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海县】

日期: 2024-06-27 03:11:29|浏览: 17|编号: 766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云南【勐海县】

勐海县

勐海即勐海县。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位于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与景洪市接壤,东北与思茅市为邻,西北与澜沧县接壤,西、南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宽77公里,南北长115公里。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535米。总人口(2010年)万人,政府驻勐海镇。

勐海县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的故乡,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古茶树遍布,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稻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业基地。

历史

勐海县地图 汉代以前,属昆明、宋部族,属于“西南夷”的一部分。

西汉时属益州郡所辖,东汉光和年间改属永昌郡。

唐南诏时期,属隐圣节度使管辖。

宋淳熙七年(1180年),境内设立九猛土司。

元代,属车里路军民署。

明代属车里军民宣慰使管辖,明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赵应猛将辖区划分为十二版纳,在此置四个版纳县。

清朝沿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境内重新设立九猛土司地。

民国元年(1912年)设勐海、勐哲、勐魂三区。民国二年(1913年)境内设勐哲、勐魂二区(实驻勐海)。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区为佛海县、南谯县、宁江布政使司。

1950年2月17日境内解放。1951年至1958年,行政体制几经变更。1958年11月,勐哲、勐海两县合并为勐海县,一直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管辖。

2000年,勐海县辖2个镇、12个乡。

2004年,勐海县撤销西定哈尼乡和巴达哈尼布朗乡,合并设立西定哈尼布朗乡。新设立的西定哈尼布朗乡管辖原西定哈尼乡和巴达哈尼布朗乡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乡政府驻在原西定哈尼乡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位置上下文

县域风光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介于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与景洪市接壤,东北与思茅市为邻,西北与澜沧县接壤,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最长距离77公里,南北最长距离115公里。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县城勐海镇距省会昆明776公里,距州府景洪40公里。

地貌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残脊向南延伸。区内地势四面高峻,中间平缓,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面高峻,中间平缓。最高点为县境东部勐松乡花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为州内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部南居河与南兰河交汇处,海拔535米。

气候

勐海县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差小,日均温差大,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日照时数208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霜冻天数32天左右。雾是勐海坝区的特点,年平均雾日数为107.5~160.2天。

勐海县可分为5个气候区:

①北热带:海拔750米以下的大洛、勐班、布朗山南居河两岸河谷地区,勐旺的勐旺河、澜沧江两岸河谷地区。

②南亚热带夏暖冬暖区。位于勐满、勐王坝一带南居河两岸,海拔750~1000米。

③南亚热带夏暖冬凉地区。为勐海、勐哲、勐浑、勐阿(含纳京、纳丙)、勐旺糯洞等地,海拔1000~1200米。

④南亚热带夏凉冬暖区。包括勐阿的河间,勐旺的巴山,勐宋的曼麦、曼方、曼金,格朗河的黑龙潭、南糯山,西丁的曼玛、南侬,巴达的新曼洼、曼皮、曼麦、张朗及勐岗全境,海拔1200~1500米。

⑥中亚热带:包括西顶、巴达、格朗河、勐松四乡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2000米,勐满东南至东北部。

土壤

勐海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18个亚类、52个土属、85个土种。各类土类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分布。海拔600~800米以内的土壤属砖红土;海拔800~1500米之间土壤属砖红土(红壤),分布于低中山区;海拔1500~2400米之间土壤属红壤,分布于半山或山顶平缓地段;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500米之间的坝区,总面积47.7万亩。

水文

澜沧江风光勐海县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河流水大多为降水补给型河流。境内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540.7毫米,年平均径流量29.46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表层、根层和基岩裂隙层中,主要来自部分雨季入渗。地下水年平均径流深34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15.5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的52.9%;另有外来客水4.9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0.04亿立方米。境内有流量在2.5公里以上的常年河流159条,总长1868公里。 多数为幼年河流,属澜沧江水系。总集水面积557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占98.9%,流域总面积4937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澜沧江、流沙河、南郭河、孟旺河、南澜河等。

行政区划

2013年,

勐旺乡 勐海县辖6镇5乡,即勐海镇、打洛镇、勐者镇、勐浑镇、勐曼镇、勐阿镇、勐松乡、勐旺乡、格朗河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丁哈尼族布朗族乡。全县11个乡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5个村民委员会、937个村民小组、888个自然村。

人口和种族

勐海县境内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彝族、回族、佤族、白族、苗族、壮族、景颇族等25个民族,其中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为四大主体民族。

2007年全县总人口73846户,少数民族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8.67%;哈尼族63231人,占20.87%;拉祜族39801人,占13.13%;布朗族32624人,占10.76%。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勐海县总人口为。

自然资源

植物群和动物群

勐海县有珍稀兽类9目27科67种,有象、野牛、虎、长臂猿、猴、熊等;鸟类16目44科249种,有绿孔雀、犀鸟、喜鹊、乌鸦、画眉、云雀、白鹇、原鸡、爱情鸟等;爬行类3目11科45种,有巨蜥、穿山甲、蟒蛇等;昆虫类12目92科1136种,有蜜蜂、蝴蝶、蝉、蜈蚣等。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9种;蔬菜30余种;水果20余种;花卉近百种; 有大黄藤、姜黄、鱼腥草等中药材1000余种;可食用山野菜50余种。正在培育发展樟树、咖啡、香料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全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8万亩。

