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的导盲犬》荣获第三届“奇迹”童书年度大赏十佳作品!

日期: 2024-09-27 15:02:22|浏览: 9|编号: 9834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失明的导盲犬》荣获第三届“奇迹”童书年度大赏十佳作品!

奇迹童书奖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发起,内容科学,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故事语言要与孩子平等交流,不鄙视、矮化孩子,受到孩子喜爱,有好的内容。突出创新,鼓励新生代原创作家创作优质作品作为评选标准,推动好童书真正走近孩子,鼓励童书品牌领导者了解孩子的现实世界和想法,做孩子喜欢的产品,并尝试每年售出数万本儿童读物,让读者快速辨识不同品牌和产品的独特魅力。

近日,第三届奇迹童书奖十佳作品名单“出炉”。中国出版传媒经营报少儿读物报道团队结合出版机构自荐、编辑精选、市场数据、样书评审等方式,持续每季度、每年推荐优质少儿读物,引起业界关注和公众读者。奇迹童书奖将入围童书分为“儿童文学”、“图画书”和“知识普及”三个类别进行最终评审,并邀请国际童书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海飞,儿童读物作家、翻译家、研究员、推广人阿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审稿人,“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王林,全国亲子阅读推广大使——全国妇联、北京首届金牌读书推广人李一曼、首都图书馆原馆长王志庚担任最终评委。

其中,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导盲犬》荣获第三届“奇迹”少儿图书年度奖十佳作品!

《导盲犬》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美】作者:Ben Quinn 【英】图:Joe Todd-,朱其芳译

★获奖热门图画小说:荣获2021年法国漫画评论家和记者协会青年奖、2021年美国流行文化课堂2021年EGLA奖(儿童小说类)、入选2022年安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推荐8-12岁儿童读物,纽约公共图书馆2020年度百本图书,入围2021年美国艾斯纳最佳青少年读者奖(8岁以下)。

★以不同方式想象世界的图画小说:用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来描述盲人眼中的世界,让人们明白“看”世界的方式不止一种。

一部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真正友谊的纸质动画:导盲犬熊雄失明后,踏上了寻找“重见光明”之路的奇妙旅程,而他的主人帕特里克也在焦急地寻找着他最重要的伙伴...

★寻找真实自我的奇幻冒险:导盲犬熊熊凭借自己的毅力和不懈的寻找,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收获了更多的友谊。

★讲述特殊人物的阳光指南:故事不会宣扬、耸人听闻或其他关于特殊人物的消极事物,而是向孩子展示相互依赖的美丽和力量。

世界不仅仅是“感知”

《导盲犬》编者的话

对乔·托德·斯坦顿的期待给了我打开这本书的动力。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的,是《导盲犬》本身的故事和它提出的话题:当我们最习惯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不再奏效时,我们应该做什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讲述一个关于“失明”的故事,难免会显得沉重和“黑暗”,或者至少是谨慎。如果故事是关于孩子的,那就更有压力了。但在《盲人导盲犬》中,我很少看到这种紧张感——也许只有当导盲犬雄雄失去视力时,我才有一种陷入黑暗的感觉。这要归功于作者选择的讲述方式,即以童话般的方式讲述一只导盲犬的冒险故事。它以这样的方式讲述,我们尽量不要太认真地对待它,希望真的会有某种魔法让它重见光明。

作者选择导盲犬而不是其他盲人动物还有一个原因——它给了主人公行为动机的有力支撑,也给了这个奇幻故事一个合理的前提。然而,这种刻在DNA里的使命感让人既敬佩又心疼,因为它如此真切地存在于每只导盲犬的身上。其实从熊雄发现自己看不见,到他决定寻找“不用眼睛也能看见”的魔法,并没有多久。熊雄的动力来自于导盲犬的本能。从接受训练的那一刻起,导盲犬就放弃了自由的天性,在服务过程中被教导履行职责,真正成为主人的眼睛。

小熊和他的主人帕特里克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尽管熊雄的适应能力足够强,性格也特立独行,可以和帕特里克一起“飞翔”,但他每天的所见所闻仍然是一样的。于是,他的“见光”之旅就成了他第一次真正的“远离家乡”的冒险。

他闯入黑熊巢穴,与天真的黑熊石头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脱;他和石头在城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警员出动追捕。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找到了“眼不见为净”的神奇之处。小熊从石头中学会了通过嗅觉来感受世界。他第一次在风中闻到了远方的香味,闻到了蝴蝶的香味,闻到了篝火的炊烟,闻到挂在冷杉树上的蜂箱的味道……他还从骄傲的人身上学会了如何运用倾听的技巧。蝙蝠。估计距离的方法。

