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

日期: 2024-05-26 13:11:11|浏览: 79|编号: 6958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池巨头的动力储能成长之路

1、锂电池:消耗、动力、储能分食市场

1.1.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广泛、扩张速度加快

锂离子电池是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的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Li+在两极之间进行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并通过电解液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充电电池主要按材料可分为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铅、镉、汞等有害元素,废弃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受到限制。相比之下,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无记忆效应、环境污染小等优势,正在逐步取代铅酸电池。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294.5GWh,同比增长35.32%,2013-2025年增幅达26.13%。而近期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为562.4GWh,同比大幅增长90.64%。 预计2030年前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速达25.6%,到2030年总出货量可能接近5TWh。从国内市场来看,受益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国内锂电池放量快速增长,产量从2010年的26​​.87亿只增长至2021年的232.6亿只,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22.4%,仍处于上升通道。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同比增长130%,预计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同比增长率超过80%; 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过,21至25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3%。

1.2.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体系成熟齐全,专业化程度高

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为基础原材料,中游涵盖电池材料、锂离子电芯、锂电池模组及PACK,下游包括三大应用领域及锂电池回收等。 1、上游:钴、锂、镍、锰、石墨等是锂离子电池的基础原材料。 2、中游: 1)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等辅助材料四大材料 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通过正极中出现的锂离子向负极碳材料中的嵌入和迁移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的。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中占据着最核心的地位,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综合性能至关重要。 其成本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40%-45%,决定了电池总体成本。正极材料主要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NCM/NCA)等,其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a)钴酸锂:钴酸锂是第一代商业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比容量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3C消费电子领域的小型充电电池。但金属钴的价格较高导致钴酸锂材料成本高,循环寿命低,安全性能差,近年来部分市场份额已被三元正极材料取代。但在超薄电子产品领域,钴酸锂凭借体积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方面的优势,依然保持市场地位。 b)锰酸锂:与钴酸锂相比,锰酸锂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等优势,但比容量低、循环性能差限制了其应用,主要应用于注重成本、对续航里程要求相对较低的轻型动力(电动两轮车等)、物流车、微型客车等。c)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的优点是橄榄石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好,不含钴等贵金属,成本低廉,性价比高,绿色环保。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压实密度低导致电池体积大。目前磷酸铁锂正极已广泛应用于对电池成本和循环寿命敏感度较高的新能源商用车(客车等)、低续航乘用车、储能领域。

d)三元: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续驶里程长等优势,但在循环寿命、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不如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动力领域(长续航乘用车)和轻动力领域,在小型消费锂电池中部分替代钴酸锂正极材料。三元材料按元素组成可分为镍钴锰氧化物(NCM)和镍钴铝氧化物(NCA)两种,根据镍含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中镍(、等)、中高镍(、等)和高镍(、NCA等)。镍、钴、锰(铝)三种元素的不同配比显著影响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镍主要用于提高能量密度,钴主要用于稳定三元材料的层状结构、提高循环性能,锰主要用于降低成本、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今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逐渐向高镍方向发展,随着镍含量的提高、钴含量的降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单位成本下降,但对热稳定性的技术要求却随之提高。因此,与使用常规三元材料的锂电池相比,高镍三元材料电池续驶里程更长、综合成本更低。同时也对电池厂商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备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负极材料:负极在电池中起着储存锂的作用,对电池循环性能有直接影响,成本占比约10%。目前主流的材料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其中人造石墨综合性能最优,占据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地位。硅碳负极在提高能量密度方面具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演进方向。电解液: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着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量等优势的保障。电解液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综合性能,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隔膜: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的正负极隔开,防止两电极接触短路。 此外还具有让电解质离子通过的作用。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和内阻,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和安全性能。锂电池的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此需要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的薄膜型聚烯烃多孔膜。

2)锂离子电池电芯:锂离子电池电芯厂家利用上游材料厂商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生产出不同规格、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电芯产品。电芯占锂电池模组成本结构的60%以上,被视为锂电池的“心脏”。3)锂电池模组:由锂离子电池电芯、电源管理系统、精密结构件、辅助材料等组成,是手机、便携电脑、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必备的基础部件之一。锂电池模组和PACK都是将电芯加工成电池的工序。电池模组厂家根据下游客户产品不同的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池电芯、电源管理系统方案、精密结构件、制造工艺等,设计、生产锂电池模组。 3、下游:电池产品最终可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电力领域(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储能领域(电网、数据中心、5G基站等)。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电池达到使用寿命或报废后,可以通过加工再生废旧电池中的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石墨等材料,使上述材料在电池行业得到回收利用。主要方法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工艺和固相电解还原技术。

根据封装形式和形状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三大类,此外纽扣电池和异形电池也通过特殊的设计满足下游细分市场的需求。

