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回收出路何在?

日期: 2024-07-10 19:06:01|浏览: 101|编号: 798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废旧电池回收出路何在?

电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遥控器、手电筒、照相机、电脑、玩具等都需要用到电池。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生产各类电池约250亿只,年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约占全球电池总产量的一半。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耗量,我国废旧电池实际回收利用率每年不足2%,这让人颇感意外。

事实上,废旧电池回收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此前,某知名媒体发表题为《废旧电池不敢扔?环保局:无需集中回收》的文章,援引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废旧原电池回收应由负责回收的单位审慎开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不鼓励对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一次性废旧电池进行集中收集”,引发轩然大波。

一方面,“一颗手机电池污染水量相当于三个标准泳池”的口号早已被用来宣传废旧电池回收,近十几年来几乎成为环保宣传的月经贴。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却声称“不鼓励集中收集”。废旧电池真的需要集中收集吗?哪些废旧电池值得回收?回收后该如何科学处理?如果不回收,成千上万的废旧电池又将去往何方?

“尽可能原谅他人”

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据悉,一节腐烂的1号电池,可以使1平方米内的土地变得贫瘠,完全不适合耕种;一节纽扣电池中的有毒金属,可以污染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饮用的水量。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镉、铅等重金属,尤其是重金属汞,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一方面,一些媒体和环保人士认为废旧电池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普通电池危害性的争论也从未停止。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淑娟表示:“光是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要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查明一颗纽扣电池造成的污染到底有多大、污染程度如何。”环保部门专家表示,其实很多市民对废旧电池的概念认识不清,造成混淆。

“含重金属的三种电池各有特点,铅酸电池好卖,一只旧铅酸电池能卖上百元,很少被随便丢弃,回收利用才是最好的。镍镉电池因为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镉,没有未来,在很多领域已经被锂电池或镍氢电池取代,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碱性锌锰电池危害较小,数量较多。锌锰电池中汞含量的下降,是废旧电池回收20多年来最令人欣慰的成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低汞甚至无汞的锌锰电池正成为市场主力,通过减汞降低其环境危害。” 环保部门一位专家表示,“那为什么国家在制定《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时,不鼓励对一次性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呢?因为一次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确实较小。”

1997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制定的《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规定》明确提出,2006年1月1日前,禁止国内流通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万分之一的碱性锌锰电池,电池生产、销售基本实现无汞化。该专家解释,目前汞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一的电池确实没有必要集中收集,目前企业也基本不要这样的电池。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生产锌锰电池190亿只、碱锰电池128亿只、镍镉电池3.47亿只、镍氢电池7.78亿只、锂电池29亿只。记者了解到,我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十几家骨干企业生产的碱锰电池汞含量均在0.0001%以下,部分领头品牌碱锰电池汞含量仅为0.00002%,远低于限值。这样的汞含量接近甚至低于未受污染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汞含量,可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填埋。

业内专家指出,不回收废旧电池的第一大原因来自于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碱性锌锰电池。作为电池市场主体的碱性锌锰电池,其汞含量已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控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除镍镉电池和铅酸电池外,其他电池对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回收,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毛达认为,无汞或低汞政策不足以控制废旧电池重金属污染。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含汞纽扣电池、低汞一次干电池在大量生产或使用,镍镉电池产量仍达4亿只,存在与汞类似的镉污染风险。考虑到我国填埋场、焚烧炉等混合垃圾最终处置场所污染防治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将废旧电池所含有害物质集中在末端进行处理风险很大。

广东省环境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向云荣坦言:“从我们监管部门的角度看,对电池生产行业没有特殊要求,都是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水、气、噪声、渣、三废的排放标准进行管理。在重金属含量方面,国家在2006年就规定电池生产必须无汞或低汞,基本可以杜绝重金属汞的问题。”但他也坦言,现有市场上还存在不少生产假冒电池的私人作坊,完全做到低汞或无汞有一定难度。

电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遥控器、手电筒、照相机、电脑、玩具等都需要用到电池。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生产各类电池约250亿只,年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约占全球电池总产量的一半。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耗量,我国废旧电池实际回收利用率每年不足2%,这让人颇感意外。