矿物

勐海县境内有矿产13种,开采点60余处。

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顶、南农河、吉良等地,储量约135万吨。

钛砂矿:主要分布在勐阿、勐王盆地,为伴生矿。

锰矿:主要分布在布朗山区张家乡、孟岗乡。

锡矿:分布于布朗山。

金矿:分布于勐满、西顶、勐浑等地的大别、满帮、浓阳等地。

独居石矿:独居石矿较集中分布在勐海、勐阿、勐康、勐王、勐者、勐浑等地。

煤矿:已发现大河沟、满阳、孟昂、格朗河、孟旺等煤矿。

粘土、石灰岩矿:主要分布在勐浑、勐者、勐海等地。石灰岩分布在西顶、勐满、布朗山等地。

水利

勐海县总流域面积55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5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的52.9%。水能蕴藏量116.88万千瓦,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水域面积6.9万亩,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42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供水956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4600万立方米。温泉资源丰富,有高温泉4处(60~100℃),中温泉10处(40~60℃),低温泉5处。

经济

步行商业街新中国成立初期,勐海县经济发展缓慢,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77万元;人均粮食占有量526公斤;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

2009年,勐海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01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5亿元。辖区财政总收入3.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74%;财政支出8.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08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6元。

第一产业

水田勐海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有耕地面积67.1万亩,盛产水稻、茶叶、糖料,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茶叶出口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电脑农业示范区、糖料生产基地县、水稻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列为优质水稻基地县、黄牛综合养殖示范区、商品猪基地县。

1949年,勐海县农业总产值2364万元。1956年,实行和平土地改革、山区直接过渡,废除封建领主制度。1980年9月,勐海县在全州率先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总产值达1.16万元;粮食总产量9.77万吨,平均亩产189公斤。进入90年代后,形成了以粮食、茶叶、甘蔗为骨干产业,畜牧业、水产、蔬菜、水果等全面改良。改革开放24年来,农业总产值连年以平均6.41%的速度递增。 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7亿元,粮食面积44.6万亩。

2009年,勐海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共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农机综合补贴资金4975万元。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推广超级杂交稻3万亩、优质稻12万亩,建立水稻高产示范2.12万亩,完成粮间套种示范4.8万亩,辐射带动7万亩。粮豆种植面积达到53.6万亩,产量1.57亿公斤。2008/2009榨季,压榨甘蔗74.88万吨,白糖产量9.51万吨。 新增茶园3415亩,改造低产茶园800亩,茶园总面积35.1万亩,干生茶产量1.23万吨。有机茶园认证1.1万亩。种植大麻2万亩,收购干大麻皮1139吨。

第二产业

新海园区勐海县产业以茶叶、制糖为主,2009年共有30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3亿元。七彩云南庆丰祥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兴建勐海七彩云南茶厂,并与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成立“普洱茶产品检测中心”,建成云南省首家普洱茶贮藏陈化研究中心。工业总产值达23.6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1.97亿元。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76亿元,销售产值18.73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糖9.29万吨;酒精9701千升;发电量37183万千瓦时;精制茶19497吨;砖1141万块;淀粉1253吨;铁合金5825吨;黄金316公斤。

2009年,全县有茶叶加工厂600余家,茶叶精制企业123家,注册资本5461.5万元,年生产加工能力3.36万吨。其中,通过“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72家;生产精制茶1.9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茶叶企业上缴税金5000万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勐海县第一产业、第一纳税大产业。有勐海茶厂、黎明茶厂、福海茶厂等10多家规模以上生产厂家。

2009年,勐海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9.11亿元。矿业实现产值3.3亿元;制糖业实现产值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1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3.2亿元;工业利润总额2.1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家,累计入园企业33家,园区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

第三产业

2009年,完成勐者镇满行浑村、格朗河乡半坡老寨等8个乡村旅游特色村规划,组织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介勐海茶文化游、边境游、休闲度假游等,展示勐海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7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4.2亿元。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政策,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补贴家电4781台、汽车摩托车2245台,补贴总额487万元。 大力实施“农村流通工程”“万村千镇市场工程”,新建农家乐店40家。

社会

教育

2001年至2002年,勐海县有小学229所,教学点102个,公办中小学教职工总数2872人。

勐海县普通初中教育始建于1958年9月,学生47人,由道永光、王平飘两位教师创办勐海县第一中学。1960年,学校设有4个初中班,学生194人,为勐海县最早的初中教育。1961年,格朗河乡中学成立,定名为勐海县第二中学。 1972年以后,勐哲、勐海、勐阿、勐浑、打洛、勐曼等县在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基础上,相继建立独立中学,分别为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农中学(第四中学1984年由勐海区迁至县城,改为县民族中学)。1990年至1993年,建立勐松、勐旺、西丁、勐海乡中学。1999年至2001年,曼河、勐海镇、曼恩、嘎贡、巴达乡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到2001年,勐海县有15所普通中学(含九一学校4所)。

