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著名的教堂建筑师,一生在做不赚钱的工作

日期: 2024-09-20 03:00:55|浏览: 7|编号: 965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日本最著名的教堂建筑师,一生在做不赚钱的工作

扶桑一览

从日常生活开始,帮助您重新发现日本的深层

上五岛风光

我去了上五岛群岛唯一被选为世界遗产的三原岛。

上五岛位于五岛群岛北部,正式名称为新上五岛町,由 7 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和 60 个无人居住的岛屿组成。无论这些岛屿中的大部分仍在使用,还是只有少数岛屿仅供观光,它们都被视为日本潜在基督徒在禁令压制下坚持信仰的象征。作为白岛定居点的一部分,淡路岛教堂被列为“长崎和天草的隐秘基督教遗产”。

头道堂正面

头岛距离我的民宿大概14公里,虽然坐公车只要35分钟,但还是需要精打细算时间。这是每日一班的公车,班次间隔很长,如果不坐12点的班次,就错过车了。我坐第一班公车回来,要等到下午3点才有车,今天早上第一班公车上就只有我一个乘客,习惯了离岛包车的待遇,索性坐在司机后面,问他头岛的情况。司机说,虽然现在人不多,但在疫情之前,头岛教堂门前总有4、5辆旅游大巴在排队。他还说,有些懂玩的人,也是早上9点坐第一班公车,下午3点坐最后一班回来,参观完教堂后,坐在沙滩上吃午饭,夏天还可以下海游泳。大巴很快拐了个弯,沿着海岸前行。司机让我打开车窗,潮风吹拂在脸上。整体来说,上五岛的海还是比较蓝的,跟我最初的印象一样。人们比较淳朴。比如沿途经过一个定居点,有很多人想上车,如果老人不在车位,就会站在路口招手。司机会慢慢停下车,点头打招呼,等他们完全坐下。很多一眼就能看出年纪很大的老人,拄着拐杖还站不起来,就靠在路边。他站在门边的护栏上,颤颤巍巍地举起手。

上五岛之所以能被选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教堂,还因为过去移居于此的潜在信徒所形成的生活区,也就是如今的鹿岛聚落。

1952年,45岁的民俗学家宫本恒一成立了“日本国立离岛振兴会”,他的余生都在日本各个离岛之间奔走,进行生活和民俗研究。他曾四次到访五岛列岛,1964年5月来到鹿岛,后来他在书中写下了鹿岛的如下历史:对于生活在鹿岛上的人们来说,这座岛屿就像抵达了天堂,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历史。直到幕府末期,轻岛都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岛屿,最初只是上五岛的一个偏僻的埋尸之地,有川地区的死者经常被拖到这里安葬,就连那些因患天花而死的人的尸体也不例外。

渡口岛教会领地内的基督教墓地

鹿岛岛的第一批居民是一位名叫前田义太夫的久贺岛人,他于1858年移居有川,并向五岛藩申请开发。西彼岐半岛的上浦、赤羽、小野等村落的贫民自发来到这里开垦荒地,移民人数开始逐渐增多。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些移民几乎都是潜在的基督徒。基督徒:1867年4月,一位来自长崎大浦的外国神父来到岛上举行弥撒仪式,约30名村民聚集在一起,表明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这件事也成为了不幸的起因。3个月后,长崎知事逮捕了鹿岛岛上的信徒,并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酷刑。这导致岛民全部逃离鹿岛岛,这里再次成为了无人居住的岛屿。 1868年,明治政府废除宗教禁令,这些信徒重获自由并返回岛内,过上了时隔两个世纪的平静生活。

头岛丰富的砂岩(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进入大正时代后,鹿岛岛上意外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资源:砂岩。这些悬崖上的石头坚硬耐用,逐渐传到岛外,经过开采加工后,成为运往日本各地的高价建筑材料。长崎街道上的铺路石,很多都是从鹿岛开采的。据说,建造长崎水族馆的石头也是来自这里。史料中没有关于当初移民在鹿岛岛生活的详细记载。不过,仅从“自古以来,冬季海风强劲​​,无法种植农作物”的简短提及,就能猜出当时的艰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劲的海风,鹿岛岛的石头从很久以前就发挥了定居的作用。这一带的传统房屋,都是用石头建造的。

