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何建圩子墙? 修理清册给出答案

日期: 2024-04-11 08:04:10|浏览: 95|编号: 461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济南为何建圩子墙? 修理清册给出答案

济南围子墙的杆子石桥城门(摄于20世纪30年代)。

“库存”的第一页。

虽然事先有所了解,但当记者看到面前的线装小册子时,还是感到震惊。

我震惊不是因为这本小册子的装帧豪华、印刷精美,而是因为小册子里记载的内容。

一个雨天,记者来到济南私人收藏家刘先生的家中进行采访。 会议期间,刘先生二话没说,拿出了这本小册子。 这是一本线装手写书,全是书画字写成的。 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整齐的。 有错误的地方,新纸都经过仔细的粘贴和修改,可见当时抄写者的认真和细心。 翻到第一页,标题写在开头——“济南府将修筑省城四门、城隠等防御工事。今日北州官民捐资修缮”。城门桥、四门、濠桥、城门、官房、平台、城墙。” 准备并提交每个工作部分的尺寸以及所用工作和材料的价格的清单。

刘先生正在向记者介绍《盘点》的内容。 (除资料照片外,本文所有照片均由赵小林拍摄)

《清查》中记载了北关海盐门的相关内容。

济南围子墙修建详细记录

“从这个长长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本小册子记录了济南城墙、壕沟、桥梁的修建,所用的各种物资和材料、人工费用,以及当时官绅们捐钱捐粮的记录。那个时候。这本小册子是清朝同治年间写的一本手书。济南的围子墙,又称外城墙,是修建的。熟悉济南历史的人都知道,济南原本有两座城墙,和内城墙就是西门和南门护城河里面的城墙。两年前不是在西门北侧发现了一小段城墙遗址吗?就是这个城墙而这本小册子所记载的城墙,就是外城墙,也就是清朝同治年间修建的围子城墙,还有古代用的“礟”字,就是现在的枪字。 “礟”是堡垒的意思,这个词现在已经不再用了。 刘先生向记者介绍了这本小册子的基本内容。

《清查》中记载了西关永遂门和永贞门的相关内容。

标题后记载:“东莞永靖门有城门一,栏杆二,木门一,木桥一,官殿二,营房七十六,炮台四,山水沟石桥一,石墙一。北起先农滩,西至北关南界,南至般若庵,南关北界外墙长834丈,城门正面有细花边,门上的石匾外墙有垛口,后面的花墙和前后屋檐都是用城砖砌成的……”对于城墙的各个位置都有很多详细的描述。 但引用的简短文字却揭示了永靖门及附近各种相关建筑的情况,包括城门的长宽、城墙外的木桥、石桥、界线等。

“这是这本《盘点》中记载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记录城门本身、周围的建筑、以城门为中心的壕沟的状况。这样,所有的城门都是相连的,就是当时修建的整个城墙的建筑形式。分段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不仅可以详细记住,而且非常容易理解,非常科学。” 刘先生说道。

对北方社会经济的重要参考

济南的围子墙长啥样?

原来,济南有两座城墙,一处是内城墙。 济南府城始建于宋代。 它原本是一座夯土城。 洪朝初年,在土城外面加了一层砖石,改造成砖城。 城门有四座,西门称罗源门,南门称骊山门(又称顺天门),东门称启川门,北门称惠波门(又名惠波门)。 )。 清朝光绪年间,放宽了城池限制,又开设了四个方便对外交往的门,即北门以东的源氏门、东门以南的循礼门(俗称新东门)、南门以西的循礼门。 西门以北的昆顺门、干涧门均无城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解放阁,是内城墙的东南角,是1948年济南保卫战时解放军攻入济南城的地点。这份《清查》记载的内容是对外城墙,又称围子墙。”先生。 刘介绍,咸丰十年,济南开始修建围子墙,第二年竣工。 东墙在花园庄、东社坊内,北至现文化路以南,西至南端现甘石桥,北至应县桥以东一线,北至包括刘家桥在内的一线和其他村庄。 周长20公里。 那时,它还是一堵用石板砌成的土墙。 同治四年至六年,当时的济南府将土墙改建为石圩墙。 北部土圩墙废弃,向南收缩,与内城墙融为一体。 周长12221米,城墙高5米,地基厚5米,顶宽3.3米。 整个围子城墙设有14座炮台和3300多个垛口。 城门比内城墙多得多,共有七座门:东为永古门,俗称东社坊门; 南有戴安门,俗称南围子门; 西南有永遂门; 西有永贞门; 西北还有永贞门。 就是剑门,俗称北小门; 北为海雁门,俗称菜市围子门; 东北为永靖门。 光绪三十年,在济南西部开设商埠。 为了方便旧城与商港之间的交通,光绪三十二年,光绪末年,开设了埔里门。 民国五年,即1916年,临湘门再次开放。 齐鲁大学建于城南。 为了方便与唯子里医学院、医院的交通,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开设在南新街南口,校门正对面,与现在的齐鲁医院对面。 新门建成。 1930年代初,中山门在围子墙东南角开设。 也就是说,到了清末民初,济南围子墙已有城门11座,围子墙外挖了壕沟,也就是顺河东侧的河流我们现在看到的街道。

近距离观察圩田墙。 (摄于20世纪20年代)

