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广元:古城罗川话沧桑

日期: 2024-06-22 02:11:07|浏览: 88|编号: 7555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尚广元:古城罗川话沧桑

古城洛川 讲述沧桑

尚光远

庆阳东之原被誉为“天下黄土高原第一奇观”,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深厚的黄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承载着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城古镇应运而生,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黄土高原昔日的辉煌与繁华,又似古书,默默记录着苍茫高原上瞬息万变的历史大戏。一些古城古镇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但城墙、亭台楼阁、古碑、碑牌坊等古迹古迹保存完好,完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向我们展现着近代先民非凡的智慧与技艺。然而,随着世事变迁、沧桑巨变,大部分遗迹已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只能在残存的遗迹和零碎的记录中追寻遥远的过去。 正宁洛川古城是黄土高原上遗留下来的古镇之一,虽然它不能与江南古城的灵秀相提并论,规模也不及相邻的宁县古城、青城古城、环州古城,但它残存的古城、石牌坊、铁旗杆、文庙等历史遗迹,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明代清官赵邦卿的故事和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都给洛川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正宁的历史有一半在洛川”,真实诠释了洛川古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渊源。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洛川,穿过洛川,解读那座神秘美丽的古镇——洛川。

一、洛川的由来

从正宁县城出发,走郑州公路一直向南到共和院,然后下山就能到达龙山名城——洛川古城。

谷雨后的一天早晨,天气晴朗,景色明媚,我和同事驱车前往洛川古城踏春,游览古迹。站在北山上,俯瞰东西向的洛川河,南北两山巍峨高耸,草木茂密,东西向的地势平坦肥沃,田野绿意盎然。丘陵或树影中,村舍时隐时现,青砖白墙间炊烟袅袅。蜿蜒绵长的思朗河,如一条飘渺的丝带穿过城区。河岸红花绿柳,田野上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蓝天白云下燕子追逐嬉戏,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派生机盎然。洛川古城坐落在美丽的北山之下,水清山青,洛川河畔。

洛川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洛川最早属《尚书·禹贡》所记雍州西戎一带。周代为北滨。秦汉至北魏明元帝泰昌五年(公元420年)为扬州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洛水出川”,改扬州郡为洛川郡,属宁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梦见“洛地”有群仙出现,便派使者莒在洛川县掘得玉仙人二十七尊,取“仙人下凡保平安”之意,即改洛川县为镇宁县。 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洛川先后称镇宁县、正宁县,县治一直在今洛川。民国十八年,县长李建全在县治洛川被饿民杀害,继任县长张文明因城太小,难以回旋,于1930年3月将县治由洛川迁往山河。全国解放后,洛川改为第六区,下辖6个乡(村)。1956年5月,撤销区,合并乡。1958年8月,撤销乡,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成立洛川乡政府。 2004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洛川乡,洛川更名为城关村,并入永正乡。2006年6月,城关村更名为洛川村至今。洛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2. 洛川城墙

古代凡有县治的地方,都有城墙。城墙的作用有三,一是自卫,这是其首要作用。在冷兵器时代,高大坚固的城墙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前进。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人们在城墙周围挖壕沟,引入河水,这种原始的防御措施,催生了后来的军事防御体系。二是控制人口。建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城墙可以防止人口无节制地涌入城市,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三是遵从天意。古人建城除了考虑实用功能外,还会祭祀“天意”,认为遵从天意可以给国家带来繁荣和个人的幸福,洛川城亦是如此。

洛川城为人工土制城池。元至正年间,枢密副使张天福(二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副司令)修葺城墙。当时城墙高三四丈,周长三百九十九丈一丈。城墙底部厚四十丈,顶部厚二十丈。城下有护城河,深十丈。城门设东、西两门,门楣、门楣用石条、青砖砌成,城门为包铁皮的双叶榆木门,两门分别为“永春门”和“朝阳门”。

明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安如冲开辟南门,时称“安庆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知县朱惟霖在南山下开辟长一百二十丈、宽二丈的河床,在城墙北岸用石块筑堤,引四郎河水护城。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西阳曲人折玉兰出任正宁县令,三年后编纂成《正宁县志》18卷。从他绘制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洛川城为一座长方形土城,西南城墙略呈回角,城墙为青砖砌筑,城墙东、南、西三面均设城门,南北墙中央各建有城楼。现存的洛川土城面积约200亩。城墙历经岁月摧残,城墙大多已坍塌,但基本轮廓尚在。纵观全图,东、北城墙基本完好,城墙上一层层的夯土依稀可见,城墙边角更是厚重坚固。 西、南城墙因风雨和人为开凿而损毁严重,城墙上的护墙和东南、西城楼已然消失不见。抬头望去,倒塌的城墙上杂草丛生,城墙残垣断壁,古城昔日的雄伟已不复存在,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尽显沧桑。

