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掺入 Rh2P 用于酸性介质中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水分解

日期: 2024-06-25 22:12:14|浏览: 95|编号: 763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镍掺入 Rh2P 用于酸性介质中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水分解

介绍

电化学水分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绿色氢燃料生产方法。然而,由于四电子转移阳极氧化反应动力学缓慢,会产生较大的过电位,使得水分解在实际应用中面临重大挑战。

在构建水分解系统时使用不同的阴极和阳极材料也很有挑战性,因为每个半反应的优化可能需要不同的电解质pH值,这增加了电解器的复杂性和成本。

开发廉价高效的酸性水电解器是一项尤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由于对OER机制和酸性条件下催化位点的性质缺乏清晰的了解,进行OER(在阴极产生电子,通过HER产氢)的阳极催化剂通常不够稳定。

酸性水分解具有一些值得追求的优势:1)由于H离子比OH离子具有更高的迁移率,酸性介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电流密度;2)酸性介质溶解CO。

然而,很少有研究在酸性介质中同时配对HER和OER;通常,HER研究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尽管也有一些完整的pH光谱研究),而OER研究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

负载型贱金属磷化物的活性研究表明,Ni2P和Co2P在酸性介质中具有HER和OER活性,但其阳极稳定性较差。

相比之下,Duan 等人的研究表明,贵金属磷化物(如 Rh2P 纳米立方体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对 HER 和 OER 表现出高活性和稳定性,至少在短时间内(分别为 33 和 17 分钟)。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结合贵金属和贱金属成分的磷化物固溶体,以探索可能的协同作用,以在较低的贵金属浓度下实现高活性和稳定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碱性介质中,钴基合金材料2–xRhxP(热电波长为x = 1.75,OER为x = 0.25)和(OER为x = 0.25)比单金属端子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

我们发现,与纯 Rh 相比,Ni0.25Rh1.75P(x = 1.75)按几何表面积计算时表现出较低的 HER 过电位,但按电化学表面积(ECSA)标准化时,过电位较低。

然而在酸性介质中我们发现在Rh中添加37.5%的Co2P形成了具有立方反萤石结构的Co0.75Rh1.25P合金材料,该合金材料保留了Rh的晶体结构和较高的初始HER活性。

然而,在HER条件下,Co溶解会导致稳定的前50分钟内活性损失约30%,而在OER所需的正电位下,极化曲线不可逆且较宽,表明阳极正在被消耗。

在本研究中,我们报告了先前合成的 Ni2–xRhxP(x = 0.25、0.5 和 1.75)纳米材料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用于 HER、OER 和整体水分解(OWS)的活性,并将其与 Rh2P 和 Ni2P 的活性进行了比较。

与Co2–xRhxP不同,我们成功鉴定出相对稳定的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其中Ni0.25Rh1.75P是最稳定的催化剂,在HER和OER过程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Ni0.25Rh1.75P 在 HER 中具有与 Rh2P 相当的活性和稳定性,但在 OER 中的表现不同:Rh2P 具有比 Ni0.25Rh1.75P 更高的初始活性但很快失活,而 Ni0.25Rh1.75P 出乎意料地表现出稳定性。

电流密度随时间略有下降,但仍与 RuO2 相当。我们将其归因于酸性介质中 OER 条件下表面 NiO 和底层还原 Rh 之间的协同效应。

它们共同保护和调节Ni催化位点的电子结构,实现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结果

电催化研究

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Ni2–xRhxP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随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富Rh部分采用立方反萤石结构,而富Ni部分采用六方Fe2P结构。

对于 x = 1.0–75.1 的组合物,会发生相分离和 P 型结构杂质的形成。因此,我们通过粉末 X 射线衍射确定了三种不同组成的 Ni2–xRhxP(x = 0.25、0.5 和 1.75)纳米粒子及其成分 Ni2P 和 Rh2P 的相纯度。