2007年,勐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制学校6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高中(中专)1所;职业初级中学1所;小学137所(其中完全小学60所,比上年增加1所),比上年减少11所;幼儿园3所。教学点63个,比上年减少4个。教学班1180个,比上年减少100个,在校学生44470人。

健康

勐海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医院勐海镇分院6个、乡镇卫生院11个、黎明公司卫生机构8个、厂矿卫生所(室)16个、村卫生所(室)101个、个体医疗机构43个。有卫生技术人员5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8人(西医54人、西药师8人、技师4人)。中央、省、州财政给勐海县拨付专项卫生经费744.48万元; 县财政投入卫生资金156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479.29万元,专项卫生经费45.63万元,建设经费30万元,公用经费7.27万元。

农田灌溉

2003年,勐海县有运行水库90座,总库容1.33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9003万立方米,小型(一类)水库12座,总库容2176万立方米,小型(二类)水库75座,总库容2115万立方米,坝塘115座,总库容348万立方米。勐海县有效灌溉面积28.62万亩。

运输

2009年,

国家一类口岸---打洛 勐海县现有公路2940.05公里,其中国(省)道2条、共计171公里,县道13条、共计369公里,乡村公路81条、共计737.9公里,专用公路134.15公里,自然村、蔗区公路1528公里,99.5%的自然村通公路。年货运量120万吨,客运站日收发客车167辆,年客运量57.08万人次,年旅客周转量4741.42万人公里,14个乡镇全部有客运班车通车。打洛是通往缅甸、泰国的国家重要一类口岸。

2009年,勐海县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增长3倍。佛双桥至大洛二级公路、勐阿至勐旺乡村公路改建、格朗河、布朗山油路顺利建成通车,澜沧惠民至勐海二级公路基本完工。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客运站建设顺利实施。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372万元,增长15.5%。全县公共交通得到改善,开通公交线路8条,投入46辆公交电瓶车。

邮电

勐海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92万门,电话用户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邮电业务总量1824万元。

城镇发展

2009年,勐海县城域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街道15条,总长9280米,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城乡集市18个,面积7.2万平方米,摊位5852个,大洛港小镇建设初具规模。

电力资源

2009年,勐海县有水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96万千瓦,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有35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输电线路11条,长度272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64条,长度1327公里。已形成以水电为主要电源、35千伏输电线路为管架电网、以7座35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10千伏配电线路为网络的电源格局。

民族文化

勐景来塔群 勐海县境内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塘帕节”、拉祜族“拉祜阔塔节”、布朗族“桑坎比买节”等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境内佛教壁画储量丰富,工艺美术风格独特:巴耶文化底蕴深厚,亟待研究。傣族赞哈、古乐、古画、布朗族情歌、拉祜族芦笙舞、哈尼族彩茶舞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在浩如烟海的民间音乐、舞蹈、民间艺术中,初步收集整理了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民族的11种民间舞蹈、63套舞法、32首舞蹈、打击乐谱。 佛塔寺所体现的小乘佛教文化,是中国艺术界的一朵奇葩,柱廊建筑在中国独一无二。

旅行

概述

曼端佛寺勐海旅游西线是西双版纳旅游区两大副中心、三大旅游区、五条旅游主线之一,以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茶文化旅游为特色旅游品牌。截止2008年,全县已建成旅游景区(点)4处,其中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1处(大洛勐景来风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1处(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云茶园旅游风景区),国家1A级旅游景区(点)2处(净真八角亭景区、大洛独树城林风景区)。

勐海县(中缅)边境线长146.6公里,已开通2条跨境旅游线路,分别为:打洛—缅甸景东、大其力—泰国米塞—清莱—清迈—曼谷;打洛—缅甸景东—东枝—仰光。

旅游资源有人文景观19处、水体景观45处、生物景观32处、历史建筑20余处、休闲健身场所40处、旅游购物场所41处,主要景点有景真八角亭、独树成林、大罗森林公园、曼端佛寺、巴达野生茶树王、曼峦回族清真寺、勐榜水库等。

景点

曼端寺

曼端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昆洛公路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人民宗教文化活动中心。曼端佛寺傣语称“瓦拉扎坦”。据史料记载,该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1049年,是小乘佛教传入后最早修建的佛寺之一。整个佛寺由大殿、戒堂、棚房、僧舍、佛塔、“沃素”(八角亭)等建筑群组成。大殿主体建筑面阔4间,面阔约10米,进深8间,长约18米。大殿为夹梁与通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重檐庑殿顶,上下檐均为五面坡。 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方建筑均为墙式挑梁,墙与檐间有斜撑。殿内外构件均雕有龙、凤、花卉等纹饰。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缅第一村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第一个村庄-位于中国西南边界的的县,缅甸在Daluo河的另一侧。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第一个村庄是一个典型的传统dai村庄。 (佛教)。

曾经是中国 - 曼马人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在村庄的入口处,神圣的树木和神圣的泉水在节日期间都有很长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和缅甸第一村”。

风景秀丽的景点:

【新朋友】单击下面的标题以跟随我们进行中国旅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