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深圳(音频)|追忆民间老作坊⑧

日期: 2024-04-07 10:03:05|浏览: 106|编号: 438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发现深圳(音频)|追忆民间老作坊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手工”两个字不仅代表一种逝去的生产方式,更是一种逝去的价值观。中国人过去的生活,离不开民间作坊,磨坊、油坊、染坊、酒坊、豆腐坊、中药坊等等,它们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手工业的技艺和习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发现深圳”用11档音频节目,和大家一起追忆深圳的民间老作坊,今天要登场的是凉果作坊。

追忆民间老作坊⑧

◎廖虹雷 彭全民

凉果作坊是将水果分别加工成干果、蜜饯、果酱或者水果罐头的工场。

宝安南头、石岩、龙华、布吉一带,历史上有五大名果——荔枝、沙梨、柿子、龙眼和梅李。

清嘉庆《新安县志·物产卷》记载:“荔枝……乃果之最珍者”。又载:“沙梨,叶如柿叶而大,二三月开花,六七月子熟,其大如瓶,其小如杯。肉白无渣滓,其甘如蜜,可疗热症。有青梨、黄梨、蜜梨三种,产乌石岩者佳。”

南头荔枝是岭南名果,其桂味、糯米枝等优质果,无须赘言。荔枝果糖含量高,保质期短。旧时无冷藏设备,荔枝加工常用三种方法:一晒荔枝干,二做荔枝罐头,三为酿荔枝酒。后有人做成荔枝茶。

前文新安县志说到的“乌石岩沙梨”,“其大如瓶,其小如杯”的概念,不知道是指哪种瓶和杯,形状有多大。20世纪50年代,笔者在石岩墟时,所见小的梨有如成年人拳头般大,重七八两,大的梨有如碗口般粗,最大的跟旧时漱口盅大,达一斤重。

乌石岩的梨,有青梨、黄梨和蜜梨三种,大面积种植的是黄梨。黄梨的皮跟红土壤一样暗褐红色,隐有浅浅的白花点,像点缀了一层沙点,由此当地人称之为沙梨,也有人叫红梨。沙梨多种在石岩、龙华、坂田、塘朗和白芒一带沟壑坡地的沙质土,加上光照时间长,梨多果大。轻轻削去薄皮后,雪白雪白的梨肉,松脆,多汁,甘甜。小时候放暑假,我们一帮孩童结伴攀登羊台山,在梨园里偷摘几个大沙梨,丢到山潭水里泡。然后,在山潭里游泳个把时辰,大家“扎猛子”潜到水潭底捞起沙梨,坐在潭边礁石上吃着如“冰镇过”的沙梨,甜到肚,凉入心,暑热顿消。难怪200年前古志记载“产乌石岩者佳”。

乌石岩,是石岩墟的古称(后为公社、镇、街道)。石岩沙梨不仅质优,而且产量大,种植面积广。那时,一到开春,从水田、官田、黎光、罗租、龙眼山、应人石、白芒到麻磡等近十多个村,把羊台山北面围了个小半圈,每个山头都开满梨花、李花、梅花和桃花,一层一层,从坡地漫入山坑,像北方大雪层层铺盖,白皑皑、红粉粉一片,十分壮观。夏天收稻谷前后,李子、沙梨、柿子、杨桃相继挂满果树。供销社收购到的果子,几个篮球场大的空地都装不下,要每天及时调拨大货车,运往县城深圳镇,出口港澳地区;同时一部分由石岩凉果场加工,腌制成各种蜜饯、干果,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

《宝安县志》(1997年版)载:“柿,主要分布在龙华、石岩、观澜、布吉等中部丘陵地区。龙华方柿在国内外市场都很有声誉。”

柿子带有一种果胶,生摘下来不能马上吃,必须加工“藏熟”或腌制,才能除去涩味。羊台山柿子按制作方法分为“藏柿”“腌柿”和“柿饼”三种。“藏柿”,就是把摘下来的柿子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箱柜里,在长宽高数尺的箱柜里四个角点燃几炷香,盖上箱柜盖子,“闷”它好几天,青柿子变成红柿子。这种“藏柿”也叫香火藏柿。这是民间家庭式做法。以后供销社大量收购加工,就改为用一间屋子,堵住所有门窗,将一箩箩一筐筐的柿子层层叠好,在屋子里用多个炭火炉加温“藏柿”。柿子红熟透后,软绵甜美。

“腌柿”有两种,一种是果农自家用盐水泡腌。另一种是镇供销社凉果场大量腌制的,即用几个大水泥池,兑着盐水或石灰水,倒进几百斤柿子泡浸八天十天左右,制好的“腌柿”就投放市场。做“柿饼”较为费劲,要用大量人力将每个柿子的皮削去,拿到晒场翻晒,晒成半干湿,压扁,再晒一下,包装,就制作完成了。当然,后来凉果场就不用靠天吃饭,改用烘炉烘干加工了。

《宝安县志》又载:“石岩青梅,远近闻名。石岩有栽培青梅的悠久历史,石岩梅仔加工厂的话梅畅销市场,久盛不衰。”石岩凉果作坊,除了制作驰名的话梅外,还晒制传统的荔枝干、龙眼干、柿饼,腌制咸柿子、咸沙梨、咸梅,用糖秘制杨桃干、蜜饯李、蜜饯甜桃和甜酸梅酱(烧鹅佐料)等。同时将水果加工为半成品后,送到南头罐头厂,生产荔枝罐头、甜桃罐头、菠萝罐头、糖水梨罐头等,丰富了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

宝安乡间除了以上8种作坊外,还有糖果作坊、油饼(云片糕、猪油糕)作坊、凉茶作坊、木屐作坊、皮布鞋作坊、打锡作坊、车衣作坊、织席作坊和蓑衣笠帽作坊等。遍布乡镇的民间作坊,不仅方便民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还培养出许多能工巧匠,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物质生产民俗中,还有古老的烧窑业,比如烧砖瓦窑、陶制缸砵窑、炭窑、灰窑等,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廖虹雷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彭全民为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监事长、文物保护专家)

审读:孙世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