,直观地揭露了这群说谎、做坏事、搞搞事情的伪君子的真面目。阴谋之中,连禽兽都不如。出于对他们的厌恶。第二部分讲讨厌猫的原因。笔者自己觉得理由“充分”、“光明正大”:一是这种动物的性情与其他猛兽不同。 “它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有很大不同。”“它有同样的坏脾气”;二是它有“阿谀奉承的态度”。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猫”的面容和灵魂。 ”并总结了“猫”的本质特征,使这一动物形象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自然属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它所蕴含的社会内涵。

第三部分追溯了仇恨猫的根源。作者告诉我们,原因很简单:“小时候总觉得有点邪恶,不喜欢。”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文章描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夏夜纳凉时,奶奶给我讲了一个猫和老虎的故事。猫曾经是老虎的老师。当老虎学会了一项本领,想要杀死猫时,猫因为有一只手而幸免于难。这使年轻的鲁迅认识到了猫的狡猾本性。然后引出了对老鼠的描述。鲁迅痛恨那些“只住屋子的伟人”的“大老鼠”,和不伤害人的“只有拇指那么大”的弱者——隐鼠。同情和喜爱。当他听说自己救下的一只可爱的隐藏老鼠被“猫吃掉”时,他立即变得“愤怒和悲伤”,并决心与猫为敌。他写道:“当我失去了我所爱的人,当我内心空虚的时候,我要用复仇的恶念来填补它!”童年时的这种心态充分表现了鲁迅对弱者的怜悯和对强奸的仇恨。

尽管后来他意外地得知猫并没有伤害藏鼠,但他与猫的关系“从未融为一体”。到了北京后,由于猫伤害了兔子的孩子,“旧有嫌隙”,作者对猫更加仇恨,毫不留情。这篇文章既是总结,又是整篇文章的呼应。尽管作者用简洁的笔说自己“态度改变了,对猫颇有礼貌”,但鲁迅对猫的态度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文的前三部分通过回顾解释了为什么以及如何“讨厌猫”,第四部分表明他将来仍然会“讨厌猫”。虽然文章的标题是“狗、猫和老鼠”,但实际上主要是关于猫的。作者用“打字”的方式描绘了“猫”的艺术造型,使这一负面形象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寓意。凡是对当时的阶级斗争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这绝不是一篇普通的文字。有关猫的科普文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塑造的“现代评论家”形象的写照。 “猫”的坏脾气、阿谀奉承、叫嚣、邪气,鲜明地概括了反动帝王文人的特征。 。作者以动物来比喻人,将内心的爱憎外化、具体化,从而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物体,而变得丰富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加深刻含蓄,更具咀嚼性,艺术生命也由此而生。更持久。

著名散文家李光田曾在《谈散文》一文中说过:“散文的特点是‘散文’”。这篇散文还具有“散”的特点。它以多维的方式表达意图,构图生动,笔法随意,联想深远,但“散”而不乱。 “形”散而“神聚”。

从结构上看,本文布局灵活,穿插连接,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整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猫,但文章开头也写到了狗,这就引出了谭哈特关于狗和猫成为敌人的童话。在追寻“恨猫”的原因时,先近后远,现实与记忆紧密结合,层次分明。在谈到“恨猫”的远因时,适时插入了对老鼠的描述,让人回想起对小隐鼠的喜爱和对猫的憎恨。这些自然与猫的形象刻画有关。但有时,作者也会写屠夫蛇而不是老鼠。有一次,一只藏起来的老鼠被蛇咬了,他救了它,通常让它在饭桌上“检查蔬菜残渣”。它被放在书桌上“舔墨”,然后提到墨猴专门吃剩下的墨,“全身毛都沾满了墨,闪闪发亮”。这些看似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没有太大关系,但却与下面得知猫伤害了隐藏的老鼠并让他“愤怒和悲伤”的故事直接相关。而且,这些生动的叙述也为整篇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可见整章内容生动活泼。结构虽“散”,但又紧扣“恨猫”问题来写,做到“散”中有序,“散”中合理。

我们来看看文笔吧。散文的写作风格通常以叙事为主,但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常常随心所欲地运用议论、描写和抒情,使作品不仅呈现出自然的魅力,而且隐含着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文章的前半部分明显具有散文的特点。以讨论方式打破话题,提出“猫仇恨”问题,提出反对者的观点。然而,它并没有像论文那样反驳它。恰恰说明了“名教授”的“逻辑”秘密。让公众知道,以引发后续对猫狗反目成仇的“动机”的调查。紧接着,文章用“我想提前洗个澡”这句幽默的话介绍了谭哈特的童话故事,并用叙述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对其进行了评论。随后他借题比较人与动物,大肆讨论,指出“现代批评家”等人污蔑他人为动物,其实连动物都不如,并用“猴子翻筋斗”来形容。并用“大象妈妈来打招呼”作为比喻。辛辣的讽刺充分表达了对这群伪君子的愤恨。下面对“讨厌猫”的原因依然进行叙述和讨论。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猫的形象,而且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走狗、走狗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即使在回忆童年事件时,叙事中仍不时插入讨论和描述。例如,在写“住在房子里的伟人”和“大老鼠”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在百年老房子的豆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有一个老鼠在梁上跳来跳去,吱吱作响,态度往往比“名教授”还要威严,“形象犀利,幽默中充满仇恨”。据说他心爱的小藏鼠被猫吃掉了,然后他用两句话表达了他对猫的怨恨和报复,叙事中间有讨论和描述,有时看似零散,但从未偏离。既能使文字生动、错落有致,又能升华作品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的“形式”在联想园中也有所体现。作家的思想狂奔横行,“笼天地于形,抑万物于笔”。例如,作者在小说《兔子与猫》中,谈到了“现代批评家”陈西英等人说他“讨厌猫”,诽谤他是狗的“逻辑”意义,以及他如何讨厌猫和狗。合作时会嚎叫并让人心烦意乱。想起江海昌一家在北京举行的婚礼,奶奶因为小时候对猫没什么好印象,就讲起了猫和老虎的故事。从《老鼠婚姻》中,我想起了人类的婚礼和海昌连续三夜拜蒋介石,从那只藏着的舔墨的小老鼠,我想起了我笔筒里的小墨猴。爸爸说,从对付麻烦猫的方法来看,和中国有关。官兵对付匪徒等所用的方法,都被联想联系在一起,将这些广泛而丰富的素材编织成一幅艺术挂毯。鲁迅紧随各地主题,统一在“恨猫”的中心之下。 “恨猫”成为各种联想的连接点,使作品“形”散而不“神”,成为一个严谨的整体。

字数:7803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