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40年 | 那些潮水的方向,那些被改变的命运……
点击上方↑↑↑“经济参考报”关注我
1977年7月,南京的夏天异常闷热潮湿,南京大学的中年教师胡福明正在照顾患病住院的老伴,同一病房里住了四五个女病人,他进去照顾不便,便在医院的走廊里构思了一篇文章。
投稿后,他对好朋友说:“我坐牢的时候你得给我寄吃的。”朋友回答说:“当然,你坐牢的时候我一定会给我寄吃的。”
1978年5月,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在当时的中国如雷贯耳,引发热烈讨论。邓小平看后,呼吁“打破精神枷锁,解放思想”。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福明没有进监狱,向他吹来的却是改革的东风。
这是《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及其修改稿(资料照片)。新华社
一
1978-1983:万物生长
1978年春天的大学校园清新宜人,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
冯仑借自行车去考试,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
“游吟诗人”徐小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刚从工科系转到湖南大学外语系的熊晓鸽很紧张,她能说的唯一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就是“is a in”。
严彦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收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他自豪地对正在办理关系转移的公社干部说:“我要开飞机,等我的飞机落地这里,我可以来接你们。”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迎来了黄宏生、李东生、陈伟荣“三剑客”。二十年后,以这三人为首的创维、TCL、康佳占据了中国彩电业的半壁江山。
半年后的秋天,29岁的马蔚华实现了考入吉林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梦想;12岁的张亚琴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高中课程,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是中国和时代的重大转折年,高考历史上罕见地迎来了两届学生,62.7万名新生从118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怀揣希望和梦想走进校园,无数人的命运轨迹从此改变。
这是1978年春季恢复高考后北大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新华社
但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幸运。
刘氏三兄弟的大学梦因为出身问题戛然而止,干脆养鹌鹑。报考常熟师范学院的俞敏洪高考落榜,成为班上唯一没被录取的学生。潘石屹的猪被狼吃掉了半张脸。还没走出这个阴影,他就又担心另一件更让他害怕的事情:他只有一条裤子,如果穿破了,里面的花短裤就会露出来。
当时,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被人们羡慕的还有王健林、任志强、宁高宁这样的军人,张瑞敏、王石这样的工人,柳传志这样的技术人员。
敏锐的人早已从细微的线索中感知到了时代的变化,有志向的人不甘被平庸的生活所埋没。
1978年,已年过30的柳传志端着茶杯看报,惊讶地看到《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教人如何养牛的文章。
比他小一岁的任正非因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而被派去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这是他第一次听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句话。
27岁的任志强被授予了三等功,他欣喜地向父亲汇报,却遭到冷遇。他决定自己努力拼搏,打出名堂。
和他同龄的王石睡在铁路边的临时宿舍里,晚上同事们打开电视,断断续续收到香港频道,刺激的画面让他觉得新鲜又诱惑。
即将到来的80年代,的确如电视屏幕一样绚烂多姿,但他们还不是舞台上的主角。
大区庄的禹作敏、华西村的吴仁宝、南街村的王洪斌、横店村的徐文荣这“四大乡镇企业王”,身兼乡镇企业党支部书记和法人双重身份,是一个村、镇的“教父”。
卜新生在车间与工人一起研究新产品下料方案(1984年6月11日)。新华社记者戴继明 摄
比他们更突出的,是浙江海盐衬衫厂的卜新生。时代的亮点就在这个敢砸“大锅饭”的厂长身上。即便鲁冠球来探望,他也没空接见。无数次全国巡回演讲,像现在疯狂的粉丝见面会一样,“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的口号响彻全国。
万物苏醒,肆意生长,邓丽君的《悠扬乐声》从录音机中飘荡而出,仿佛个体自由伦理的“我是”在低语,充满着不可摧毁的颠覆欲望和哲学魅力。
她的喇叭裤像裙子一样飘扬,格子衬衫塞在腰间,蛙眼眼镜上贴有商标贴纸,头发烫得像羔羊皮。
1982年1月,上海最大的理发店南京理发店购置了26台大型落地式吹风机,每天接待250余位烫发女顾客,周日则增加到350至400人。新华社
城市里,渴望挣脱束缚的年轻人,用奇装异服展现个性;而在偏远的农村,在泥泞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正引发一场又一场改变中国的大事件。
小岗村18名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了红手印;家门口卖纽扣、拉链、遭遇严打躲藏的张华梅,成为全国第一个合法个体工商户;炒瓜子“傻子”年广久给改革出了一道难题:雇佣12个人是不是剥削?