鹿岛定居点房屋的石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东岛教堂也是一座石造教堂,于1910年开始动工,但由于资金不足,一度停工,直到1919年才最终完工,此后的百年间,许多木制教堂陷入需要巨额资金进行修缮的困境,但东岛教堂厚重的石造外墙却是唯一一座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稳定坚固,屹立在海岸边而不受海风侵蚀的教堂。

石头教堂在百年的海风中屹立不倒。

石砌教堂如今已成为五岛列岛一处独特景观,但最初建造它却是出于需要。鹿岛教堂的设计者铁川洋介在晚年被问到,哪座教堂最令人难忘?答案是:东岛。这座教堂是铁川和信徒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同时期的大多数教堂一样,它的资金都是信徒们拼凑起来的。考虑到信徒们恶劣的生活条件,铁川提出不建造传统的木制教堂,而是利用岛上丰富的砂岩作为原材料。为了节省成本,劳动力几乎全部由信徒们自己提供,其中不少信徒患有腰痛。当时的铁川已经是知名的教堂建筑师,除了前作,他还在东岛教堂投入了12年的时间。他把很长的时间花在了一件不赚钱的事情上。后来他回忆说,“看到信徒们为了建教堂拼命攒钱,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建教堂上,如果我半途而废,那也太不人道了。”

鹿岛教堂的设计者铁川洋介

入选世界遗产后,东岛教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入口处开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实行提前预约制,分时段限制入场人数,教堂内还有专业导游,还开发了明信片。“这座教堂的石材外墙,给人一种刚强、阳刚的感觉,”导游向我讲述了设计意图,“但内部的屋顶和屋檐处处装饰着鲜花,显得柔和而女性化。”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教堂是1864年在长崎建造的大浦天主堂,比鹿岛天主堂早了半个多世纪。长崎作为锁国时期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拥有最大的教堂。这座教堂原本是为外国人建造的,但当时不允许称之为“教堂”,被赋予了一个更显眼的名字:“法国圣殿”。1873年宗教禁令解除后,像鹿岛天主堂一样,长期躲藏在偏僻地方的信徒开始在长崎县各地公开建造教堂,使长崎县成为日本教堂建筑最多的地方。日本教堂数量占日本总数的1/10,共有130多座。这些教堂建筑被视为文化遗产,因为它们与日本250年的宗教禁令、信徒遭受迫害以及恢复宗教自由的历史有关。这些建筑始建于明治时期,正值日本进入文明启蒙时期,具有和洋相融的建筑特色。

建造这些教堂的代表人物是手冢洋介。作为日本最早探索日本教堂建筑的日本人,他一生建造了30多座教堂,其中5座现已被指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教堂的档案馆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角落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他被正式认定为“教堂建筑之父”。

大真教堂

在上五岛,除了鹿岛教会之外,还有大浦教会和大佐教会,都是由铁川修建的。修建教会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而且有很多限制,比如要因地制宜地使用石材等。修建鹿岛教会的考量几乎体现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旧大浦教会就是另一个代表例子,1946年,铁川接手了这座教堂的修建工作。正门的钟楼,作为建筑材料,他使用了在原子弹爆炸中被毁坏的旧浦上天主堂的剩余砖瓦——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要节省资金,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他通过作品来表达作为长崎本地人的心情,传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太之浦教会内部

