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领土纠纷?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

日期: 2024-10-22 23:02:42|浏览: 10|编号: 1044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只是领土纠纷?百年血恨下的纳卡危机其实是半部欧亚史

央视新闻10月11日报道,大约一个世纪前,在地中海东部,奥斯曼军队士兵用枪指着帝国东部亚美尼亚居民的头部,护送他们南下至叙利亚沙漠。在大迁徙期间,亚美尼亚男人纷纷倒下。她们的尸体在海上和路边被发现,而妇女则成为奥斯曼士兵蹂躏甚至贩卖的对象。自1895年以来,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帝国东部的亚美尼亚居民却面临着旷日持久的种族屠杀。

1915年的大迁徙导致至少6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 1916年,时任德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威廉·拉多维茨在发给柏林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奥斯曼帝国境内的250万亚美尼亚人中,只剩下30万,其他人要么被杀害,要么被驱逐出境;一些幸存者向东逃往高加索或其他地方。一百年后的2015年4月24日,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出席仪式,纪念100年前发生的事情。这场“屠杀”针对的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亚美尼亚社区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地区争端的本质,当年埋下的血腥和仇恨的种子仍在发酵……

尽管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垮台,许多参与种族屠杀的奥斯曼官员被判处死刑或被暗杀,但新土耳其仍然与亚美尼亚在“屠杀”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民族冲突一直延续至今。

宗教种族领土屠杀

奥斯曼军队屠杀亚美尼亚人

大屠杀后的一个世纪里,该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亚美尼亚参加了俄罗斯“十月革命”,成为苏联成员国,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并称为高加索三国。 “我怎能忘记那险峻的山峰,潺潺的泉水,一望无际的沙漠平原……”在普希金的笔下,这里有如诗如画的风景,有淳朴的生活。然而,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获得独立的亚美尼亚与其东部邻国阿塞拜疆之间的领土争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加剧,冲突不断发展成为一场重大战争。

高加索山麓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乡村生活

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并升级为全面战争。经过14天的战争,俄罗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外长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局势举行的会谈结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将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进行实质性谈判。双方同意自10月10日零时起在卡拉巴赫地区停火,并同意在停火后交换战俘和阵亡士兵遗骸。

当地时间2020年10月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接触线上的战斗仍在继续。战斗损坏了当地居民的房屋,并导致大量难民流离失所。

血腥而坎坷的现代化之路

从亚历山大大帝打败波斯人后建立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开始,亚美尼亚正式进入欧洲版图。由于地处亚洲和欧洲交界处,亚美尼亚成为多个帝国相互征服的目标。经历了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一时期,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迹。尽管统治者不断更替,但自公元300年亚美尼亚国王蒂里达梯三世确立基督教为国教以来,数千年来亚美尼亚人一直坚定信仰基督教。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的油画。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1453年,拜占庭帝国在首都君士坦丁堡之战中惨败,奥斯曼帝国成为地中海沿岸霸主。次年,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吞并。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漫长岁月里,亚美尼亚人因信仰基督教而被穆斯林占多数的奥斯曼帝国视为二等公民。小米制度虽然保障了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但仍然造成了亚美尼亚人和同为奥斯曼帝国臣民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分裂。

不仅如此,奥斯曼帝国采用的包税制度实际上很难在亚美尼亚人集中的地区实现有效的政治治理。除了军事统治外,奥斯曼帝国对其统治下的大部分外国和异教地区仅维持着挂名的统治。 ,这也是最终导致奥斯曼帝国分裂和崩溃的原因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最后时期,他们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失败。这次失败,让这个称霸地中海沿岸近千年、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走上了灭亡之路。为了唤起民意,避免国家崩溃,1908年兴起的青年土耳其党,推出“博爱共同家园”的口号,在奥斯曼帝国取得实权,重组政党“联盟”和进步党”。然而,五年后,一场政变使得青年土耳其党的民族主义政策更加极端。

1918年11月4日奥斯曼报纸《伊克达姆》头版报道,青年土耳其党三名领导人在一战结束后逃亡国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三人是“亚美尼亚人”的主谋。种族灭绝”。