事实上,废旧电池回收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此前,某知名媒体发表题为《废旧电池不敢扔?环保局:无需集中回收》的文章,援引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废旧原电池回收应由负责回收的单位审慎开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不鼓励对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一次性废旧电池进行集中收集”,引发轩然大波。

一方面,“一颗手机电池污染水量相当于三个标准泳池”的口号早已被用来宣传废旧电池回收,近十几年来几乎成为环保宣传的月经贴。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却声称“不鼓励集中收集”。废旧电池真的需要集中收集吗?哪些废旧电池值得回收?回收后该如何科学处理?如果不回收,成千上万的废旧电池又将去往何方?

“尽可能原谅他人”

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据悉,一节腐烂的1号电池,可以使1平方米内的土地变得贫瘠,完全不适合耕种;一节纽扣电池中的有毒金属,可以污染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饮用的水量。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镉、铅等重金属,尤其是重金属汞,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一方面,一些媒体和环保人士认为废旧电池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普通电池危害性的争论也从未停止。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淑娟表示:“光是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要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查明一颗纽扣电池造成的污染到底有多大、污染程度如何。”环保部门专家表示,其实很多市民对废旧电池的概念认识不清,造成混淆。

“含重金属的三种电池各有特点,铅酸电池好卖,一只旧铅酸电池能卖上百元,很少被随便丢弃,回收利用才是最好的。镍镉电池因为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镉,没有未来,在很多领域已经被锂电池或镍氢电池取代,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碱性锌锰电池危害较小,数量较多。锌锰电池中汞含量的下降,是废旧电池回收20多年来最令人欣慰的成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低汞甚至无汞的锌锰电池正成为市场主力,通过减汞降低其环境危害。” 环保部门一位专家表示,“那为什么国家在制定《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时,不鼓励对一次性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呢?因为一次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确实较小。”

1997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制定的《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规定》明确提出,2006年1月1日前,禁止国内流通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万分之一的碱性锌锰电池,电池生产、销售基本实现无汞化。该专家解释,目前汞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一的电池确实没有必要集中收集,目前企业也基本不要这样的电池。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生产锌锰电池190亿只、碱锰电池128亿只、镍镉电池3.47亿只、镍氢电池7.78亿只、锂电池29亿只。记者了解到,我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十几家骨干企业生产的碱锰电池汞含量均在0.0001%以下,部分领头品牌碱锰电池汞含量仅为0.00002%,远低于限值。这样的汞含量接近甚至低于未受污染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汞含量,可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填埋。

业内专家指出,不回收废旧电池的第一大原因来自于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碱性锌锰电池。作为电池市场主体的碱性锌锰电池,其汞含量已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控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除镍镉电池和铅酸电池外,其他电池对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回收,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毛达认为,无汞或低汞政策不足以控制废旧电池重金属污染。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含汞纽扣电池、低汞一次干电池在大量生产或使用,镍镉电池产量仍达4亿只,存在与汞类似的镉污染风险。考虑到我国填埋场、焚烧炉等混合垃圾最终处置场所污染防治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将废旧电池所含有害物质集中在末端进行处理风险很大。

广东省环境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向云荣坦言:“从我们监管部门的角度看,对电池生产行业没有特殊要求,都是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水、气、噪声、渣、三废的排放标准进行管理。在重金属含量方面,国家在2006年就规定电池生产必须无汞或低汞,基本可以杜绝重金属汞的问题。”但他也坦言,现有市场上还存在不少生产假冒电池的私人作坊,完全做到低汞或无汞有一定难度。

“多多益善”

浓缩污染物可能造成巨大环境破坏

“一块手机电池污染的水量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其实就是指电池里的镍镉电池。环保专家指出,根据经验,约24g的镍镉电池含镉量约为47%,也就是说一共含11.3克镉。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二类水体镉含量不得超过5微克/升。从这个角度看,一块镍镉电池里的镉可以污染100多升水,大约相当于1.21个标准游泳池(宽25米、长50米、深1.5米)。也就是说,这种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基本正确。但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计算。 镍镉电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广泛用于手机等小型设备,但现在手机中已经看不到镍镉电池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

