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废品

日期: 2024-05-29 16:08:09|浏览: 57|编号: 7031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废品

晨雾笼罩着城市的上空,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小区的花坛上。我开车出去,看到门口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主兼老板站在车头,头戴一顶褪色的无檐毛线帽,上身穿着迷彩服,脚上穿着一双皱巴巴的黑色皮鞋,他的装扮暴露了他的身份,是一个普通的收废品的摊贩。

废品车的侧面,摊贩用一大块废纸板做了一个废品回收的广告,特别印着一个大大的“回收”字,后面还叠加了几行小字。更先进、更省力的,是一个录音喇叭,自动播放他的声音:“回收废品,旧电视、旧冰箱、旧家电、旧书、废报纸、废纸箱、啤酒瓶、可乐罐。”

其实小摊贩的本质还是淳朴的,但在逐利的环境和长期的去组织政策下,他们对极端投机取巧和自私自利的困境毫无反思、毫无认知、毫无改善。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在可怜又无尽的岁月里,他们所有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城市迷雾的呐喊声中。

如今,收废品的小摊贩,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从收废品者的吆喝声中,更新了很多时代的信息,但和老艺人、老商贩们真诚的吆喝声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那声音拉长了时光的影子,仿佛又听到了童年熟悉的声音;“收破布”,旧书、废报纸、破铜烂铁、烂棉絮破布、鸡毛鸭毛、破碎的玻璃瓶、牙膏管,这种有节奏的吆喝声,把收废品内容的当代感喊到了极致。

叫卖声应该是广告最初的雏形,是手工业者和商贩为了招揽顾客而发明的,同一行业的叫卖声是惯例,不同行业的叫卖声则各有不同,这种叫卖声在那个容易迷路的季节消失了,渐渐远去,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世上挣扎。

年纪稍大的人,对过去收废品的人挨家挨户的吆喝声记忆深刻:安静的宿舍、炊烟袅袅的小巷,原本还算宁静,可一声高声、轻声或长声的吆喝,立刻就引来鸡鸣狗吠,人们纷纷从门窗处探出头来。孩子们围拢过来,老人家会拿出破布、旧书、废报纸,而孩子们则多拿出牙膏管、鸡鸭毛、废铜铁。几分钱在当时是意外的收获,既可以补贴家用,又可以满足孩子们吃零食的欲望,勾起了当时的情趣,很有时代感。

废弃物是指质量不合格、用户无法使用的制成品,也指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无用或破旧物品。废弃物的种类很多,废金属、废电子、废塑料、废钴、废镍、废纸、废玻璃等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再生资源,如果随意丢弃这些废金属,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浪费有限的金属等资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估算:回收一个废弃的铝罐比制造一个新罐节省20%的资金,还可以节省90%~97%的能源;回收1t废钢可生产出0.9t优质钢,比用矿石冶炼可节省47%的成本;回收1吨废纸可节省300公斤木材,同时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的产生。 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环境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回收利用废物,变废为宝,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那时的我,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废物的概念,只是本能地知道可以用来换钱换货,所以就努力地去节约、去积累,尤其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物质非常匮乏,废物并不多,能积累一​​些废物去卖钱,还是一件相当费力的事情。

当时全国实行计划经济,粮票、布票、食油,甚至热水瓶、脸盆、陶罐、蒲扇等生活用品,都是定量供应,只有高官才有电风扇,属于奢侈品,所以每个家庭产生的垃圾量大概很少,都是旧书、报纸、旧家电、破铜烂铁、烂棉花烂布。

我的思绪游走在童年和少年的范围内,不禁总觉得风景不随四季而动,苦难依然存在,却又有别样的青春之美。似乎说:时光太平,岁月如歌,一点也不为过。我记得牙膏管、废铜废铁、鸡毛、鸭毛、鹅毛、破玻璃瓶、烂衣服、破棉絮、旧书废报纸都可以卖钱。我还记得一些废品的价格;一只鸡(主要是公鸡)的干毛大概两三毛钱,一只鸭子的干毛估计十毛钱左右,一个空牙膏管(镍金属)基本两毛钱,破玻璃瓶一斤才几毛钱,烂衣服破布也是一样。破棉絮和旧书废报纸可能稍微贵一点,最贵的就是破铜烂铝。 在那个年代,铜和铝都是稀罕物,如果好不容易捡到一小根铜线,就得把它剥下来,或者用火烧成铜线,等到铜线够秤了,就可以卖了,否则就偷祖传的铜锁或者古董去卖。

