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布局,实施分类管理,建设校企联盟,致力成果转化——辽宁:高校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日期: 2024-06-22 00:18:19|浏览: 84|编号: 7553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优化高校布局,实施分类管理,建设校企联盟,致力成果转化——辽宁:高校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优化高校布局、实行分类管理、构建校企联盟、争当成果转化——

辽宁:高校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沈阳工业大学与辽宁立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校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交流。(资料图)

中国五年奋斗与进步:教育

“大学的一项新技术,有可能拯救一个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在辽宁发生的真实故事。

7月26日,沈阳化工大学徐光文教授团队与辽宁新丰投资有限公司在辽宁本溪正式成立“内组分移动床油页岩定向精馏”炼化技术新公司。

油页岩是辽宁特有的能源资源,总地质储量达109亿吨,但由于现行炼油技术吸油率低、炼油成本高,辽宁相关炼油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不少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产,成为“僵尸”企业。

许光文团队研发的新型炼油技术,可彻底解决油页岩炼制行业面临的炼油成本高的难题,从而挽救一批油页岩炼制“僵尸”企业,重振辽宁省油页岩炼制产业,每年可为辽宁增加经济效益20亿元。

“这是辽宁省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缩影。”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唐国华说。

近年来,辽宁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基础、拓空间、增动力的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精准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服务民生

在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栋厂房内,记者看到,一段段“U”型的银白色管道连接在一起,犹如大型的暖气管。

“这些管道是用来吸收废气的,我们原来采用的是塔式废气吸收,但原氨消耗大且损耗高,系统易发生泄漏,环境污染严重。”东耀集团脑复康分公司总经理白波告诉记者,沈阳化工大学研发的静态混氨甲醇吸收工业生产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东药集团工艺部部长张海红介绍说,沈阳化工大学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了东药集团脑复康、氯霉素、磷霉素钠等产品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使公司很多产品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了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每年可增加公司产值近5000万元。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精准研发、精准转化、精准服务’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实现研发与需求无缝对接,直接服务县域经济和工业园区。”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毅说,该校海城市硼镁特种资源研究院正是通过这“三个面向”,与海城市精华矿产有限公司、海城市中冠粉体科技有限公司等菱镁矿行业、滑石行业企业合作,累计新增利税4.5亿多元。

“我们有责任服务辽宁,有义务振兴辽宁。”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白伟说。

“我们学校王克教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异形螺杆加工数控铣床,间接为企业创造了12亿元的经济效益。我们建成了东北地方高校中第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园区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沈阳工业大学校长张铁燕自豪地说。

就像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在产业战线上取得巨大成就一样,沈阳农业大学在服务辽宁农业方面也硕果累累,为解决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肉摊”问题,使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池维一告诉记者,该校育成的优质超级水稻品种每年为辽宁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86亿多元;李天来院士的设施园艺团队将我国冬季蔬菜生产北移了两个纬度,解决了我国北方寒地主要果蔬冬春供应问题;在辽宁省395万亩苹果种植中,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寒富”就占了近140万亩,成为苹果第一主栽品种……

事实上,辽宁省有不少高校通过这些高校成果转化获得了效益,这些成果动辄上亿元。辽宁省教育厅工业高等教育处处长张国林说,近年来,辽宁高校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540项,其中省内转化4206项,转化率达75.9%。五年来,辽宁高校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7.9万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00项,攻克关键核心共性技术100多项,完成重大技术改造项目2000项,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综合施策

从“更高层次”到“注重特色”、“注重内涵”。

“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意见》,按照三次产业不同类别,将高等学校划分为农林医药、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四大类,引导高校找准服务对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大规模的丰硕成果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更离不开创新的发展思路和精准的顶层设计。”

“辽宁高校数量多、学科门类齐全,但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综合措施,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唐国华说。

“为破解发展同质化问题,精准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着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通过构建引导性政策框架,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开拓思路、找准方向,聚焦振兴主战场。”张国林告诉记者。