这些来自社会边缘、最底层的小人物,顺应潮流,登上了浪尖。他们没有读过深刻的文件,没有学过改革理论,但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却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动力。
他们是宏大愿景中的烟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改革开放的初心,诠释着改革的力量来自何处!
二
1984-1991:激情燃烧
至1984年,年广九瓜子厂员工已超过100人。面临入狱,邓小平还特别保护他,说:“让‘傻子瓜子’跑一段时间,怕什么?会危害社会主义吗?”
有人高声喊话,告知民众:“你这个混蛋,没人敢再动你了。”
那一年,邓小平已步入八十岁,但老人的一句话却令人眼前一亮,唤醒了无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被确立,经济改革的主战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无数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傻子”投身到神秘的“大海”中,开始了一场改变命运的冒险。
已经四十多岁的柳传志终于忍受不了每天看报的生活,便用中科院20万元的投资,开办了一家“中科院计算机新技术开发公司”。
生意不大,柳传志开始摆地摊卖运动短裤和家电,他把钱缝在裤子里,到处进货,但他的“商贩”生涯并不顺利,没过多久就被一名女子骗走了14万元。
33岁那年,王石已是玉米行业的资深“庄家”。他开了一家奇怪的公司——“深圳市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公司做了一块巨大的霓虹灯招牌,夜晚时分,灯火通明,让每个进出特区的火车旅客都要多看几眼。4年后,公司更名为万科。
为了给华远挣取注册资本,任志强倒卖了80多台电视机,赚了30余万元,之后又向银行申请了数百万元贷款,南进北出。
“十亿人中,九亿人已经倒下,还有一亿人在寻找。”从1978年到1984年,六年的积累催生了改革大潮,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创业的巨浪。
23岁的段永平愤然离开自己所在的单位北京电子管厂,因为“那里的人看上去都很能干,但是却什么都不做”。
在惠州,27岁的李东生在一间简陋的农机仓库里和香港人一起录磁带,未来的TCL发出了第一声。
在广东顺德容奇镇,年过五十但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潘宁用手锤、手锉、万用表等简单工具,打造出中国第一台双门冰箱。
几年后,曾与潘宁共同创造“北海尔南荣盛”传奇的张瑞敏,顶着压力接手已经亏损147万元的街道小厂。作为新官上任的他怒放“第一把火”——“不准在车间大小便”。
1985年,海尔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国有企业迎来大放权,明确了两件事:一是厂长负责制,二是可以用贷款进口国外先进设备。
这让褚时健眼睛一亮。在昆明的一次申请贷款的会议上,他拉着总工程师从会议里冲到一家小餐馆。没带纸笔,就用筷子蘸着碗里的米汤做账。当米汤铺满大半张桌子时,两人赶回来,报出了一个当时看来天文数字的数字——2300万美元。从此,玉溪烟厂把设备全部换成了一流的国外设备,在不同的车道上超车。
之后,褚时健一路顺风,只看了一眼远处的哀牢山。
那时,新东方“三驾马车”还不存在,俞敏洪站在北大礼堂的一角,看着台上熠熠生辉的校团委文化部长徐小平和艺术团团长王强。
激情燃烧,浪潮汹涌,1984年创立的很多企业,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年以后,这一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企业元年”。
几个年轻人闪过,讲述着他们命运的细节。
10岁的刘强东第一次看到电灯时,兴奋不已。
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但总分仍差5分,因此破格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本科专业。
西安市大学一年级学生周鸿祎在电影院门口编写了一个“科学算命”的小程序,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百元。
马化腾上初二的时候,带着家人搬到了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
三年后的1987年,一位年轻人给了蛇头50元钱,从铁丝网下的洞里爬了进去,激动地大喊:“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同年,任正非等人在深圳两间杂草丛生的“简易房”里投资2.1万元,创办了一家名为“华为”的小公司,那一年他43岁,决定试一试。
另一个想拼的人是宗庆后。1987年,他准备在儿童营养液领域有所突破。他的朋友劝阻他:“你能理解一个47岁的中年男人面临人生最后机会的心情吗?”
