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右铭区——兴市镇

日期: 2024-06-18 00:17:11|浏览: 77|编号: 745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关右铭区——兴市镇

这是关中东部渭河北岸一个比较古老的镇子,年代久远,已难以断定始建年代,仅靠一代代口耳相传,才知道先民们早已在此活动。秦代时这里散居着许多户人家,汉代形成自然村,但村名已不详。唐天宝末年,居住在镇西南九龙原驿站的军民为躲避安史之乱,纷纷逃往其他地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不愿远离故土,便在此定居。后来,这里与原有居民一起发展成为张关、元嘉、仁和、龙兴、紫金、永和六个堡。六个堡的北面,自西向东,是十余公里宽的缓坡台地,皇家陵区绵延不绝。 隆重、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催生了烟花爆竹、造纸业等产业。直到宋代,镇才初步形成。镇上曾称“六堡子”,故有“先有六堡子,后有镇城”之说。当时,镇上是这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此后,这里便有了“旱码头”之称。

兴镇以北的山脉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镇上开始修筑城墙。城墙呈长方形,东西长三里余,南北宽二里,周长十余里。城北紧靠北塬,出北门绕过北极宫后,北、西、东三面均为上坡,塬尽头为起伏的山峦。城南地势平坦。离城不远,巍峨的魁星楼、文昌阁鳞次栉比,均为砖木结构两层,雕梁画栋,遥相望。南行五里,九龙渊东西绵延,相传唐玄宗在此狩猎,因有九龙现云中而得名。 六座炮台中,一座在回民起义时被夷为平地,一座与邻堡相连。一城两座炮台,各有其名。现存五座炮台外,有四口雨水蓄水池,犹如城中的眼睛。城内外有六座庙宇,分别是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宫、南极宫、倚天门、龙泉寺。四座城门楼高大挺拔,建筑精巧,气势磅礴,镶嵌其上的匾额清雅文艺。东门是标榜信心满满的“关友名渠”,西门是期盼财源广进的“金气都生”,南门是渴望善缘的“万善通贵”,北门是呼唤团结的“旺气龙聪”。 街屋、民房均为明清建筑,青砖砌顶,雄伟挺拔。走兽、花卉、祥云、山水、人物等图案遍布正脊、偏脊、山墙上。砖雕、石雕、木雕精湛,栩栩如生,妙趣横生。四条主要街名几乎全部是可拆装的黑色条形木板门。

兴真小吃摊

街道布局十分独特,除东西门两座小十字外,巷道基本呈丁字结构,这在传统城市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北街与南街丁字交汇处之间的一段,因东有城门,西有关帝庙,故称庙前,是全镇的心脏地带。全镇有东、西、南、北四条正街,东、西、南三条关街,四通八达的大街七条。正街后面有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条后巷,加上五堡四条古巷,人称八道庵。正街与后巷之间有数条丁字巷相通。全镇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五堡四座堡门,一座尾门,人称九座城门。 东、西、南、北城门各有四座大关,五堡六座小关,一堡两座关,共十座关口。镇民总结为:一大街、三里三、二角、四眼、五堡、六庙、七大街、八道庵、九城门、十座关口。后来细化为:一大街、三里三、二角、四眼、五堡、六院、七大街、八庵、九门、十座关口。

人物名字之间的界墙顶部,镇里人称之为象鼻,修建精美,挺拔,雄伟壮观。象鼻的美在于顶部,可分为平顶、圆顶、花顶三种。顾名思义,平顶其实没有顶部,多半由延伸在其上的屋檐遮盖,称为贫民顶。圆顶为圆柱体,多为直卧,极少为横卧,简单经济,故称懒人顶。花顶更为讲究,顶部最精彩的便是花顶。其建筑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高度浓缩的古代歇山顶,饰以各种砖雕,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美不胜收,被称为富人顶。富人顶多为富商巨贾所住,懒人顶多为普通人物所住,平顶多为小户人家所住。象鼻墙面要么是圆拱,要么是半圆拱; 若无拱门,则有台阶相连,行人经过时,天热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淋湿。

