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JEM:含铀废水中铀同时回收净化的电催化与绿色系统耦合策略

日期: 2024-05-28 07:04:51|浏览: 101|编号: 699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JEM:含铀废水中铀同时回收净化的电催化与绿色系统耦合策略

通讯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论文 DOI: 10.1016/j..2023。

全文概览

废水中铀的回收利用不仅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而且对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对铀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高效、经济的策略,实现铀的回收和废水的直接回用。可行性分析验证了该策略在酸性、碱性和高盐度环境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分离回收能力。经过电化学净化后,分离液相中铀的纯度可达99.95%左右。超声波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该策略的效率,2 h内就能回收99.00%的高纯铀。通过回收残余固相铀,进一步提高了总回收率,铀的总回收率提高到99.40%。

背景

随着核能的发展,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之一就是含铀废水的处理。铀矿开采是最容易产生含铀废水的工艺之一,产生的含铀废水可以通过土壤下渗进入地下水系统,进而进入生态系统,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铀矿开采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处理意义重大,十分重要。另外,含铀废水的处理还有附加价值,如果能将含铀废水中的铀回收再利用,可以显著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回收含铀废水中的铀,不仅可以解决含铀废水处理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电化学方法由于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电极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逐渐受到关注。电催化还原是最环保、最便捷的技术,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U(VI)通过捐献电子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为U(IV),从而实现铀的回收。之前的研究表明,使用碳基电极无法直接实现U(VI)还原为U(IV),只有在电极处存在硫还原剂时才有可能。后续研究也表明,水溶液中的U(VI)还原较难处理,需要依靠半波整流辅助或光化学辅助才能实现电化学还原反应。2019年,刘等人提供了一种直接实现地下水中铀酰化的策略,利用钛电极,他们实现了地下水中98%以上UO2的循环覆盖。这表明直接实现了溶液中U(VI)的电化学还原。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原位生物还原法易被再次氧化的局限性,但遗憾的是该方法仅在Na+、K+、Ca2+存在下才能实现铀的回收,且不注重回收铀的纯度。铀矿开采产生的含铀废水成分比较复杂,不仅含有UO22+离子,还含有Fe3+、Cr3+、Ni2+和Mn2+离子,当废水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时,还可电沉积在电极表面,导致回收铀的纯度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含铀废水回收和直接回用方法。

研究起点

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策略,实现了从UCW直接制备高纯氧化铀的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为:(1)通过选择电极和分离系统大幅度提高回收氧化铀的纯度;(2)利用电化学技术建立还原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3)利用绿色系统和电化学技术进一步回收固相铀,提高总回收率;(4)分析该策略在酸性、碱性和高盐背景下的可行性;(5)利用超声波和阳离子添加方法提高回收率。结果表明该工艺可用于多种环境,为废水中铀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形分析

要点1:图1为上述六种离子的分离效率及固液分离后的铀纯度,除氢氧化钠外,体系中铀的保留率在70%以上,碳酸盐体系的铀含量最高,分离能力强,质量分数达到98%以上,而其他体系分离后铀的质量分数不足60%。从铀的保留和分离能力来看,碳酸盐体系是最佳选择。

图 1. (a) UO22+、Fe3+、Cr3+、Ni2+ 和 Mn2+ 的浓度 (b) 0.05 M 碳酸盐体系中固液分离后的铀质量百分比。

要点2:由于原子种类和原子排列不同,金属材料表面对各种金属离子的电沉积阻力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完成液相铀的提纯。研究了Ag、Cu、Al、Co、SU-304、Ni、Ti电极的电沉积铀酰能力。图2为不同电极电沉积后样品的高度传感器图像和电位图像。可以看出,七种电极上均有沉积,相比之下钛电极上的沉积最为一致。

图 2. 在含有 4.2 mM 铀酰、pH 值为 10.0 的碳酸盐体系中,Ag、Cu、Al、Co、SU-304、Ni 和 Ti 电极电沉积样品在电位为 −1.5 V 时的高度传感器图像和电位图像。

要点3:图3中为U4f、Fe2p、Cr2p、Ni2p、Mn2p,Cu电极中含有锰和铬,由于含量低,无法对其化学形态进行分析。铝电极上样品的Cr2p谱表明,零价铬以电沉积形式沉积在铝电极上。用Co电极制备的纯化样品中Fe2+的存在也会对样品造成污染,镍电极更利于Ni2+和Mn2+的电沉积,Ni 2p和Mn 2p谱表明,样品中含有Ni(OH)2和MnO2。此外,图3中的U 4f谱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极对UO22+的还原能力。用Ag、Co、su-304和Ni电极制备的样品主要含有U(VI),它是水电解生成的OH−和UO22+的络合物。 而Cu、Al电极制备的样品中含有U(V),证明该电极反应中存在单电子转移过程;Ti电极还原性更强,产物中含有U(VI)、U(V)、U(IV),其中U(IV)是由U(V)歧化生成的,从净化速度和回收效率来看,Ti电极是最佳选择。

