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印花镍网 金昌市第二届“金昌工匠”名单出炉

日期: 2024-06-29 22:10:08|浏览: 13|编号: 7733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圆筒印花镍网 金昌市第二届“金昌工匠”名单出炉

金昌日报: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社会氛围,6月27日,“金昌第二届工匠评选”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中心举行。市总工会简要介绍了“金昌第二届工匠评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经过申报推荐、资格预审、实地考察、综合审查、公示等环节,最终,王德顺、刘振元、徐刚、闫雪梅、李玉兵、李华忠、李桂兰、张倩、张兴隆、张新民、秦永学、金永晨等12人入选“金昌工匠”,王利国、王友红、刘宗发、胡彩虹、赵延奎、秦伟军、蒲岩、薛建等8人入选“金昌工匠提名人”。他们或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绝活,或在金昌特色和传统工艺领域刻苦钻研技术,或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或创新并取得国内领先成果,或专业技能处于同行业顶尖水平,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据了解,市总工会将对“金昌工匠”进行表彰,颁发奖杯、证书、奖金和金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将其列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候选人,对8名获提名的金昌工匠授予“金昌工匠提名人物”称号,颁发证书和奖金。

王德顺

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公司二厂发电运行部副主任,中共党员,工程师,热电厂锅炉运行技术员。

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在26年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锅炉运行调整经验。作为锅炉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多次荣获省内、行业内多项荣誉称号,并以他的名字成立了“王德顺劳模(机组优化调整)创新工作室”。他不断带领技术攻关团队攻克锅炉结焦、电厂飞灰中SO3含量偏高等技术难题,总结出配煤、锅炉燃烧调整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措施、锅炉低负荷运行工况主要指标的调整方法等。他主导的技术创新成果如“330MW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精调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创新成果,在甘肃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多次获奖,其中一项操作方法被评为第四届“甘肃省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方法”。 仅锅炉低负荷运行工况主要指标一项调整方法,每年就为公司节省成本298.57万元。2018年通过实施330MW火电机组配煤及深度调峰精细化调整技术研究应用成果,降低燃料成本9071万元,获得调峰电费补偿收入3639万元,为公司节能减排、降损控损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振元

现任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冶炼厂顶吹炉车间生产工长,中共党员,冶炼技术员。

他是“全国安全标准化示范组”优秀组长、“甘肃省技术能手”,更是掌控全球首台镍冶炼顶吹炉的优秀炉工。顶吹炉喷枪位置控制、熔体温度控制、低镍冰铜品位控制是顶吹炉工艺中最重要的三项生产控制指标。刘振元和他的同事们在冶炼炉前埋头苦干10年,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控制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实施,同时,他们还练就了一双“鹰眼”。

在喷枪位置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枪位过深,枪尖易烧坏,增加炉渣中有价金属含量;过浅,会增加燃料消耗,造成熔体出料困难或生产中断。他仅靠肉眼观察喷枪摆动幅度,即可判断枪尖插入熔池的深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喷枪寿命由最初的6小时延长到120小时;经过长期摸索,熔体温度在1250-1300摄氏度之间为最佳值,熔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有价金属的富集与分离,熔体顺利出料。温度过高,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威胁熔体出料安全;温度过低,会造成熔体出料困难或生产中断。 经过长期的炉前工作,刘振元仅从颜色就能判断熔体的温度,偏差在±5摄氏度以内,保证了冶金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低冰镍品位对提高顶吹炉系统生产效率、控制经济技术指标至关重要。通过观察熔体的流动性、粘度,可以判断熔体的镍、铜含量,及时调整原料配比结构,将低冰镍品位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为生产出合格的高冰镍产品奠定基础。他依靠肉眼观察熔体的流动性来判断熔体的镍、铜含量,调整低冰镍品位。 他通过加大渣嘴衬套由100mm增加到120mm、渣槽大头改为水冷铜槽、将一个排渣溜槽改为两个独立排渣溜槽、将以前的V型溜槽改为U型溜槽、增加溜槽深度和溜槽边缘高度、将电炉接受口改为水冷铜件等一系列技术改造,解决了熔体排渣困难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熔体排渣困难的问题。

他倡导的准军事化调度流程在公司各班组推广,并代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在中机冶金建材系统班组精细化管理论坛上作了报告,准军事化调度视频为甘肃赢得了阵阵掌声,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徐刚

金川集团镍都实业公司无轨设备公司无轨设备修理特级技师,金川集团职工培训中心特聘教师,中共党员,金昌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他致力于无轨设备售后服务工作,经过理论探索和技术实践,掌握了金川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铲运机、矿用自卸车的装配维修技术。研制了发动机气门部件快速拆装工具,解决了困扰公司多年的德式铲运机发动机拆装维修难题,使气门油封拆装更加简单、质量有保证。该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省级优秀成果、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在首届“金川杯”有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担任修理工裁判员,参与竞赛文件的编写和提案,参与编写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职业标准及考试指南。 2015年完成《无轨设备装配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规划》,2016年7月入选金昌市高层次人才库。