长期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被公开称为“国内多余的危险分子”,受到帝国政府的大力镇压。从 1914 年开始,青年土耳其党开始呼吁抵制亚美尼亚企业,并组建了特别行动小组,袭击、抢劫和烧毁了数千家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商店。据史料记载,一战前,土耳其就开始计划将亚美尼亚人从这片土地上“连根拔起”。首先是商业,然后它危及亚美尼亚人的生命。奥斯曼帝国内阁下令解除亚美尼亚士兵的武装,然后将他们投入劳改营并最终遭到屠杀。通过一项行政命令,亚美尼亚村庄被要求解除武装,并由帝国军队收缴武器。 1915年3月,帝国当局决定消灭全境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人聚居的凡、比特利斯、姆奇、杜亚尔贝克尔等多地,都发生了悲惨的民族屠杀事件。

悲惨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

1915年4月19日,时任凡州省长贝伊从全市招募了4000名士兵参军。由于奥斯曼帝国此前曾发生过多次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凡城的亚美尼亚人对此十分抵制,并进行了武装抵抗。时任美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亨利·摩根索在回忆录中写道:杰菲特·贝指责亚美尼亚人“叛乱”,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镇压“叛乱”。他还公开宣称,“如果叛军‘开枪,我会杀死每一个基督徒男人、女人和(指着膝盖)每一个比这高的孩子’。”

1915年,凡城的亚美尼亚人组建了武装部队,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在奥斯曼帝国长达36天的围困期间,共有5.5万名亚美尼亚人死亡。凡城大屠杀绝不是该地区的一个孤立事件。 1915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颁布了《特克西尔法》(法律),该法赋予奥斯曼政府和军队惩罚任何“感到”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个人的权力。驱逐出境的权力。

一位美国传教士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在从马拉蒂亚到锡瓦斯的九小时路程中,无数的、面目全非的亚美尼亚尸体被遗弃在道路两旁。一些尸体被扔进了幼发拉底河。数千具亚美尼亚尸体被沉没。”进入特拉布宗的大海……”

在迁徙过程中最先死去的是亚美尼亚男性,但亚美尼亚女性的命运可能更加悲惨,美国斯托克顿大学教授伊丽莎·冯·乔登·福吉在她的研究报告《性别与种族灭绝》中写道:

奥斯曼军官告诉士兵“对妇女为所欲为”,导致移民过程中性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大量亚美尼亚妇女赤身裸体被带到大马士革和摩苏尔,并被贩卖为性奴隶。据时任德国驻阿勒颇领事沃尔特·罗斯勒 ( Rösler) 称,大约四分之一的年轻女性经常被奥斯曼士兵强奸,“美丽”的亚美尼亚女性会遭到 10 至 15 人的袭击。不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到 1920 年代初,当大屠杀和驱逐政策结束时,大约有 60 万至 150 万亚美尼亚人死亡。

1985年,联合国根据惠特克报告,将1915年至1916年亚美尼亚发生的事件列为“种族灭绝”。

1985年,联合国将该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直到2009年,亚美尼亚和土耳其才签署《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建立外交关系协定》和《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发展双边关系协定》,结束敌对行动,推动双边关系正常化。不过,双方仍在“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上存在重大分歧,两国议会尚未通过相关协议。2018年3月,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签署法令,宣布终止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批准程序。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之间关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协议。

领土争端错综复杂

在种族灭绝之前,常年处于大国斗争前线的亚美尼亚领土不断发生变化。公元16世纪,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瓜分。其中“东部亚美尼亚”被波斯占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并入波斯,成为一个省。当时以伊斯兰教为主的波斯帝国为了打压亚美尼亚基督徒,支持阿塞拜疆穆斯林在“东部亚美尼亚”定居。

1826年至1828年,沙俄击败波斯帝国,将亚美尼亚东部和阿塞拜疆北部(今日阿塞拜疆的原型)割让给沙俄。

但进入17世纪后,沙俄为了寻找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越过大高加索山脉,与奥斯曼土耳其争夺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到了18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不断失利,奥斯曼帝国大高加索山脉以北的领土陆续被沙俄侵占。 1787年至1792年第六次俄土战争中,沙俄占领了亚美尼亚北部的格鲁吉亚地区。在随后的第八次俄土战争中,沙俄占领了亚美尼亚东部,并完全控制了高加索地区。为了便于管理,沙俄实行民族隔离政策,按照宗教信仰划分,扶持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打压以穆斯林为主的阿塞拜疆人。结果,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阿塞拜疆人被驱逐,该地区的人口构成再次发生逆转。在历史渊源与时代现实的反复纠缠中,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独有偶,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类似,亚美尼亚西南部也有一块名为纳希切万的飞地。也由于大国之间复杂的争端,实际上被阿塞拜疆控制。

