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渝富模式:世行关注中国样板

日期: 2024-04-12 05:07:39|浏览: 120|编号: 4676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国企改革的渝富模式:世行关注中国样板

举起统筹城乡发展的矛

——重庆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朱安明 通 贾跃 邓勇

题词

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现在很多地方在追求发展时,只看重GDP的增长速度,往往把发展手段当成发展目标,往往牺牲群众利益和利益。 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我们必须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发展。 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支持发展、参与发展。 ——重庆市委书记 汪洋

上个月购买重庆企业股票的投资者过得相对愉快。 随着“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重庆,沪深股市震荡上行,重庆板块30只个股多数连日亏损。 最高单日涨停个股有21只,板块平均涨幅高达8.53%。

区域板块如此罕见的强势表现,体现了投资者共同的良好预期:城乡协调发展将为重庆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工业化是富民振兴重庆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市财政局局长马前珍明确表示:作为西部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是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中之重。 产业支持; 同时,重庆是一个被大片农村地区包围的直辖市。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重庆长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举措。

据统计,1996年至2006年,重庆市财政在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基础上,还投入258亿元支持和促进全市企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改造生产工艺,增强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出台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钱花得值——在财政投资的引导下,“十一五”期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2006年增至736亿元,是2000年的5.53倍。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6.8%提高到30%。

直辖十年来,重庆工业实现了五倍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23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845亿元; 去年工业销售产值4202亿元,是1996年的3.8倍。 工业利润1996年为负9.1亿元,去年为155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8.75万元,是1996年的7倍。 去年新产品产值935.2亿元,是1996年的8.8倍。

十年前,当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迈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时,很多人担心重庆经济已经陷入困境,加上几个贫困人口,这辆本来就需要大修的卡车可能会熄火。 这里!

如今,人们正以更多的惊喜期待着重庆。

国企改革“鱼芙模式”:世界银行关注的中国模式

2005年底,世界银行在《中国经济季报》中指出:“如果重庆渝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可能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典范。重庆国资旗下渝富公司监委在国家开发银行上市贷款支持下,以22亿元折价购买了667家地方企业欠工商银行的107亿元债务。如果公司能够成功地对这些企业实施财务重组和所有制改造,那么‘重庆致富模式’或许可以为东北地区众多破产国有企业的重组、关闭和转型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所说的只是鱼富的第一笔业务,这也是国内金融部门第一次为处置不良国有资产大规模提供‘过桥贷款’。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他们,我们将走这条路。” “御府公司董事长何志亚语气十分平静地说道。

作为全国首家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3月18日成立的鱼富公司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该国有企业注册资本10亿元,以重庆市财政局、国资委划转的部分国有股权为基础。 其首要任务是解开国有企业巨额历史债务的“死结”。

当时,重庆国有企业仅欠工行一项坏账就达157亿元,涉及企业1160家。 企业无力还款,无法与银行协商减债; 银行急于减少呆坏账,但即使打赢官司也收不到钱,双方陷入恶性循环。 2004年4月末,经温家宝总理批准,渝富公司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和股权进行打包收购,降价收购,然后以略高的售价从公司回购债务,减少了公司的债务。一举清掉了重庆企业的债务。 63亿元,其中纺织、化工医药、机电三大国有控股集团减债45亿元,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20多个百分点,扫清重组障碍、企业重组、融资发展。 工行重庆分行不良贷款率也下降近11个百分点,达到东部地区良好水平。

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于芙身上。 可以吗? 追债当然是困难的。 何志亚表示,通过行政、经济、司法手段三管齐下,截至去年底,根据签署的处置协议,鱼芙公司已完成95%的回收比例。 综合测算,不存在亏损风险。

投入其中,一切都会变得生动起来。 接下来,渝富公司打包收购市商业银行22.5亿元不良资产,将商业银行从不良银行变成优质银行; 向民企万冠公司回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 27家国有企业债务资产包妥善维护了国有企业的利益和稳定。

“渝富不是一家‘收债公司’,而是一个真正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 重庆市财政局常务副局长刘伟强调,资金是财富之源,只有运用活跃的资金,才能创造财富。 国有企业不能拆分、不能搬迁、不能改革。 关键是他们没钱。 鱼芙公司承担了政府无法承担的融资负担。 通过资金周转,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了解,1997年以来,重庆市财政已累计为国有企业安排破产周转资金7亿元。 但渝富公司仅在全国最大的整体企业破产案——重庆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中提供了破产营运资金,约有10亿元,初步解决了企业破产已久的历史难题。周期长,不稳定因素多,破产成本高。