那么毒性那么大的镍镉电池,为什么还允许使用,而且为什么没有发生过一例因日常使用电池而导致镉中毒的事件呢?原因有二:一是镍镉电池中的镉被密闭在包装内,很难泄漏到环境中;二是泄漏到环境中的镉被土壤或水体稀释,浓度达不到引起中毒的剂量。一种物质,无论毒性多大,是否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取决于它的数量是否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就像一个气球,气球充气过多就会爆裂,这就叫超过环境容量,超过环境容量的东西就叫做污染物。

理想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应该是这样的:电池生产厂家将电池出售给民众,民众使用后投入回收箱。回收箱中的电池进一步收集、汇总到电池回收公司。电池回收公司从废旧电池中提取有用物质,提供给电池生产厂家作为电池生产的原料。这样,一个美好的物质循环就完成了,没有产生任何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形成潜在的污染。然而,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却处在一种奇怪的境地,民众热情高涨,企业袖手旁观,政府无所作为,现行的回收体系基本止步于回收箱,这就使得各地堆放的废旧电池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当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就超过了环境容量,成为环境污染事件。

2008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农药及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及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废日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及氧化汞电池、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电子类危险废物,可以不作为危险废物管理。”其依据是,这些潜在污染物在环境中弥散时,浓度较低,一般不超过环境容量,危险程度很小。这并不是说“废镍镉电池不是危险废物”,而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这些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 因此,本款后又加了一个附则:“前款所列废物从生活垃圾中收集、分类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应当作为危险废物管理。”也就是说,这些潜在的污染物一旦浓缩,就必须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打个比方总结一下:一个镍镉电池就是一根火柴,一堆镍镉电池就是一堆火药。

未来仍是回收利用

2011年,国家颁布了《“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年)》,其中提到重点控制砷、铅、镉、铬、汞五种重金属,监管有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铅酸电池业、皮革及皮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大重点行业。

在这五个行业中,铅酸电池行业显然是铅污染的主因,皮革及制品行业是铬污染,其余三个行业与某一种重金属无法一一对应,用行话来说,它们产生的是复合污染。这三个行业为整个社会经济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一部分用于制造电池。

污染事故不仅发生在电池厂,还发生在为电池厂提供原料的化工厂、为化工厂提供材料的冶炼厂、为冶炼厂提供矿石的矿山。需要注意的是,重金属镉并不只是来自于镍镉电池的生产过程,还可能来自于锌锰电池、铅酸电池的生产过程,这是因为金属矿物通常伴生有多种金属。镉是铅锌矿的副产品,我国著名的高镉污染区大多在铅锌矿附近,如广西河池的铅锌矿、浙江林州的古铅锌矿等。

普通人之所以没有遭受重金属中毒的困扰,是因为我们的环境有着巨大的环境容量,但是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污染,在南方的一些省份,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省性的问题。要减少重金属污染,仅仅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把重金属相关产业外迁,我国是电池生产大国,2009年产量是400多亿只,占全球的50%以上,其中出口了300亿只左右,占出口量的70%,显然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中国。二是回收利用,把重金属从矿山到家庭的单向迁移体系,变成从产品到废弃物再到产品的回收利用体系,才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最好办法。 其实,不只是电池,所有不可再生材料都需要回收,但需要根据难易程度,分步进行。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炳璐认为,“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还是很有必要的。废旧电池在处理的时候,除了金属,还有有机物、挥发物、废酸废碱等有害物质,所以技术的研发要根据电池生产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专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回收废旧电池的环保理念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个人的热情无处发泄,企业回收更是难以独自支撑。目前,很多地方的政策是“不鼓励也不反对”,这很容易挫伤民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使电池回收陷入尴尬的境地。出于环保考虑,如果将这种闲散的民间回收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系统行为,电池的良性循环是可以实现的。我国应与时​​俱进,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及相关法规,扶持产业发展,开发城市矿山,变废为宝。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