3. 青官芳、田官芳、四重芳、赵邦庆

沿路而下,便到了洛川西村的入口。据说西村西门原名成化门,现已不复存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高大雄伟的“赵家牌坊”,分别是清官牌坊、天官牌坊和恩崇牌坊。高大的牌坊沿街道中线由西向东依次排列,景色蔚为壮观。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卓著、举国同庆、贤能贤能、忠孝节义而建的建筑,一般选用上等木石。与人才济济、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水乡相比,北方尤其是黄土高原陇东地区,保存完好、建筑宏伟、工艺精湛的牌坊实属罕见。正宁洛川赵氏三座石牌坊是甘肃省境内仅存的石牌坊,雕刻工艺、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都很高,因而尤为珍贵。

据史料记载,洛川古城内曾有多座牌坊,包括榜眼牌坊、天关牌坊、庆关牌坊、承宣牌坊、进士牌坊、少卿牌坊、桂林牌坊、学贤牌坊等四大牌坊,后因战乱、军队驻守,多已毁,现仅存庆关牌坊、天关牌坊、恩崇牌坊三座。

清关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十二月十二日,天关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十五日。这两座牌坊分别由镇宁县衙和庆阳府为纪念时任山东滕县令、吏部巡抚阆中“清正廉明”的赵邦庆而建。

四重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七月三日,是赵邦卿为感恩继母刘氏和生母高氏的养育之恩而建。

赵邦庆,字忠义,号乾索,明代镇宁永和余家庄人。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半年后中进士。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年-1598年)任山东滕县知县,后任吏部文宣司司长、吏部继勋司郎中。他一生为人廉洁,深受百姓爱戴,被人们誉为最廉洁之人。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六月,因批判权贵,触怒朝廷,被贬为庶民,二十一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复任四川遵义路军事监察、参议。不久病逝,终年64岁。安南(越南)使者冯克宽为其题写“卿卿卿”,万历皇帝亲自称赞他“坚守清正廉明”,后人尊称其为“一代清臣”。

天关牌坊、庆关牌坊高8.4米、宽8.23米,恩崇牌坊高9.7米、宽8.35米。三座石牌坊均用红砂岩凿制镶嵌,造型优美,节点严谨,榫卯间无一钉、铆钉,组合巧妙。整体由四根方形柱子连接支撑,石柱底部用厚实坚实的巨石砌成,两侧有石鼓榫卯。中间牌坊门斗拱突出巍峨,两侧牌坊门斗拱相邻。 各梁、廊柱上均饰以屋宇、山水、飞禽走兽、人物花卉以及精美的宫廷礼仪、生活场景等雕刻,各种纹饰形态各异,造型古朴,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清官房为“三门四柱二层”式,上方斗拱下有“清官房”三字匾额两块(左右各一块),为文林郎、时任镇宁县令薛世弘所书。两旁有“清主天曹”、“一代清官”、“清风经记”、“清曹特品”、“古清镇史”五块石匾,分别为时任巡抚、御史杨一圭、榆林东路军事准备副使张连奎、陕西右副都御史李南、陕西监察御史熊英湛、陕西驿站副使佘祥强所书。

天官坊与庆官坊风格相同,上方有斗拱下“天官坊”三字匾额两方(左右各一),为时任庆阳府知府齐元辉所书;另两侧有“天官大福”、“任臣进士”、“滕县知县”、“辛卯随功”、“辛卯文魁”五块匾额,为时任陕西巡抚孙留(2块)、镇宁县令薛国民、镇宁县令张继(2块)三人所书。

恩崇坊为“三门四柱三层”式,上方两面各有“奉天浩明”和“奉天驰明”两块匾额,是朝廷为感谢赵邦卿的贤能而修建的。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封其父赵应奎为奉政大夫,封其母刘氏、高氏为高明夫人。赵邦卿为感谢继母刘氏和生母高氏的恩情,便请求朝廷为其修建此地。