城墙东西两端较高,中间凹陷,犹如一艘大船起航。魁星楼、文昌阁犹如码头上的两个锚桩,寓意在此地创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贵永固。镇墙高大、长厚、雄伟、生动,犹如一条巨龙。魁星楼、文昌阁犹如龙的两只角,寓意只要用脑子,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就能在这里脱颖而出,一飞冲天,获得永久的辉煌。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和几百年的经营,清末民初,各种商业云集,镇域迅速扩大。百货业、玉米业、酿酒业、宾馆、饮食业、娱乐业、竹木业、银铁业等,作坊林立,盛况空前。 不仅富商巨贾蜂拥而至投资房地产,就连那些没有钱谋生的百姓也纷纷前来碰运气、寻找机会。特别是烟花爆竹,经过明、清、民国、新中国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行业比较规范、技术先进的产业链。现有七大类,一百四十多个花色,五百多个品种,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烟花生产基地。其中烟花爆竹享誉西北,多次送往北京,东到扶桑,西到欧洲。造纸业闻名全国,麦草纸、草纸、麻纸、仿格纸、粉面纸、绿红纸、蓝紫红蜡纸等各类纸张质量优良,销路广阔,在省内、西北乃至北京地区都享有盛誉。最好的纸张蜡纸远销苏杭,十分畅销。 尤为神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存,加上长途的颠簸、摩擦,纸面光滑,质地柔韧,色泽鲜艳,更显得奇妙。

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东街陈家祖先为官,三代进士;北街王家世代传诵诗书,四代皆诗文佳作;西街任家世代为师;南街甘家出身军旅,父子带兵。近代,担任县级干部、州局领导、专家学者,甚至将军的也不胜枚举。但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未出大人物。据说,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前,镇政府大门开在骡马巷,坐北朝南,新中国成立后,大门开在西街,坐南朝北,形成倒牛形。 如果镇领导头脑活跃一点,继续往南开门,也能搞出九个老碗、六个铁勺、三个酒盅小米那么多人物。当年蚂蚁在镇政府朝南的后墙上挖了一个针头那么大的洞,才弄出个副厅级,而且还是助理巡视员。人们对四条街也有不同的看法:东街多富人,一个比一个厉害;西街多能人,斗志昂扬;北街多文人,处处想出人头地(狡辩);南街多勇士,看到不平,就撸起袖子打架。

杏真油饼

当地特色美食远近闻名,餐饮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开饭店、酒店,便宜饭馆的水盆羊肉、北饭馆的快点面、街角饭馆的滴软包子远近闻名,高门台的八宝辣椒、面虎辣椒、站站辣椒闻名全县。第二层次是一街两排的小吃摊,天门峡别洼的增糕筋道,用筷子戳一两下也戳不破,我急得吃不下去,头上冒汗。南关的狗生面条看上去像一整根线,恨不得用剪刀剪断。史家巷口的果果的虎包馍馍好吃得我吃不完,恨不得再来一碗。 庙前的巴牛的炸糕甜得让人忍不住咬上一口,又脆又软,满口黄酥,香气扑鼻,吃起来十分香甜。一不留神,糖汁就会顺着你的胳膊流下来。你只要抬起胳膊,歪着头去舔胳膊肘上的糖汁,不料手中的炸糕里的糖汁却滴在你的后背上,像被热油煎了一样。第三层,是挑着扁担、推车、篓子、扁担穿行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大街小巷里各种叫卖声各具特色,此起彼伏。很多小孩子没钱买,就把气撒在卖小吃的小贩身上。卖红薯的吆喝道:红薯烫了,热红薯!——黑暗中传来调皮稚嫩的童声:红薯烫了吗?让我暖暖脚; 卖糖瓜的喊道:卖——糖——瓜——来——哟——谁要糖瓜!不一会儿一个小孩喊道:糖瓜是甜的,不要钱!糖瓜是苦的,我就不看了。卖米汤的喊道:“我喝够米汤了!”然后从木桶里舀出满满一勺,扬起一股红绸般鲜美的汤水,再艺术地用空木勺在木桶上敲打。这时孩子们喊道:“米汤稀了,我没力气了!”“米汤稠了,呛到我喉咙了!”听到孩子们羡慕嫉妒恨的叫喊声,卖米汤的不恼不怒,照常继续喊叫。

