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咱阜阳从废里淘金,一年产值500亿

日期: 2024-09-05 21:08:34|浏览: 154|编号: 9331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厉害了!咱阜阳从废里淘金,一年产值500亿

“铛铛铛……”“废铁、旧鞋子、旧塑料、牙膏管,换糖果、针线、发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北到内蒙古、东北三省,人们纷纷收购废铁,做起商品。南到广东、福建,几乎都留下了安徽界首“小贩”走上街头的痕迹。

过去,界首人只能靠风雨里吆喝维持生计。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个安徽阜阳下辖的县级市,靠“换破布、捡破布”和资源回收利用为生,打造了千亿产业链。界首的发展,正是阜阳循环经济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指引,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阜阳积极探索适合本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每年将200万吨秸秆、100万吨树枝、40多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以及铜、铝、塑料等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实现年综合利用产值近500亿元,还使广大农村土地免受污染。阜阳也由此成为2015年入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区的安徽省辖市中唯一的省辖市。

废弃塑料瓶可纺成纱线,织成织物

“塑料饮料瓶在别人眼里是垃圾,在我们眼里却是宝。”在界首市广武镇东锦化纤公司,饮料瓶经过粉碎、溶解,提取出长丝、短纤维,直接织造或与棉混纺。进来的是废旧饮料瓶,出来却是服装面料。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卷卷色彩斑斓的面料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下来。这里一步步转型升级。

界首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想发展农业,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为了吃饱饭,界首人成群结队地外出打工。其中,有数万界首人因文化程度低、资本少,只能当“小贩”甚至捡破布。

随着界首市大量塑料鞋底等废料的聚集,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一批界首人便不再外出,开始到商店收购。后来,界首人发现经过一些简单的加工,便将废旧塑料进行分类、加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界首开始出现一些对废旧塑料进行简单分类、加工的商家,大批量收购后,简单分类清洗后,便投入破碎机。当时界首县广武镇的再生塑料产业颇为壮观。

同期,以界首西城为中心的废旧金属收购、以田英为中心的废旧蓄电池收购也悄然兴起。

当时,再生资源产业还局限于回收利用和简单加工,尚未谈及形成“循环型”产业。

污染随之而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各级环保部门也纷纷到场检查。保护环境还是关闭?如何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是当时当地面临的迫切问题。

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发展模式发展,只会走进死胡同。界首对循环产业重新诊断,决定建设几个循环经济工业区,涉铅企业迁往田营、塑料加工企业迁往广武、金属冶炼企业获准入驻西城,园区外严禁生产,园区内实行严格监控管控,建立水、气、渣“三废”处理系统。这一举措为界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循环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得益于让“各种废品”进入市场的愿景,循环经济不负众望,撑起了界首工业经济的门面。以再生塑料产业为例,界首广武工业园已形成废旧塑料分选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压延制品产业链,界首广武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供应中心,目前再生资源产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占介休市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与循环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循环经济带来的资源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汽车、电动自行车,这些车辆使用的铅酸电池每三四年就需要更换一次,当电池到达使用寿命时,如果被粗暴地丢弃或者拆解,其中的铅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并且会通过水或者食物进入人体。

铅酸蓄电池如何处理?阜阳界首天鹰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再生铅回收生产线,几乎将废旧蓄电池“榨干”,赋予它们“第二次青春”。界首自豪地称:当你扔掉一块废旧电池,它的归宿可能在界首;当你买一块新电池,它的出处可能来自界首。

界首天盈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一角

“进来一个旧电池,出来一个新电池。”在天盈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只近10斤重的废旧铅酸电池被投入再生铅回收设备,经过多道工序,产出6斤多的再生铅、1斤多的硫酸钠、0.6斤多的聚丙烯塑料,这些都可以用来生产新电池。目前,天盈产业园已形成废旧铅酸电池拆解、电池生产、余热回收利用的闭环产业。通过这条循环产业链,界首区每年可“吃掉”40多万吨废旧电池,生产出33万吨再生铅,加工成各类新电池、电动汽车等。

界首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还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与传统工艺相比,现在采用的新工艺,残酸回收率达到100%,余热、废水可100%回收利用,彻底实现“零排放”。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顾问季昆森做过测算:天鹰冶炼企业所采用的废金属原料的环境风险比铅矿开采小得多。与铅矿石相比,再生铅生产成本降低38%,能耗比原生矿铅降低25%~31%,每生产一吨铅可节约标准煤1360千克,减少固体废物排放98.7吨,节水20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66吨。

目前界首每年回收铅酸电池45万吨,再生铅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相当于每年减少开采铅矿3000万吨,相当于少建十家大型铅矿企业,使我国铅自给能力由10年延长到50年,可减少占地、污染3000平方公里。目前界首正深度开发城市矿产资源,旨在为界首循环经济产业树立民族品牌,打造中国“卡伦堡”。

循环经济连接“生态链”

在阜阳,循环经济不仅在工业上蓬勃发展,在农业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迅速发展。

养鸡户薛力、蘑菇户周雷雷、蘑菇户王怡娅三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烦恼。薛力的烦恼是养鸡场每天产生大量鸡粪,需要花钱找人清理;周雷雷在寻找合适的蘑菇栽培基质;王怡娅想购买低价的有机肥。

阜阳农循环:鸡粪、秸秆成为蘑菇种植基地材料

在阜阳市颍泉区政府的牵头下,三人提出了合作意向:“养鸡场的鸡粪可以用来种植食用菌,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菇渣等废料可以作为有机肥,用来种植花卉、小麦等。”

但如何才能实现平稳循环呢?这就需要科技的帮助。

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访时,养鸡场员工闫勇把鸡粪送入发酵车间,与粉碎的麦秸混合发酵,可作为肥料直接种植双孢蘑菇,长得又快又好。”

利用安徽农业大学提供的发酵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通过喷洒益生菌溶液再进行厌氧发酵,经过一段时间,鸡粪、秸秆等即可变成优质的蘑菇基质材料。

周雷雷说,蘑菇种植产生的废渣,与秸秆、益生菌结合,经过发酵,可以成为小麦、花卉种植的生物有机肥。

“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了企业成本,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王益娅说,他们合资成立了安徽多多利公司,生产有机鸡蛋、优质双孢蘑菇、各类鲜花,销往上海、合肥等地,打通了销售渠道。

阜阳多多利公司从鸡粪、秸秆中挖出了一座“金山”,阜阳市颍上县经纬循环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粮猪沼菌菜”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点绿变金”。

经纬面粉厂加工面粉时,劣质小麦、麸皮等下脚料被工人送到经纬养猪场。猪粪进入沼气系统,产生的沼气除发电外,还用于小麦烘干。沼渣和沼液则送到葡萄园,替代农药、化肥。园区技术员王茂新手里拿着一本账本:采用上述循环经济模式,每年可为园区节省1万头猪的饲料成本45万元,节省电费40.6万元,节省化肥、农药成本15万元。同时,还减少了养猪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阜阳就这样把养殖、种植、栽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现生态农业大循环。

阜阳市的追求显然不止于循环经济,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初,阜阳市、繁昌市、凤阳市等地获批2015年度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区,财政部等三部委将在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重大政策试行等方面给予支持。

“我们争当绿色发展领跑者,继续走在循环经济发展前列。”阜阳市发改委主任王家仁说,阜阳正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犹如一条承载着梦想的“跑道”,阜阳正大步向前。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