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仪网 网瘾老年们,谈起了赛博“恋爱”

日期: 2024-05-29 15:05:11|浏览: 148|编号: 7030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搜仪网 网瘾老年们,谈起了赛博“恋爱”

以前欢声笑语的家庭聚会,如今却充斥着翻看手机的人群。曾经对网购嗤之以鼻的爸爸,如今已成为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的“购物狂”。曾经用手机付款时会请你帮忙的妈妈,如今也开始整晚拿着手机,脸上挂着笑容……

前段时间,网络红人主播“秀才”被封禁,当年轻人满脸问号地搜索“秀才是谁”时,这位“网瘾老头”却已存在多年。

网络看似是年轻人刷梗、造词、追热词的主要场所,却也在暗中影响和改变着中老年群体的生活。

此前被禁言的顶级网红“秀才”拥有数千万粉丝,被称为“中老年女性收割机”。 他的视频几乎都是爷爷、阿姨们熟悉的场景,精准击中了他们的情感需求,甚至引得一位72岁的阿姨“千里追爱”。

这段“网恋”随着秀才被封号而戛然而止,沉迷网络的老人再度引发热议。

回顾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几年,在这股变革力量的推动下,沉迷于网络的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其所遭受的影响也愈发深远。

2007年之前,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不超过5%,随后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快速提升,2020年已达22.8%。

如今,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中老年人,他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网络购物、打车、玩游戏、直播、外卖、短视频等。

一些中老年人掌握它之后,便难以自拔,日益痴迷。

他们沉迷于手机,忘却了白天和黑夜,食欲不振,沉迷于网购无法停止,沉迷于主播甚至失去理智。互联网开始逐渐侵蚀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超过10万老年人每天几乎24小时生活在互联网上,60岁以上老年用户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为64.8分钟,每个老年用户每天登录应用程序5次。

大家可能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曾经痴迷于散步、拳击、广场舞,现在也开始离不开手机,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家庭琐事、健康科普、一元秒杀等很多年轻人不感兴趣的视频,对视频内容深信不疑。

很多年轻人表示,他们现在理解了父母担心他们沉迷于网络的想法。

甚至有网友调侃,以前那个说“奶奶家装了wifi,你来我家玩吧”的奶奶,如今变成了“别来跟我比网速”的网瘾奶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1%的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长期使用短视频影响正常生活的比例明显上升。16%的老年人经常在休息时间看短视频,15%的老年人表示经常因看短视频而忘记时间,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安排。

互联网也塑造了老年人新的社会交往方式。

从见面聊天,到视频通话中评论互动,“亲爱的,漂亮吗?你越来越漂亮了”这句话取代了以往的问候语。

转发一些信息到家人群里,或在朋友圈里评论、点赞一条信息,正在成为中老年人社交圈亲朋好友间互动交流的新形式。

翻看他们的手机,会发现不少老年网红的名字,他们通过塑造符合中老年人审美的人设,或回顾老年人喜欢的历史事件,与中老年群体建立“强连接”,引发老年群体的强烈共鸣,让中老年人自愿接受“流量管控”,找到情绪的出口。

此外,还有各种利用老年人节俭生活理念的活动,通过各种让老年人免费领取钱的活动,将老年人群体与应用本身绑定。据趣头条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虚拟货币日均领取量比40-60岁用户高出22%。

互联网满足了老年人的信息、社交等需求,更重要的是渗透到了中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正因如此,沉迷于网络的老年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让孩子们对“上网”的老年人最担心的是,互联网各个角落都存在的“陷阱”。

调查显示,中老年人在网络上遭遇过网络传销和金融诈骗的比例分别达到28.3%和23.8%,而他们最容易受骗的渠道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和微信群。

诈骗团伙通常利用老年人对熟人的信任程度,与其建立微信好友关系,然后利用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但68.3%的受骗老人并未选择寻求帮助,在“少惹麻烦比多惹麻烦”心态影响下,“就当是吸取教训就好”,仅有0.9%选择报警。

还有一些“狡猾”的APP,诱骗老人注册会员,收取会员费。由于缺乏监控和管控,很多缺乏防骗知识的老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此前甚至还出现过官方APP上出现误导性链接的事件,可见这方面的监管存在漏洞。

“经常收到发红包的短信,忍不住去点开。”

“我可以免费试用新产品,所以我必须尝试一下。”

“关注这个公众号,给我送颈椎按摩器。”

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所涉足的网络世界充满了陷阱,而目前,很多老年人却被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所困扰,屡屡上当受骗。

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二维码、移动支付、网络外卖购物等成为经济新常态,中老年人群体可谓是被这股潮流推着走,不由自主地被困在了网络环境中。

与此同时,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老人数量仍在增加。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很少得到真正的关怀。

“养老”正在被重构,从一种文化传统转变为一种经济行为。

“给父母买点好吃的喝的”、“让他们享受到物质上的满足”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养老问题的理解,但往往这种物质上的满足也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缺乏“有效陪伴”的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空荡荡的房子,更是空荡荡的精神和情感荒原,这也是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正在“征服”这个市场的原因。

这也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年人的护理,特别是心灵护理,需要实实在在的关怀。

为缓解现实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政府在配置养老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将文化生活资源纳入考量,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辖区内老年人的管理形式,子女自身也应参与构建“心心相印”的家庭关系和环境。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和监管部门也应该关注这些沉迷网络的老年人所面临的困境。

“适老改造”在推进,不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APP纷纷上线“老年模式”。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还远未净化,诱导消费、欺诈链接、会员绑定等内容仍在广泛传播,亟待治理。

可以说,要“拯救”沉迷网络的老年人,不仅需要让他们在现实中找到与世界联系的精神寄托,更需要互联网本身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已是现实,社会需要适应和改变。

老年人不要被刷手机的欲望所左右,晚年可以少一些对世界的恐惧与追寻,多一些淡定与从容。

奶奶家安装Wi-Fi的故事的后半部分,现在需要全社会来书写。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原文发布于2023年9月26日,原标题为《沉迷网络的老人谈网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