颜雪梅

金昌市城市绿化管理处基层工作人员,高级林业工程师。

她立足岗位创新,大胆探索研究,掌握了丰富的香草花卉种植技术,并推广到实践,有力地推动了香草花卉产业的发展。她改良的花卉基质疏松透气,透水性强,保湿不烂根,使种子发芽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苗木成活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以上。她因地制宜创新薰衣草、马鞭草种植技术,总结出最佳育苗方法、种植模式、防冬措施,突破了马鞭草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生长的技术瓶颈,为西北荒漠地区种植提供了技术依据,并将技术整理成体系,修订了《薰衣草种植技术规程》和《马鞭草种植技术规程》作为金昌市地方标准,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即将发布。 她牵头研制薰衣草、马鞭草育苗技术,并利用现有条件在长泰园搭建简易塑料温室。在这简陋的环境中,她成功掌握了薰衣草、马鞭草育苗关键技术,繁育各类苗木300余万株,打破了金昌苗木依赖外地运输的不利局面,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节约资金近200万元。她大胆开展鲜切花引种繁育试验,开创了金昌鲜切花栽培的先河,并积极研究插花、干花制作技术,填补了金昌的技术空白。她力求逼真、美观,利用废旧轮胎制成花镜、花器,运用到城市园林景观的配置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块状园林景观。 她潜心研究绿肥施用技术,将草坪草屑变成绿肥施用于花田花海,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园林行业的循环经济。她参与的《香草花卉引种试验及产业园建设》项目,攻克了香草花卉引种驯化、品种筛选、种苗繁育、种植栽培、安全越冬等技术难关,对金昌辐射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核心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与省内高校同台竞技,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地市园林行业首例。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金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2项获省职工技术成果优秀奖; 在国家级和省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篇。

李玉兵

现任国网金昌供电公司输电运行维护处输电带电运行队队长、综合队长。

他研制的快装接地线,使接地线安装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减少了停电时间,提高了人员安全,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司及兄弟单位推广应用。该项目荣获甘肃省电力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他研制的带电安装导线侧螺栓开口销,改变了带电安装作业方式,填补了电力行业带电安装开口销的空白,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该项目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三等奖、甘肃省电力公司一等奖、甘肃省质量协会一等奖、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 获得专利5项(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压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智能管理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伸缩支架;一种快装接地线;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便携式接地线;外观设计专利:头戴式伸缩支架)。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班组长”荣誉称号,并被聘为青年创客联盟组长,负责公司创新工作。带电输电运行班组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一级班组(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甘肃省创新班组、金昌市创新明星班组。自己还荣获甘肃省电力公司“龙电之星”、“优秀青年”、“安全模范”、“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华忠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川版画传承人,中共党员。

20多年来,李华忠以手工刻字传统艺术,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创新技术,开发产品,将民族文化传承技术规模化、产业化。2000年起,他创立“云步楼华忠雕刻”品牌,以雕刻艺术为载体,为政府、学校、展览馆、度假村、酒店、家庭等创作了5000余件雕刻作品,创造了独特的品牌效应,成为河西地区引人注目的文化艺术窗口。2010年,李华忠在兰州成立华忠雕刻艺术研究院,为华忠雕刻作品在省内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017年,李华忠作为传承人的“金川雕刻”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投资兴建金昌云步京华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立足本地、辐射全国,打造金川城市名片,树立独特的金川文化。

李桂兰

永昌县朱王堡镇朱王堡村农民,甘肃省文联委员,“读者团”签约研修旅游民间艺人。

她出生于面塑世家,祖上四代都是当地的面塑能手,每当农忙之时,她便为村里人制作飞鸟、神像等。由于她姐妹众多,所以从未上过学,从小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也正因如此,她才有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曾多次到陕西、天水学艺,经过四十多年的钻研,突破了传统面塑易碎易裂的瓶颈,创造出了新的面塑。她心系故土,用面塑真实、朴实地再现了婚丧嫁娶、春种秋收、社会闲适生活等日常生活场景,不仅观赏性极强,而且具有传统面塑创新的精湛技艺。她创作的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灵动可爱,种类繁多,栩栩如生。 由于防腐、防裂技术不断提高,一些作品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2017年4月,他被金昌日报《民间大师》专题报道。其面塑作品《清河龙灯会》、《永昌街子舞》被市文化馆收藏展出。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设有个人面塑工作室。