当时收废品的生意还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就是背着一筐“车马塘”走街串巷卖废品,主要收废铜、废铝、牙膏管等金属物件。左肩扛着一个筐子,一头装着“车马塘”,另一头装着收来的废金属。左手拿着一块方寸宽、底部有尖角的铁片,右手拿着一把小铁锤,“丁夸,丁夸,丁夸”。

大街小巷传来极具节奏感的敲击声,若仔细聆听,仿佛来自悠久历史文化的音符,别具韵味。这种敲击声主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或多或少带有欺骗性,将孩子们的渴望换成他们的“需要”。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牙膏管和废铜废铝,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声。小手拿着空牙膏管,大手敲啊敲,敲下来的一块块麻糖放进嘴里,立刻化作了孩子和少年最得意的快感。“麻糖”和废物一样有价值吗?不得而知。用牙膏管挤“麻糖”解馋的故事,至今还清晰迷人,久久地摩擦着青春的记忆。

卖废品不应该是我们那个年代关注的事情,但却是我非常在意的事情。因为卖废品所带来的利益和收益,体现了那个年代物质匮乏、金钱匮乏、人性匮乏的真实状况。

至少,卖废品的记忆和乐趣能在我六十多岁时仍然存在,于是脑海里又浮现出另一段记忆。离我住的宿舍不远就是柳城桥,桥头上有个废品收购店,那时候算集体单位吗?离铁路很近。店铺不大,只有二十多平米,店里大概有五六个员工。店铺的门是用老式木板搭成的。上班的时候,我看到两个戴着毡帽的老人把木板一块块卸下来放在门边,然后用绳子绑起来,防止木板掉下来。关门也是一样,先把绳结解开,然后按顺序一块一块地搭好,关上门。

进店后,看到很多用废帆布做成的圆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着不同的物品。偶尔还摆放着几个圆布袋,似乎是用来装碎布、烂棉絮、废纸的。靠墙的木板做成的方格子,用来装废玻璃等更多的东西。进门右侧摆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放着算盘和一堆废纸,旁边放着一个茶杯。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留着胡子、戴着眼镜的瘦削男人,年纪和他差不多。另一张桌子后面坐着收银员,因为桌子上放着一叠叠用纸包着的角钱和“银币”,很像电影里的会计。收废品的那个人大概四十多岁,双手戴着袖子,腰上系着围巾,右手拿着秤。 他给顾客送来的废品称重后,便吆喝道:废玻璃三分钱一斤,牙膏皮二分半,鸭毛一毛钱,破布三斤……

那喊叫声起伏不定,听起来有些滑稽,老派掌柜做生意的感觉立刻印在了眼底。

我小心翼翼地踏进废品店的门槛,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两支攒了很久的空牙膏管,右手拿出一包捡来的鸭毛和一些碎玻璃。只见买主扯着嗓子喊着:“牙膏管两分钱,碎玻璃一分钱,干鸭毛一毛钱。”我赶紧走到那个戴眼镜的瘦子桌前,接过他给我的纸条走到另一张桌子前,接过一毛钱和一毛五分钱,心里高兴极了。那种感觉,绝对是一种几十年都感受不到的财富!