2014年高加索地区民族分布图,其中浅绿色区域为亚美尼亚人聚居区。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大面积的浅绿色表明那里的居民主要是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西侧的阿塞拜疆飞地纳希切万呈浅蓝色,表明该地区主要由阿塞拜疆人组成。

时间来到1917年,饱受奥斯曼土耳其种族灭绝摧残的亚美尼亚人将希望转向了东方,参加了俄国二月革命。八个月后,亚美尼亚人也参加了在俄罗斯爆发的十月革命。同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攻占冬宫,宣告推翻克伦斯基联合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的参与者,亚美尼亚人民因此获得了民族解放的良好条件,同时与新俄罗斯结下了革命友谊。

1918年至1919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获得独立后,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归属问题发生冲突。

1918年5月18日,亚美尼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独立,建立独立共和国。此时,奥斯曼帝国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两年后签署的《色佛尔条约》不仅承认了亚美尼亚的独立,还进一步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与亚美尼亚类似,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也在这一时期建立了独立国家。但9月,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军队无视《塞夫尔条约》,进攻亚美尼亚,占领了后者近三分之二的领土。正是因为高加索三个国家相继独立,它们同属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所掩盖的领土和民族矛盾也随之爆发。居民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与主要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之间存在深刻的宗教冲突。双方也长期存在历史文化不和,亚阿领土冲突由此而来。

图中橙色大片区域是亚美尼亚占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应该属于阿塞拜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土耳其人战败后,卡拉巴赫地区(包括现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建立了国民议会和政府,并宣布该地区自治。没想到,打败奥斯曼帝国的英国政府插手,接管了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卡拉巴赫地区。 1920年,英国军司令部通过阿塞拜疆政府任命卡拉巴赫和赞古耶祖尔地区总督。然而,桀骜不驯的英国政府此举却引起了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民的强烈反对。

不共戴天的“新敌人”

自1918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以来,纳希切万的大量阿塞拜疆人越来越多地呼吁独立或回归阿塞拜疆。此前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最后一年,继续对纳希切万的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清洗。奥斯曼军队屠杀了至少1万名亚美尼亚人,夷平了45个亚美尼亚村庄,占领了纳希切万大片地区。

阿塞拜疆政府官方网站上有亚美尼亚人屠杀阿塞拜疆人的相关照片。

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亚美尼亚纳希切万的阿塞拜疆人聚居区就证明了这一点。在阿塞拜疆人的历史上,他们也有与亚美尼亚人相似的悲惨经历。据阿塞拜疆官方记录,仅从1905年到1906年,就有超过20万阿塞拜疆人遭到种族灭绝,其中包括许多老人和儿童。 200多个阿塞拜疆居民区被毁,肇事者是亚美尼亚人。 20世纪初,深受奥斯曼土耳其人迫害的亚美尼亚诞生了民族主义政党——达什纳克楚琼党。该党开始开展进一步活动,以落实党纲中提出的所谓“大亚美尼亚”概念。为了将阿塞拜疆人驱逐出这片土地,亚美尼亚人开始实行种族清洗和屠杀政策。

阿里·哈萨诺夫在阿塞拜疆通讯社官方网站发表了一篇关于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人民发动屠杀的文章,并被翻译成中文。

据当时目睹大屠杀的英国记者彼得·霍普柯克记载,“亚美尼亚人在逃离了老敌人的迫害后,开始向新敌人复仇”。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社会和政治问题助理阿里·哈萨诺夫的研究报告显示,从1918年3月31日到4月初,屠杀规模不断扩大。仅仅因为民族身份,亚美尼亚人短短几天内就在巴库屠杀了1.2万名阿塞拜疆平民。他们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被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尽管各方统计数据显示,遭受种族灭绝的亚美尼亚人总数远高于阿塞拜疆人,但双方都有大量受害者遭受非人道待遇。大量平民在屠杀中死亡,大量难民流离失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奥斯曼土耳其将纳希切万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交给了英国。当时,英国派出的高加索地区专员奥利弗·沃尔德罗普提出了分割领土的方案。他计划将赞古耶祖尔和卡拉巴赫分配给阿塞拜疆,将纳希切万分配给亚美尼亚。这种划分领土的方式立即遭到了双方的强烈不满。领土争端和民族冲突引发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激烈冲突。

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亚拉拉山一直是精神象征。 1921年,苏联与土耳其签署《卡尔斯条约》,将亚拉拉特山划给土耳其。