张倩

甘肃有色冶金技术学院车床培训老师,中共党员,高级车床技师,现任金川区第八届政协委员。

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金川集团镍都实业公司(机械制造公司)从事车床工作,2017年被金昌市作为人才引进,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车床实习。她始终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从最初的刃磨到最后的镜面加工,她都刻苦钻研、苦练内功,她的刃磨程度可以达到0.01微米,眼睛能看到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误差,而经过她刃磨的刀具加工出来的工件表面光洁度可以达到0.8微米。参加工作以来,完成的工件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她创新性地研究了“圆球旋转传动工装快速高精度加工技术”,荣获金川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该项创新可加工各种尺寸的球体,从大到小球体均可连续使用,加工精度可达0.05微米,节约成本近百万元,提高效率8倍。2016年,镍冶炼厂闪速炉使用的铜喷嘴发生故障,由于外购价格高,路途遥远,无法按时到达,影响了闪速炉的正常生产。她带领团队研究创新了“加工异形件的治具”来加工铜喷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省去了划线、线切割的加工工艺,最终提高效率5倍以上,降低成本50%。2017年,该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斜置异形体零件车床加工的空白。 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打破了铜喷嘴依赖外部采购的历史,节省了大量备件费用,实现经济效益200余万元。先后荣获金川集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2项。2015年参加甘肃省第十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荣获车削组第一名; 还荣获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岗位技术能手”称号,金昌市2016年度“最美青年职工”,金川集团“三八红旗手”“金牌工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等21项荣誉,2018年获金昌市“首席技师”称号。

在工作中,她常说:“自己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才算真正的成功。”在工厂里,她悉心指导每一位跟她学的实习生,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吸引着他们,让工厂里很多新员工都跃跃欲试想要成为她的徒弟。从到冶金学院工作起,她将自己13年的车削经验传授给学生,一年来,她共指导实习生560余人,利用休息时间培训了12名车削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后备技术人才。

张兴龙

他是金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地毯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共党员,甘肃省民族联合会委员。

他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地毯设计生产30余年,所生产的地毯采用天然植物染色,以传统民间手工艺编织而成,图案优美古朴,面若锦缎,花似浮雕,不仅实用,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产品199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1997年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2015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评为文化市场生产基地。 他参加过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积极参加第三届中俄博览会、东盟博览会柬埔寨展,推介永昌地毯,为永昌手工地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刻苦钻研地毯工艺技术,熟练掌握了手工地毯制作的图案设计、毛纱选择整理、染色、配色、织毯、平毯、洗毯、剪花、翻新等几十道工序,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扬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地毯制作工艺,生产的地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新民

现任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安装施工公司宁夏分公司项目部电工组长、电工技术员、金昌市首席技师,主要从事电解铝母线制作、安装工作。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新民参与了多项大型项目的建设。2012年,在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久嘉风电基地45万吨/年高能载重特种铝合金技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中,他改进研制了四孔钻床、剪切机自动送料装置、阳极导杆铣扁机等加工机械,解决了铝行业软带加工剪切、爆炸焊块剪切、铝母线切割等手工操作难题,使焊块精度误差降低到0.02mm以内,远超设计误差3mm至5mm。他参与完成实用新型专利8项,个人研发的铝电解槽软带专用半自动剪切机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2002年,他凭借所掌握的电气技术,解决了进口有色焊机的故障排除及维修难题,掌握了30分钟内解决常见焊机故障的过硬能力。

张新民所在的团队2014年被八业安装公司评为“先进团队”,2016年被评为“金昌市创新明星团队”,同年被八业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团队”,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创新团队”,2018年被评为“甘肃省工人先锋号”。张新民本人2013年荣获安装公司技术创新能手称号,2014年被评为金昌市首席技师。

秦永学

永昌县红山窑镇农民,先后创办西北聚源金属制品厂、永昌县聚源红砖厂、永昌县金聚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永昌县东山青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家。

1997年,他用仅有的3000元积蓄租下厂房创业。他不仅是永昌人一名私营企业家,更是土生土长的永昌能工巧匠;他不仅是专利发明人,更是亲手将专利图纸制成样品的工匠,更是把各类生态环保型农机产品广泛推广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推广者和践行者。至今,设计生产的产品已申请专利20余项,产品销往省内及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市,深受用户欢迎,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就业。 近年来,他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农业资源污染防治的相关精神,把产品研发重点转向农村环境保护,贴近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立足生态环保,致力于环保、绿色、实用系列产品的研发。他设计研发的残膜回收机,不仅回收干净、工作效率高,还能将回收的地膜分拣出来,供地膜生产厂家回收再利用,充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他研发的系列环保型烤炉密封性能好、节碳节能、散热性好,深受城乡用户的喜爱。他设计研发生产的节能型分层多功能免耕播种机,集耕耘、施肥、播种于一体,提高劳动效率60%。 播种机2014年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参加省科技厅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暨首届“甘肃银行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企业组优秀奖。公司入围全国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行业总决赛。其研制的“新型日光温室加温加湿设备研发”项目,在科教兴市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2011年获金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金永臣

金昌市昱恒镍网有限公司模具制作车间车床班班长。

他设计了网机模具耐磨涂层电镀方案及滚压装置,开发了模具镀铜槽散热及在线控制技术,完成了超宽印刷镍网模具精度误差难控制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模具宽度窄的问题,将镍网宽度提高到3.8m,模具寿命延长2.6倍,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节约成本近600万元。该项目于2014年获得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他利用个人的技能和技术,带领模具车间团队,获得了镍网模具装置、圆柱形印刷镍网模具电洗除油设备、镍网制造新型滚压装置、圆柱形印刷镍网烘烤装置、镍网镀镍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使公司的高精度、高技术精密模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文/记者王玉龙 图/记者齐小松

金昌市总工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