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湖文学]2021年第066期(总第167期)||"卡伦湖杯"征文(散文)||凌代琼(中国.安徽)||镇北台远眺
卡片
倫
征收
艺术
卡伦湖杯
·
华文文学奖
征文
从北面俯瞰小镇
凌黛琼(中国安徽)
我常常在梦中凝望那座挺拔、雄伟、壮丽的镇北台,漂浮在时间深处的尘埃中。
或许是因为对山水依旧眷恋,或许是因为大漠炊烟和长河落日所营造的梦境太过美丽,将我的心与长城地理龙脉镇北台联系在了一起。(镇北台位于长城中段,犹如龙的心脏,东有山海关,龙头,西有嘉峪关,龙尾。)我不知道梦境是如何跨越这片精神高地的。
雨,黄土高原的气象雨,带来一种来自心灵之外的愉悦。被激情唤醒,在故事的延伸与滋养中,诗意地理解被时间覆盖的镇北台。那片沧桑感的边界不再遥远,时光交叠的长城,竟然用一个凉爽的秋日故事安慰我,抚慰我挥汗如雨的旅途。没想到,西榆林的欢快声,会如此优雅地打开我期盼的双眼。
阅读从今天开始,在镇北台,视线与心中的认知首先围绕在平台周围,在杨、松、柏、柠条等植被间穿梭。植物超越想象,激活了历史遗迹。镇北台遗址的美化与激活,不仅拓展了阅读的视野,也给了散落在历史文化圈的我们一个更加诗意的想象空间。
我们将脚步从白话中抽离,跳过今人的表情,循着我们保留的门道,踏入这片土地伦理体现的边城城堡。厚重的砖石被我们带着疑问的脚步敲击,城墙将冰冷的城市语言传达到向我们伸出的手掌。左转右转,上下寻觅,我们一步步从“粗读”走向“细读”。
最后,我登上了镇北台,它就像是历史的印记。历史的风雨把这一段精彩的长文带到了我的眼前,我的眼睛开始丈量它的大小。它位于洪山上的宽工城西南角,东隔宽工城与东梁相望,北临长城与东西梁相望,西隔210国道与老爷庙梁相望,南临沙窝,玉溪河经红石峡流经镇北台,距镇北台西侧约1公里。古地理书页上的“烽火”和我意识中的“烽火”里里外外都在燃烧。风帮我翻开那本秦灭六国后,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修建镇北台长城的浩瀚巨页。揭示历史人文的火种,以及一种精神层面,我耐心地读着这段榆林地理上被火烧过的长城的文字。从秦朝到汉朝,从唐朝到宋朝,中国人一直用心血图腾的象形文字,构筑起坚固连续的长城体系——中国“龙”,限制敌方骑兵的移动。然而,千百年来,匈奴、契丹、蒙古、胡、汉人的身影,始终在长城内外撼动着。历史的火光,从未停止过悲情故事的演绎。
站在这座与往昔岁月有着神秘关联的高台上,看着怀念的土地上祈求和平的故事,我再一次惊讶于自己竟是如此的千篇一律!随着时光的流逝,战火早已熄灭,承载着战争信息的长城也早已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这座为和平而建的战印,扼住南北咽喉的镇北台,却超越现实地矗立在那里,用它的身躯牢牢焊接着每一面的山河,依然用它的骨架坚定地屹立着,守护着它的烽火。
今天,我站在这里,用历史美学的眼光,眺望镇北台这根坚实的长城脊梁,这座“上上下下演朝代、演兵场”的巨大建筑舞台,怎能不让我心中浮现出无尽的想象。
细看,共四层,高30余米。基座北边长82米,南边长76米,东西宽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镇北台匍匐在沟梁之间,远远望去,犹如蛇蜿蜒于山峦之上。每层都用青砖包砌,台顶外侧砖砌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顶端有瞭望台,每层垛口四面相通。已有近400年历史的镇北台,成为红山顶上明长城最大的军事瞭望塔。
如今塔上青苔覆盖,显得格外古老雄伟。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刘敏宽视察镇北台时,曾赋诗一首,镌刻在镇北台石碑上。塔南面“香明”二字,为万历年间巡抚涂宗瑞所书。
镇北台
秋音晴空,繁花盛开的重镇,游行并不以登台表演为目的。
千山万壑,大河从沙漠而来。
巍峨徐阁近天际,边墙绕地心。
登高望远,硝烟弥漫,仿佛置身于闲适的园林之中。
从小就声名远播的杨家将、岳家军,在塞外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站在这座民族记忆的烽火台上,心里感受着边塞方阵中将士们震慑台基的呐喊声“不怕楼兰不归”。非虚构的历史,从骊山烽火台开始,两千多年一直在上演着悲壮的故事。岁月流逝,那些被风雨浸透、蓬头垢面、残破不堪的烽火台,又怎能忘记那段战斗与搏击的历史。
我的目光在城垛上穿梭,榆林精兵强将的形象在我的想象中挥洒而过。风声中,眼前的烽火台上还能不时传来猛马的嘶鸣和呐喊。望着眼前的城垛,我想起了契丹人入侵北境遂城的往事。城墙砖缝隙间散发着榆林长城特有的气息。城下,契丹人呼喊着往上爬。城墙上,守卫者惊慌失措。杨六郎机智敏捷,往城墙上浇水结冰,使城墙坚硬滑溜却无法触及,用“智慧”保卫着城墙。我的意识让我依然在这里上下张望着城墙。顿时,这城墙垛口犹如一道“回音壁”,墙面记忆震荡出榆林时空中“善于骑射,智慧多谋”的宇文恺、赫连勃勃、杨业、李继迁等人的群像。
