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两码事

日期: 2024-09-13 20:02:42|浏览: 105|编号: 951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余永定: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两码事

介绍

随着特朗普访华消息逐渐消退,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这段时间中美达成的各项经贸成果。比如,这笔2535亿美元的大单到底值多少钱?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会带来什么影响?特朗普对华贸易态度和政策是否有所放松?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如何?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院士余永定在接受CF40秘书处采访时指出,中美元首北京会晤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外交意义,但中美两国之间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利益冲突仍然存在,无法通过元首会晤予以解决,因此未来双方之间还会出现很多争议,中美合作的前景也将出现波动。

余永定认为,2535亿美元订单中的一些贸易安排对美国来说是好消息,但不一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订单虽然改善了中美关系,但并没有实质性突破,很难说美国会对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

在谈及特朗普访华后中国宣布的金融开放政策时,余永定表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是两回事。这次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性质和过去制造业或其他行业的开放是一样的,就是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让资本无限制地自由跨境流动。

总体来看,余永定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应该比较乐观,但中间肯定会有很多曲折,中方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实事,把中美关系推向更高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余永定

以下为意见全文

中美合作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坎坷

中美元首在北京的会晤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外交意义。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与特朗普上任前相比,两国似乎比以前更容易找到共同利益,双边对话也比以前容易。现在很多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未来中美在国际治理、国际秩序方面会有更多的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现象。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冲突对双方都有害。从历史上看,现存的霸权国家很少以武力回应新兴大国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但历史是政客创造的,回头看,历史上的很多战争其实都是偶然事件,尤其是由于政客的战略误判而导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人类的命运。

特朗普最大的特点是,他是一个注重实际利益的商人,不像过去的民主党特别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由于中美在国际分工下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政治因素的重要性降低,中美双方就能以事实为中心,谋求各自的利益,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零和博弈。这是中美合作的基础。这次会晤为未来两国经济关系的改善、加强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方经济相互依存程度越高,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一系列矛盾和利益冲突仍然存在,并非通过元首会晤就能解决的。因此,未来双方将会出现很多争议,中美合作的前景也将出现波动。对此,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不乐观地认为一切都会顺利。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注重以务实的态度探讨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

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建立良好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互利互惠。中美此次签署的大型合作协议,说明中国确实有能力帮助美国。相应地,美国也针对适航协议等中国关心的问题作出了一些表态,并给予中国相应的利益。但作为局外人,我们无从评价交易的公平性。

2535亿美元订单分析

中美签署的2535亿美元的协议金额巨大,确实非常可观,但美国对此未必特别感激中国。

事实上,在2535亿美元的对华贸易协议中,中国对美能源领域的投资占了绝大部分,三项贸易协议就占了总协议的50%以上。第一项是中国神华集团与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将向该州页岩气开发和化工企业投资837亿美元;第二项是中国石化集团与阿拉斯加州自然资源开发公司签署的协议,将共同开发天然气,并将其从该州北海岸输送到南海岸;第三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德克萨斯州液化天然气出口公司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将长期向中国提供液化天然气,金额为110亿美元。这三项协议加上一些其他能源协议,占到了2353亿美元协议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过,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在协议中并不多。这些交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比如购买波音飞机,可能是双方谈了很久、达成一致的,并不是这次谈判取得的突破。就制造业而言,中美订单主要涉及波音飞机、手机芯片、汽车零部件三类,恐怕中国无论如何都会从美国买这些。所以,对美国来说,这些贸易安排一方面是好消息,但另一方面,也未必会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订单改善了中美关系,但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难说美国会对中国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特朗普访华后,中国向外资开放了金融业的准入。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误解。外界把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资本项目自由化联系在一起,但这是两回事。中国加入WTO时就承诺要尽快开放金融服务业。中国对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比如允许美国人在中国开银行,允许他们在中国接受存款,向中国企业或者在华的外资企业放贷,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外资金融机构把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自由兑换成美元汇出境外,或者把美元资金在中国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

所以,这次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跟过去制造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开放性质是一样的,就是允许外资银行来中国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允许资本无限制地自由跨境流动。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符合中国贸易自由化的原则的。当然,这个开放必须是平等的,中国对外资开放,美国也必须对中国投资开放。其实,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中资银行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在我们的金融机构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急于求成,不相互攀比。我们对美国的文化、法律、法规还不熟悉,甚至语言障碍还没有完全克服,要小心,不要落入别人设下的陷阱。