在经历了各种冒险之后,熊雄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丰富。所谓“眼不见为净”的魔力,就是用其他感官来体验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魔力,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了眼睛以外的感官。

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视障人士如何看待世界是一个好奇又可怕的秘密。 《导盲犬》用多线叙事手法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全书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导盲犬熊雄在失明后寻找“无眼也能看见”的魔法,另一条是帕特里克发现熊雄发现“无眼也能看见”的魔力后寻找熊雄。他失踪了。在熊雄的故事情节中,作者设置了两种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他失明后对世界的认识。一种视角是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另一种则是熊雄失明后脑海中形成的“扭曲的世界”。这个世界以黑色为底色,里面的一切都是熊雄根据之前的记忆构思出来的。例如,当他问浣熊森林是什么样子时,浣熊教他把森林想象成成千上万棵圣诞树放在一起的样子。所以,熊雄看到圣诞树后,脑海中想象的森林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当熊雄掉进熊窝,遇到傻黑熊诗诗时,他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从未见过黑熊,所以他只是把这块石头想象成一个更大更强的自己。石头第一次见到不怕自己的生物,又惊又喜,立刻就和雄雄交上了朋友。

这些通过“扭曲的世界”与“客观的现实世界”的对比而创造出的浪漫或幽默的情节,实际上是受到了作者广泛的采访和视障人士的真实经历的启发。

有些失明的人可以根据记忆、环境中的线索和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出图像。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内在视觉”。眼科医生陶勇也在中文版序言中写道:“从视觉成像过程来看,眼睛采集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中枢,大脑再解码形成图像。如果作为收藏家的眼睛出现在解决问题时,大脑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和记忆的叠加在脑海中构造出丰富的画面,或许这种能力会因为盲目而得到强化和放大。”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无论我们是视力障碍者还是视力正常的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实际上不仅取决于我们看到的东西,还取决于我们的经历,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谁。

至于乔·托德-斯坦顿的画作,一如既往地展现出强大的叙事能力。这次,他更是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纸上动画电影。很多时候,读者在翻阅绘本时,需要填补脑海中缺失的信息,以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在《盲人导盲犬》中,乔·托德-斯坦顿创作了非常详细的图片,试图让儿童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下一张图片,而不必填写太多信息。这种电影分镜式的画面切换,让故事有了难得的流畅感——让人仿佛置身影院,跟随光影的流动,沉浸其中。

乔·托德-斯坦顿也延续了他在同一作品中大胆使用色彩和有限数量色彩的习惯。当帕特里克和熊雄在一起时,他使用了橙色和黄色等暖色。在展现熊雄心目中所构想的世界时,他使用了大量的黑色作为背景,并用白色勾勒出环境,表现出与现实世界的一致。不同之处。每当乔·托德-斯坦顿即将从现实世界切换到想象世界时,他都会使用深色和冷色,让两个世界之间的切换更加自然,并提醒读者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乔·托德-斯坦顿对熊雄想象世界中出现的其他角色,例如他“看到”的岩石,使用了现实世界的颜色。这不仅表明熊雄失明后正在利用前世记忆构建眼前的场景,也暗示着扭曲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导盲犬》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熊雄和帕特里克的故事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导盲犬的争议视频,比如“导盲犬被公交车或出租车拒绝”、“导盲犬被拒绝进入某些酒店或餐厅”等。这可能是由于其作品的特殊性,所以只有视障人士才能明白它的珍贵。

事实上,导盲犬和军犬、警犬、缉毒犬等一样,都是国家相关规定认可的工作犬,并且经过了非常严格的训练。由于培训成本高昂,全国培训基地仅有少数,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公益援助维持运营。另外,导盲犬的生命周期较短。全国现役导盲犬仅有200多只。对于1700万视障人士来说,这对于出行需求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视障朋友携带导盲犬出行,建议您坚持“三不一问”原则,即不喂食、不抚摸、不打扰、询问视障人士是否需要帮助。

在编辑《导盲犬》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中国是世界上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包括低视力和盲人在内的总人数高达1700万,超过了我国的总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口,包括近30万名视力受损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出行困难,他们始终无法被我们“看到”。

然而,经过与视障人士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因为专注,学习能力强,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由于他们丰富的情感和非凡的听觉,他们在音乐和声音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能力。凭借细致的灵敏度,聆听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常人的4倍。

在《盲人导盲犬》中,帕特里克用积极乐观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充实的生活。希望更多的人阅读《盲人导盲犬》,关注导盲犬和视障人士,明白世界从来不只是一种“看”的方式。

童晓晓 浙江文艺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中心

■以前的选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