兴镇街

活跃在镇上的庄客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庄客是过去镇上推销员、买手的统称。那时,四面八方来的庄客如潮水般涌来,马如龙,车如流。尤其销售旺季,各家旅馆都爆满,除了住在县城和邻近城镇的,住户也不乏其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富户。镇上各大商行的庄客,到四川、三边、西北、东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喧闹的人声、马驼的嘶鸣、叮当响亮的铃铛声,满是尘土的马帮、驼帮、驴子、吱吱作响的各种人力车成群结队、串串而来,东出古关函谷,西沿丝绸之路,南越崎岖的秦巴,北过险峻的金锁关。 以至于那些人只知城名,不知县名。在交往中,他们带来了关中人的风俗、智慧、淳朴、包容;蒙古草原的热情、善良、西漠的奇异、神秘;南方沿海的细致、精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开放。无疑,许多人也留下了英雄气概和浪漫爱情的故事。

美丽的象鼻

最有意思的时间段有两个。一个是开门迎客。早上拜完财神爷,门下一片哗啦哗啦的卸货、挂门声,街边的店铺老板和店员们成群结队地出来,走下台阶,来到街心,端茶送茶,端着点心,唱着歌,彬彬有礼,像迎神迎佛一样,迎接进店的第一批顾客。另一个是关门盘点。傍晚,又是一片哗啦哗啦的卸货、挂门声,各店铺灯火通明,忙着在店铺柜台盘点。报账的人一手指着账本上的数字,一手拿起账页,随时准备翻页。 他们一边摇头,一边叽叽喳喳,一边唱着:一、28.63元,一、18.54元……那些用算盘的人,一手拿着一两个算盘,手指在算盘上来回飞舞,发出连续不断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此刻,如果你漫步在夜色笼罩的街头,店铺门口的灯光映入你的眼帘,如吟如唱的算账声音和连续不断清脆悦耳的算珠碰撞声充斥你的耳中。偌大的镇子变成了一片茫茫的算盘海洋,有些新来的人会以为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算盘大赛。在这美好而又诗意的时刻,有谁不会陶醉在这深厚而浓郁的商业氛围中,不愿离去呢?

民国时期的兴镇街

招牌、篷的种类繁多。“近看招牌,远看篷”。招牌是店铺的标志,主要是为了帮助来店的买家辨别店铺名称和商品的特点。招牌有横招、立招、墙招、坐招等,形式和位置都比较固定,多为店铺名称,如“同益宫”、“一言堂”、“永和园”、“紫云阁”等。篷是镇上对篷的当地叫法,是行业的标志,主要是为了帮助远看的买家辨别商品的种类,常用长杆悬挂在屋檐或墙上,在街道上空摇曳、飘扬。篷子的种类很多,有旗子状的,有长方形的,有三角形的,也有半圆形的,色彩鲜艳,迎风飘扬,呼呼作响; 有实物,有酒葫芦、盛粮桶、牙具、冒热气的饭碗、马头等,栩栩如生,一目了然;有人物肖像,有丰腴多情的美人、庄重严肃的方丈,还有各种抽象概括的剪影、形形色色的人物,令人赏心悦目,引人瞩目;还有文字,有醋、竹、药、棉、木、缝纫、皮革、染、铁、漆、水银、裱等,隶书、篆书、楷书,表意,耐人寻味。集市上,各种流动的旺仔游走在街心,撑扁、挑扁担、背东西、贴东西,来来往往,招摇过市。这些招牌,虽然陈旧、简陋、稚嫩,或者脏兮兮的,但却透露出小镇的商业气息和淳朴的本真。

顺着两排街道望去,铁匠铺门前木砧之上的铁砧上,老铁匠正指点着手握着铁锤,两个面色黝黑的壮汉双手三百六十度挥动着铁锤,犹如饿虎扑食,把烧红的铁打得火星四溅,打得人手足发抖;木匠铺门前,放着一根数米高的巨型圆木,两个木匠站在两边斜放的木板上,哼着高亢激昂的秦腔,拉着木锯来回锯木板,锯末像火花一样不断飞溅;竹铺屋檐下,一排排翠竹冲天,屋檐下摆放着各种漂亮精致的竹制品。 还有染坊门前彩虹般色彩的染布,灯店屋檐下一串串鲜艳的大红灯笼,造纸店门前各种色彩斑斓的纸制品,还有飘散着药香味的中药店,药抽屉的嗡嗡声、药剁的叮当声、铁窝的吱吱声、磨槽的叮当声,杂货铺里顾客悠扬的歌声,火舌冒出的茶炉里风箱的呼呼声,香气扑鼻的酒楼里伙计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无数小商贩的各种吆喝声,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的吆喝声……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一片繁荣。

