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9处古村落,西南丝绸之路古韵静美

日期: 2024-06-27 03:09:57|浏览: 15|编号: 7666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云南保山9处古村落,西南丝绸之路古韵静美

云南保山。古称永昌,位于云南西部中部。

中国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最后一段就在这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化和商业繁荣之地,除了最著名的腾冲和顺古镇,西南丝绸之路这一带还保留着许多美丽古朴的村落。

一起来看看中国最美的9个古村落,你去过几个呢?

1 和谐村

腾冲禾木村,是一个冬日里沐浴在花海中的小村落。禾木村位于腾冲高黎贡山脚下,被誉为“中国第一红花油茶村”、“中国红花油茶油原产地”、“世界红花油茶油基因库”、“云南油茶原产地”。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随着油茶花的盛开和游客的到来,古村落变得热闹非凡。

禾木村红花油茶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村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禾木村民的先民从南京应天府迁居此地,这里便长满了野生红花油茶。如今,风景如画的村落里有4万多棵百年茶树,还有一棵千年古茶树。这棵千年镇村之宝,充当着古村口的“迎宾大使”,让每一位观者一眼就能领略到禾木村红花油茶的魅力。

2 古洞银杏村

保山市腾冲市古东镇江东古银杏村是一个原始纯朴的村落,3000多棵银杏树点缀在农家乐内外,成为深秋腾冲最受欢迎的目的地。

这里的皮影文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荥阳纸伞、江东刺绣闻名全国,这里还曾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之一。

看银杏的最佳时间是11月中旬到12月初。这里农家乐很多,可以参观每一家农家乐,即使只是想拍照,主人也习惯了。村子分为四个区域,从村口三岔路口的银杏广场到陈家寨一带,游客最多,银杏树也最多。其他区域相对安静。

3. 汉英村

韩营,民间又称“诸葛营”,古称凤凰村,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街道南3公里处。这里一代代的人们都在讲述着自己久远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也不断被出土的发现所证实。历史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显示,村内古建筑、古遗迹、古遗址众多,共有百余处,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汉营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历史。如果说金集是保山汉文化的第一个发祥地,那么汉营则是保山汉文化的第二个发祥地。至于这个“村名”的由来,也是源远流长。据明宣德年间孔处所著《诸葛忠武侯祠志》记载:“人相言,是诸葛公的后代,安营屯兵,生活长大,故名诸葛营。营中建诸葛祠。”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卷二》也记载:“相传此地是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处。孔明凯旋后,留在这里的一些汉人聚集在此,世世代代居住,至今仍称为老汉人。”这意味着,这里的居民至少在明代之前就来了。 他们祖祖辈辈相传,这里是诸葛亮军队“安营扎寨”的地方,也是诸葛亮大军南下平定永昌县后的“遗民”,所以这个村子就叫“诸葛营”,明代的汉族移民自然也称他们为“老汉人”。

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说诸葛营最初不叫“诸葛营”,而是先叫“凤凰村”,这个说法也是可信的。这不仅说明蜀汉时期,这里曾有诸葛亮军队的“遗民”居住,而且在此之前,也有汉人居住。那么为什么又叫“汉营”呢?或许是因为意为“蜀汉军队安营扎寨”,所以叫“汉营”。因此,这个村子的人至今还用两个名字来称呼它:“汉营”和“诸葛营”。“凤凰村”作为一个历史话题,并没有消失。除了“汉营、诸葛营、凤凰村”三个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外,村子里及周边也流传着不少遗迹和传说。

4 点居村

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源于戍守边塞的兵屯。早在元朝十四年(1277年),元朝改腾冲府,设顺江府、粤甸、古庸三县。与顺江府治所顺江相邻的甸居,是顺江府重要聚落之一。明正统年间三征陆川胜利后,腾冲军事聚落蓬勃发展。在腾冲军民统领辖下的30个军事聚落中,大批腾冲军民统领府旧驻地官兵来到甸居屯定居戍守边塞。

点居郑氏宗祠是腾冲市文物保护单位,由当地郑氏家族于1921年修建。宗祠坐北朝南,由一座主殿、两座配殿和一座大厅组成,呈四合院式,占地面积481平方米。郑氏宗祠门口矗立的“察院明文”碑,真实地记录了明万历八年(1580年)点居军余牧场案的始末。

点居尊文重教传统悠久,早在明代即设立私塾,至清初,点居已有相当规模的教育。同时,宗教文化盛行。点居街上的三角寺又名观音寺,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同治七年(1868年)由乡贡徐胜粹等重建。走进点居三角寺两进院落,门楼、戏楼、三殿等建筑气势磅礴,雕梁画栋,古韵盎然。