没人敢小瞧一个心狠手辣的中年男子。
1989年,香港联想遭遇巨额亏损,人到中年的柳传志奔赴香港,红着眼眶对香港的合伙人说:“我腰上挎着一颗手榴弹来的,要是公司垮了,我就把你们绑起来,一起跳楼!”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背景,但无论哪个时代,咬紧牙关,与生活抗争的人,总会受到命运的青睐。
八十年代末,一首《黄土高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西北风热,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哼着“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那时,风吹到哪里,没有一头猪可以随意起飞,西北风席卷了辽阔、凄凉、激动、深黄的大地,留下的只有肆意的生长,还有生死粗犷的呼吸。
三
1992-1998:辉煌岁月
在历史的另一个时期,“留学热”正在升温。
1985年,唐骏去了日本;1986年,闫涵、熊晓鸽、张朝阳、张亚勤等人去了美国;1987年,徐小平先去了美国,后又去了加拿大,在加拿大长期洗碗。他和在中国发展的俞敏洪就像两条平行线,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995年,俞敏洪和徐小平的人生轨迹再次交汇。俞敏洪到温哥华邀请徐小平回来加入新东方。徐小平问俞敏洪:“你这么有钱,还追求什么?”俞敏洪想了想,回答道:“我还缺少一种崇高感!”
徐小平出国之际,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迎来新的高潮。
深圳特区农民工(1992年9月10日发)。新华社记者潘嘉敏摄
1992年,这位88岁的老人写了一首有关南海的诗。
“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巡视讲话再次掀起春潮。春光温暖全国,脚步磅礴。这一次,一大批体制内精英也被点燃了创业激情。
相比于此前“自下而上”进攻的草根商人,这群精英凭借着多年体制内经验的优势,呼啸而来。
副局级干部陈东升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离职,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物流公司中通快递,后来又募资创办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曾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毛振华下海经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评估公司。
曾在物资部对外合作司任职的田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
人事处处长狐疑地问:“你说不要行政级别,是不是骗我们?”田元笑道:“我今天离开这门,就再也不回来了!”
曾在国家体改委任职的冯仑决定到海南碰碰运气,同样有这个想法的还有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王秋富、刘军等。
六个人一拍即合,以“万通六君子”的身份出道,很快在“几十万人才去海南”的疯狂房地产市场中,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从左到右分别是冯仑、易小迪、王功权、潘石屹。
29岁的千万富翁李书福在放弃自己创办的北极花冰箱厂后,也来到了这片热土。
直到海南楼市泡沫突然破灭,他“跑得太慢”,“亏了数千万元”,他才意识到:“我只能做生意”。
年轻气盛的史玉柱创立巨人公司刚一年,就用一张中国牌,孤注一掷地在中国早期的IT业,打算建一座冲天的巨型大厦。
任正非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华为自主研发的大型交换机终于在那一年研发成功,1992年底,华为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
身在国外的徐小平自然没有受到1992年那场动荡的影响。
那一年,被北大开除学籍的俞敏洪开办了一所培训学校,就在刚刚起步之时,一位广告主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为了表示诚意,请公安局的人吃饭。他喝得酩酊大醉,被送到医院,经过两个半小时才被抢救出来。回家的路上,他痛哭流涕,痛彻心扉地喊道:“我不干了,我要关学校。”
俞敏洪后来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站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
1992年前后下海经商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有一个浪漫而怀旧的名字——92派。
92一代是“夹心阶层”。用陈东升的话来说:最上面是引领潮流的草根群体,他们是“制造业英雄”“产业英雄”;最下面是引领潮流的海归群体,他们被认为是“互联网英雄”“新经济英雄”。
为适应经济发展,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4年举办了8期中英文计算机学习班,培训企业干部、社会青年、农民工等350余人(1994年11月15日发)。新华社记者刘玉生摄