即使中国开放金融服务业,美国也需要先试水。目前还不清楚外国金融机构是否会涌入中国或进入某些金融服务领域。美国人不知道在中国开设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发展新业务是否能赚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不会对中国金融服务业造成太大的冲击,中国确实需要外部力量的进入,施加竞争压力。如果中国本土银行和国有银行提供的服务不好,客户可以去外资银行。国内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对手增多,会迫使很多中国金融服务机构改善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民众。

中美“一带一路”合作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个是地缘政治角度,一个是纯商业角度,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中美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进行合作,如果能够合作当然最好,因为这样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但是美国不会把它放到“一带一路”的框架里面,这是中国放进去的。比如美国想在中亚某个国家做一个项目,中国也想在那里做一个项目,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会一起合作。对中国来说,这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美国来说,这是单纯的投资。美国不会因为“一带一路”就把自己的投资计划放到中国的轨道上来。但不排除中国对“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投资激励,如果美国有利可图,它的积极性可能会增加。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欧美是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投资欧美比较安全,而且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形成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广泛的市场网络,企业去那里投资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不支持或者少支持海外投资。

无论企业在海外投资哪里,道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投资符合该国发展阶段,符合产业升级、价值链升级,能带来先进技术、知识产权、网络、品牌体验,甚至降低生产成本,国家就应该支持。中国走出去是全方位的,这种全方位的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并不矛盾。

“一带一路”当然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但商业考量应该放在第一位,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应该避免重蹈覆辙,不假思索地把钱投到别国,然后因为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反目成仇。所以海外投资首先要以商业原则为指导,如果亏本或者有风险就不要投,因为这样的投资对接受国本身是不利的。

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而是商业因素。美国可能看到了赚钱的机会。比如在战后中东的重建上,中美有没有合作的可能?美国现在可能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像以前那样抵制“一带一路”,但也仅此而已。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才刚刚开始,未来发展如何还很难说。一定要稳步推进,注意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不能因为地缘政治的考虑而忘记商业因素。因为在项目审核中,“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会有优惠,一些原本不相关的投资被强行以“一带一路”的名义关联起来,这是不对的。生意就是生意,不要混在一起,做事不要急躁,慢慢推进一定会有好结果。太急躁可能会犯错,达不到目的。除非政府有明确的特殊政策,否则金融机构应该按照普遍适用的商业原则审核所有以“一带一路”名义提出的融资请求。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中美贸易顺差不是两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多边问题。现在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比较大,但是中国对全世界的贸易顺差并不是很大。从理论上讲,贸易顺差和逆差不应该只出现在两个国家。但是美国政府的态度是,中国是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所以它盯着中国。如果中国不调整对美出口政策,美国就会发起301调查、反倾销调查,设置各种障碍。我们觉得美国不讲理,美国确实不讲理,但是你又能怎么办呢?国际分工对世界各国都有利,单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也会提高,但是并不是每个社会群体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目前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少数人得到最多的好处,多数人得到一些好处,而另外一些人得不到好处甚至受到损失。得不到好处甚至受到损失的人当然会反对。中国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增加了美国蓝领工人的失业问题,所以中美贸易争端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单纯增加中国对美投资未必能解决问题。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有失业问题,中国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很正常,但有些企业宁愿投资美国也不愿留在中国。是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政策(比如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有问题?

从长期看,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从短期看,中国需要调整一些出口激励政策,消除市场扭曲,尽量减少直接或间接鼓励出口的激励机制,让企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决定是否向美国出口、出口多少。比如,中国过去不让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实际上增加了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补贴了美国消费者。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在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上与美国的竞争力。这些战略和政策调整,不仅有助于改善中美贸易平衡,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美国在很多问题上都背叛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我们要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美国却不愿意向中国出口,美国单靠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和少量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如果美国不愿意让步,单靠中国是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

美国目前的一些保护主义措施(如投资审查程序改革、对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等),未来不太可能进一步放松或软化。如果中国势头太强,就不会放松。我们需要为此努力,但不应寄予过高的希望。中国应采取坚定而灵活的态度,既不咄咄逼人,也不卑躬屈膝。中美是平等的谈判对手,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美国是否会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目前还很难说,但中国应该强烈要求放宽。中国应该高举贸易自由化的道德旗帜,占据道德制高点。当然,我们也很清楚,美国永远不会把真正的核心技术拱手让给中国,中国只能靠自主创新。

总之,特朗普上台或许为中国提供了又一次战略机遇。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曾想对中国采取对抗态度,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移了目标。特朗普任内,中美关系有望改善,因为特朗普需要提高自己在国内对华政治地位。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利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