1)圆柱电池:圆柱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式生产工艺,该工艺已开发应用很久,技术成熟,良品率高,标准化程度高,PACK成本可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封装时圆柱体之间的缝隙形成散热空间,圆柱电池散热性较好;但圆柱电池空间利用率不足,直径较大,电池管理系统相对复杂,分组效率低。18650圆柱锂离子电池是最早开发的锂电池封装形式,最初多用于数码产品。其中18(mm)代表电池直径,65(mm)代表电池高度,0代表圆柱电池。但在动力领域,传统18650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小,为满足电动汽车能量密度要求,需要大量的单体组合,大大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度。 因此动力电池领头羊特斯拉相继率先推出21700、4680大尺寸圆柱电池,通过电芯结构、电池材料等创新,提高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从而减少单个电池组所需的电芯数量。2)方形电池:方形电池采用卷绕工艺,可塑性强,可根据产品具体需求定制,同时空间利用率比圆柱电池高。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方形电池供应商众多,在比亚迪、蔚来、吉利等国内新能源车企龙头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方形电池种类繁多,制造工艺不统一,一致性较差。3)软包电池:软包电池主要采用叠片工艺,以铝塑膜作为封装材料,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在保持一定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占地面积更小,设计灵活性强。 它更能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对轻量化、安全性、能量密度、尺寸可变等需求,在消费电池领域已取代方形、圆柱电池占据主流地位,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其缺陷是强度低、标准化程度低、高端铝塑膜进口依赖性强。

4)纽扣电池:纽扣电池适应消费电子产品轻量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呈纽扣状,体积薄小,主要应用于电脑主板、MP3手表、计算器、IC卡、蓝牙耳机等产品,在TWS耳机领域替代圆柱电池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纽扣电池分为硬壳纽扣电池和软包纽扣电池,前者采用叠片工艺,后者采用卷绕工艺。目前生产纽扣锂离子电池的厂家主要有德国瓦尔塔、VDL、EVE能源、鹏辉能源等。5)异形电池:部分公司将锂离子电池设计成特定形状,以满足特殊产品的需求,比如应用于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池。

1.3.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市场为消费电池厂商打开广阔增长空间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消费类、动力类和储能类三大类。其中,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硬件等消费电子产品,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等领域,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

三种锂电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消费电池起步早,经历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周期,目前进入成熟期;动力电池近十年兴起,目前出货规模已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国清洁能源替代计划的逐步推进,储能电池增长迅速,目前受成本、技术等制约,尚处于市场导入期,预计逐步进入规模化阶段,未来规模化生产可期。据工信部统计,2021年,我国消费、动力、储能锂电池产量分别为72GWh、32GWh,同比增长18%、165%、146%。动力​​、储能锂电池增速较快,占比进一步提升。

在消费电池逐渐饱和、动力电池兴起的背景下,改变产品方向,进军动力、储能领域成为不少传统消费电池厂商的战略选择。在动力领域,海外,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大型电池厂商在21世纪初相继投入动力电池研发,抢占市场,取得先发优势。国内,亿纬锂能、鹏辉能源较早进入动力电池业务,动力电池对营收贡献快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其中,亿纬锂能2021年动力电池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100.07亿元,占锂离子电池业务营收的59.21%。 欣旺达2008年就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2021年动力电池总出货量3.52GWH,营收29.33亿元,同比增长584.67%,占总营收比重8.98%,较2020年提升5.6个百分点。珠海冠宇布局较晚,2021年动力电池业务占营收比重0.91%,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此外,目前在国内动力电池中占据龙头地位的CATL,也是源自消费锂电池龙头ATL旗下的动力电池部门。 在储能领域,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四的储能电池厂商三星SDI、LG化学、CATL、松下均有消费电池背景,鹏辉能源、欣旺达、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二线厂商也相继入局。

消费类电池厂商经过多年积累,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储备等方面综合实力突出,有望在动力、储能等新兴领域积极占据阵地。锂离子电池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龙头企业需要具备生产工艺、资金投入、上游供应链整合、下游客户认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才能站稳脚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消费类锂电池行业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行业内多数企业都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规模化生产经验,不少厂商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与上游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纵观锂电池三大应用领域的市场格局,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国际消费类锂电池巨头在转向动力、储能领域后迅速占据领先地位,充分印证了传统消费类电池厂商的相对竞争力。

受益于动力、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司积极的战略布局,我们预测未来三年电池厂商的产品结构转型将持续推进,动力、储能业务将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关注的六家典型公司中,新万达、珠海冠宇、德赛电池目前大部分营收仍由消费类电池贡献,预计未来动力、储能业务占比将不断上升,2024年占总营收比重将达到20%以上,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鹏辉能源、亿纬锂能目前动力、储能业务占比较高,预计未来三年仍将持续贡献销售收入的主要增量。蔚蓝锂芯的锂电池产品专注于小型电源系统,下游应用涵盖电动工具、轻型电源(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及便携式储能,目前以电动工具为主。 预计未来锂电业务中光动力及便携式储能占比将逐步提升。