我们通过溶液相停滞沉淀法制备了孤立的准球形纳米粒子。这些纳米粒子用于制备纳米粒子墨水以供比较研究。

采用商业催化剂(RuO2 和 20% Pt/C)在相同催化剂浓度(RuO2 和 Pt 分别为 2 mg/mL)下制备相应的油墨。

对于 RuO2/C 墨水的制备,我们使用 RuO2 作为示踪纳米粒子,并添加 Ni2–xRhxP/C2 作为纳米粒子。对于 20% Pt/C 墨水,不需要额外的碳材料,因为商业催化剂中的 Pt 已经被 C 支撑。

酸中的析氢反应

我们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酸性介质中不同成分的几何表面积归一化的HER活性和电流密度稳定性。

极化曲线清晰地显示了 Ni2–xRhxP 纳米粒子的成分依赖性。富含 Rh 的立方反萤石结构 Ni0.25Rh1.75P 表现出最高的活性,与 Rh2P 相当(约 85 mV@10 mA/cm2)。

相比之下,具有六方 Fe2P 结构的富镍样品的过电位超过 150 mV。由于几何表面积可能会高估复杂表面的活性,我们还收集了 ECSA 数据并绘制了 ECSA 标准化的极化曲线。

ECSA 归一化的曲线与几何表面积归一化的曲线呈现出一致的趋势,从而支持了我们的结论。

酸中的析氧反应

进一步检查发现,在较高的电流密度(>30 mA/cm2)下,Rh2P 和 Ni0.25Rh1.75P/C 催化剂的活性优于 20% Pt/C。

就塔菲尔斜率而言,Rh2P(35 mV/dec)和 20% Pt/C(36 mV/dec)的值接近-塔菲尔台阶的预期值(约 30 mV/dec),而 Ni2–xRhxP 相的斜率更高,范围从 59 至 204 mV/dec。

Tafel 斜率的这种趋势与观察到的 HER 活性基本一致,活性最高的样品组(Rh-rich)具有最小的斜率,而活性最低的样品组(Rh-poor)具有最大的斜率。

对于 Rh 在固定电位下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Rh2P、Ni0.25Rh1.75P 和 20% Pt/C 的行为。

在最初几分钟内略有下降之后,所有样品的电流密度在接下来的 10 小时内保持稳定。

此外,尽管 Rh2P 的初始活性远高于任何 Ni2–xRhxP 样品,但 Rh2P 的电流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

对于富镍样品组合,包括Ni2P,电流密度表现出非常稳定的特性,尤其是Ni0.25Rh1.75P,其行为与RuO2相似,尽管Ni0.25Rh1.75P活性较低(在固定电位下电流密度较低)。

先前基于Rh2P的OER活性的研究报告称,Rh2P的电流密度在18分钟(7秒)内下降了1000%,这与我们的观察结果一致(Rh2P的电流密度在76小时后下降了1%)。

然而,Ni2–xRhxP 样品的电流密度随着 Ni 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较小(分别为 21% 和 76%)。

对于 Ni0.25Rh1.75P 样品,商用催化剂在 9 小时内电流密度仅下降 1%。对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重复了两次,得到了相同的趋势。

酸性条件下全水分解

评估了 Ni0.25Rh1.75P/C 复合材料作为全水电解催化剂的效果。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使用了 Rh2P/C(Rh2 级联 Rh2P/C)和商用催化剂(RuO2/C 级联 20% Pt/碳)。全水电解器采用双电极配置。

通过采集循环伏安图评价了所构建的三种单片电池的电解活性,对于Ni0.25Rh1.75P/C复合材料,可提供10 mA/cm2电流密度的单片电池电位达到1.76 V(未经IR校正)。

该值比Rh2P/C(Rh2P/C达到10 mA/cm2需1.59 V)和商业催化剂(商业催化剂达到10 mA/cm2需1.55 V)所需的电压高出约200 mV。

结构解析:STEM-EDS 映射和 XPS

为了更好地了解催化剂的结构、成分和形态变化,在长期稳定性测试之前和之后对 Ni0.25Rh1.75P 进行了镍的 STEM-EDS 和 XPS 分析。

STEM-EDS 图像 EDS 成分数据列 根据我们在预催化剂样品上获得的数据,我们观察到碳载体上存在离散颗粒,并且在热解配体壳的还原煅烧步骤期间观察到一些聚集。

