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废镍价 “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2022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日期: 2024-05-28 19:06:15|浏览: 90|编号: 7010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大连废镍价 “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2022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正在进行巨大的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碳中和、碳达峰”的需求下,气体分离作为能源化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十三五”以来,气体分离行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景气度,产品产量、利润总额等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气体分离市场前景广阔。

由德泰新材料主办,中科院山西煤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支持的首届“2022气体分离行业大会”(以下简称气体分离大会)于2022年7月28-29日在宁波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终端用户,首届气体分离大会聚焦新型分离材料“气体分离膜”,邀请了山西煤化学研究院李南文、天津大学王志教授、大连化物所曹一鸣、大连理工大学王同华教授等科研人员,以及拥有实际CCUS项目行业建设经验和一揽子技术包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知识中心高级顾问余泽伟、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员陆世建等20+顶级专家、18场实践报告,气体分离产学研用四大领域的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交流合作、共享成果、共探未来!

开幕式:致辞

28日,气体分离大会正式开幕,中科院山西煤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南文、德泰新材料CEO张立胜博士分别上台致辞。

李南文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德泰新材料CEO张立胜博士

李南文研究员、张立胜博士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阐述了举办本次大会的初衷:“自1979年研制出‘棱镜’气体分离膜以来,膜气体分离市场及应用大幅增长,但膜及膜材料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研究进展较多,产业化含量较少。因此首届气体分离产业论坛以气体分离膜材料为主题,旨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前沿研究进展。后续会议还将新增吸附等多项气体分离路线,使大会成为气体分离领域的年度盛会!”

会议报告

在张立胜博士的介绍下,李南文研究员作了题为《国产聚合物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发展与挑战》的开场报告。报告中,李南文研究员结合自身研究进展和产业化经历,分析了科研界和产业界遇到的问题。他指出:“基础研究和工程化都很重要,两头都要强,两手都要抓。”

国产聚合物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李南文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接下来,在李南文研究员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一鸣研究员作了《气体分离膜材料及其应用》的主旨报告。

曹一鸣研究员就膜分离概述、聚酰亚胺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硅橡胶分离膜材料、加湿膜等分离膜材料以及PTFE膜开发和膜接触器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为国内最早研制和制造膜分离装置的专家之一,曹教授的报告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气体分离膜材料及应用

曹一鸣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第三位报告人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王同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在膜分离领域一直成绩斐然,王同华教授更是成果斐然。他主要从事新型炭材料、功能膜材料制备及应用基础、煤炭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有机废气(VOCs)及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高性能碳基膜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大连理工大学王同华教授

精致的咖啡休息

茶歇过后,会议进入上午的第二阶段,下半场由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员陆世建主持。与上半场专注于膜材料不同,三位气体分离膜领域的顶级专家从聚合物膜、炭基膜等不同领域,探讨了膜分离的研究与应用。第二阶段的三位老师则专注于CCUS等气体分离、捕集、吸附的实际项目建设,有着完整的项目经验。他们分别是:

《有机胺溶剂吸收CO2探讨及溶剂降解分析》(在线)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边界坝燃煤电厂每年捕获数百万吨二氧化碳的经验与挑战”(在线)

加拿大国际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知识中心高级顾问

余泽炜 亚洲关系经理

《燃煤烟气CO2捕集吸收/吸附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员 陆世建

其中,院士作为国际先进二氧化碳捕集、工业气体分离及低碳能源开发等领域研究者,为多国政府提供技术咨询;余泽伟经理主持完成《萨斯喀彻温省电力边界坝电站碳捕集与封存一体化项目》报告、《第二代CC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业示范项目,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

担任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的陆世建研究员曾负责全球最大的燃烧后CCUS项目“胜利电厂200万吨/年烟气CO2捕集及油封存项目”的工艺包设计,主持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及盐水层封存项目“国华锦界电厂15万吨/年烟气CO2捕集及封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艺包及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延长石油、华电裕容、华润海丰、北元化工等多个项目的建设,具有深厚的项目经验。

认真聆听在线提问

下午的报告由马晓华教授主持,天津大学王志教授首先作报告。王志教授在膜材料设计合成、分离膜规模化制备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搭建了完整的膜与膜工艺研发平台,开发了多种国际先进甚至领先的分离膜材料,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王志教授就膜工艺与装置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由于疫情原因,报告以线上实时进行。

碳捕获膜、膜工艺和设备(在线)