由于产品类型、应用领域、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区分,电池行业6家典型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从毛利率来看,德赛电池主营锂离子电池Pack及电源管理系统业务,欣旺达则从Pack延伸至消费类电池单体。电池模组Pack技术壁垒较低,因此两家公司的毛利率相对较低。鹏辉能源光动力及储能业务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毛利率。蔚蓝锂芯营收结构持续向盈利能力较强的锂离子电池业务倾斜,近三年毛利率持续提升。亿纬锂能、珠海冠宇毛利率较高,近三年均在20%以上。 净利润方面,亿纬锂能较高的净利润率主要得益于控股麦克韦尔国际带来的投资收益,其余五家公司的净利润率较为接近。2021年电解液、正极、负极、集流体等材料价格集体上涨,珠海冠宇、亿纬锂能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随着上游锂电池产能逐渐释放、下游价格传导机制日趋完善,预计电池厂商的利润压力将有所缓解。

锂电池企业注重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6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亿纬锂能、珠海冠宇、鹏辉能源、欣旺达2018-2021年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0.81%、54.17%、40.34%、29.97%,增长迅速。相对指标来看,亿纬锂能研发费用率较高,接近8%;欣旺达、珠海冠宇位居第二,在6%左右;其余3家公司的研发强度相对较低,但在2021年均有所增加。

锂电池企业在消费类、动力类、储能领域的技术布局侧重点不同。 (1)在消费类电池领域,亿纬锂能的产品体系涵盖小型软包电池、纽扣电池、三元圆柱电池(18650、21700),主要应用于电子雾化器、可穿戴设备和电动工具等;鹏辉能源主营三元纽扣电池和三元圆柱电池,应用于TWS耳机、电子烟、个人护理等;鑫万达和珠海冠宇则深耕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技术,前者主攻智能手机,后者主攻笔记本电脑;蔚蓝锂芯则主攻电动工具用三元圆柱电池。 (2)在动力及轻型动力电池领域,CATL、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布局全面。 亿纬锂能针对电动汽车开发了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磷酸铁锂方形路线,鹏辉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则以磷酸铁锂方形为主;欣旺达主营磷酸铁锂方形电池,BEV产品涵盖三元体系、磷酸铁锂体系;珠海冠宇动力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已开发12V磷酸铁锂启停电池产品,并将三元材料应用于电摩等轻型动力电池;蔚蓝锂电的三元圆柱电池逐渐向电摩、电动自行车等轻型动力领域发展。(3)储能电池领域,CATL、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均采用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的磷酸铁锂方形方案;欣旺达的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于工商业及电网侧储能,同时也为便携式储能提供三元圆柱产品;蔚蓝锂电的三元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领域正逐步推广。

2、消费电池:结构优化及下游创新驱动行业稳定增长

2.1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稳步增长,消费电池前景看好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手机(包括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能医疗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新兴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传统消费领域需求稳定,新兴电子领域增长明显。

1、笔记本及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整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笔记本电脑方面,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逐渐饱和,整体增长趋于稳定。数据显示,受智能手持设备对市场影响,2015-2018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保持稳定,年均出货量约1.63亿台。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学风靡,带动笔记本电脑销量激增。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2.68亿台,同比增长18.06%。未来增速预计有所放缓,但需求仍将保持高位。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惠普、联想、戴尔、苹果等头部品牌厂商市占率较高,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也相继进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前五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合计出货量占比超过75%,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宏碁等厂商市场地位稳固。 未来随着领先品牌研发能力、产品力提升,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笔记本电脑的变薄和降低促进了技术迭代率,预计聚合物软式电池将加速,随着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研究中使用的频率,消费者对可移植性的强调持续增加,从而使较薄和较轻的-iion the the the thim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imion逐渐替换了传统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并根据数据的领域成为主流技术。具有第一步优势的URER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就平板电脑而言,全球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全球市场上都受到了恢复的迹象。 ,根据IDC的说法,供应方面的各种手机制造商都在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了投资,并提高了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长。 通过品牌,在2018年的59.9%增加到了2021年的78.2%,预计将来,由于较薄和轻度的灯光量,-ion 在较高的情况下,lith table inter-soft in 9.