同时,辽宁省根据人才培养主要功能和办学层次的差异,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唐国华表示,研究型大学主要聚焦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难题,研究型大学主要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大学和技术技能型大学主要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技能运营和提升服务,为国家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振兴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制度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保障。今年初,辽宁相继出台了《关于试行加强校企联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高中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校企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了《高等学校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引导高校通过绩效杠杆,加快特色发展步伐,加速融入振兴主战场。

优化高校布局,调整学科结构

在辽宁省交通学院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记者看到了该校承担的沈阳南北二干线中断隧道第三方施工监测模型。这条2.4公里长的隧道穿过沈阳地铁一号线怀远门至中街段,下穿沈阳东西快速路高架桥,穿过沈阳市几处重要历史遗迹。

由于隧道建设风险较大,很多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望而却步,最终辽宁交通学院成功竞标,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可以不升级,但不能不升级,要追求一流服务,服务行业发展,办出特色。”辽宁交通学院校长张亚军说。

辽宁交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独具特色。沈阳农业大学的“农科”特色、沈阳化工大学的“化科”特色、沈阳工业大学的“工科”特色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弥补高端引领不足、应用转化弱的纺锤形短板,辽宁省深度优化高校布局,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高校走特色发展道路,全力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祥辉说。

根据辽宁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7所工业大学、2所部属高校全力支持工业产业振兴,2所农业大学、4所医学院校重点支持农业、医药产业振兴,7所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业高校主要引领服务业振兴。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65个一流学科中有37个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轻工建材等工业产业振兴急需的基础核心学科,占全省一流学科的57%。8个学科重点支持医药产业振兴发展,5个学科服务农业产业振兴,15个学科服务工业振兴。

同时,辽宁省还制定了转型试点高校及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统筹推进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着力补齐应用研究短板。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是为了引导高校更好更精准地助力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唐国华说。

构建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

4月13日,辽宁省交通运输行业校企联盟在沈阳正式成立。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由省属交通运输专业高中、相关科研院所、交通运输行业涉企企业等105家单位组成。联盟由辽宁交通职业学院担任理事长单位,也是唯一由高职院校牵头成立的校企联盟。

交通运输行业校企联盟是辽宁省目前已成立的42个校企联盟之一,这42个校企联盟共有783所高中、2577家企业加入,实现了辽宁主导产业的全覆盖。

组建校企联盟,是辽宁直面振兴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迫切需求的一次尝试,目的是汇聚各方力量,推动高校增加优质供给,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之间的共振、无缝对接。

在校企联盟内部,学校与企业不仅可以深度合作,还可以建立招生就业、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共建二级学院、实训、创新创业、创业孵化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专业服务订单有针对性的定制化培训,实现供需深度对接。

“今年6月,辽宁省校企联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个多月来,已有163所学校、2465家企业参与,数据总量超过150万条。”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副处长胡明浩告诉记者,该平台实现了省级、校企联盟、学校三级信息共享和服务。

科技供给方面,为引导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全方位助力国有企业改革,辽宁省推动19所高校按协同创新中心模式建立2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覆盖鞍钢、沈鼓、本钢、华晨汽车等辽宁大中型国有企业。

“我们在合作共建研究院的问题上一拍即合,这样不但降低了我们的研发成本,还帮我们储备了不少人才。”在沈阳工业大学蓝金环境技术研究院,辽宁利特利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苏忠民高兴地说。该研究院由沈阳工业大学和辽宁利特利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探索校际、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截至目前,辽宁已建立校企合作二级学院76个、订单定制培养试点专业226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914个。

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现场授课。资料照片

中国教育观·辽宁·数字变化

15年

自2012年起,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人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校同年级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6至8倍拨付,从2015年秋季新学期起,对特殊教育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发放生活补助。

93.4%

投入专项资金1.7亿元实施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质量提升项目,截至2016年,全省96%的乡镇建立了公办中心幼儿园,全省学前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3.4%,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65%。