“这本册子记载了同治四年到六年,当时的济南府将土墙改建为石墙时,所耗费的人工、各种材料等建筑费用清单。这本记载到底有多详细呢?”清单?什么?在各个城门的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材料。例如东城门下的记载有石灰、白沙、黄土、麦秆、芦柴、城砖、沙砖、 、门上有字体的花边石板、一般石柱、梁石板、叠石、坡石、小土坯、榆木门、杨木门板、杨木桥板、槐木门背、杨木门栓、有的地方,石材有桩石、石板、坡石、枕石墩、一般石柱、券等。面石等,可想而知当时需要多大的投资。 巨大的。 劳动力有哪些类型? 记录包括瓦匠、木匠、石匠、压实工、搬运工等,每一项下面都有一个价格,比如一堆九十五英尺的石头,价格是九。 一千、六百枚金币; 石匠二十四人,总共赚了三千六百钱。 东城门下的物资和劳力总共是六十二万两万钱。 如此详细的记录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当时济南围子城的修缮费用有最详细的了解,而且还可以了解当时济南乃至整个北方的各种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时间。 这些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墙建造。 是研究清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是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魏子长城的修建和修缮,都是为了抵御捻军。

当时济南为什么要修这圩墙呢?

据资料显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捻军来到济南西部段店一带。 时任山东巡抚谭廷祥迅速上奏朝廷,要求济南挖壕筑堤,防范捻军。 。 谭廷骧,浙江绍兴人。 1861年,授二品顶代,任山东巡抚。 他就任山东省长后不久,亲自完成了该工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竣工了。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陕西大理人严敬明出任山东巡抚。 严景明任山东巡抚三年,主持将谭廷祥修筑的土墙改建为石墙。 但与这份盘点相关的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吴恩容(1827-1881)。 浙江贵安(今浙江湖州市)人。 其祖父五章,清道光年间任山东省章丘县知县。 吴恩荣自幼随祖父吴章生活在章丘县衙门。 咸丰年间,捻军叛乱。 作为县助理(副县长),吴恩荣奉命征战伊邑、曹集,围剿捻匪,立下赫赫战功。

“咸丰、辛酉(1861年)在省城督造圩田,警察到来时,不避风雨,奋发有为,官府急于嘉奖。” 他的墓志铭这段中提到的“省城圩工”,就是指旧济南的圩墙工程,又称“外城”济南圩墙。

谭廷祥向朝廷报告沟渠和堤坝已经开始挖筑后,吴恩荣被任命监督工程的执行。 面对捻军的不断侵扰,吴恩荣抓紧时间,指挥民工不避风雨,做好备战准备。 他仅用一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围子墙的修建,这也是“政府(谭廷祥)急加赞扬”的原因。 后来,因修筑济南围子墙有功,朝廷任命吴恩荣为浮山县(今烟台市)知县。 当时捻军东进胶东。 为了保卫烟台,吴恩荣在烟台建立石头子,并捐资在石头子上修建炮台,有效抵御了捻军的入侵。

土围墙建成后,由东、南、西三道城墙围成。 由于济南城在大明湖以北,再往北是城外的沼泽地带,认为是防御的天险,所以没有修建。 而这座周长四十里的城墙,更是将济南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 同治四年(1865年),捻军再次北上,杀死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引起济南恐慌。 山东巡抚严敬明利用职权,召集济南及周边地区的官绅,集资加固围子墙。 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年—1867年),土圩墙改建为石圩墙。

济南城市建设遗存文物

因此,与济南围子墙修建有关的人物有3人。 谭廷祥修建土围子墙,具体施工由吴恩荣负责。 这份《盘点》中最相关的就是土围子墙变成了石围子墙。 严敬明.

匡渊《新筑石墟铭记》记载:济南魏子墙“以城北水多而缺一门,减地魏三分,自东北”。西北面,共3670尺(清代建筑尺),高一尺二尺,底厚一尺五尺,顶厚一尺,奇垛三千三百间,门七间。 ,曰戴安,曰永固,曰永靖,曰永绥,曰永镇,曰吉安,曰海盐,十四堡。” 石墙修好后,济南成为军事书籍中称为“三里之城,七里之国”的坚固城池。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严敬明卸任后,济南人民在大明湖南岸修建了严公祠,以示崇敬和纪念。 由于祠堂是民间出资而非政府修建的,建成后不久就被边缘化,成为一座废弃的寺庙。 1913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在这座祠堂废址上创办了民国时期济南著名的私立中学正一中学。

刘先生说,这份“库存”是他去年从外地收集的。 当时我只知道这是一份与济南有关的文件,所以没有太在意。 后来,我仔细研究了这本小册子,才知道这本小册子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贵。 因为通过他的研究,有关济南古城墙修建的资料非常少见,几乎没有专门记录城墙修建或维护的专门文献。 现在收集到的手书应该是当时政府建设过程中由专人记录的。 它属于官方档案馆。 从字迹来看,这应该是唯一的一份。 而且,这份《盘点》记录了济南围子城的最终形态,也就是今天两座城墙的最终形态。 自这次修复以来,济南城墙除有损坏外,从未修复过。 通过初步研究,他认为,如果将《盘点》中记录的城墙、城门、城楼、营房等建筑数据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处理,应该可以完整还原整个济南围子城。清朝同治年间。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城墙修建的原始资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更不用说济南城墙的资料了。这本小册子是关于济南城墙修建历史和历史的最珍贵的文献和资料。”济南市的文物之一,是济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佐证,也是我市历史记忆的对象。从某种角度看,这份“盘点”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文化遗存。这是一部关于济南城市建设历史的文物,也是一部全国性的城市建设记录,是一部关于古城建设史的珍贵历史文献。我将继续仔细研究这份《盘点》,提供一些以前无法获得的信息。为研究济南城市的历史发展。” 刘先生对自己收藏的这份《清查》非常重视,希望这份《清查》能为济南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