2.智能手机市场:诸如5G之类的新技术激发了对消费设备的更换的需求,并且发货仍然有增长的空间

自2011年以来,智能手机的销量连续五年保持迅速增长,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0%。未来的智能手机产品。历史上第一次。 根据预测,随着税后5G智能手机的全球平均售价(ASP)逐渐下降,全球5G手机渗透率将在2023年达到69%,而股票更换将为该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根据GSMA数据,预计以非洲为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在2020年仅为4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4%。

在国内市场,5G渗透率迅速增加,智能手机市场的未来前景根据数据而言,智能手机市场的运输量为3.33亿个单位,同比增长了0.79%的范围。 ,2021年,国内市场的累计运输量为2.66亿次5G手机,共有227个新车型,分别占智能手机发货的75.9%和47%的款项和47%的新车型和新型号的数量。

在市场结构方面,智能手机产品的竞争模式往往集中,而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为消费者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 ERS。国内外涵盖主流消费电子品牌的电池制造商将受益。 此外,Oppo,Vivo和小米等国内品牌近年来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销售业绩,巩固了其在世界和国内的市场地位,并为扩大国内消费者锂电池制造商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The of large , high and 5G will the power of per unit time. Fast and large-, high-rate will the . Dual-cell and - will the value of cells. The "dual-cell" two cells in a , such as the space the phone, , speed, and the of the . In the 2017 Apple the first L- of dual cells, and in some later , a -cell L- was used. , dual-cell and - cells for many high-end to life. At the same time, major phone have , most of which use dual-cell , which more and BMS . 一方面,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进步(例如双电池,特殊形状的电池和快速充电)增加了生产的困难,这对具有丰富经验和强大的R&D功能的电池制造商有益,另一方面,它们具有大小相比,它们的单位价值会大大提高弹药的价值。

3.新兴的智能硬件产品,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运输和智能医疗保健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诸如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蓝牙扬声器等的新兴电子产品继续出现,并且应用程序场景是多样化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受到智能范围的影响。 。 根据IDC的说法,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货物分别为5.34亿和1.4亿台单位,在2020年增长了19.99%和27.27%。智能手表:具有多个功能的智能手表,例如,提醒,导航和互动等智能驾驶机构的智能设备以及智能型号的速度最高,并且是智能的乘坐数据。 2021年的6至1.28亿个单位,复合年增长率为43.55%。

无人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和2026年,将达到256亿美元,21-26的CAGR将达到13.8%,而我的国家的无人机行业迅速发展,而中国的平民研究和开发公司则逐渐发展,并建立了一定的技术。未来。 Frost&Data表明,我国家的平民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已从2017年的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0年的36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5.9%。

智能运输和智能医疗保健:输入信息时代,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正在逐渐促进和应用,并在运输系统和医疗系统的全球市场规模上,$ 921的全球市场规模,在运输系统和医疗系统的全球市场规模上,促进了传统的转换并升级传统服务模型。从2021年到2028年,年增长率为7.8%。根据中国研究所的说法,我国家的智能医疗保健行业的规模在2020年超过1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29亿元人民币。智能运输和智能医疗保健在未来的智能硬件市场将在未来的持续增长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下游应用市场保持了增长趋势,为消费者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为115.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73.3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5年,复利增长率为15.39%。

2.2行业高度集中,二线制造商有望突破

全球消费者锂离子电池市场高度集中,少数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手机锂电池CR3占58.93%,笔记本电池和 均为73.48%的Zhny gue ath andh andh andh andh。在中国的一家日本资助的企业中,ATL分别占了37.96%和34.44%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电池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池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三星SDI,LG Chem,Byd和其他公司逐渐将其生产重点转移到了电池上,并且行业竞争模式已演变为超强的,从2019年到2020年,牛头型公司中的一份人数均已逐渐发展,从而为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EAN制造商LG Chem, SDI和从37.31%下降到26.09%,而三个国内制造商 ,Byd和的总份额从26.57%上升到31.66%,从而占据了众多的份额。抓住日本和韩国制造商的市场空间,预计其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在技​​术水平上,消费者的电池包装过程已经经历了“圆柱形平方”的演变,而技术路线在国内企业中有利。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在新兴领域(例如,电池市场)的促进,比2020年的消费者电池的整体市场分散了。在其他部分。 他们在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比较的优势。

2.3电动工具无绳,锂电池趋势有利于锂电池的发展

电动工具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根据专业成绩,杂项环境的适应性强调了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且主要是建筑行业和管道行业。

电动工具的开发往往是无绳的,锂电池工具的渗透率从数据的角度增加了,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在2021年达到了636.9亿美元。锂电池的成本,高能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 产出已从1.31亿台单位减少到20亿个单位,而CAGR为负数。

锂离子电池的全球电动工具的数量迅速增加,行业的未来市场数量庞大。

全球电力行业的竞争是集中的,国际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很高时间, 达到了2018 - 2020年年收入年度增长率的16.9%,在全球十大电动工具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国内电池公司进入国际电动工具供应链,并加快电池核心的技术水平。电力工具的圆柱电池很快就被国内圆柱电池公司占据了,而家庭化增加了。

