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家车企踏入电池回收市场,蓝海即将变红海?

日期: 2024-06-06 03:05:37|浏览: 65|编号: 7204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探究|多家车企踏入电池回收市场,蓝海即将变红海?

电池回收正在成为一个“宝”行业。

4月8日,丰田宣布将在动力电池领域与国内产业链企业展开合作,丰田中国将与中国五矿、明和工业(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就车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回收业务展开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

巧合的是,仅一周之后,沃尔沃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了电池回收战略合作备忘录。

根据双方协议,沃尔沃汽车将回收退役和使用过的电池,交由沃尔沃汽车认证的下游供应商进行回收加工,提取镍、钴、锂等金属材料。宁德时代则利用这些回收材料生产新电池,运用到沃尔沃汽车新款汽车的生产中。

除了上述两家刚刚开始布局电池回收的车企外,深耕中国市场30年的宝马,也在2017年开始搭建自己的动力电池追溯管理系统,紧密追踪动力电池的生产、销售、售后、回收等全生命周期。

2022年,宝马与浙江华友回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友回收”)携手,率先在国内打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即通过与华友回收的合作,将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的高比例提取出来,这些回收的原材料将全部返回宝马国内的电池生产体系,用于生产新电池。这一举措将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开采70%的碳排放,大幅降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从上述外企在华合作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关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背后的价值。除了“镍、钴、锂”等核心贵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合作双方更注重打造完整的产业循环价值链以及背后的能源资源战略安全部署。

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可持续发展并非只是空谈

目前新能源汽车常用的三元锂电池成分中含有镍、钴、锰等有毒重金属,同时电解液中的含氟有机物在空气环境中极易水解生成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动植物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车用三元锂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后果可想而知,尤其是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废旧电池量。

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忽视废旧电池带来的环境危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方面,我们不能让环境问题阻碍中国新能源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而忽视环境问题。因此,电池回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

以环保政策最为严格的欧洲为例,2023年6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欧盟电池及废电池指令》,规定只有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数字电池护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模式,中国汽车企业将自行解决电池回收问题。

此举虽然针对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但也迫使中国重视电池回收利用的紧迫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完整闭环和竞争力。

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废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管理。

《管理办法》主要明确和优化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要求电池生产企业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动力蓄电池拆解技术信息,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料并公开动力蓄电池使用再生原料的比例等,由之前的“建议”上升为“法定”监管,进一步推动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电池回收前景广阔,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报废高峰的到来,电池回收拆解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工信部介绍,乘用车厂商自2016年起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如今8年过去,2024年,我国迎来了首批动力电池“过保”。业内人士预计,未来8年,我国动力电池质保到期的汽车将超过近2000万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350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6亿元。现实中,2023年市场好的时候,1吨废旧动力电池收购价能过万元,卖给下游厂家的“黑粉”(废旧锂电池经过粉碎等工序后得到的含有锂等金属的黑色粉末)能达到8万元/吨。这一过程整体利润在12%左右。虽然回收价格不稳定,但正常情况下,回收企业的利润保持在8%-12%的区间。

(下图为“黑火药状态”)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生产一辆电动汽车需要消耗200多公斤金属矿物,其中50-70公斤是动力电池用的碳酸锂。随着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普及,锂产能越来越不能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因此锂矿供应是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挑战之一。

动力电池回收后,可以提炼出锂、镍、钴等稀有金属元素,重新投入电池制造。因此,充分回收的电池材料也是跨国车企不可小觑的重要资源。这也是日韩德等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电池回收技术的根本原因。电池回收是一门生意,是一项环保事业,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材料。

电池回收需要规范

面对千亿蓝海市场,形成稳定的动力电池回收渠道是影响企业能否率先“吃”红利的重要因素。由此,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开始集体扩产,相关企业在近5年不断涌现。据相关统计,我国近80%的动力电池回收公司是在2021年左右成立的。截至2024年4月初,动力电池回收公司总数达到12万家,较5年前增长了约9倍。

目前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二次利用和回收两种。据业内人士介绍,二次利用是将性能良好的退役动力电池拆解重新组装,然后降级使用到动力需求不大的场景,比如低速车、工程车、储能柜、太阳能路灯等。而二次利用大多用于处理性能更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