“大漠孤烟起,长河落日”的景象已经消失。从城垛上,再也听不到马蹄声和边塞声。“青松不生,百里挑一”的景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当年战斗过的将士们,再登上镇北台,拍着栏杆,也不再相信这里是“晴天云长愁,无风沙惊”的榆林古边。眼前的云雾飘忽不定,犹如看幻境的思绪。战火沉入时光,万里尘埃藏在历史里。沉睡在镇北台旁边的大秦帝国,修筑长城的秦始皇儿子扶苏、蒙恬,都成了镇北台最深的记忆。历史被新生活运动的风染成了绿色。
绿化沙漠行动,将绿化面积向北延伸了400公里。如今,从镇北台往下看,公路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城乡绿道网络体系,山坡上的柳树、落叶松、柏树、松树,还有白三叶、苜蓿,正在立体修复生态。这让榆林获得了“长城上的森林城市”的称号。如今,从榆林镇北台往外看,青山绿水,农牧业自然景观,宛如江南风光。
眼前的青山绿水和城墙上的旗帜交相辉映,让我不禁想到远方的天际。远处蓝灯闪烁的水库和从中吹出的绿风,吹散了我文字和记忆所散播的黄沙,讲述着一个变化的世界的新故事。
没想到,诞生在生死夹缝中的镇北台,会用新的绿化词语染上我的眼睛。那些因为战争而诞生在黄沙和边境的词语,如:攻城、长发、短盾、战马、战车、胡人和呐喊等等,都被诗人收藏在诗集和博物馆里。如今,长城两岸依然摇曳的故事,伴随着婚嫁的硝烟和欢声笑语,那些为私欲而进行的掠夺和争斗,都已远去,静静地藏在历史里。只有在历史教科书里,升腾起边塞美学和爱国情怀的长城记忆,抽象出丝绸之路的新花语。在镇北台下的榆林书店里,遇见了寻找镇北台故事的同学。时光煮水,时间把昔日的战场煮成了新的世外桃源。驼铃声和赶路的长城曲调,正慢慢打开向外看的门窗。
我走在三层台子上,秦汉时期建造的城垛的故事向我释放了砖瓦的气息和记忆。嗅着建筑无形而变化的语言,望着有形的道路,远处的山间似乎传来音乐。我把脸转向音乐飘荡的地方。榆林文友指着城垛下的梁说,他的爷爷张天恩曾经走在这根梁上。《赶牲畜》这首陕北民歌就是他边走边开心自然地唱的歌。人们听到骡铃响了,就请他唱《白面馍馍点红点》这首歌。榆林文友的话激起了我唱歌的欲望。心里的陕北民歌音符随着文字之风飘荡起来。
我的思绪在羌关、胡人、匈奴、汗血马、古道、西风、毛乌素沙漠、湮没这些词语之间来回切换。文友们拉着我来到了另一个藏身之处。文友们指着藏身之处外的山河,谈论着历史爱情与现实爱情的纠葛。我们一起体验着战争的具体形象,与寂静的石垛合影。每个人都想融入这段长城,融入心中真实而难忘的情感。
很难想象,古时候草木茂盛,谷子肥美,牧歌声悠扬,马蹄声阵阵。在以前,没有长城,没有战争,也没有贵族。风吹草低,牛羊随处可见。捉迷藏的小孩在野豌豆和莎草间打滚。人们像鸟儿一样,在沙漠里、水草旁自由自在地生活。嫩草喂养着牛羊,皮毛换来稻米。月光下,汉人歌唱,胡人跳舞。想象中还原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心里沉浸在遥远的童话世界里。
从幻读运动开始,我的心就一直在旅行。文友指着台北下方一座方形砖砌的小城楼说:“我看,它叫明光宫城,是当时蒙汉官员接见交涉、举行进贡仪式的地方。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就是蒙古人和汉人朝贡的地方。后来,它自然演变成蒙汉交易的地方。民间称之为‘义马城’。”
正是这座“义马城”,改变了过去边境战乱的景象。它使镇北台充满了生机。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骆驼、马匹,背着各种毛皮,全国各地的汉商也从四面八方带着大批布帛、盐、茶、烟酒来到红山城。牛羊成群,帐篷、行囊排成一排,骆驼马嘶鸣,人们熙熙攘攘,一派蒙汉贸易的热闹景象。对此,清初文人杨恽在《镇北台春景》中写道:开门直向原野,牛羊日日赶集,春风雪后,游人指点合莲台。
其实,开辟边境贸易市场自汉代就有了。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屡屡违背盟约之后,汉朝一位名叫聂文逸的人故意违反禁令,走私货物与匈奴通商,假借卖马邑城的名义诱骗单于。马邑城事件之后,边境条例被违反。当时的边境条例是:长城以北为拉弓射箭的国家,听从单于的统治;长城以内为戴帽系腰带的家族,由汉人控制。两国停止战争、讲和的大好局面,被邪恶贪婪的人破坏了,他们想要夺取和掠夺,贸易逐渐断绝。从此刀枪相见,战火不断,一堵长城也无法阻挡两千多年的战争。
望着义马城,我的思绪也如天上的云朵般飘浮起来。游牧与农产品的贸易,不只是简单的货物交换,它拓展了彼此的生存空间,以文化的力量维系着文明与地理的疆土,将心中的爱拓展到人们的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