根据市政府净化主城区环境质量的规划,主城区大量企业必须进行环保搬迁或“从二线退到三线”。 渝富公司按市场价格购买企业土地,预付企业搬迁费用,帮助一批企业完成新工厂改造,工厂搬迁后处置旧厂区土地。 2004年因“4.16”爆炸震惊全国的天元化工厂就是这样“重生”的。 御福公司自筹7亿多元,购置厂区土地400余亩。 有了这笔“救命钱”,工厂不仅实现了搬迁重建,还实现了技术装备的全面更新。

在资本市场上,御福公司更是驾轻就熟,高招连连。 三年来,渝富先后注资4亿元、3亿元,成功重组市商业银行和西南证券,使商业银行跃居全国同类银行领先水平,也奇迹般地让遭受重创的西南证券三年前巨额亏损、濒临倒闭,奇迹般扭亏为盈。 此外,投资10亿元成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信用担保公司,参与组建国家财产保险公司安诚保险,成立西部首家融资租赁试点企业银海租赁、鱼富公司成为中国汇金性质的公司。 地方金融控股公司。 此外,通过对重庆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和控股,成功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转型,使面临退市、退市的重庆实业、重庆东源重振旗鼓。

每年背负几十亿元的贷款,四五十亿的利息,御福公司靠什么靠得住? “主要依靠两项资产。”何志亚解释道,一是土地收购拍卖,二是股权投资增值。 截至2006年底,渝富公司通过注资土地、工行不良债处置、债务重组置换土地、不良资产置换土地等方式,收购并储备土地2万余亩,“融资” “有地,借地赚钱”,这已成为鱼富公司的生存之道,卖地也成为鱼富的“首要任务”。 用何志亚的话说,“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这是最大的一件。”

御府出让土地严格按照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实行招拍挂。 所有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收入均上交财政部门,按计划作为资本金注入御府。 三年来,只有40多名员工的御福公司,资产从1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公司自身利润也逐年增长。

“渝富模式”的积极创新,是重庆市政府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真实体现。 直辖十年来,重庆已关闭破产企业421家,80%的市属国有企业通过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成改制。 每年资金基础超过2.3亿元,有力支持国有企业减负、重组、破产。

重庆国有企业战略调整带来了国有企业数量减少、质量提高的积极态势。 国有资产承担了重大社会责任。 2006年,国有企业上缴政府的税收和基金收入总额达到294亿元,约占全市财政收入529.5亿元的57%,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财政收入。

自主创新助力重庆企业“崛起”

即使与巴南区道滘镇的企业相比,重庆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红砖厂房也显得有些“落伍”。 “我们赚的钱主要花在技术改造上,厂房虽然丑了点,但里面都是宝藏。” 在同样简陋的办公室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廖少华非常自豪地说道。

他们值得这份自豪。 作为国家“一五”规划重点工程,重庆机床厂是中国齿轮机床的鼻祖。 也是中国最大的成套齿轮加工机床生产基地和全球滚齿机、数控剃齿机产销量最大的制造商。 其高品质成套齿轮机床占全国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九年前,我们这个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老国企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有限的用户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抢走了,家门口的企业不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工资也发不出来, “我们家的供水被切断了,停电了……”工程硕士廖少华告诉记者,无论是从企业生存还是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走自主创新之路都成为了唯一的出路。企业的选择。

关键时刻,政府的支持对企业帮助很大。 国家对数控机床行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地方财政对企业新产品开发退税等政策支持,政府帮助企业解决裁员、裁员等历史包袱。导流。 在此基础上,公司自主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的研发工作,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千方百计进行集成创新,不断创造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成果。每年平均开发20多种新产品而自豪。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的独特核心制造技术,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优质金奖产品,数百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并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出,迫使同类进口机床价格下降30%-50%,部分产品还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廖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近年来,公司在设备和技术改造上投入1亿元。 到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产品严重供不应求。 公司去年实现利润超过5000万元,员工年人均工资达到3万元以上,比上世纪末增长了五六倍。 “我们公司成为了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公司技术中心也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国徽上的齿轮代表工业。 在重庆,这个“齿轮”正变得越来越耀眼。 据重庆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秦伟介绍,2001年至2006年,全市企业技术进步资金总额达到7.06亿元,累计投入企业技术改造23.34亿元,带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全社会的研发投入。 从4亿元飙升至41亿元。 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指数由全国第17位上升至第12位。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从全国倒数跃升至全国第十位。 技术交易额连续7年位居西部地区第一。 第一的; 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9.1%,新产品财政补贴与税收贡献比达到1:10.8!