1992年,后来改变世界的“网络英雄们”还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忙碌。
那一年,刘强东18岁,他怀揣着被子、脸盆、老乡募捐的76个鸡蛋、缝在内裤里的500元现金,兴奋地到人民大学报到。为了谋生,他一个周末就复印了4万多个信封。宿舍灯灭了,大家都睡了,他就搬个小凳子在厕所、楼道里复印。
马云大学毕业后当英语老师,他觉得工资太低,就和几个朋友在杭州开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译社。
王志东留在家里开发中文软件平台“中文之星”,马化腾一年大学毕业,随后进入电信公司工作,沉静低调,不张扬。
雷军加入了软件公司金山软件,丁磊在成都读大三,李彦宏则在美国读硕士。
张朝阳戴着墨镜,扎着马尾,叛逆的同时获得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三年后从美国回国后,他感到“生活在亚文化中的麻木和冷漠逐渐被温暖起来”。
“人生要走多远,要花多少年才能走到终点,要花多少时间,多少血泪,才能慢慢实现一个梦想,世事变幻潮起潮落,迎接辉煌的岁月,为之奉献一生……”
20世纪90年代,乐队的歌曲《光荣岁月》给许多躁动的灵魂带来了平静。
每滴泪水和汗水都一样,但每一代潮人的苦楚和魅力却各有不同,他们的孤独与辉煌难以复制,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太高。
四
1999-2008:随风起舞
千禧年,张朝阳登上亚洲周刊封面之时,李彦宏带着仅有8名员工的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个房间,决心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曾经的帅气小伙张亚勤回到祖国,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
陈一舟、周云帆、杨宁三人带着20万美金走进清华大学9号宿舍楼,挨家挨户敲门,寻找计算机系的学生加入,一年后,项目火了起来。
当越来越多从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回到家乡,浩浩荡荡地加入中国互联网浪潮时,在杭州一个叫湖滨花园的小区里,马云对十八罗汉说:“现在你们每个人省点钱吃饭,把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美国硅谷。”
在上海,陈天桥租了一套三居室,带着妻子、弟弟共6名员工,着手打造一个“互联网迪士尼”。
比他们更早进入互联网的马化腾,面临资金链断裂,连续谈了四家公司,却没能把腾讯卖出去,心情十分复杂,十分失落。
失望的不只有小马哥,褚时健在监狱里度过了1999年的最后一天,当年73岁的他被判处无期徒刑。
21世纪来得猝不及防。
2001年百度董事会上,李彦宏做付费排名的计划遭到了一致反对,他勃然大怒,把手机摔在桌子上,大声喊道:“不想做付费排名就别做了!”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站在时代舞台中心的,是那些因房价飞涨而诞生的地产大亨。
2003年,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脸上写满“人生是成功的人生,要全力攀登”。潘石屹童年的恐惧消失了,在新建的SOHO现代化殿堂里,随处摆放着可爱的肥猪雕塑。任志强后来使用微博,5年时间,发帖9万多条,平均每天50条。
另辟蹊径、进行渠道创新的家电连锁之王黄光裕,2004年、2005年、2008年三次成为中国首富。有记者问:“你觉得你做过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他想了很久,无奈地回答:“可能现在想吃点好吃的,不用先问价钱吧。”
2008年底,黄光裕入狱,但与其竞争多年的张近东却没有输掉对手,竞争不是来自现实中的同行,而是来自另一个维度——互联网。
中国网民数量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未来几年,各行各业都将被“互联网思维”颠覆。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烟花“历史的足迹”。这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拍摄的“足迹”。新华社
2008年,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北京奥运会了。开幕式当晚,鸟巢人山人海,天空被烟花染得绚丽多彩。一种形似大脚印的烟花,被称为“历史的足迹”,一步一脚印,走了29步,有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随身听里传出《隐形的翅膀》一曲,“我终于展翅翱翔,用心凝望,无所畏惧,风能吹到多远,我就能飞多远”。
五
2008-2018:未来已来
在各自的位置上,那些熟悉的主角开始了他们熟悉的表演。
2011年,小米第一次发布会,雷军把一半的座位都留给了发烧友,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连凡客的陈年都被堵在了外面,一场对传统制造业的奇袭拉开了序幕。
同年,微信用户数突破6000万。原本要亲自鼓励大家开博客的马化腾松了一口气,满怀信心地对下属说:“微博之战结束了”、“腾讯已经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的船票”。如今,微信用户数已突破10亿。