3.电池电池:新的能源行业空间很广

3.1。

1.政策方面:“双重碳”政策加速了传统燃料汽车的电气化,而邮政- ERA行业发展良好

“双重碳”政策具有明确的风向,这促进了新的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 14五年计划”提议在2060年之前的碳中性范围内提出碳峰值,并在2030年之前,要在2030年之前,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立性。包括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减少税收,许可政策,“双重积分”政策,道路正确政策和地理补充政策,以及支持运输行业向新能源的转型。

在未来,国内政策的前景:财政补贴逐渐下降,新的能源车辆支持政策的转变以及行业的长期趋势。1)购买补贴撤退: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行业和信息技术部,科学和改革委员会,开发和改革委员会的启动和启动。在2022年12月31日之后完全撤回。核心要素进一步集中在技术障碍和产品质量上。

2)减少税收和豁免将继续执行“双点”,道路正确的政策继续执行,为释放和供应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税收和豁免在2022年销售Ens。继续实施子道路和正确的政策,其中2022年和2013年的新能量工具点的比例为16%和18%,预计将促进新的能量工具来替换传统的燃料链接,从而替代了诸如持续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的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式启动。农村地区以及商务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新能源车; 改善新的能源车辆安全监督系统,并增强消费者的信任。

2.供应方面:新的能源模型连续丰富且聪明的体验连续优化驱动渗透率

汽车公司以各种价格划分的是,从供应范围内,供应范围的型号是供应型的,从供应公司的角度来看,从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

3.需求方:消费升级和叠加基础设施非常适合开放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继续前进,对新能量汽车的需求正在下降,诸如堆积的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了国内汽车消费的升级,从而在区域结构中相对较低。

在驱动因素的常见影响下:政策,供应和需求,新能量车辆的生产和销售规模迅速扩大,渗透率超过了预期的增长和733%。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的全球新能量车的销售额增加了54.87亿,平均年增长率为52.05%,而其他头部汽车公司推出了新型号。 ,000个销售额。

电池提供了新的能源车辆。根据SPIR,在下游电动汽车的驱动下,货物量很高。 。

3.2。

在全球范围内,电池市场的集中在2021年,三个主要制造商的装饰量达到了65.1%,而CR10超过了中国创新航空公司。 7GWH,年龄增长了167.13%,市场份额达到32.6%,比上一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在国内市场,根据电池电量的数量,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的绝对领导者,其次是Byd,两个主要的制造商CR2达到了68.3%,显示了“两个Super -Super -”。 Times和第二层制造商的积极扩展,BYD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虽然领先的模式已经稳定,但诸如Xuan Hi -Tech,Yimei锂能量,AVIC和HIVE能量等电池制造商逐渐削减。整体安装能力已经上升,并且内部竞争却没有前所未有。获得成本并降低了新的能源车制造商,他们通过合资企业,股票和长期协议签署了“两个供应”,甚至是“三个供应”,以建立与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提供良好的开发机会。自2020年以来,它已成为GAC的第一个供应商。 ,Tofel New 等制造商进入了一些汽车公司的供应链,并参加了股票竞争。

总的来说,第二个梯队制造商的模式尚未稳定,预计将来,价格上涨的潮流越来越高,而下游应用程序的价格较低,而下游的价格较低。三元正方形,三元圆柱和磷酸锂方形。

In terms of , iron and poles have and . The on cost -, and cycle life. It is to the field of such as taxis, , and some high -end . ; since 2020, have , new has to -. High cost - iron is very with the . MINI EV, BYD Han, BYD Qin, Iron Model 3/Y and other iron to sell well. The low -cost of iron has , and the of for 52%, which the . Among the , the Times also iron and high yuan. Hi -Tech and Iron . China , , , and other on . and Tofel's new were . The three types of are , and are . Among the head , Tesla with . SDI . Most . The -tier have in the of . China , , and are on the route. Fuman is soft bag .

Under the of high and low cost, the power and are , and are . Choi have the of first -mover, and the key to into the chain of high -end car is power and . The have put .

4. : the large -scale stage

4.1. ,

A new round of in the world have the of the . With the of and , the for is , and has thus an for the . On the use side, is used for use of power and self -use, peak price , etc. In years, the of has the of , and users, and the of such as , data , and 5G base has also to . to CNESA , as of the end of 2021, the scale of the in the world 193.2GW, a year -on -year of 3.8%; the of in China was 36GW, for 18.6%of the world, an of 8.8%year -on -year.

has the of high , high speed, high power and high , which is to the route for in the . At the end of , the to 89.3%, but the rate of the was slow, and the to . 16.4GW, an of 50%year -on -year; the scale 3.6GW, a year -on -year of 62%. In the , -ion the . At the end of 2021, the scale 15.13GW, for 92.8%of the total scale of .