天津大学王志教授

作为国内领先的材料表征仪器制造商,北京经纬高博仪器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牛宇欣在本次报告中主要围绕吸附分离展开,以吸附设备研发、检测、生产为一体的厂商视角,阐述了吸附剂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简单讨论了比表面积、孔容、微孔体积的表征测试过程中可能影响表征结果的因素,以及吸附剂结构对吸附剂二氧化碳吸附能力的影响。

“CO2物理吸附捕获:结构性质表征及吸附测试研究”

精密高技术专家牛玉新

六氟化硫(SF6)是一种温室气体,各行业使用的六氟化硫只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直接排入空气中。因此,高效回收六氟化硫气体,减少其直接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庆元教授课题组针对六氟化硫的捕获,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庆元教授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镍基MOF材料在温室气体捕获中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杨庆元教授

上午,大家聆听了国际CCUS产业建设者的经验与感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小波也分享了国内相关项目建设经验,结合科技部碳中和路线图,从央企角度分析气体分离需求,阐述产业机遇与挑战。由于疫情原因,王主任做了实时线上报告。

《碳中和背景下气体分离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技术要求》(在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 王小波

茶歇过后,下午第二阶段报告开始,由王同华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马沧海教授作了第一个报告。马沧海教授致力于先进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在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材料合成、中空纤维膜制备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学术和企业经验。CO2塑化一直是天然气分离的痛点,他针对这一痛点进行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耐塑化、超薄皮层、低成本高性能的膜材料。

《抗CO2增塑中空纤维膜天然气分离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马沧海教授

随后,天津理工大学马晓华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他结合当前双碳循环趋势,对气体分离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基于结构的新型膜材料开发的新思路。

《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材料结构-性能关系探索》

马晓华 天津理工大学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江涛教授作了第一天的总结报告,刘江涛教授课题组专注于环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新型分离膜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包括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多孔材料PIM/PAF/HOF/POC等先进材料。

“基于膜的碳捕获——分子筛膜在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江涛教授

交流晚宴:思想的火花碰撞!

经过一天的学习、交流,代表们在茶歇及欢迎晚宴中不断提升自我、补充能量!

李南文研究员致开幕词

晚餐很热闹

合影

第二天的报告如期而至,由瑞必科市场品牌经理杨娟娟主持。第一位报告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罗双江做主。罗双江回国后一直致力于膜材料与膜分离工程的研究,以创新气体分离膜材料与膜分离工程应用为目标,从“高性能多级微孔膜结构设计-中空纤维膜纳微结构调控-膜分离工艺放大应用”三个层次建立了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体系研究。

《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罗双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接下来进行报告的是瑞必科上海技术专家单晓明,她重点阐述了瑞必科上海在碳减排和碳捕获方面的思考,介绍了瑞必科小型化、一体化的绿色天然气重整制氢(SMR)技术以及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技术,并探索了在餐厨垃圾处理、光伏发电等产业后端的全链条、经济性的绿色应用场景。

绿色碳减排气体分离技术

瑞必科上海技术专家 单晓明

第三场报告由宁波​​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闫菁玲做,他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包括自聚合微孔聚酰亚胺、热重排聚苯并噁唑等聚合物微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新型自聚合微孔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

闫菁玲 宁波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在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及孔浓度信息是表征膜材料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其准确的测量方法也十分重要。通过分析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中正电子素的湮没,可以准确获得上述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张红军长期从事正电子谱及其应用研究,对该方法作了深入的报告。

用正电子湮没谱分析气体分离膜的孔结构和孔壁化学环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红军 特邀研究员

会议的最后一个报告由苏州大学王正功副教授做。王正功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功能膜材料的合成、配混及研发工作。他从分子结构设计层面出发,在聚合物主链中引入刚性扭曲单体,得到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溶解度的微孔聚合物。进一步从界面设计的角度,通过氢键、配位键、共价键等调控界面力,得到具有高分离选择性、高渗透性、性能稳定的气体分离膜材料。此次他详细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

《微孔聚合物、复合膜的改性及气体分离性能的进展》

苏州大学王正功副教授

妥善保存记录

认真沟通

更多的

随着上期报道的完成,我们的第一届2022年国际气体分离行业大会即将落下帷幕。

两天的时间,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只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高质量的活动,14场线下报道,4场线上报道。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让很多嘉宾朋友没能来到这里。所以,再次感谢大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对我们的信任,齐聚宁波,共襄盛举。

2023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气体分离行业大会,将探讨更多方向,更好地服务大家,推动气体分离行业的发展!2022气体分离行业大会就此落下帷幕!大会的结束,不代表服务的终止,如果在这两天的服务中有什么不足和疏漏,还请大家指出,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