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安宫牛黄丸——“非遗”背后的传奇“密码”

日期: 2024-11-17 13:01:33|浏览: 6|编号: 11046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非遗”背后的传奇“密码”

现场制作安宫牛黄丸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继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北京同仁堂等多家单位申请的“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那么,安宫牛黄丸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医急救名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生产工艺又有何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同仁堂。

说起著名的传统药材安宫牛黄丸,普通人对它并不陌生。关于用它来拯救生命的新闻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2004年冬天,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被国外医院诊断为植物人。然而,经过北京宣武医院的治疗,在安宫牛黄丸的帮助下,她奇迹般地复活了。 2005年,杭州3岁男孩彭彭被歹徒绑架。在抢救过程中,彭彭意外脑部受伤,急需服用10年前的安宫牛黄丸进行苏醒治疗。消息一出,家中收藏十年或更久安宫牛黄丸的人们纷纷捐出安宫牛黄丸,挽救了垂死的孩子的生命……

来源

治疗热病第一药

安宫牛黄丸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等11味药材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医温病“三宝”之首,是传统药物中最著名的急救药物。北京同仁堂集团顾问金爱英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的方剂来历非比寻常,是清代名医吴巨同根据古方‘牛黄清心丸’配制而成。多次加减味道,距今已有216年历史。

吴唐,又名鞠童,江苏淮安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是继叶天士、薛学之后温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吴菊同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决定学医,因为“如果我的父亲生病了,不知道如何治疗,他如何才能恢复在世上的尊严呢?”四年后,他的侄子患上了咽喉疾病。叫来医生后,他用冰硼粉吹喉咙,导致病情加重。他还请来了几位医生,随机给他治疗。他因全身黄疸而死。 。当时吴巨同尚未完成医学学业,内心深感悲痛。从此,他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精进地学习医术。

26岁时,吴菊同被选进京进贡,参与《四库全书》医学部分的抄写和校对。在此期间,他进一步学习晋唐著名医学理论,受益匪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发生大疫,许多病人因救治不当而死亡。吴菊桐“以救世之心,超然悟道的哲学”,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给了名医叶天士以艰辛的努力。救治方法以改进的牛黄清心丸为基础,制成安宫牛黄丸等名药,一下子救活了数十名危重病人,从此名声大噪。

嘉庆十八年(1813年),吴句同感到当时的医者囿于规矩,不知如何适应。在好友王廷桢(时任礼部尚书)的鼓励下,吴句同撰写出版了《伤寒病调编》七卷。吴菊同在《热病调编》中提出了热病辨证三焦理论,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的方案和方法。以及治疗温病,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传统。医学宝库。 “这本书一出版,这条路就不再孤单了。”安宫牛黄丸更加为世人所熟知。

但说到安宫牛黄丸作为著名成药走进寻常百姓家,就不得不提到著名制药企业同仁堂。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曾任清代太医院掌管医学档案的官员。在任期间,由于职务便利,乐显扬阅读了大量的医学典籍和珍贵医案,研究了大量的古方、验方、宫廷秘方以及乐家的祖传秘方。并组织起来,留下了很多经验。从此,在同仁堂乐家的历史上,曾有过三遍系统整理、编辑菜谱的详细记载。第三次系统校勘是同治八年(1870年),由乐氏第十代传人乐平全编纂。此次,他将传统菜谱拓展至16类,菜谱数量增至495种。新增的第十六类是“温疫类”,温疫类第一个药品是安宫牛黄丸。从此,这一温病经典方剂以成药的形式为世人所知。

残酷的

创造同仁堂品质

“安宫牛黄丸中的‘宫’是指宫殿,是国王居住的地方。如果用人体器官来比喻,心就是王,心包就是‘宫’。‘安宫’的含义’这是不言而喻的。”金爱英介绍,安宫牛黄丸配方严谨,200多年的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疗效。广泛用于热病、心包邪气、热惊厥、昏迷、谵妄、中风昏迷等。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均有上述证候。

