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房子“整容级”改造,居家办公也可以很开心?

日期: 2024-06-15 17:07:39|浏览: 11|编号: 743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60㎡房子“整容级”改造,居家办公也可以很开心?

设计:何昱庆 & 吴晨设计研究工作室

户型:两室一厅

使用面积:60㎡

地点:成都市锦江区

在60㎡的家里,

它还设有一个“工作室”。

成都天府广场以南有一条长长的延伸线,起自人民南路,止于双流华阳,途经商业、金融中心聚集的南三环。如今,“稀缺而珍贵”的南三环已成为公认的城市新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延伸,它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大。

三环以南、锦江以东区域,原本空旷的土地上已陆续建起高楼,三圣乡、龙泉山也被规划为公共绿地。何雨晴和丈夫就生活在这条生态与繁华交汇的一线上,家也成为这个平原城市为数不多的紧邻商业区、眺望山岭轮廓的地方。

- 何雨晴家,照片由何雨晴提供

2018年,这间仅有60平米的房子开始装修,何雨晴和丈夫吴晨也于同年决定创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从一开始,这间房子就规划成一个集居家和工作室于一体的家居模式。可以说,这间小房子承载着他们梦想的起点和航程。

- 摄影:邹邹 © 翟二三

虽然是小户型,但兼具居住和办公功能,让人不禁好奇,60平米的家,怎么能变成办公空间?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到这个家时,这个空间在布局变换、软装陈设、家具摆设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也隐藏了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的亮点和元素。

公寓类型

对于公寓的改造,何雨晴说:“能拆多点就会拆多点,我觉得一个家怎么改造,跟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人有关系。”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整个房子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但考虑到物理现实因素,承重墙分布在重要的区域和空间,所以他们只做了一些开洞和布局调整。

从原有的户型来看,布局比较方正,但60㎡的小客厅被分割成三个房间,让原本就局促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人流流通不顺畅。经过何雨晴的设计改造,将其中一个房间废弃,分割成两半,两间房间中间的墙面其中一半打通,成为有主卧和衣帽间的复合空间。

- 原始平面图,由何宇清提供

- 装修平面图,图片由何玉清提供

另一半隔出一小部分,预留了放置洗脸盆的位置,将洗脸盆移到室外后,不仅方便工作室人数较多时使用,也为浴室留出了足够的区域进行功能分区,使用起来更加宽敞舒适。

厨房与客厅阳台采用定制柜门隔开,加宽了厨房台面,客厅阳台门则通向卫生间。对于目前家中只有两人居住的何雨晴来说,这样的装修方式既不影响日常使用,又能最大化利用空间。

- 洗手盆和马桶的位置,图片由何雨晴提供(右下),摄影:邹邹、陆陆 © 宅二三

最后一项改造是过道区域,由于客厅与多功能室之间的墙体为承重墙,无法直接拆除,因此在转角处采用了斜角处理,不仅让整个空间在造型上更加鲜明,也保持了空间纵向的延伸感和连续感,让狭小的过道显得更加开阔宽敞。

- 墙面以灰白两色划分,区分卧室与卫生间,增加空间层次变化,也有干湿分离感。摄影:Lulu © 翟二三

客厅

客厅是一个家庭居家的核心区域,也是视觉中心,最大程度彰显整个家居的格调,客厅的摆设与风格可以间接体现主人的性格与品味。

对于何雨晴和吴晨来说,他们并不喜欢空间被划分得非常明确,喜欢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在标准的框架之外思考设计,这样的性格让“随性、自由”成为了这个家的主旋律。

- 摄影:邹邹 © 翟二三

在装修布局上,何雨晴认为空间是开放、自由、包容的,因此客厅家具的摆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呈现出随意变化的多种状态。花盆下的黑色圆边桌来自丹麦品牌101,高端简约,不加修饰,有一种自然之美。灰色的主沙发是Ligne Roset的ploum,作为法国国宝级品牌,产品正如其名字“写意空间”,为空间书写创意与个性。