回收就是将锂电池中稀有贵金属回收的过程,从而完成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其中大部分是贵金属含量较高的三元锂电池。

从动力电池回收公司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比亚迪、北汽、吉利等汽车企业;第二类是蜂巢能源、天能集团等电池企业;第三类是格林美、恒创瑞能等回收企业;第四类是以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厦门钨业为首的原材料企业。

以格林美这样的回收公司为例,其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电池原材料及材料、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钴钨综合利用及硬质合金、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等。

在打造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方面,公司已与140多家汽车厂商、电池企业签订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协议,并在武汉、荆门、无锡建设了3条废旧动力电池包绿色拆解线,年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包能力达25万套。相关数据显示,公司每年回收的电子废弃物占中国报废电子废弃物总量的10%以上,回收的废旧电池(不含铅酸电池)占中国报废电子废弃物总量的10%以上。

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规模、质量参差不齐。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第一至第五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企业名单,合计仅有156家企业,其中梯次利用方向企业96家,回收方向企业60家,具备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双资质的企业仅有12家。

由此可见,在约12万家的庞大数量中,拥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依然以“小作坊”形式存在。

高利润、低成本导致了“小作坊”的野蛮生长。为了节省成本,“小作坊”往往采用手工拆解电池。尽管存在爆炸的风险,但面对高额利润,很多人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因此,很多正规企业很难在成本上与这样的小厂商竞争,而拆解电池带来的环保问题也不是这些“小作坊”想关心的。

(图为海外“小作坊”)

由于利润丰厚,“黄牛”也十分常见。他们的盈利模式是联系车主收购旧电池组,然后以每度电50元以上的价格卖给小作坊。以常见的80度电电池组为例,即使电池容量降到40度电,利润也有2000元,整体利润率保持在10%-20%左右。这种乱象让电池回收变得更加困难。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黄牛”上门收购电池确实比自己找电池回收公司或者4S店回收更方便,开价也会更高。

2024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强废旧电池回收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对废旧动力电池开展作坊式回收,开展联合专项检查,整顿电池回收行业乱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销、吊销约1800家,平均每天约有20家企业倒闭。只有政策逐步完善,电池回收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海外车企布局电池回收是长期投资

根据国资委、工信部的规划,我国电池回收业务还存在很大缺口。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消费国,我国2022年锂电池行业总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新能源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巨大的废旧电池回收需求即将浮现。

海外汽车厂商投资中国电池回收行业,不仅是因为看好这个未来数千亿美金市值的市场,更是因为从长远来看,投资新能源产业更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

以丰田为例,其在能源回收领域起步很早,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经验。虽然丰田在电动汽车时代屡屡批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但作为强混合动力技术商业化的先行者,丰田在电池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丰田与法国电池回收公司SNAM合作,处理2000年以来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型(主要是普锐斯)所搭载的电池。

此外,丰田在中国也有自己的电池回收需求。丰田汽车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纯电动轿车bZ3,2024年第一季度销量已超1万台。加上其他纯电动车型和大量在库的混动车型,未来丰田自有产品产生的废旧电池数量也将十分可观。早日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自有电池的处理成本,而且在形成规模后,还可以参与千亿电池回收市场的竞争。

相比于将业务交给第三方,丰田一直以来习惯通过交叉持股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核心业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一些敏感领域,丰田会全资收购企业,实现完全控制。与五矿成立的合资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亲自动手,海外车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动态。由于电池回收行业的特殊性,其上游环节类似车企、销售网点等废旧电池产生地,下游环节则是矿山、电池生产厂等进一步接收加工原材料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通过电池回收行业可以大致了解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链的整体情况。随着合作的深入,其对整个新能源供应链的渗透也将很快。

最后的想法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电池回收业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另一片蓝海。让每一块电池都有“好归宿”,不仅对环境负责,对企业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国企业大力探索这一领域的同时,海外品牌也在这一领域谋求发展。适当的竞争,也会让良币驱逐劣币,让市场发展更加健康。可以预见,在规范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行业的春天将真正到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