5 勐邦村

孟邦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孟邦村委会,毗邻凉山州立林场,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是天然氧吧,有“小香格里拉”之称。孟邦村地处象达镇、平达乡、木城镇与德宏州交界处。全村90%以上为山地森林区,山脊、山坡散布于山间谷地。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2889米,最低海拔1400米。立体气候比较突出,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孟浜的美,四季皆有,景色随季节而变,春季满目苍翠,夏季满山繁花,秋季林木葱茏,冬季水草依旧,青山绿水间,步移景异。南有阳泉宝宝山,西有银矿山。孟浜河流经村内,西至河头,东至大湾子沟。村前遍布湿地,展现了孟浜村自然环境的传承,也是孟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

孟浜村有200多年的清草立寨历史,清嘉庆年间设相大关,随着历史的兴衰,至今保存完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水平较高,风格多样。孟浜传统民居建筑依托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部分传统建筑至今仍保留,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建筑多为“四面五进”或一方两耳三进院落布局形式。 各户楼道相通,称“马角楼”,建筑细节丰富多样,装饰以木雕为主,纹饰款式丰富多样,大多以莲花、钱币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喜庆、富贵,也有代表吉祥的水墨画。

6 水寨村

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水寨村。这是2000多年古道上的驿站,是书籍中没有记载的隐秘地理枢纽,虽然地处偏僻,无人知晓,却比如今公路沿线的城镇更加自然、原始,不留痕迹地连接着世界。

水寨,一个悠闲马帮抬出来的千年古村落,犹如一面椭圆形的镜子,镶嵌在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中。群山环绕,秀丽迷人,走进水寨,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沧桑与马铃声交织的苍凉之美。

水寨是宝山东面广袤群山之下镶嵌的一块平地。虽然从雪域高原滚滚而来的澜沧江在深壑中奔腾而过,但水寨这个山村的名字似乎与水无关。相传水寨雨后天晴时,天空会出现五彩祥云,正如徐霞客所言:“有灵气”,因被视为吉祥之兆,故得名“瑞寨”,一直沿用至明代。

水寨老街犹如一条时光隧道,掩映在一片静谧的乡间,村落星罗棋布,鸡犬相闻,桑麻相随。青瓦亭阁、店铺林立,让这片深山老林中的“桃花源”变得热闹非凡,而非寂寞与世隔绝。街边有十余家马客栈,可容纳数千匹马和数百名马夫。

7 新栖村

新旗村是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终点站腾冲,其民俗文化保存完好,生态文化、丝路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村编制了《新旗古村旅游发展保护规划方案》,确定了“古村落”整治保护内容,重点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牌坊、名树,惠及千家万户。

新旗村的名胜古迹中,魁星阁、毛魁仙山、土主庙、段氏宗祠是“古村落”保护的重点。魁星掌管功名,新旗村的魁星阁面目狰狞,全身金光,面容青翠,红发圆目,头上生双角,手执红笔,脚下有一只大龟,寓意为“上位”。依毛魁仙山修建的宫殿高耸入云,雕梁画栋,造像宏伟雄伟,令游客遐思向往,成为一处难得的人文景观。段氏宗祠为上等秃木梁结构,横梁上有龙头斗拱,四周砖墙上刻有24个孝故事,栩栩如生。

8. 僧侣村

位于施甸县旧城镇。以石头为主建造的传统村落鹤上田,隐于深山之中,不为人知,是一块等待打磨的璞玉。走进这座石头城,迎面是村落淳朴的风貌和淳朴的民风,是别样的美。

和尚田村传统民居依地势错落有致,地基用较厚的石块铺砌,坚固、防水防潮;墙体用不规则的石材十字花砌成,坚固、抗风防雨;通梁木构架的梁柱、屋顶用青瓦覆盖。建筑门窗等细节上的雕刻,在石材的古朴中更显精致,古朴风格独具一格。

9 资源村

子元村位于昌宁县竹街乡,地处滇西南山多坝少的峡谷地带,属云岭横断山脉南延。村子位于漾濞河西岸,面临大理巍山县城山水,东西两侧为群山环抱,山下为梯田,漾濞河在谷地中自北向南流淌,是一个彝族聚居村落。

南诏时期,大理段氏为逃避兵役,翻山越岭、渡过漾濞河,逃到红旗岭岗西南,在半山腰建村落,与大理山水相连。村落集中在坡度较小的地带,形成多个居住群体。村落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体现了彝族的民族元素。建筑风格、形制、细部构造等都体现了资源人的生活智慧和建筑技艺。

古村落志独立编撰自互联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