站在镇北台之巅,字云无时无刻不在涌动。放眼望去,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东南方向:森林农田、纵横交错的运河、成排的杨柳、历经沧桑的榆林古城、波光粼粼的榆溪河、西沙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西北方向:塞外风光、无数青山沙丘环绕绿洲,台下:义马城、宽公城、红石峡、峡上平湖等,给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全新感受。
站在镇北台,我感到一种私密的幸福,脸上洋溢着光彩。一种心灵的邂逅,让我静静地沉思榆林边塞的美景。面对眼前的辽阔,我呼吸着诗意的空气。镇北台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好和平的人们正抛弃丑陋,用大爱建设美好家园,用雄心壮志拥抱生命的壮丽。
【作者简介】凌代琼,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生活周刊》、《散文世界》、《散文百家》、《长安》、《海南日报》等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一百四十余万字,著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蓝天·十五朵云》等散文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作家代表作集》、《中国散文丛书》、《中国散文三百篇精选》、《近十年散文百篇精选》、《中国最美散文》、《散文百篇精选》等二十余种,获全国散文奖二十余次。
卡伦湖文学简介
◆凯伦湖文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纯文学平台,出版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题材的作品。
◆卡伦湖的波涛揉合着我们的情感与爱意,卡伦湖的日出照亮了我的梦想,卡伦湖的星光月色有唐宋诗的韵味,卡伦湖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东篱下采菊,闲看南山”的惬意。我们在这里耕耘田地、种下诗意,阅读世界,感受真善美带给我们的幸福,用文学点燃心中爱的火炬。
为 Karen Lake 文学投稿的指南
◆“卡伦湖文学”作品情感求真、角度求新颖、视野求开阔、语言求美;坚持原创、精品原则,杜绝侵权,对作品内容负责。
◆卡伦湖文学接受诗歌(格律诗、散文诗、现代诗)、散文、微型小说、微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体裁,其中格律诗须符合《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的要求,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品进行修改。
◆“卡伦湖文学”投稿作品须为原创且首次发表,如作品已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过,请勿重复投稿,以免遭弹幕。
◆“凯伦湖文学”为非盈利平台,文章仅供阅读、分享,所有稿件采纳均免费。
◆《卡伦湖文学》投稿信息包含作品正文、作者简介、作者生平高清照片等。《卡伦湖文学》所用照片除作者提供的照片外,均来自网络,请勿与正文搭配,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卡伦湖文学征稿将进行评选,稿件需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专用邮箱,微信对话框仅为文字交流平台,不接受稿件。
投稿邮箱:;联系人:梁冬梅(微信)
往期精彩
敬请关注首届“凯伦湖杯”华文文学奖征文大赛,点击征文链接
卡伦湖文学编辑委员会
首席顾问:王强、付天林
凌顶年
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曾令琪赵培光
任林居思宇
马永辉吉红萍
吴耀辉李凤芝
主编:梁冬梅
副主编:吴云峰、赵秋实
编委:赵秋实、李红军
苏静川乔兰
徐芳高志敏
张丽艳 罗丽江
裴开如聂子明
方明远何桂年
张继平王淑梅
张春月王永明
编辑部
导演:赵秋实
编辑:张继平、朱杰
周彩君张春月
丁万良
朗诵部
主持人:芝兰子墨
莫非夕颜
包新宇新云
创意联盟部
王永明 罗利江
论文支持:文学季刊《西南文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