一支牙膏管、捡到的碎玻璃片,尤其是卖得高价的鸭毛,都换成了钱,让青少年们的心灵里有了强烈的金钱意识和朴素的节约观念,但和现在卖废品的思维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逐渐丰富起来,旧家电、废书报也日渐增多。记得大学毕业后,家里剩下不少旧书报刊杂志,这些东西堆成一大堆,实在不堪入目。就算我把它们放进废纸箱里,也抬不动。于是,我就把它们分门别类,全部塞进一个大麻袋里,然后打电话叫收废品的人来我家收。几次称重之后,他给我的账单都是几十、几百元。可见废品的重量和物质丰富程度的变化增加了。

如今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没有所谓的全国性或集体性的废品店了,废品收购商基本都是个体工商户,现在从事废品行业的人很多,大老板收个体商户的废品,小老板收个人和家庭的废品,还有小店铺的废品。一辆“啪啪”三轮车成了他们收发货的主要工具。

个体商贩主要靠走街串巷为生。白天,他们骑着破旧的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用长音吆喝:“收废品”。声音轻柔,有节奏,甚至有些沙哑。清晨和傍晚,他们守候在各个小区门口,等着上班族打扫家里,淘汰陈旧物资。也许他们真的擅长干这行吧。现在物资很丰富,所以废品也不少。这些人很会观察!他们能根据卖家的眼神和语气揣摩对方的心思,然后果断砍价。有些小区的卖家,尤其是搬新家的,有很多废品和没用过的废弃物品。这样一来,这些个体收废品的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说实在的,这些人也不容易。 他们早起晚睡,凭借体力和简单的工具在大街小巷闲逛,花一点钱买下各家用不着的东西,方便了许多家庭。

每个居家的人都会有卖废品的经历,尤其是老人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我们觉得什么都有用,一开始舍不得卖,后来就等着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东西,最后没地方放,就咬着牙卖了。

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有节俭的习惯。苦难的痕迹时刻提醒我们,节俭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对于社会来说,节俭是一种体现文明程度的文化。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节俭的消费模式。在此基础上,全社会才能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节俭型社会。

我也有过一件卖废品的奇事。几年前,我家因为更换电器,购置了一些大件商品,积攒了不少几十公斤重的纸张等废品。那天,我正好开车出去,就开着车把废品装在车里送到废品店。过磅后,才几十块钱。废品店老板说;“第一次看到有人开着奔驰车来送废品。”

在现在的小区或者宿舍里,有一些专门蹲在垃圾桶里捡废品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老人。他们不怕鄙视的目光,总是在垃圾桶里寻找值钱的东西,任何能换钱的物品他们都不会放过。也有经济基础好、经济条件好的,也许这是很折腾的操作,但他们捡东西卖钱,证明自己还有社会价值,也许这是唯一能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满足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生活相对拮据的人,尤其是从农村过来寄养在子女家里的老人,他们捡垃圾桶里的硬纸板、农夫山泉矿泉水瓶、各种泡沫塑料、别人丢弃的旧物品、电器,一点一点攒起来卖掉,换取一些血汗钱,他们卖废品,甚至卖身。

以上这些事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却很有代表性!原因有:创业时期的艰辛,困难时期的生活习惯,或是文化、个人性格的影响。年轻一代不理解老一辈的辛苦、朴实、勤俭,也很正常,毕竟生活环境和经历不一样!不过他们愿意接受捡垃圾,这也是通过劳动挣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就连年老体弱的老人,也乐于捡这些废旧资源,卖掉换钱,我觉得应该无可厚非。

现在有人认为,看多了世事难免俗气。其实,世事与俗气不是同义词。了解世事,是一种人生感悟。在社交场合,切勿过度自信,刻意夸大自己。

最后说一下,浪费是我从小就经常见到的社会现象,废物再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觉得这种并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一个脑袋空空的人来说,应该不难理解。

2021.1.6在家种草

关于作者

东山峰:祖籍澧县,长于长沙,曾在东山峰经历过知青激情岁月,现居长沙。本公众号有作品,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征文

投稿内容:故事、诗歌创作、地方文化展演视频等。故事、诗歌最好与澧水流域及嘉善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

电子邮件投稿:请将您的稿件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

微信投稿:请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左下角“欢迎投稿”左侧对话框,输入“投稿”字样,后台会收到您的消息然后联系您具体投稿事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