- 协艺空间的Ploum沙发,图片由何宇清提供

另外两款造型独特的单人椅来自意大利品牌实验室,拥有“蘑菇”轮廓,保持自然造型,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也可作为提升家居空间气质与品味的艺术装置。

- 实验室单人椅,图片由何宇清提供

除了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家具,木材、植物造景等自然元素也是空间的点睛之笔。两块低矮的木块除了作为装饰,也可以用来摆放一些小物件。“不完美”的造型有着侘寂风格的不完美之美,木材的纹理也为灰白空间增添了细致的质感。

- 木制凳子来自国内木匠手工家具,带植物的椅子来自康奈登。摄影:邹邹、陆陆 © 宅二三

墙面是建筑的骨架,家具产品是血肉,配饰则是家的灵魂,它们表达着主人的情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喜好。

设计师出身的何雨晴和吴晨并不喜欢使用一些复制品或者印刷品之类的二次品,她们家里的装饰画基本都是以吴晨老师拍摄的照片为蓝本,照片内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感,装裱之后,整个家就像是属于她们自己的博物馆,在细节中散发着浓浓的个人气息。

最值得一提的是,墙面上制作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画框,让长长的通道墙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起伏感,闲暇时日常DIY的装置、画作都可以摆放在画框里,像是给自己举办的一场展览。最让人脑洞大开的是客厅大白框里的“纸壳配件”,原来是家里扫地机器人的减震盒,包括长短不一的黑色圆边、装修时废弃的断梁,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 入口处白色和姜黄色的小框,作为电源和弱电箱的遮蔽,以相框的形式呈现,中间的凹槽可用于放置照片和画作。摄影:Lulu © 翟二三

- 地上是吴晨的《冰山一角》小雕像,摄影:邹邹 © 翟二三

热爱DIY的何雨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想法: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重新定义,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这也是DIY的魅力所在,活跃思维,自我创造。

客厅的飘窗可以作为闲暇时阅读、休息的地方,也可以放置一些物品,满足功能需求,又不影响室内采光。

此外,这扇方形的窗户让窗户本身有了框景的效果。对于喜欢从不同角度观察身边事物、探索生活之美的何雨晴和吴晨来说,透过物体棱角反射出来的风景,往往会带来一种特别的美感。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这些生活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事物。

- 何雨晴老师展示吴晨老师拍摄的作品。图为屋顶上废弃的茶几。“阳光照射在每一个角度,让它作为茶几显得更加美丽。”摄影:Lulu © 翟二三

餐厅/厨房

从进门到客厅,是一条明亮整洁的长条空间,一侧是客厅,另一侧是餐厅与厨房相连。

厨房是开放式空间,从厨房到客厅阳台做了隔断之后,这个小区域的动线变得更加流畅。长虹玻璃(通常叫竖条纹压花玻璃)隔断通透性比较好,不会影响厨房的采光,模糊的哑光表面有种朦胧的美感。开放式的玄关,配合向内延伸的黑色橱柜,营造出纵深感,在视觉上拓宽了厨房面积。

岛区设计成面向窗户,窗外的风景会给用户带来很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考虑到家里的长辈会来帮忙,这个面向公共区域的开放式岛台也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厨房区域,照片由何宇清提供

冰箱上的“巧妙创意”,将调味品、调料摆放得井然有序,释放出工作台上的部分空间。

餐厅也是办公场所,我设计的实木餐桌是找木工商专门定制的,搭配宜家的透明餐椅,木材与透明亚克力材质的搭配和谐统一,呈现出自然温馨的空间氛围。

- 图片由何雨晴提供

靠墙的边柜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下方剩余的空间可以用来堆放一些书籍或者杂物,让家居空间看起来更加规整。上面有一块带有自然纹理的大理石背板,台面上摆放的物件丰富多样,填补了视觉的单调感,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墙面的效果。