1929年,许多商家难以生存,有的倒闭,有的停止营业。1934年,陇海铁路通到西安,许多商家大量南迁,使镇上遭受了严重破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些山西富商逃难到镇上,商业贸易活跃起来。抗战后期,贪官污吏、军阀财团征收重税中饱私囊,纸币贬值,物价飞涨。从此,这座内陆古镇人口锐减,变得散乱萧条。“大街没了,三里繁华只在庙前”,商户先是分批撤离,随后店铺纷纷倒闭,镇上剩下的一些小店铺也经营惨淡,岌岌可危。两个丁字路口之间的庙前,成了一片繁华地带。 “两角损毁严重,四眼半瞎。”魁星楼、文昌阁等雄伟的砖木结构建筑损毁严重,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黄土柱子悬在城外。四口水塘中,两口成了垃圾坑。“五堡名存实亡,六庙五座皆无,只剩下一座。”堡门、城墙全部损毁,与城池融为一体。北极宫、龙泉寺成了学校。关帝庙成了粮仓、戏楼。财神庙建筑全部毁坏,只剩下西门外的黄土台子荒废。南极宫被迁作他用。天门全部拆毁,对面的庙宇沦为茶锅。“七街缩水了一半,八街曲折迂回。”四条大街全部封闭,只剩庙门。三条封闭的大街全部废弃,只剩下岌岌可危的骡马店。 堡门、城墙全部拆毁,堡巷与四条街道不在同一轴线上,连接自然形成曲折。“九城有墙无门,十关无一闭”。城墙被挖,城楼全部拆毁,镇关、堡关基本荒废。有人哀叹:一街商业萎缩在庙前;两角两眼奄奄一息;有庙无院,神灵可怜;四街四门破败不堪;无城无关,犹如村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小镇已过了鼎盛时期,但它毕竟还是小镇,还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物质集散地。它的风水、它的人脉、它的传统、它的影响力、它的根基、它无法遏制的惯性,不可能因为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变化而完全丧失。在很多地区,作为对这些冲击的反应,它还在顽强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其他地方就不说了,光是看看小镇西门里今夜的变化,就能窥见一斑。

西门里的“西门”比较容易理解,但“里”却有一定含义,它不只是单纯的表示内外方向,在这里特指西门内的区域。当然,它也有感叹词的功能。其实这是镇上人特有的语言习惯。比如县里叫“县里”,东大街叫“东街里”,庙前街叫“庙前里”或“庙前里”,中间叫“中中里”等等。

西门里指西起西关旧址,南至街道南侧居民后院南墙,北至北城墙,东至镇政府西墙的区域。西门里是当时镇上一个基层组织的名称。新中国成立前是西街堡的甲,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西街村村民小组,合作化后是西街合作社生产大队,公社化后是西街大队生产小队,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西街村村民小组。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成立后,无论是做队还是做组,都来来回回变,变的只是组织名称,西门里永远不变!

西门里虽然只是一个群体,但却分成三个自然街区。一带是旧西关遗址,主要居住着包括城墙洞里光棍在内的几户有骡马店的住户,俗称“城门外”。这里的居民比较稀疏,房屋很少,院落很大,他们继承着祖先的教诲,家家户户都祭祀马神。另一带是街道两旁,从西门开始,向东经赵家巷与李家巷交汇处到镇政府,俗称“街里”。街道两旁都是标准的前店后院的大店铺,供奉着文武财神或开山祖师。另一带是旧堡古巷,俗称“后巷”,建筑大多带有农家乐的色彩。 每座门内均有影壁,影壁中央有一座三丈见方的土地殿,内供奉或立或坐的各种土地像。

西门里虽然不是富庶之地,但这里却是各色人等的聚集地。对西门里有兴趣的人,会夸赞它“多得可以堆起来,密得需要铲起来”,对它没兴趣的人,会贬低它“庙宇虽小,邪风却大,塘水虽浅,鳖鱼却多”。不管是夸赞还是贬低,事实是镇上确实有不少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用雅俗共赏的官话,叫作社会精英,用镇上的方言,叫作才华横溢的人。这样的人,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有多少,但只要听听镇上人怎么说,几乎就能听得一清二楚:除了甲乙丙丁,还有子丑寅卯等,都可以掂量衡量。 有太多的人是无法称重和衡量的,虽然不能把他们绊倒致死,但可以把他们绊倒得差点儿。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