石牌坊的上下两侧各有8块匾额,分别是:崇禧天官、宣天崇日、贵福巡联、斋醮花绣、报赐文林、恩荣良母、启帝懿隐、梦姬偶获,这些匾额上的铭文均为朝廷赐封。

1995年3月、1963年2月、2006年5月,赵家牌坊分别被正宁县政府、甘肃省政府和国务院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铁旗杆

在距庆官坊、天官坊约30米的村道中间,矗立着一对铁旗杆。据史料记载,这对铁旗杆铸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高16米,原立于城隍庙前。后来在战乱中,城隍庙被焚毁,只剩下一对铁旗杆孤零零地矗立着。

每根旗杆顶端各有一只铁鹤,背负“日”“月”二字,展翅腾空。每只铁鹤下都有一块小匾,上书“保卫七国”、“屏风万代”。旗下有两个方斗,方斗四角各插有小铁旗,旗面饰以“卐”字形,方斗下角系有小铃铛,迎风鸣响。旗杆中下部悬挂着“社稷荐鸡猪永留,旗翻熊虎待灵风来”的铁对联。旗杆为铸铁制成,下粗上细,杆上缠绕着两条龙,下端插进一对铁狮的背上。 两只铁狮子双目圆睁,张口大口,威风凛凛,据说此器为民间铸造,体现了当时生铁铸造技术之高超。

古人设牌坊、建庙宇、铸旗杆,往往取方形区域的中轴线。两边的街巷、亭台楼阁、民居,都应以牌坊为中心,对称延伸,相互呼应。从折玉兰《正宁县志》中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牌坊和旗杆所在的位置,正是洛川古城的中街。如果我们合上书本,仔细想一想,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的地方,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2003年12月,铁旗杆钵被庆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纪念、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的官学。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以孔子的故居作为祭祀之所,这是我国第一座由诸侯建立的庙宇,也被认为是文庙的雏形。公元前195年12月,汉高祖刘邦从淮安回京时,路过鲁国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例。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天下各学府都要建立文庙。从此,文庙遍布郡县。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朝廷封孔子为文宣王,称文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为与武庙相对应,文庙被称为文庙。明嘉靖九年(公元1531年),宋朝修订祭祀礼制,在文庙立木匾,上书“大圣师孔子”四字。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福临皇帝下诏设立文庙,恢复孔子谥号“大成”为“大圣师孔子”。 又为颜子、二圣、十二子、七十二弟子立牌位,并在正殿上悬挂“大成殿”三字,并下诏各州、州郡、卫每年春秋二季增加祭祀,使文庙彻底改建成文庙。

文庙是古代人民尊崇儒学、推崇教育的象征,也是儒家文化发展的源头,绵延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传播美德、教化人心、陶冶风俗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考证,元初在洛川城东北建有文庙。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郭俊重修。明成化年间,同知李灼进一步修葺。明嘉靖年间,马存仁、张国政、范可政等先后修葺。明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张忠友重修,驻守张继加装棂星门、石门槛,文庙遂按规矩落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王士林修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知县俞作霖继续修葺。 清雍正三年(1725年),知县肖天华修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朱惟霖、教书郎朱正勇重建。

清乾隆年间的洛川文庙,已是完整的建筑群,有大成殿五座。殿内塑有孔子像,坐北朝南。东侧向西有福圣颜子、蜀圣子思的祠堂。西侧向东有宗圣曾子、雅圣孟子的祠堂。两侧还有十二子祠,两侧有十六戟,门口有二十四戟,左右厢房(大殿旁的房屋)各有7间,厢房内供奉有120余位圣人。 大成殿及东西厢房内有祭祀用具、乐器、舞器、舞女(舞女)64人、泮池(水池)1座、戟门3座、棂星门3座。文庙左侧是洛川县衙旧址,现为中学操场。昔日师傅的堂屋和衙役们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如今,大成殿内的孔子塑像、圣人龛及周边其他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大成殿五间(现洛川初级中学后院)。2015年9月,正宁县博物馆获得省、市、县文物保护资金213万元,按照原有风格对文庙大成殿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后的文庙面貌焕然一新,重现昔日的辉煌。

现大成殿坐北朝南,青瓦黑砖砌成,气势磅礴,散发着清静典雅的气息。殿东西长18米,南北宽6米,殿基用15层青砖砌成,高0.8米,基座用规整的石条铺砌而成。正面有8级台阶,三道殿门平行排列。门上悬挂一块淡蓝色匾额,匾额上写着“大成殿”三个字。殿门两侧雕有“礼乐文光万古,衣冠祭祀百王典范”的楹联。殿墙用青砖砌成,屋顶由16根木柱支撑。 四面屋檐采用十字榫卯结构,屋檐翘起,脊两端雕有龙头,脊梁上饰有花卉和彩绘,四檐瓦背上排列着8个不同的走兽。伴着读书声,在晨曦晚雾中,文庙静静地注视着求学的莘莘学子们的脚步,聆听着思浪河潺潺的流水声……