双方的冲突一直持续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加入苏联前夕。直到1921年,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了《卡尔斯条约》,卡拉巴赫和赞古耶祖尔的领土争端才得到暂时解决。解决。根据该条约,亚美尼亚的主要象征亚拉拉特山不包括在其领土范围内。卡拉巴赫地区划归阿塞拜疆,此前有争议的纳希切万地区也划归阿塞拜疆。虽然亚美尼亚对此非常不满,但由于同属苏联境内,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争端暂时告一段落。为了缓解亚美尼亚的不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于1923年升格为阿塞拜疆境内的自治区。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能够相对和平共处,直到1988年。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危机加剧

在此前独立的纳希切万,由于苏联时期各自治政府和阿塞拜疆人口移民政策的影响,亚美尼亚人口比例从1926年的15%下降到1979年的1.4%,而阿塞拜疆人口的出生率仍在不断进步,纳希切万呈现出“去亚美尼亚化”的趋势。

1988年2月13日,第一次大规模示威在卡拉巴赫首府斯潘特纳克特举行。当地亚美尼亚人反对阿塞拜疆对卡拉巴赫地区的“去亚美尼亚化”。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采取的激进经济改革引发了苏联全国的社会动荡,苏联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控制力相对减弱。亚美尼亚人越来越多地呼吁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重新划归亚美尼亚。 1988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开始举行示威,反对阿塞拜疆“去亚美尼亚化”,主张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移交给亚美尼亚。当时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以110票对17票的高票通过了该决议。

然而,返回亚美尼亚的企图立即遭到阿塞拜疆的强烈反对。 1988年2月22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发生直接对峙。大量阿塞拜疆人进入亚美尼亚人居住的阿斯凯兰小镇,并暴力摧毁该小镇,以表达对此主张的不满。这场冲突导致两名阿塞拜疆人死亡,多名亚美尼亚人受伤。此后,双方暴力冲突更加频繁,此前居住在两国的少数民族开始离开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1988年2月27日,阿塞拜疆桑盖特当地亚美尼亚社区爆发暴力事件。

1991年12月10日,苏联解体前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亚美尼亚人举行全民公投,要求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建立独立国家。 1989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人口调查显示,当时该地区76%的人口是亚美尼亚人,而阿塞拜疆人仅占23%。公投对阿塞拜疆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先天劣势。这次公投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因为它违反了阿塞拜疆宪法。然而此举足以让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随后在纳卡地区爆发了全面战争。

随着苏联解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继脱离苏联并获得独立,双方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争夺加剧。由于阿塞拜疆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大量中东穆斯林武装人员参与,丰富了阿塞拜疆的战斗力。苏联解体造成的权力真空,让亚洲和阿富汗都获得了大量苏联时代的军事装备,这无疑加剧了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

俄罗斯陷入两难境地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初期,地处内陆的亚美尼亚并不具备优势。阿塞拜疆一边与亚美尼亚进行军事战争,一边对亚美尼亚实施经济制裁,并封锁亚美尼亚东部出海通道。亚美尼亚西侧的土耳其也出于历史和宗教原因支持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上的主张,封锁了对岸的出海口。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唯一的选择就是依赖俄罗斯。 1991年12月29日,俄罗斯与亚美尼亚签署《友好合作与相互安全条约》。该条约虽然没有实质性内容,但规定双方在彼此安全利益受到外部威胁时建立互助机制,帮助两国明确未来关系方向。

1994年,在俄罗斯斡旋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签署《比什凯克协议》并实现停火。

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俄罗斯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高加索三个国家中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对俄罗斯表现出排斥和疏远,亚美尼亚成为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重要支撑。 1992年,当土耳其威胁要与阿塞拜疆一起对抗亚美尼亚时,俄罗斯发表声明称,如果土耳其干涉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对其使用核武器。虽然没有直接介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冲突,但俄罗斯在斡旋过程中实际上采取了有利于亚美尼亚的措施,并于1994年5月推动停火。当时,亚美尼亚不仅完全控制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而且还还夺取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周边原本属于阿塞拜疆的7个地区。这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和阿富汗之间的矛盾。

1994年停火协议签署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仍不时爆发武装冲突。由于阿塞拜疆在此前与亚美尼亚的战争中惨败,面对亚美尼亚身后军事实力强大的俄罗斯,阿塞拜疆逐渐改变策略,倾向于通过外交、经济等手段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时任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在封锁亚美尼亚边境的同时,转而向俄罗斯靠拢,并继续向西方靠拢。

2005年,阿塞拜疆绕过俄罗斯,修建了一条连接土耳其地中海东岸城市杰伊汉的原油管道,被称为BTC管道。

小阿利耶夫2003年继任总统后,延续了父亲的安全战略。与此同时,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也成为阿塞拜疆不可或缺的王牌。由于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阿塞拜疆本身不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在中亚油气资源西输通道中控制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谈判的重要筹码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