铁川洋介的故乡是上五岛。

1879年,他出生在岛上一个受政府雇佣的木匠家庭,是家中长子。已经传到第三代的家族需要继承人,15岁从旧高等学校毕业后,他立刻开始练习木工,而且似乎他很适合这一行:两年后,也就是17岁的他开始建造当地的房屋。铁川建筑生涯的转折点发生在22岁那年,当时一位法国神父在邻村建造曾根教堂,邀请他去帮忙,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教堂建筑。之后,在这位神父的指导下,他参与了下五岛堂崎教堂的建设。 1906年,27岁的铁川继承了家业“铁川集团”,参与了雾岛教会的扩建和改建,两年后被推荐加入日本建筑学会,有机会频繁参加东京的研讨会,学习当时日本最先进的建筑技术。25岁时,铁川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自己独立设计建造的教堂作品:冷水教堂。这座教堂因为采用朴素的木质建筑风格,被认为是铁川式教堂的起点。也让他的名气从五岛列岛逐渐传遍九州各地,信徒们不断委托他建造教堂。直到59岁时的水之浦教堂,铁川在30多年的时间里,每年都建造一座教堂。其中耗时最长的是鹿岛教堂,从他30多岁一直持续到40多岁。

让我吃惊的是,被认为是日本教堂建筑的先驱,其建筑技术影响了无数后世的铁塚一生却从未踏上欧洲的土地,也没能参观到真正的西方教堂。他曾受邀在上海建造教堂,正计划从上海远赴欧洲,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迫返回日本。铁塚一生建造的所有教堂,唯一的参考就是手边的欧洲教堂照片。当时的日本建筑与西方建筑在技术方法上还有差距,尤其是结构计算等知识,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犹如谜团,然而铁塚凭借着跟随法国神父学习几何学,将西方的建筑技术与日本传统的木工方法相结合,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铁塚式教堂,可以说他以民间的方式学习了哥特式建筑尖肋拱顶的建造方法,创造出了日西融合的日本教堂风格。

回头想想,铁川洋介的存在实在是偶​​然。他出生在偏远的岛屿,只受过中学教育,虽然继承了家族传承下来的木工技术,但西方先进的建筑知识却全部是他自学成才。这除了勤奋努力之外,还需要很高的天赋——懂得如何将日本的传统与西方的先进相结合,在百年后打造出世界遗产。如今,人们参观五岛列岛的教堂时,依然惊叹于铁川洋介先进的建筑技术令人惊叹。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教堂总是在变化和演变:从最初的木质教堂到后来的石砌、砖瓦教堂以及晚年的钢筋混凝土教堂,风格各异,用色大胆创新……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在铁川洋介的手下,没有两座风格相同的教堂。他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艺术家。

手塚不但建造了教堂本身,还建造了它的附属设施,其中大部分是神学院和医院。他在建筑方面的远见也体现在这些公共设施上:1923年惨烈的关东大地震之后,人们主张以更加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传统的木质建筑。日本建筑学会直到1929年才公布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而直到1933年才在社会上全面普及。1922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长崎神学院。这座神学院后来被改建成医院,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时,它距离爆炸中心只有1.5公里,但却十分坚固、牢固、完好无损——据说,多年后在城市规划要拆除的时候,人们还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建造起来。 1931年,铁川在上五岛鱼米村为母校建造了一栋三层校舍,成为长崎县第一所钢筋混凝土学校,这栋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小学建筑让当时的人们惊叹不已。

多罗神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对手塚建筑生涯影响最深的人,他晚年回忆道,是从法国巴黎来到日本的神父马克·马利·德·罗兹神父(“多罗神父”)。多罗神父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1868年他来到长崎传教,后来与出岛地区的民众生活在一起,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当地民众的极度贫困,也改变了人生的方向:他不再只是传教士,而是开始用个人财富修建教堂、教育和医疗设施,积极参与农业活动,为无家可归的儿童开办孤儿院,为贫困妇女设立助产机构。从法国进口小麦粉,教贫民制作法式面包、马卡龙和通心粉。这些贫民掌握了劳动技能,将成品卖给居住在出岛地区的外国人,以此谋生。如今,如果你到长崎旅游,也许会碰到一种名为“太郎大人素面”的当地特色食品,这是他传下来的众多食品之一。这种素面在二战期间非常受欢迎。它一度从市场上消失,但 40 年后被当地的一家面条厂重新发明,可见道郎神父在长崎人民心中的存在。

