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越来越少见了,你知道为啥?丨豫记

日期: 2024-06-17 14:10:23|浏览: 70|编号: 744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野兔越来越少见了,你知道为啥?丨豫记

俗话说“老鼠过街,众人喊打”。野兔只会在田野里跑,不会过街,但如果被发现,众人喊打,是一件很刺激的事。在我的记忆里,每到秋收时节,尤其是玉米秸砍完、豆子收割完、红薯即将挖出时,野兔最容易被发现。

教科书上,诗人常常用抒情的口吻吟唱:“秋天啊,收获的季节……”看似收获季节到来,农民每天都精神抖擞,如同过年一样。其实不然,农活不仅脏,而且很累。

“噢噢噢——噢噢噢——”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急促的叫喊声,还没等你回头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喧嚣的叫喊声已经像导火索一样传到了你这边,周围的人也开始疯狂的叫喊起来——一只黄褐色的兔子贴着地面,左冲右突,闪电般地从你身边经过。

它的身后跟着三五个青年男子或小孩,正在不顾一切地追赶它,有的拿着农具,有的赤手空拳……不用问,又发现了一只“拼命兔子”。

平原上的兔子

中国的野兔有两种,一种是草兔,一种是雪兔。分布在平原地区的野兔多为草兔,俗称兔子。平原地区不像深山老林,除了野兔以外,很少有值得猎捕的野生猎物。由于人们往往只“射兔子”,所以“兔枪”由此而来。

我没有猎过兔子,但见过被捕获的野兔。它们大多有着棕黄色的皮毛,与秋天的田野十分相似,这也是它们的保护色。因此,即使人们走到它们面前,也往往很难发现它们;野兔似乎知道这一点,常常趁你不注意时突然从你脚下跳出来,受惊后就逃之夭夭。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家乡人常说“兔子比人聪明”的原因之一吧。

成年野兔体重通常在15磅左右,与家兔相比,它们的后腿更长,就像澳大利亚的袋鼠一样。从课本上得知澳大利亚曾经有野兔横行,我经常和同学开玩笑说:这里的野兔一定是和当地的袋鼠杂交,然后乘船漂洋过海而来的。

中国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兔生洞”。兔子善于挖洞,所以有“狡兔三窟”的说法。兔子洞往往挖在沟渠等附近有水源的地方,如果靠近豆田、菜地,兔子洞就更多了。

野兔与家兔一样,繁殖能力强,每胎产仔五六只,靠吃野草鲜嫩的叶子、嫩芽,或偷吃红薯、蔬菜、农作物刚出土的幼苗长大,因此农民对其十分厌恶。

但至于它们会不会吃巢穴周围的草,我并没有关注过。

如果老人们形容一个人跑得快,就会说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其实兔子跑得很快,比如欧洲野兔每小时能跑72公里,和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差不多。所以那些喊着要追兔子的村民,多半会失望而归。

各种捕兔工具

人们虽然对兔子十分反感,但是却十分喜欢兔子浓密、温暖的皮毛和香气扑鼻的肉质,因此出现了各种专门为它们“量身定制”的“礼包”,如兔枪、兔夹、兔网等。

我见过兔子枪。那枪很小,跟现代狙击枪比起来,简直就是“侏儒遇到巨人”!长长的枪管后面,是一根涂着黄漆的短木枪托。这其实是一把非常简单落后的前装火药枪:在枪口装入适量的火药和一小把钢珠、铁砂,再塞入一小团纸球,用细树枝和竹筷子把纸球敲进去,把火药和钢珠压实,再用锤子敲成引信。

使用时,扣动扳机,机头“轰”炮产生火花,点燃火药,砰的一声,钢珠铁砂结成霰弹,向四面八方飞散,令人胆寒,但射程很短,准确度较差,唯一的优点就是杀伤半径大。由于不能连续射击,射完一发子弹,射手要赶紧重新装弹,很麻烦,所以打兔子时最好一枪打中要害。

如果“香甜可口”的肉受了轻伤,不肯屈服,那么猎人就只能毫不留情地追赶它。这样一来,猎兔就变成了追兔子,于是家乡就诞生了一句谚语:“骆驼追兔子——服狗”。

这让我很纳闷:我的家乡是中原,不是西北,除非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这种“沙漠之舟”,不然怎么会稀有到以兔代狗的地步呢?——骆驼也“身陷囹圄”!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野兔用枪射死了一个猎人。虽然看似荒诞,但并非不可能:野兔被枪射进了河里,猎人见野兔在河边一动不动,便不慌不忙地堆起火药和钢珠。等他大功告成后,发现野兔已经漂流到河里,手臂够不着,猎人决定用枪把它捅出来。因为担心枪口进水会弄湿火药,他握住枪管,用枪托把它捞出来。没想到,野兔还没死,被枪托碰到后,它开始跳来跳去,踩到了扳机,时年22岁。

除了兔子枪,用套索和陷阱捕兔也很简单,但在平原田野,人来车往,这些方法都不太实用。养条狗来捕兔固然好,但训练它需要时间,而且你又不是英国贵族,谁会为了一两只兔子花那么多钱?

农村传统的抓兔子方法

深秋初冬,高大的庄稼已收割完毕,麦苗刚刚出土,夏秋季节茂盛的草木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实,让兔子们都长得膘肥体壮。

因为环境的保护色已经改变,兔子还来不及换毛,很难躲进田里,再加上当时外出务工并不盛行,很多村民没事可做,就三五成群地到田里去捉兔子。

方法很简单,分工之后,大家从相反的方向绕个弯子,把兔子们以扇形赶向枪手,一边走一边虚张声势,偶尔用棍子打一下,这叫“耙草”(其实“耙草”的本义是捡柴,为家人积累做饭的燃料),搅乱草丛就会吓跑兔子。精明的野兔一时糊涂,上当了,一跃而起,跑到一处看似荒无人烟的地方,却被等候多时的兔枪击落……

还有一种方法更简单:夜间狩猎。有条件的猎人可以骑摩托车,带上矿灯,没条件的猎人可以请人拿来大手电筒。明亮的白光一照,原本在黑夜中炫耀“飞天遁地”本领的兔子,就像被施了孙悟空的定身术,立刻不知所措,站不住脚。几乎每一枪都准确无误。

不管是用兔枪、兔网、兔夹,都会消耗一定的体力。但不管是谁,只要发现了野兔,就会拼命追,把饥饿和疲劳抛在脑后。“兔子跑了,一百个人去追;集市上兔子成堆,人走过也不理会。不是不要兔子,而是争不上兔子。”所以,老人们常说:兔子头上有个馒头,谁抢谁得。

但就像兔子的尾巴,长不长。先是1996年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控枪法”,收缴了包括兔子枪在内的大量猎枪,严格限制使用;接着,一波农民工潮涌来,农活一干完,年轻人几乎都走了。

就算有人,也没心情再去抓兔子了。前些年回老家的时候,道路两旁的田地被公路网、蔬菜大棚、果园等割成了一块块,到处都是半人高的铁丝网和围栏。兔子和兔枪应该还存在,只是它们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施展“草地上飞”的本领了;至于那些“漏网之鱼”的兔枪,想必早就生锈坏掉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

蔡云雷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辆公交车上的一名乘客,他出生于中国美食名城漯河,生活在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现在在楚汉名城长沙工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