图 3. 在 308.15 K 和电位 -1.5 V 下,在 Ag、Cu、Al、Co、SU-304、Ni 和 Ti 电极上分离后,溶液中电化学纯化样品的 U 4f、Fe 2p、Cr 2p、Ni 2p 和 Mn 2p 光谱。

要点4:碳酸盐体系中铀酰的循环伏安法测量结果如图4a所示。可以看出,当扫速为0.1 V/s时,阴极还原峰Ic存在于−1.5 V附近,可能是UO22+还原为UO2+的反应。当扫描方向为正时,出现与该峰相对应的氧化峰Ia,这与UO2+氧化生成UO22+有关。通过拟合方波伏安法结果(如图4b所示)计算出Ic参与反应的电子数,计算可知Ic反应参与的电子数约为1,证明Ic确实代表了UO22+还原为UO2+。

图 4. pH 值为 10.0,温度为 298.15 K 时碳酸盐体系中铀酰的 (a) 循环伏安法和 (b) 方波伏安法。 (c) UO2(CO3)34− 还原为 UO2(CO3)35− 的示意图。

要点5:图5a为不同pH值下固液分离及电化学净化10 h后的质量变化。pH为2.7时铀酰以UO22+的形式存在。在碱性条件下,铀酰离子能与碳酸盐络合,导致铀的负还原电位较大,这是低pH下铀酰还原速率比高pH下快的关键原因。另外,带正电荷的UO2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向阴极移动,有利于铀的电化学净化。相反,带负电荷的UO2(CO3)34−向阳极移动,不利于铀的电化学净化。因此,在pH为2.7时,铀的电化学提取率最高。 在pH为2.7的条件下,固液分离得到的铀纯度和电化学净化率均不足60%,说明该条件不适用于高纯铀的回收。从图5b可以看出,不同pH分离溶液的EP结果不同。经过电化学净化后,不同pH分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都被有效去除。其中,pH为10.5的分离溶液对杂质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更重要的是,在pH为10.5时,净化铀的纯度达到了最大值,约为99.95%。一般来说,pH为10.5对铀的回收效果最好。pH的变化直接影响溶液中CO32−和Na+的浓度。图5c示出了不同碳酸盐浓度下铀残留率随EP时间的变化。图5d是EP后其他离子浓度的变化图。 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铀的电化学净化速率。图5e和f分别为铀残留率随EP时间和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以及不同浓度NaCl对EP后其他离子的影响曲线图。结果表明,Na+的加入对EP的速率有促进作用,随着Na+浓度的增加,EP速率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与图5c相同。当浓度低于0.08 M时,Na+的增加会阻碍UO22+的移动,导致EP速率降低。当Na+的加入达到一定浓度时,起到支持电解质的作用,提高电导率,从而提高EP速率。同时可以发现碳酸盐对EP速率有抑制作用,当仅加入0.08 M NaCl时,1 h内约有62%的铀酰被净化(图5e)。 相比之下,加入0.08 M碳酸盐后1小时内铀酰纯度仅为44%。

图5. (a)308.15K时不同pH值分离溶液经固液分离与电化学净化后铬、锰、铁、镍的去除率(b)308.15K时不同pH值分离溶液经固液分离与电化学净化后铬、锰、铁、镍的去除率(c)铀残留率随时间的变化(d)铬、锰、铁的变化(e)308.15K时不同浓度电化学净化分离溶液经电化学净化后铀残留率的变化(f)电化学净化后铬、锰、铁、镍离子浓度曲线。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实现废水中铀回收并直接回用的策略。选择钛电极作为电化学净化电极,在碳酸盐体系中建立了该条件下U(VI)/U(V)单电子转移歧化过程及工艺流程,确定了铀酰离子的络合情况。通过DFT计算,从微观上看,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氧化还原过程。电位是影响电位的关键因素,当电位高于−1.2 V时,10 h内铀的电化学净化率可达99.7%以上。pH对铀酰的分离纯化影响很大,随着pH的升高,电化学净化率和回收铀的纯度提高。CO32-和Na+浓度的提高有利于电化学净化率的提高。该策略对初始浓度为0.42~4.2 mM的混合离子溶液具有良好的效果。 铀的回收率大于99%,回收铀的纯度大于99.95%。超声波可以大大提高液态铀的电化学净化率。碳酸盐浓度影响固态铀的回收率和纯度,0.3 M为最佳浓度。固相铀的高效回收使得该策略适用于不同的pH环境,铀的回收率由86.6%提高到99.4%。更重要的是,该工作将为实现高纯氧化铀的高效回收提供一种新的绿色方法,为废水中铀的利用提供良好的参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