In terms of , the for in power in and the . to CNESA, China, the , and the of the . In 2020, the "2030 Plan" will be . It is to the of power by 2030 to more than 65%, and the for is . In 2020, the US of (DOE) the " Map of ", and the the "2030 Road Map" to a goal in the field of . In terms of , the price the peak and of is more than 2-3 times, which is much than that in China. , the most of the for . With the in the cost of light and , home -end users are more to apply the to the of power, poor peak , , and the in , the and other shows a rapid trend. It 358GW/in 30 years, of which the and China most of their . The total of about 54%of the of the world in 2030 was to be 150GW to the data of the China by 2025, and the scale of the will reach 550GW in 2030, and the 2021-2030 from 2021-2030. Long rate 48%.

The cost of the of in and scale has the 's scale pain . 2%. and power have , which will to from the rapid of the cost of in the rapid of and other . , the of new such as blade , and the cost of the of has . In , the of power is high to the scale , and costs and , user , and . to CNESA, at the end of 2020, the in my has the key node of the cost of 1,500 yuan/kWh . In the , cost and will to . The costs of MS and EMS by 58%, 25%, 36%, and 36%, .

to the such as just for and , , and cost , the has the stage of high -speed from the ,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broad in the . to GGII, the in 2021 70GWh, an of 159.26%year -on -year. The for the has 60.1%in 2021-2025. ; in 2021, the -type was 48GWh, an of 196%year -on -year, and it still a high -speed trend. GGII that in 2022 are to 90GWh, an of 88%year -on -year; the of at the end of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 and the 5 -year rate 60%.

4.2. enter the game, and share is to

The has high and , and the is more . The of the pool chain are , and the share of has to . The of heads such as Times and BYD has , and in 2020, it 14%/5.5%of the world's share, .

At the level, power are , and the may in the . are the space for many power . The share of is below 5%.

5. Key

: in -ion , the of cells and power is huge

: Co., Ltd. was in 1997. It on the and , , and sales of as its main .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the has into a in the -i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a 3C , smart , , and , and The six major of the and third -party have the of in 2008. It uses ( cells, , BMS and PACK) as the core of the . The is to key links such as raw and . .The 's total in 2021 was 37.359 yuan, an of 25.82%year -on -year, and the net to the was about 916 yuan, an of 14.18%year -on -year. The total of the was 21.718 yuan, an of 38.49%year -on -year. The net to the was about 372 yuan, a year -on -year of 39.72%. . In 2021, phone for about 55.7%of the total , for 14.5%of the total , for 7.9%of the total , parts for 5.8%of the total , and smart for 13.4%. About 2.7%.

-ion have deep , and the six major are . the , 3C , smart , , and , and , and third -party have six major . Core such as lines has the main of and , and the group is . In the , the scale of has , to be , and the 's will have a good , which is to for a long time.

The of new power is full of new . The has begun to the power field in 2008. It has and and . BEV VDA and MEB have the with . A of car such as Yijit, Geely, , GAC, SAIC -GM have a . They have a from Liuqi CM5EV, E70, Geely PMA , SAIC ZS12 and other . High -speed is to the power to enter the TWH era in 2025.随主要客户逐步放量,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迎来高增,带动业绩强势增长,2021 年动力电池总出货量3.52GWH,实现收入29.33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84.67%。 搭乘储能东风,电力储能、家庭储能、网络能源等业务均呈上升趋势。公司积极推进储能锂电业务,其中电力储能领域突破非洲地区13.3MWh、山西大同30MWh、河北新河24MWh 等10MWh 规模以上的储能项目,家庭储能领域聚焦欧美高端市场实现规模化交付,数据中心和通信电源领域成功覆盖多家主设备商、电信运营商与知名数据中心大客户,智慧能源领域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示范”项目示范工程并顺利通过验收。当前“双碳”政策红利下锂电池储能市场规模化增长,预计未来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将持续受益。

蔚蓝锂芯:全球三元圆柱锂电池龙头,产能扩张、 赛道拓展巩固领先地位

公司概况:蔚蓝锂芯成立于2002 年,现今拥有近20 家控股子公司遍布于苏州、上海、东莞、淮安、扬州地区。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LED 芯片及金属物流配送三大业务。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业务领域,在三元圆柱动力电池领域具有10 多年的研发和制造经验的积累,拥有目前国内外顶尖水平圆柱型锂电池自动化产线,具有大规模的圆柱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经与国际一线厂商保持稳定合作,成为国内高端工具类锂电池领先供应商。 公司2021年的营业总收入为66.80 亿元,同比增长23.29%,归母净利润约为6.70 亿元,同比增长141.09%,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5.83 亿元,同比增长215.11%,毛利率为20.42%,净利率为10.62%。公司2022 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38.02 亿元,同比增长25.72%,归母净利润约为3.51 亿元,同比增长3.49%,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2.90 亿元,同比下降3.75%,毛利率为16.78%,净利率为10.23%。 公司2021年金属物流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40.63%,锂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40.02%,LED 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9.20%,其他主营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0.15%。