在注重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刘伟表示,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 创新之初,需要通过政府手段搭建平台,通过项目突破产学研壁垒,聚集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技术。

直辖以来,重庆充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了让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兴奋的三大科技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优势学科与产业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平台。 根据需要,依托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工程技术中心52个,仪器设备总价值近7亿元; 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62台、1220套,共享价值10.5亿元的大型科学仪器和设施,涵盖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道路交通等领域。 搭建以重庆高交会为龙头的成果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企业孵化器56个,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基本覆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和区域重点企业。

在政府的引导下,重庆传统产业在升级改造的同时,一批面向未来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催生。

信威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 已获得并正在申请发明专利近百项。 其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领先世界两三年。

海扶超声波聚焦刀已获得美国、日本、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国际专利申请覆盖20多个国家...

自主创新,百花齐放。 在产业结构上,重庆也彻底告别了以汽车、摩托车产业为主的“树上吊”局面。 逐步发展成为能源、汽摩配、装备工业、重化工、高新电子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环保不是负担,是责任,更是品牌

重庆地处长江三峡腹地,山势高峻,山峦纵横,水汽难以扩散。 同时,它也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烟尘和污水,环境污染一度十分严重。 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作为国家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敏感区。 正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庆该如何保护这洁净的水源呢?

主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是让市民拍手称快的壮举。 据介绍,自2004年启动工业企业搬迁计划以来,已有49家企业实施搬迁,其中包括重钢等大型国有企业。 预计今年主城区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部分重污染企业将逐步迁出主城区。

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区县来说,这些搬迁企业可谓是从天而降的“金元宝”。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市区的几家化工厂将搬迁至长寿区的重庆化工。 参观公园时被拒绝,原因很简单:环保改造达不到公园的要求。

园区自2003年按照统一规划开工建设以来,被我们否决的项目投资金额已超过20亿元。” 重庆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尤明刚博士表示,“在三峡库区上游建设中,对于这样一个大型化工园区来说,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重庆化学工业园从规划之初就严格遵循环保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了公用工程与环保一体化。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源经企业预处理后,通过专用管道输送。 统一集中,园区引进中环自来水公司等专业企业进行统一净化或焚烧、填埋,实现完全达标排放,不会对园区内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园区还投入巨资建设应急响应中心,对园区内所有企业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确保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得到尽快消除或控制。

产业项目的统筹规划,确保园区严格按照打造天然气、石油、生物、氯碱等产业链的要求引进项目,为园区实现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游明刚告诉记者,任何企业想要入驻园区,都必须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院士、专家进行的规划环评。 建设时还必须做到主体工程、生产设备、环保工程“三同时”。 建成后必须通过环保验收后方可投入生产。 今年6月刚刚签约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该项目投资约215亿元,也是经过反复环保认证后确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管委会的管理层几乎全部由化工专业人士或业内资深专家组成。 专家的领导,使园区在引进和管理企业时真正做到了思路清晰,夯实了园区的环保门槛。

“公园在环保方面做得非常细致,我不但不反感,反而非常理解。” 上市公司安徽华星化工重庆股份有限公司一期4.8亿元投资计划刚刚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查。 总经理杨福伟高兴极了,立即打电话将好消息传到了总部。 “说实话,有些园区给我们的条件比这里宽松很多,但我们还是在长寿投资,因为这里规范的管理让我们安心。环保达标是企业的责任。我们生产的是属于高危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公司就破产了,所以我们宁愿加大环保、安全投入,买长期保障,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心睡觉,安心赚良心钱了。接地气的方式。”

事实上,重庆化学工业园环保门槛高,不仅没有让园区“黄”,反而赢得了声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前来投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法国苏伊士集团水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 投资数十亿元合作开展园区水电运营。 长寿区发改委主任张明万信心十足地说:“虽然去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只有6.2亿元,但根据目前签约建设情况,保守估计到201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2亿元,超过800亿元,2015年将突破1500亿元。

用心良苦的化工园区建设只是重庆环保建设的一大亮点。 重庆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处长廖建荣提供的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直辖10年来,重庆投入农林水生态建设、绿化带围绕三峡库区建设、水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累计361亿元。 巨额的财政投入有效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 截至2006年底,重庆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50座,城镇垃圾处理设施32座。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提高43.8个百分点,达到93.7%。 退耕还林148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直辖之初的20%提高到32%。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