- 摄影:邹邹 © 翟二三

卧室

卧室是我们休息、睡眠的地方,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因此卧室的设计与布置是家居空间装修的重点之一。

小户型卧室难免存在空间受限的问题,摆放一张床之后,基本的活动空间就变得拥挤起来。为了让卧室满足基本功能,何雨晴选择了1.5米半围合式床,左侧的围合给人一定的安全感,两块落地式台面取代了抽屉柜的位置,既可以摆放物品又节省空间。

虽然整体配色延续了公区黑白灰的主色调,但床品色彩的变化也能带来温馨舒适的氛围,“L”型的窗户让房间更加明亮,减少了空间小、流通不畅的问题。

- 摄影:邹邹 © 翟二三

窗帘选择的灰黑色遮光布料,营造出良好的睡眠环境,自然垂落到地面的感觉,和客厅的窗帘想要表达的感觉是一样的:拉开窗帘之后,营造出一种舞台关闭的感觉,是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

- 吴晨的两张照片被放置在木雕上,为空间增添了细节。摄影:邹邹 © 翟二三

次卧墙面打通,打造开放式衣帽间,将独立的功能间堆叠成套房式主卧,根据使用习惯分别设计带柜门的收纳和开放式挂衣区。相比于采光不佳的封闭式衣帽间,次卧的窗户被保留,让整个空间拥有良好的光线和视野。

- 靠近门的抽屉柜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提供了储物空间。图片:Zou Zou © 宅二三

多功能房屋

第二间房间被改造成多功能房,可作为客房、办公室、休闲室。使用黑框透明玻璃代替实体墙来划分空间,模糊了僵硬的界限感。玻璃门可以不占用空间向一侧折叠,增加了门洞,最大化引入自然光,增加受光面积,让空间显得更加开阔。内侧设计了一层白纱,平衡了通透与私密。

- 透明的灯光,可以在这里休息和工作,也是何雨晴闲暇时画画的地方。摄影:Lulu © 翟二三

为了节省空间,整个床采用了榻榻米的设计,上面放着床垫,供人休息。当窗叶拉起时,外面的风景就映入空间。这个区域也是一个安静的读书休闲场所。下方的柜子是储物空间,不影响美观,还可以存放日常用品,让整个空间保持整洁。

- 摄影:邹邹 © 翟二三

书桌是DIY的,图片渲染工作一般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桌面是宜家的胶合板,桌腿则是用纸箱叠成立体的形状作为整个桌面的支撑,既有趣又环保,实用性很强。

-照片由何雨晴提供(下),摄影:Lulu©翟二三(上)

感受生活的细节,

创造更加温暖的设计。

对于何雨晴和吴晨来说,热爱旅行、购物、拍摄人文、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想探索生活中隐藏的风景,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感,融入这个家。空间永远是未完成的,可以感受到它不断生长和变化的美。

虽然这个家同样具备办公室属性,但现在整个空间给人一种舒适、随意的感觉。这种氛围正如何雨晴所说,“我们想要一个感觉不太像办公室的办公室。”

- 图片由何雨晴提供

从独立设计师到如今的小规模团队,何雨晴和吴晨一直希望自己的家是一个随意、舒适、不受标准限制的空间。他们选择居家模式,就是希望可以在这样舒适、自由的环境中工作,这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不同的灵感。

正如何雨晴所说,“在一个叫‘家’的地方工作,会比呆板的办公室更能体会到生活的场景,能感受到更多生活的细节。在做私宅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实际感受去逆向思考委托人的案子是否合理。”

随着团队的扩大,何雨晴与吴晨找到了新的办公空间,依然保留着这样的工作模式。我想正是这种用在居家空间里的实际感受去反复推敲、思考家的定义、设计的意义,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屋主精神世界与生活印记的温馨“家”。

主编:穆志、何何

制片人:安琪

执行编辑:Shizu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