不仅如此,9/11事件发生后,阿塞拜疆迅速表示支持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向美国开放领空,并允许美军飞机在巴库机场加油。此后,阿塞拜疆在伊拉克战争中也选择站在英国和美国一边。除了开放领空外,其巴库附近的机场也被用作联军物资运输的中转站。 2003年,阿塞拜疆被纳入美国驻欧洲军事总部责任区,美国于当年开始在阿塞拜疆进行双边联合军演。

阿塞拜疆巴库卡拉空军基地的卫星图像

2005年,阿塞拜疆甚至绕过俄罗斯,修建了BTC管道,将石油输送到欧洲。除阿塞拜疆国有石油公司外,该管道的主要投资者还包括来自西方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海德公司。罗马尼亚、意大利埃尼和法国道达尔。作为阿塞拜疆在纳卡问题上的支持者,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保持着战略伙伴关系。不过,与西方国家和土耳其的良好关系并没有让阿塞拜疆完全转向欧美。 2008年9月,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对阿塞拜疆进行国事访问时,向阿塞拜疆提出美国试图绕开俄罗斯推进“纳布”“韩国”能源项目铺设通往欧洲的能源管道遭到明确拒绝时任阿塞拜疆总统小阿利耶夫。

2008年,高加索地区三个国家之一的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不和,爆发战争。阿塞拜疆再次获得了与俄罗斯快速发展关系的机会。尽管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合作密切,但阿塞拜疆并未公开支持格鲁吉亚。原本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上表示支持亚美尼亚的俄罗斯逐渐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转向中立。 2008年3月,俄罗斯拒绝邀请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参加俄罗斯杜马关于分裂主义冲突的特别听证会。此后,当亚美尼亚主动要求俄罗斯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独立时,俄罗斯也明确拒绝。

土耳其武力干预

自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到签署停火协议,已过去半个多月。在此期间,双方交火不断,地区冲突不断升级。 29日,也就是亚阿冲突爆发的第三天,土耳其派出4000名士兵进入阿塞拜疆,协助对抗亚美尼亚。尽管土耳其和阿富汗否认了这一点,但世界空军路线监测网络表明,黎波里,利比亚和阿塞拜疆巴库之间的空中路线比以前更忙。许多媒体报道称,土耳其将在利比亚和叙利亚服役的武装人员到亚洲 - 阿富汗冲突的前线,这一举动使纳戈尔诺 - 卡拉巴克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卫星图像显示,至少有两辆F-16战斗机在阿塞拜疆的甘加国际机场出现

根据Drive网站的“战区”专栏,卫星​​图像显示,本月初,至少有两辆F-16战斗机出现在阿塞拜疆的甘加国际机场。这些战斗机几乎可以肯定来自土耳其空军。截至目前,土耳其仍然否认在阿塞拜疆部署F-16战斗机。

尽管亚美尼亚反复向俄罗斯寻求帮助,但与土耳其相比,土耳其积极干预并试图坐在亚洲 - 阿富汗冲突的谈判桌上,但俄罗斯并没有急于干预这场地区战争。问题。

Türkiye在Naka冲突中使用了大量无人机。图片显示了由-TB2无人机发射的MAM-L小型激光引导的空气向下导弹。

由于亚美尼亚自己的人口和军事劣势,再加上土耳其的支持以及来自中东的大量武装人员的干预,亚美尼亚在战争的早期阶段就失去了地面。 10月7日,阿塞拜疆国防部声称亚美尼亚使用俄罗斯制造的战术弹道导弹“ Dot-U”攻击了阿塞拜疆军队。双方之间的战争继续升级。在第十次达成停火协议之后,双方继续交换大火。

报应的“恶性循环”

自1988年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爆发以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虽然偶尔被停止,但一直持续到今天,无法完全解决。熟悉的场景和指控相互攻击的场景仍在2020年在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地区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正如一个世纪前英国记者贝克霍夫·罗伯茨( )所描述的那样,《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也成为了“一系列”恶性圈子。”

尽管由于停火协议而暂时暂停了冲突,但没有人知道和平将持续多久以及双方之间的战斗将如何结束。恐怕唯一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双方都有更多的士兵和平民在这片破灭的土地上丧生...

(原始标题是“只是一个领土争端?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危机一个世纪以下的血液仇恨实际上是欧亚历史的一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