2012年,在北京西站的出租车站,程维以8万元的价格为每一位路过的司机安装了自己开发的滴滴打车APP。与此同时,理工科出身的张一鸣,也立志成为一名“新闻载体”。
2014年5月22日,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附近的大屏幕播放着京东上市的消息。新华社记者王磊摄
2014年京东登陆纳斯达克那天,一位来自宿迁的记者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刘强东的敬仰之情,说:“宿迁从古至今就有两个伟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强东。”想到项羽的结局,刘强东说:“你的话让我不寒而栗。”全场笑了起来。
2017年的一场双十一晚会上,马云主演的电影《功夫》上映,电影的主题曲叫做《风清扬》,借助王菲的天籁般的嗓音,马云用“浓重的乡音”唱道“工作做完了,我就走,藏身于身,名不虚传”。
命运之路几经波折,这位不甘于平庸的年轻教师,终于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次成为一名教师,但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他。
4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世茂林宇安小区附近停放的共享单车。新华社记者熊琪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空气中弥漫着资本的味道,移动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崛起,颠覆一切可以颠覆的旧格局,一批“80后”、“90后”正驰骋在战场中心。
ofo估值30亿美元的时候,戴威27岁;阿里巴巴95亿收购饿了么的时候,张旭豪33岁;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达到2.4亿的时候,张一鸣35岁。
摩拜单车胡玮炜在朋友圈表示,“感谢大家把我们捧到了改变世界的高度。”拼多多黄峥称,“你可以说我low,说我初级,但你不能忽视我。”一路狂奔的滴滴程维开始反思,“求胜心盖过了初心”。
害怕被抛弃的同龄人匆匆上路,彩虹合唱团用史诗般的声音唱道:“我感觉身体被掏空了,累得像条狗,18天没卸妆了,戴了两年半的月抛美瞳。”
歌曲写的是凌晨三点回家的西二旗人、躲在地铁里的天通苑人;歌曲写的是绞尽脑汁的产品经理、通宵工作的自媒体人……
知乎上,“人年轻的时候要奋斗吗?”这个问题的阅读量已经接近90万次,没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
早高峰车厢拥挤不堪,乘客手无处可抓,只好把手放在车顶上。(2014年3月28日摄)
大时代的荧屏上投射出的,是每一个拼搏奔跑的人所勾勒出的斑驳光影。
站在这些年轻人后面的是“天使”,例如Xu ,“风险资本家”,例如Xiong , Yan, Yan和Shen ,以及像Jack MA和Pony Ma这样的“ ”,他们已经脱颖而出,已经脱颖而出,进入了中年,现在可以策略和保持平静和保持平静和组成。
这位71岁的女人“ ” Tao Huabi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她无法理解这种玩法。呢
住在云南的艾拉山脉的楚吉安(Chu )已经90岁了。
在过去的40年中,许多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大学入学考试,成为一名商人,在国外留学,开展业务,移动互联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潮汐中的每一次激增都会重写命运的轨迹。
在潮流中,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已经成为当今的中年和老年人;
40年是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许多人的最辉煌的生活章节在挥之不去的声音中,就像一阵闪电一样,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们无法知道未来40年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保的是,在这种最雄心勃勃的困难探索中,最好反映出人类的智慧,勇气和洞察力,无论个人命运如何,时代的潮流都将只有,并且只能向前迈进!
面对潮汐的方向,总会有人不愿沉没或漂浮,与潮汐作斗争,使时代变得生动,使自己变得非凡。
…
胡说,当时“刺穿窗户”的中年叔叔现在已经83岁了。
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
[1]从1977年开始:大学入学考试“新三个班级”的企业家及其时代[n/ol]。
[2]中国的生活记忆[M]。
[3]三十年来[M]。
[4]湍流十年:大水域来自大水域:中国企业2008-2018 [M]。
[5]沸腾的十五年[M]。
[6]东方马车:从北京大学到新东方Lu Daily 2002
[7]对Hu 的访谈是“实践是测试真相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我只是满足了《时代》和《刘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