91

2016年,全省91个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验收评估,70个县区通过国家级验收评估。

242,000

确保24.2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免试就近入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2.1万名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教育保障。

2797万人

辽宁省形成了普惠性资助、扶贫性资助、奖励性资助、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2797万人次,共安排各类资助资金120亿元。

5540 项

近3年来,围绕辽宁第三产业和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实际需求,全省高校共转化科技成果5540项,其中省内转化4206项,转化率75.9%。

沈阳:流动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本报讯(记者 刘宇)万芳小学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最北端,学生大多为农民工子女。3年前,为了让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区政府将万芳小学并入区内最好的珠江五校实验教育集团,并投入巨资将原有校舍高标准改造,还将学校周边的厂房搬迁,将剩余的近8000平方米土地划拨给学校,同时派出国家级骨干教师李丹阳担任学校校长。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确保农民工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接受优质教育。

早在2004年,沈阳市就实行了免收农民工子女学费的政策。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所有农民工子女一律免收杂费和教科书费。仅此一项,沈阳市财政预算每年就投入2000多万元。市、区政府还对特殊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据了解,目前沈阳市农民工子女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2.8%,分布在全市507所中小学。

沈阳市对农民工子女入学始终坚持“以公立学校接收为主、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各学校每年入学前都进行认真普查,确保服务半径内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按时入学。

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同时,沈阳市还努力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好教育”,在教育教学等学校各项活动中与本地学生受到同等对待:为农民工子女报到、与城里孩子分班、混班入学、参加各级统一考试、接受学业和思想成长评价、参加期末评估等。

沈阳市还将这一惠民项目延伸至非义务教育阶段。自2012年起,沈阳市农民工子女享受与本地儿童完全相同的幼儿园入园条件和权益。农民工子女在就学地参加中考,享受与城镇学生同等待遇。中考期间,与本地儿童一样,以有学籍学生身份享受省级重点高中定额录取待遇。在高考报名方面,非辽宁省户籍、在辽宁省有合法稳定工作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房)的农民工子女,只要具有沈阳市高中阶段三年学籍,有完整的学习经历,即可报名参加高考,享受沈阳市考生一切正常待遇。

铁岭:660所连锁幼儿园惠及农村儿童

本报记者(记者刘宇)近日,记者从铁岭市教育局获悉,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铁岭市已形成幼儿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师资队伍优化的学前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连锁幼儿园达660所,连锁率达75%,真正实现了农村孩子进幼儿园、全部入园、进好幼儿园的目标。

五年前,在铁岭市农村乡镇找一所公办幼儿园并不容易,收费低、质量高的幼儿园,农村家长想都不敢想。铁岭地处辽宁省北部,经济长期欠发达,全市总人口305万,其中三分之二在农村。长期以来,县级以下幼儿园一直存在管理分散、标准不一致、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多数农村幼儿园规模小、基础条件差、位置偏僻、布局分散,甚至存在不符合办园条件的黑幼儿园。

为促进学前教育全面均衡发展,铁岭市教育局于2011年开始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省级示范幼儿园引领、集团化管理为基础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革,并启动连锁化幼儿园建设试点。

铁岭市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和连锁幼儿园建设扶持资金,“十二五”期间共投入3.9亿元,根据各农村幼儿园实际需要,以电子钢琴、推拉床、电视机、幼儿桌椅、大型玩具教具等形式拨付专项资金,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铁岭市等8个县区在乡镇、村均有连锁幼儿园。连锁幼儿园“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培训”,由集团总部负责统筹连锁幼儿园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师资培训、教育研究、特色发展等工作。铁岭市还将连锁幼儿园建设纳入各级教育部门和政府的教育考核,确保政府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督导检查。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铁岭市通过调配、调教、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以公办教师为主体、专任教师为补充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各县(市)、区幼教集团成立后,集团还聘请专业教师,对各加盟幼儿园园长、教师等进行免费培训。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