多罗神父深深地影响了铁川的教堂建筑。这位法国人就像是他的建筑老师,铁川从他身上学到了建筑的第一原则: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当地材料,建造经济、实用、坚固的建筑。他也用一生践行着多罗神父说的话:教堂要用一百年以上,所以地基要建得非常牢固。他还不忘亲自扛木柴,和信徒们一起干活,他们常常带着干粮进山,在那里一呆就是好几天,直到采到足够的木柴满足他们的口味。铁川和助手多罗神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充满爱和奉献的故事。28岁第一次到达日本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74岁时没有回家乡就在长崎去世。他的死因是从教堂建筑工地坠落而导致的。在最后一刻送别的人,正是35岁的铁川。

我在五岛列岛寻找哲介的足迹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网站。简陋而过时的网站名叫《爷爷建造的教堂》,里面收集了哲介孙女为他建造的各种图片和文字记录,连载文章从2000年11月开始,最近一次更新是2018年夏天,根据底部的访客人数,访客就是我。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85岁到95岁一直住在铁川。中间的10年间,有一篇文章回忆爷爷晚年,他是某个时期被西化的日本老人的形象。

爷爷因为经常与牧师见面,所以很时尚。他戴着博勒帽,头上的帽子上戴着眼镜,即使是夏天也总是穿着黑色的三件套西装,经常从背心口袋里掏出怀表查看时间。他热爱时尚,喜欢葡萄酒和法国美食,非常擅长使用刀叉,偶尔还会夹杂着英语等外语。爷爷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工地,即使在父亲继承了公司之后,他每天也会独自坐电车,在工地上转悠几个小时也是他的日常生活。此外,他的健康和朋友比别人多一倍。

我和古贺先生一起参观下五岛的教堂时,他多次向我提起哲久洋介的名字。在哲久洋介的众多事迹中,有一件事最让古贺先生感到不可思议:他是一位佛教徒,却建造了如此多的教堂!

这或许是铁川洋介机缘巧合之下产生的一种必然性,正是因为长崎在古代作为开港的特殊地理位置,才使得这里成为了日本基督徒最多的地方,也正是因为江户幕府的禁教政策,也正是因为如此,流落偏远岛屿的铁川洋介才有机会结识了一位影响他建筑生涯的神父;又因为长崎在江户时代后期被幕府认定为外国居留地,西式的建筑、服饰、饮食在此地盛行起来。铁川晚年的形象正是这种影响的结果,铁川洋介在接触西方文化中,应该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种世界观最终打开了他的心扉,让他的教堂建筑与神、佛无关,让他意识到自己只是在构建一个关于人类信仰的空间。

2022年夏天, 的孙女将祖父的故事汇编成书:《教堂建筑师 的一生》,由 出版。

就在五岛之行结束的这个夏天,铁川的孙女出版了一本讲述祖父故事的书。她在书中写道,铁川经常提到的最让他感动的事情是某个教堂,人们付钱给他时,都用一美元纸币,很容易看到一张一张地节省下来。这个细节让他意识到教堂对于信徒们有多么重要。正是从这样的小事上,铁川用人理解人的视角,理解苦难与自由的视角,去理解忍受和生存的弱者,理解建造教堂的工作。晚年的铁川移居长崎,最后一次去五岛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看到当地的信徒们住在干净明亮的房子里,他非常高兴,他一生中通过工作接触到的人,总是把教堂放在自己的家之前。铁川用一生的时间建造教堂,为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建造一个最重要的空间。这是他的职业态度,与个人的宗教信仰无关。

《教堂建筑师手冢洋介的一生》一书中记载的手冢晚年及其家人

手塚寿命很长,活到了97岁。他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如今,日本不再需要建造那么多教堂,但这份责任似乎仍在手塚家族中延续。我在一份二战后新浦上天主教堂的重建计划中看到,负责设计和施工的人是他的儿子铁川和八郎。

恶搞专栏

恶搞

日本作家

现居住于京都

时不时在岛国闲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