多年深耕三元圆柱锂电池领域,轻型动力行业地位领先。蔚蓝锂芯前身为成立于2002 年的张家港澳洋顺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于2008 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主营业务分为锂电池、LED 芯片及金属物流配送三大板块。全资子公司江苏天鹏在三元圆柱动力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聚焦以电动工具为主的小型动力电池市场,积极拓展电踏车/电摩、清洁电器、便携式储能等新兴下游应用领域。 根据真锂研究,天鹏电源2020 年的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装机份额超过LG,达到15.22%,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SDI。 产品体系多元丰富,技术水平积淀深厚。通过多年投入,公司形成了NCM 与NCA 兼具的锂电池技术路线,依托NCA 体系研发多元化产品。公司兼具中倍率、高倍率和超高倍率圆柱电芯产线,满足下游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需求。针对高端电动工具/吸尘器市场,公司21700-4.0Ah 电芯产品满足40A 持续放电能力,具备模组级别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已量产进入客户供应链;针对高端电踏车市场,公司的18650-3.5Ah 电芯产品达到紧凑型圆柱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水平,已通过欧洲电踏车客户的评测审核。

切入国际知名品牌电芯供应链,深度受益国产化。依托高倍率电池细分领域的卓越产品性能、品牌优势及服务质量, 天鹏电源与BOSCH 、 Black&、TTI、、、 等国际知名品牌电动工具制造商保持稳定合作,切入全球TOP4 电动工具公司供应链。2021 年8 月,公司公告获得博世订单,2022 年度18650 三元圆柱锂电池供货量合计8700 万颗;2022 年3 月,公司公告与史丹利百得签订三年长期订单,22-24 年间分别供应三元圆柱锂电池1.2/2.4/2.8 亿颗,充足的订单量为公司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日韩头部电池厂商逐步将资源投放重心转向动力电池,减少电动工具用圆柱电池供应,为国内厂商承接市场份额创造机遇。国产化大趋势下,公司有望持续巩固与国际大客户的深度绑定关系,不断优化客户结构。 产能有序释放,锂电池出货量提升支撑未来业绩增长。公司张家港二期项目建设于2021 年第四季度逐步投产,进入产能爬坡阶段,预计2022 年度公司锂电池产量达到7 亿颗;淮安工厂一期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目前已实现厂房封顶,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22 年四季度开始投产,23 年Q1 满产,达产后公司锂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2.5 亿颗;淮安工厂二期工程将于2023 年建成投产。 2022 年3 月,公司定向增发项目获批,拟募资不超过25 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建设年产20 亿AH 的高效新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未来将保障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随锂电池下游电动工具、吸尘器、电动两轮车、便携式储能等细分领域需求高速增长,公司产能将得到充分利用,支撑业绩增长。

德赛电池:中小型锂电池电源管理及封装领先企业,产业链延伸培育新增长点

公司概况:德赛电池公司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其中惠州电池主营中小型锂电池封装集成业务,惠州蓝微主营中小型移动电源管理系统业务,二级子公司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大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领导厂商之一,与全球主要电芯厂开展合作,服务于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厂商。作为国内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先行者,公司坚持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效制造平台、优化业务结构,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与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2021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94.71 亿元,同比增长0.38%,归母净利润约为7.94 亿元,同比增长18.53%,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7.56 亿元,同比增长16.04%,毛利率为9.37%,净利率为4.08%。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94.78 亿元,同比增长23.34%,归母净利润约为3.07 亿元,同比增长14.3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2.97 亿元,同比增长15.62%,毛利率为9.40%,净利率为3.24%。 公司2021年智能手机类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32.4%,其他主营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22.7%,智能穿戴类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8.5%,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出行类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7.1%,笔记本和平板类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9.4%。

多年专注BMS 与Pack 业务,中小型锂电池电源管理及封装领先市场。德赛电池隶属于德赛集团旗下,前身为成立于1999 年的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十余年来,公司长期专注于锂电池的电源管理及封装集成业务领域,目前在中小型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穿戴设备、电动工具及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2007 年以来,公司陆续通过三星、索尼、诺基亚、苹果等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厂商认证,切入高端客户供应链,下游渠道资源积累深厚。未来受益于智能手机等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公司主业有望稳步扩张份额。 着力开拓锂电池应用高增长市场,产品矩阵持续完善。消费与动力领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逐渐进入成熟期,市场总体容量保持稳定;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用户体验不断改善,成为行业新增长点;随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动力电池成为锂电市场的主导力量。公司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出行类产品电池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持续上升,2021 年达15.04%,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持续支撑业绩成长;于2015 年设立蓝微新源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现已切入大众等车厂全球供应链体系。储能领域,公司着力开发5G 通信基站、家庭储能、UPS 数据中心电源业务,2021 年储能业务出货量41.7 万台套,实现营业收入3.49 亿元,同比增长205.79%。