据《同仁堂医药目录》记载,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曾说过:“古方中无无效之理,因未配伍得当,味不正,故不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他这句话的现代意义是古方无效。处方可以信赖、遵循,但如果制药工艺不合格(修缮未完成)、药品原料不合格(味道不好),则无法充分发挥相应的疗效。这一谆谆教诲和警示,一直为乐氏子孙和同仁堂制药厂所铭记。

金爱英介绍,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对药材的要求极其严格。其遵循的“优质、纯正、正宗”六个字,不仅是宫药的标准,也是同仁堂药品的标准。 “优质”,就是要用好的药材。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其成分为荆牛黄、广玉金、党门子(麝香的精华部分)、雄黄(雄黄的精华部分)、梅片(天然冰片)。

“正宗”是指药品必须使用道地药材。安宫牛黄丸所用的犀角必须是亚洲犀角,因为非洲犀角(宽角)性热,不符合要求;黄芩必须用承德产的黄芩;黄连应以四川产的鸡爪为原料;一定要用红栀子花,因为红栀子成熟度最好。

“纯度”主要是指入药前严格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就拿黄连来说,它虽然是药用效果最好的黄连,但它的根部簇拥在一起,与泥土和须根混杂在一起,所以必须要剥皮。除去杂物的同时,还必须除去顶部。”头发必须剃掉。”金爱英表示,纯净的目的是“原料洁净”,让所有药材都是干净的,这样药品的质量和功效才能得到完全保证。

在“纯度”方面,同仁堂的要求近乎完美——所有郁金香必须由工人亲手采摘;珍珠不仅要用水清洗,还必须在豆腐中煮2至3小时,以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清理污垢;若朱砂内有铁屑,可用磁铁将其吸走;麝香携带的皮毛必须仔细筛选出来……

据介绍,同仁堂现在对安宫牛黄丸所用名贵药材实行“双重把关”,即传统鉴定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首先是依靠同仁堂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鉴定,然后使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理化鉴定。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市场信誉极佳,2012年销售额超5亿元,产量10万粒。

坚持

200多年来一切都没有改变

“精选‘精、纯、地道’的药材,采用均匀的筛混方法和混色方法,保证药粉混合均匀;适当的炼蜜、结块、制丸,使药性更加稳定。”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蜜丸是纯手工制作,金包工艺属于国家技术秘密,蜡丸包装技术可以让药品品质几十年不变,保持其性状和功效。”这是最简单的。介绍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传统制作工艺。 “这200字虽然突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工艺,但距离展示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工艺的合理和精湛还差得很远。对于这些工艺,我们有一个专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我可以写一本书。”金爱英说,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生产中仍然沿用这些工艺,“什么都不缺”。

20世纪50、60年代,故宫博物院曾派人检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同仁堂老药。据一位老药师介绍,紫禁城里存放的一些药物肯定已有数百年历史,但打开蜡皮后,里面的药丸又软又香。同仁堂制作安宫牛黄丸,从切、磨、揉、封到包装,全部都是手工完成。蜡皮包装虽然如此简单,却能保证药丸长期保留药效。 “虽然人工成本极高,但同仁堂始终坚持安宫牛黄丸的传统制作工艺,从未间断。”金爱英说道。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的丸剂,丸剂是生粉制剂,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但不同质地的药材需要经过粉碎、混合、制丸、包装等工序,涉及很多工序。传统手工技艺,秘密就在里面。”据同仁堂安宫牛黄丸负责人、首席技师张冬梅介绍,手工制作安宫牛黄丸的基本标准是一种药材必须生产160丸,正反只差1丸。一颗药的重量约为480克,也就是每丸3克左右,误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据说,在同仁堂生产安宫牛黄丸144年的历史中,同仁堂的药师从未出现过任何偏差。这不仅是因为药材的珍贵,更因为药材的完整。”药品制造商。”