但单个颗粒仍然清晰可见,其大小似乎没有受到处理的影响。根据STEM-EDS映射图像,我们观察到Ni,Rh和P均匀分布在催化剂之前的纳米颗粒结构中,并且出现了氧气的信号,这可以归因于催化剂暴露在空气中时表面的氧化。

经过10小时的HER测试后,Ni0.25Rh1.75P样品中各元素仍然分布均匀,没有明显变化。

然而,经过OER催化测试后,氧原子的信号变得更强,并且在纳米粒子上表现出明显的共定位,表明原位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形成,这是在碱性介质中研究过渡金属磷化物材料的OER活性时常见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TEM样品不同区域采集的平均EDS成分数据中,催化测试前后的两种目标化合物(Ni0.25Rh1.75P和Rh2P)并没有明显差异。

利用Ni0.25Rh1.75P/C材料研究了Ni 2p、Rh 3d、P 2p的XPS光谱,并评估了相对湿度下催化过程(从预催化剂到催化剂)中的表面变化。

图中给出了Ni0.25Rh1.75P和Rh2P的对应数据,通过对Ni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前样品表面富含Ni,而P的含量较低,组成为Ni1.3Rh0.7P0.2,Rh金属与P的比例为10:1(Rh2P0.2)。

因此表面成分与EDS分析测得的本体成分相关性不大;从形貌上看,Ni 2p的峰位于285.3,856.5,858.7 eV处,分别归属为Ni-P,Ni2+,Ni3+。

相应地,Rh 3d5/2 光谱在 307.6 和 309.4 eV 处有峰,分别归因于 Rh0(Rh-P 与磷结合)和 Rh3+。

最后,P 2p1/2 光谱在 129.5 和 133.3 eV 处有还原磷 (MP) 和磷酸盐 (PO43-) 的峰值。与 Ni0.25Rh1.75P 相比,Rh2P 的还原磷 (Rh-P) 和 Rh 的比例更高。

在酸性介质中经过HER催化后,Ni0.25Rh1.75P/C材料表面的Rh:Ni比由0.54:1降低至0.35:1,说明HER催化后材料表面Ni含量有所增加。

在OER之后也观察到了类似但不太明显的变化,其中Rh:Ni比率为0.44:1。

与此同时,材料表面磷(P)的原子百分比由10%下降到2-3%,同时观察到P的减少幅度大于Rh的减少幅度。

初始材料中P的原子百分比为8%,催化后降至4-5%;从Rh的形貌来看,观察到Rh中Rh2+离子浓度在4:1比例下相对于Ni0.25Rh1.75P/C较高,而在Ni中该比例为1.7:10.25Rh1.75P/C,说明在Ni存在下Rh更容易被氧化。

然而,在HER(比例为1.4:1)或OER(比例为1.9:1)之后,Rh-P转化为Rh3+并没有引起P/C的显著变化。

然而,在 HER 和 OER 之后,Rh–P 向 Rh3+ 发生了显著的转化,其中在 HER 的情况下该比例从 4:1 变为 3:1,在 OER 的情况下该比例从 4:1 变为 1.6:1。

对于Ni形态的变化,HER后Ni-P浓度变化不大,尽管Ni2+和Ni3+的变化更有利于后者。

然而OER之后Ni-P的消耗达到了50%,而相应的平衡则是Ni2+和Ni3+几乎相等。

综上所述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证明了 Ni0.25Rh1.75P 可以在酸性介质中作为水还原反应 (HER) 催化剂实现类 P 活性和稳定性。

相比较而言,Ni0.25Rh1.75P的活性不如Rh2P,代表了析氧反应(OER)的催化活性,但最稳定的结合体是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磷化物。

在驱动电位为1.76 V下,采用Ni0.25Rh1.75P/C催化剂可以实现全水分解,其催化性能比RuO2/C或20%Pt/C高出约200 mV,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虽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我们的催化剂确切的氧析出反应机理,但我们推测Rh中的Rh2+催化位点和Ni中的Ni2+催化位点会迅速失活,但当Ni和Rh结合在一起时,Rh的电子效应可以保护Ni催化位点,使其更加活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