鹏辉能源:锂电产品体系完整,布局储能赛道开拓新增长曲线

公司概况: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 年,20 余年来专注于锂电池生产制造与研发。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数码消费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轻型动力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等众多领域,全面覆盖新能源产业链,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2021年的营业总收入为56.93 亿元,同比增长56.30%,归母净利润约为1.82 亿元,同比增长242.90%,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1.37 亿元,同比增长3471.70%,毛利率为16.21%,净利率为3.21%。公司2022 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40.65 亿元,同比增长65.58%,归母净利润约为2.44 亿元,同比增长106.95%,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2.49 亿元,同比增长137.90%,毛利率为17.73%,净利率为6.03%。 公司2021年锂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90.5%,锂铁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2.6%,镍氢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3%,电子相关产品在总收入中占比约0.2%,其他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5.4%。

锂电产品体系完整,下游应用覆盖消费、动力与储能领域。鹏辉能源成立于2001 年,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镍氢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于2015 年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当前公司深度聚焦锂离子电池业务,2021 年锂电板块营收占比90.5%,下游应用全方位覆盖数码消费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配套交流直流充电桩、通信储能、家用储能系统、大型离并网式储能系统以及轻型动力等领域,技术路线涵盖三元、磷酸铁锂、多元复合锂与锰酸锂。立足于消费电池领域传统优势,公司制定了“在现有3C 数码类电池业务稳步增长,在新能源汽车稳中求进,在轻型动力和储能市场积极布局”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多点开花持续支撑业绩成长。 布局储能新赛道开拓新增长曲线,产品、渠道、产能、技术协同发力构建竞争壁垒。产品端,公司储能领域产品线丰富,涵盖储能电芯、通信基站电池标准模块、便携式储能箱、家用储能一体机、大型储能(含电池簇、储能机柜、集装箱储能系统)等诸多品类。下游渠道端,公司深耕优质战略大客户,近年来屡次取得重大进展。2020 年,公司于5 月底中标“中国铁塔2020 年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产品集约化电商采购项目”,家用储能产品通过欧洲与澳洲认证。2021 年,根据CNESA 数据,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top10 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家用储能领域成功斩获来自欧洲和澳洲的大批量家储产品订单,客户涵盖weco、古瑞瓦特等;便携式储能领域与正浩科技等优质大客户达成合作;大型储能领域获得阳光电源、南方电网、天合光能等的大批量订单。产能端,公司积极扩产,于2021 年11 月宣布拟在广西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建设鹏辉智慧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主要布局锂电池电芯、PACK 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60 亿元,整体规划布局产能20GWh。技术端,针对大储市场开发了-150Ah 型号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在通信领域研发-100Ah 产品,可适配3U 机箱,电池已送样给战略合作客户;针对家储领域开发了50Ah、86Ah、100Ah 等多款型号产品,均已量产并批量供货。

珠海冠宇:全球消费锂电龙头,产能扩张与动力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概况: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总部位于珠海,拥有珠海、重庆两大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设立工厂。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全球顶尖电子公司,并在动力和储能市场方面和欧美、亚非拉及国内知名品牌公司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 公司2021 年的营业总收入为103.40 亿元,同比增长48.47%,归母净利润约为9.46 亿元,同比增长15.7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8.43 亿元,同比增长7.05%,毛利率为25.15%,净利率为9.14%。公司2022 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57.37 亿元,同比增长12.81%,归母净利润约为0.62 亿元,同比下降89.1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0.24 亿元,同比下降95.61%,毛利率为18.27%,净利率为1.09%。2022 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主要系原材料上涨加大成本端压力所致。 公司2021 年消费类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95.5%,动力类电池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0.9%,其他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3.6%。

全球消费锂电领军企业,多年深耕基础雄厚。公司早在1998 年已开启锂电池研发,2007 年在珠海建立工厂,2011 年与当时笔电第一品牌建立合作,2021 年10 月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经二十余年积累已成为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品包括电芯及PACK,应用领域涵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 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具备充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产品包括电芯、 模组及PACK,主要应用于汽车启停系统和电动摩托。 聚焦核心业务,下游客户资源优势明显。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与产品竞争力充分满足全球知名厂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需求,市场份额居全球前列。根据统计显示,2020 年公司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目前公司与惠普、联想、戴尔等笔记本与平板电脑厂商,华为、OPPO、 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以及大疆、BOSE、 等无人机、智能穿戴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进入苹果、三星、VIVO 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未来随苹果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新品上市带动出货量提升,公司业务有望迎来放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