很多人都知道,最好的安宫牛黄丸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金箔,有化痰、稳痰的功效。这也是同仁堂的“独特秘诀”。记者在安宫牛黄丸生产线上看到,师傅拿了一张不比邮票大的金箔,将药丸放在上面轻轻一推,小药丸轻轻均匀地“披上了金装”。 ”。 “包裹金箔看起来很轻,但涉及到的手法并不简单,在推动丹药的时候,如果用力太大,金箔就会被丹药吃掉,但如果用力太弱,包裹就不会被包裹住。”喜欢出汗的人仍然有麻烦,我无法完成这个过程。”张冬梅说,工人要想做好这道工序,至少需要练习半年。

将黄金打造成金箔,不仅需要纯度极高的黄金,还需要锤击数千万次,手工要求非常复杂。 “我听老药工说,一两黄金可以锤成近一亩地,可想而知安宫牛黄丸上包裹的金箔有多薄。但即使在文革期间,同仁堂制作金箔的生产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严格按照同仁堂的要求生产。

记者看到,“金衣”里的安宫牛黄丸必须放入蜡丸中,才能保证药品不怕潮湿。师傅在每一颗蜡丸的外皮上都盖上了牛角金印:安宫牛黄丸。在北京同仁堂,“烫金”丸仍然是纯手工操作。张东梅伊说,这项工作也很困难:如果您浅薄地戳戳,就看不清楚。如果你戳得很深,它就会陷入蜡中。

同仁堂集团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张志红表示,无论成本有多高,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同仁堂始终坚持安宫牛黄丸的传统制作工艺。这些技艺不仅诠释了同仁堂的古语“无论配制多么复杂,不可省劳力,无论味道多么昂贵,不可省物力”,它们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医学、技术。 、社会和经济价值。

责任

弘扬传承中医药大旗

多年来,同仁堂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传承传统文化和知识,这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中是很少见的。 “同仁堂作为一家有着300多年传承的老字号企业,有这个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这些方面都是不可推卸的。”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卢建国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种认可的标志。北京同仁堂坚持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和技艺为己任。

近年来,同仁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专门出台了《同仁堂集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文教管委会、专家先后成立了委员会、文化遗产中心、首席技师工作室,各司其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同仁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技​​术和资料收集研究方面,组织专业团队对同仁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进行普查,确认、整理、研究、归档大量文史资料,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保护:拍摄同仁堂中医名家专题片,对《同仁堂传统版》和《同仁堂药品目录》进行深入编写和研究;收集了从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资料,总结了中药炮制规范和制药经验,以及同仁堂炮制方法(1959年、1998年)、同仁堂《137种常用中药炮制方法》(2005年),出版了《 《同仁堂大师医案(处方手写)》;编纂同仁堂历史和唐志,出版《国宝同仁堂》和《同仁堂文化手册》;今年我们还将组织建立同仁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中医药的传统知识、技艺和绝活,是同仁堂乃至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宝贵财富。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老药师、专家的去世,中药产业正面临传承危机。 。同仁堂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传承独特的师徒传承模式,鼓励传承中医药知识、技能和绝活。近年来,同仁堂实施“金字塔人才工程”。 “金字塔”最底层是员工群体,其次是首席技术人员和优秀中青年人才。最顶级的是“同仁堂中医名家”和“同仁堂专家”,共七类。天赋。每种类型的人才都有相应的福利和晋升途径。

同仁堂还启动了海外师徒传承教育项目,建立了同仁堂中药材加工大兴前处理基地,成立了同仁堂中药大师工作室、崔庆利中药配药总技师工作室、于宝琪中药炮制首席技师工作室、同仁堂教育学院。今年还将设立同仁堂海外医生培训工作室。同仁堂对师徒传承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例如,同仁堂专家享受月薪高达7000元(税后),特技传承大师(大师)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税后);师父带徒弟,每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每月都可以享受福利。补助最高新台币700元。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师徒技艺传承的工作平台和制度,形成了一支千余人的同仁堂传统技艺传承队伍。

“传承正宗中医药文化,弘扬传统技艺、技术、独特艺术等,是同仁堂的责任。未来,同仁堂将继续走‘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实体’的道路。” “‘航母’,打造老字号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努力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产业前进。”卢建国说。 (本报记者 徐亚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