2003年12月,文庙被庆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 武术寺

战神殿是和文神殿相对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为表彰历代忠君爱国、骁勇善战的名将,玄宗立庙,祭祀古代良将,并主祀姜太公,称太公尚夫庙。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将太公尚夫庙改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从此,文庙与武庙合称为古代最权威的官方文武祭祀机构,其祭孔仪式与孔子相同。 22年后,唐德宗将武将牌位扩充到64位,其中关羽被列入武庙,但仅被“奉为臣子”。不过,在之后的历代,关羽越来越受推崇。宋、元、明、清十六位皇帝先后封关羽为“义兵乾坤”、“崇宁真君”、“昭烈武安王”等。清光绪皇帝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神佑仁勇彰威护国民谨敬义赞宣德关圣大帝”,这26个字的封号,达到了顶峰。 在这场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关羽一步步从“王”到“帝”、“圣”,走向神坛,成为与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

洛川武庙始建于北宋,庙宇位于城西北角,原有正殿、供殿各三间,单门。正殿坐北朝南,高架画栋,十分庄严。殿内正殿塑有关羽塑像,神态端庄,端坐着。内壁绘有《桃园结义》、《单剑赴会》、《千里护嫂》、《温酒斩华雄》等关羽画像。由于关羽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体,又是“忠义之神”、“财神武神”,所以各类百姓、文武百官都崇拜他。 他在历代都是受人敬仰的人物,民间对他更是推崇备至,清雍正以后,官府以太牢祭祀,每年春、秋、五月十三日三祭。

如今洛川武庙的大殿、山门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三座供奉殿,殿内已无陈设,但后壁精雕细琢的雕砖依然历历在目,梁柱上的彩绘仍依稀可辨。

6. 韩白

洛川文庙前有一株古柏傲然挺立,相传为东汉末年所植,高约16米,胸围2.9米,树干挺拔,树冠耀眼,看上去苍劲古朴,虽经历了1700多年的历史,但依然郁郁葱葱,气势磅礴。

此柏又名香宫神柏,清人折玉兰所著《正宁县志》有记载。香宫是古代的一所学校或书院,“神柏”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明万历年间,已出任吏部巡按司郎中的赵邦清在京城为官,因清正廉明、公正无私,得罪了不少权贵。万历三十年(1602年)四月二十一日,洛川古城的汉柏突然冒出绿烟,一直到第三天才停。洛川居民见状,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在洛川任教的温少白先生(陕西三水县人,赵庆邦年轻时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摇头叹息:“松柏为树中君子,吾弟赵邦庆在吏部任职,执法耿直,连手帕都不带,朝廷六部官员都很怕他,不敢在他面前多说一句话。他的品行如松柏般纯洁。今日汉柏冒烟,我预感到吾弟将遭遇不测。”果然如温先生所料,本月四十三日,赵邦庆被奸臣张凤翔等人诬陷,回到了家乡。乡亲们闻知此事,便立了石碑,记下此事。因此,洛川汉柏又被称为“书院神白”。

7. 赵氏宗祠

祠堂又称宗祠、祠庙,是人们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地方。洛川古城内旧时有数座祠堂,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赵氏宗祠。

Zhao祖先是为Zhao 建造的,它是Ming 的诚实官员。一个房间。 En Deyi成立于Wanli时期第41年(1613年)。

2003年12月,Zhao氏族祖先大厅被市政府指定为市政文化遗物保护部门。

在街道的两边,都有明天和上世纪初的房屋和小巷。

In this place with a long , rich , and clear , there are also about of Tang of and for "real ", the about of Tang in and dry with his Tang Tai, and the about the the River...

在向古老的城市竞标后,我们在高架的高架桥上行驶,望着远处,在蓝天和白云中看到了春天。

(由Yu 在2024年中期撰写)

关于作者

尚尤恩(Shang ):他是甘西省的宁县(Ning ),是宁县森林警察局的董事,公共安全局的森林分支机构,四级高级警察船长,以及 的成员。 ,中国媒体集团在线,中国新闻,美丽的西北, Daily,,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