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镍安全技术说明书

日期: 2024-05-31 20:09:17|浏览: 68|编号: 7076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雷尼镍安全技术说明书

1、雷尼银的MSDS 第一部分:化学名称 化学中文名称:雷尼银 化学英文名称:Raney-Ni 分子式:无,混合物。 分子量:无意义。 CAS号:12635-29-9 公司名称: 公司地址: 企业紧急情况:国家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铝 CAS号:7429-90-5 银 CAS号:7440-02-.12635-29-9 第三部分:危害概述 健康危害:可引起银皮炎,又称银“痒疹”。皮肤严重瘙痒,继而出现丘疹、疱疹和红斑,严重者化脓、溃烂。长期吸入银粉可引起呼吸道刺激,慢性鼻炎,甚至鼻中隔穿孔。 还会引起过敏性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环境危害:本品不属于环境危害物质。试验和长期使用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

2、无害,无危险性。粉末随雨水析出的沉淀不会对地表或地下水产生剧烈影响。 爆炸危险:粉末化学活性大,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清水冲洗皮肤,切勿使用溶剂。如出现红肿或灼伤等症状,立即去医院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采取预防措施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就医。 食入:大量喝温水,诱导呕吐。就医。 第五部分:灭火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和全身防火防毒服,沿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灾现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

3、冷却着火容器直至火焰熄灭。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银。 灭火方法:用干粉、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一切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防静电服,禁止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干砂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再用塑料布覆盖,减少散落,防止雨淋。用干净、无花果的工具收集泄漏物,放入有松盖的容器内,放入容器内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前须知: 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眼镜、穿防毒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远离高热、氧化剂。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搬运时要轻柔,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4、设备损坏。第8部分:接触限制/个体防护 工程限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粉尘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或化学安全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结束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室内皮肤划伤应及时处理。第9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铝、钽混合物。外观与性状:灰褐色颗粒。 熔点 C: 1453 沸点 C: 2732 相对密度水=1:饱和蒸气压kPa: 1810C 燃烧热kJ/mol: 无信息 临界温度C: 无信息 临界压力MPa: 无信息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 无信息 闪点C: 无信息 自燃温度C: 无信息 爆炸上限0Y: 无信息 爆炸下限0Y: 无信息 溶解度:

5.不溶于浓硝酸,溶于烯烃硝酸。主要用途:广泛用作许多工业过程和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用物质:酸类、氧化剂、硫。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危险类别:I类自燃物品。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PC-TWA mg/m3: 1 以 Ni 计 G2B 美国 (-C (mg/m3): 以 Ni 计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有刺激性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第 12 部分:生态信息。 第 13 部分:废物处置。 废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物处置方法: 如可能,回收利用。 处置前信息: 处置前,参考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将空容器交还制造商或掩埋在规定的地方。 第 14 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编号: 无资料。 包装类别

6、Z01的包装方式:暂无资料。运输前试验信息:铁路运输须报铁路局试运行,试运行期为两年。试运行结束后,写好试运行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型号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载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光、雨淋、高温,中途停车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后应彻底清洗车辆。严禁在运输途中滑倒。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国务院1987年2月17日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条例》(劳动部令1996号)、《工作场所化学品安全使用规定》(1996年第423号)等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1992》将该物质列为第一类自燃物品;《车间空气中碳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1996》规定了该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