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块电瓶,在满电时和亏电时,重量是否一样?

日期: 2024-06-19 17:06:24|浏览: 54|编号: 7499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同一块电瓶,在满电时和亏电时,重量是否一样?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形式,无论是照明、使用电器,还是给手机、汽车充电,我们关心的都是用了多少电、充多长时间。其实电能的计量单位是千瓦时,和标准能量单位焦耳有对应的换算关系,但是我们没听说过用重量单位来表示电能的大小。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电有质量吗?

常见电池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电池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储存静电的装置,从此拉开了人类直接控制和利用“电能”的序幕。1799年,伏特做了一个实验,将锌板和银板分别放在盐水中,测试出电流通过两块金属板,从而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电池。在随后的日子里,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更换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对“原始电池”进行了诸多改进和优化。1887年,英国科学家赫勒森将电解质换成胶状物质,从而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为电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光能等能量形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池按能量转换方式可分为化学电池、光电池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池,也叫干电池。

在化学电池中,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充电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等。

原电池:在化学电池中,原电池应用最为广泛,当其电量耗尽后,就不能再充电,主要有碱锰电池、锌锰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正极采用碳棒为材料,碳棒外面包裹着石墨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混合物内有一层纤维网,纤维网外涂有较厚的由氯化铵和淀粉组成的电解质胶体,最后一层是用锌层做成的圆柱形包裹物,作为负极。当电池放电时,氯化铵和锌发生电解反应,放出一定量的电荷通过中间的石墨传导至碳棒,从而通过闭合电路完成电荷的转移。

充电电池: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环保充电电池是镍氢电池,其正极为氢氧化镍,负极为储氢合金,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吸收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氢气的合金材料,通常为钛、锆、铁或稀土合金。镍氢充电电池的电解液采用氢氧化钾溶液。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充电时,储氢合金在电流作用下析出氢气并储存在电池内部,而相应的正极则由氢氧化镍转化为氢氧化镍和水,在此过程中吸收电子,储存电能。放电时,电子丢失,负极处的储氢合金消耗充电时产生的氢气,正极也由氢氧化镍转化为氢氧化镍。

铅酸电池:其实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可充电电池,但其结构与常用的镍氢电池有很大区别,所以单独归类。铅酸电池正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铅,负极的主要成分是铅,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稀硫酸。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放电时,作用与干电池相同,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在此过程中,负极上的电子通过电路进入正极,形成电流。充电时,它充当电解池的作用,正负极上的硫酸铅被还原为硫酸、铅和氧化铅,负极上有氢气生成,正极上有氧气生成。电解液中硫酸浓度逐渐升高,电池两端电压逐渐升高,达到储存电能的目的。

燃料电池:它的正负极不像其他电池那样含有活性物质,而只是起化学反应的催化转换作用。它的正极是燃料极,负极是空气极,中间的介质是由能形成离子导体的电解质板构成。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辅助装置,将燃料和空气分别输送到燃料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燃料气体中的氢分解为H元素和自由电子,其中H通过电解质与空气中的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自由电子经回路回到负极形成电流。

电有质量吗?

从传输的角度看,电流与空气中气体、液体的流动类似,本质上是导线中原子电子在电位差作用下进行能级跃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将其携带的能量逐个、逐层向外推移。如果只考虑电子的转移,电流在零电阻的导体中流动,本身不会做功,因此不存在能量的损失。在这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转移和流通不会引起总能量的变化,因此不存在质量的变化。

如果电流在有电阻的导体中流动,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凡是发生能量变化的系统,其总质量都要变化。其对应关系为:E=m*c^2。从静态来看,这种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对应关系,即一个物体有一定质量,就相当于该物体具有相应量的能量。如果发生质量损失,那么相应的能量就一定会释放出来。我们利用核能发电,就是利用了放射性物质在核裂变时,产生一定质量损失的原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相应的,如果物体释放了能量,那么它自身的能量也会相应的减少,表现为质量损失。

那么当我们使用电池供电的时候,所转化的能量将全部来自于电池本身。不管电池的储电原理是利用化学能还是光能,电池都是通过一定的反应来转化其内部能量的。内部能量减少的多少与外界从其获得的能量成正比,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质能方程的对应关系,电池在充满电和耗尽电能时,其内部能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从电池中获得的总能量。所以从质量与能量的对应关系来看,电是具有质量的。

电池充满电时和电量低时的质量较差

以常用的12V/150AH铅酸电池为例,12V是它的工作电压,150AH就是指在150安培的电流下,可以连续放电1小时,那么它总共可以存的电量就是150*12=1800度电,也就是半度电。

1千瓦时的电能总能量为W=P*t=1千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如果以可以充满电为前提,也就是充电效率100%来计算,这块电池充满电后能容纳的电能量为:0.5*3.6*10^6=1.8*10^6焦耳。

通过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电能完全损失所对应的质量损失量:

△m=△E/c^2=1.8*10^6/(3*10^8)^2=2*10^(-11)千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块12V/150AH的铅酸电池充满电后的质量会比全部放出电能时增加2*10^(-11)kg,当然这个数值是无法用普通的仪器测出来的。

综上所述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列出的物体质量与能量的对应关系,当物体释放出一定量的能量时,该物体的总能量就会相应损失。因此严格地说,铅酸电池在充满电和完全放完电之后,其质量变化是非常微小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