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法制1,4-丁二醇——Aspen模拟

日期: 2024-07-03 10:34:29|浏览: 9|编号: 7814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顺酐法制1,4-丁二醇——Aspen模拟

对于Aspen的学习可以选择参考书:化工过程模拟培训-Aspen Plus教程(第二版)孙兰仪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B站上也有一些教学视频

由马来酸酐直接制取1,4-丁二醇的方法有两种:酯化法和加氢法,本文采用加氢法,反应体系如下:

物质转化图(林川,吴志南.负载型镍-钼催化剂上马来酸酐高压液相加氢制1,4-丁二醇本征动力学研究[J].催化学报,1990,V11(2):83-91.)

但顺酐价格昂贵,因此要寻找上层原料。顺酐生产主要采用苯氧化法和正丁烷氧化法。本文采用正丁烷氧化法。反应体系如下:

三角反应网络(蒋斌波,袁世玲,陈楠等. VPO催化正丁烷氧化动力学[J]. 化学进展, 2015, 27(11):10.)

即本文中马来酸酐法的一般工艺流程图如下。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

关于工艺选择,请多看文献、报告等,再做决定。选择后,找流程图看看实际工艺是如何考虑分离的。

启动Aspen模拟,首先输入组分,最好起个简短的名字,不然很难找到,按沸点排序就行。

元件输入

组件名称比较

亨利组分输入(一般为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物质)

物理性质方法输入

关于物性方法的选择,本文只采用了最偷懒的NRTL。针对此流程前半部分,大部分组分为非极性(可以在Aspen中纯组分物性中查看偶极矩MUP),后半部分大部分为极性组分,可以选择NRTL-RK等模型。当氢气等气体难以完全分离时,可以使用其他模型,可以在-B1(模块名)- 中更改。当流程包含不同的物性模型时,在两个物性转换点处增加一个过渡的任意模块(实际流程中没有此设备,仅用于模拟)。

MUP 视图

选择估价

本文采用的估算也是最偷懒的方法,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文献,将最实用的重要组分二元相互作用参数添加到Aspen中,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重置-运行,即可进入模拟,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原料成分如下:

空气:79%氮气(掺入1%稀有气体)、21%氧气(如果考虑更深,可以加入二氧化碳,可能会影响第一步氧化动力学)。本文采用常温25℃,常压1.1bar,可根据场地年平均值计算。产量是根据产量粗略估算的,本文选取的数据仅供操作参考。

正丁烷:

杂质的选择根据原料厂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来定,杂质一般以异丁烷为主,本文偷懒,选择无杂质。其次正丁烷有储罐,是气态,高压储存,所以初流压力要大于常压,本文选择1.5bar。

GB/T 22024-2008

由于小厂没有储罐,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几MPa),经缓冲罐减压后进入工艺流程,本文最终流出的压力为5bar,直接在Aspen使用。

参考GB/T 3634.1-2006

工艺施工部分:

空气没有储罐,必须通过压缩机直接从大气中输送,本文选用简易等熵压缩机,出口压力不宜过大。

流合并

相位选择必须与工艺流程一致,否则会出现如下错误

各股物流通过热交换器合并加热至所需温度,并增加压降(0.1-0.4 bar)。此过程也可先预热,然后合并,最后一起加热。本文中的流程仅建立简单的热交换,热交换处理是后续的优化过程。

反应堆:

虽然评分标准只要求一个反应器的详细设计,但本工艺包含两个反应器。最好两个反应都使用动力学。如果能找到副反应的动力学,就使用。如果找不到,就使用设定转化率的方法。对于动力学,本文使用的可能不是最好的。请搜索更多文献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您情况的动力学。

黄小峰, 陈标华, 李成跃. VPO催化剂上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马来酸酐动力学研究 [J]. 化工学报, 2002, 53(1):6. 本文选取模型A, 参数p, q根据文献3K, H.Chem.Ing.Tech., 1980, 52:811 (文章标题: der von aus n-Butan )确定

动力学输入:对于反应R3,由于此时没有循环流,初始进料中也没有MA,所以添加R3会报错,本文中不添加R3。

点击 React - 新建

动力学属于气固吸附的朗缪尔形式,在阿斯彭属于LHHW。

R1

R2

R1 动力学输入。动力学因子的形式为 kK=(-70.71/RT)(参见动力学),驱动力为 y(BT)y(O2)^0.42,指数输入如下。

R1

吸附项。在Aspen中以ln(A)形式输入(不含浓度的系数),即对于R1中的1+Ky,为ln(1)、ln(K),即0、3。吸附表达式指数为浓度的指数,本文取1。中间部分取为y分量,第一项为1,即y^0;第二项为Ky,即y^1。

R1

R1

R2 也同样如此。

R2

R2

R2

反应器设置,本文未添加热交换

反应器为列管式固定床,可采用设备改造,如采用双流化床或其他换热、反应转化率更高的设备(具体选用需参考文献或对比计算)。反应器体积不宜过大,一般应小于40~60m^3,本文选取反应器体积为20m^3。

本文中压降选取为0.4 bar

催化剂数据根据产品确定,本文数据为随机输入。

出口冷却。一般反应器前后的流道都是进行流道间热交换,以充分利用热能进行后续优化。在工艺搭建时不建议直接使用流道间热交换,有些错误会很难处理。

冷却后进行气液分离(根据沸点,液体产品MA只含有一种杂质,水。当然,如果考虑复杂,比如原料杂质,副反应较多,还会有其他杂质),操作过程中会发现气体会被液体吸收。

然后,通过改变更合适的物理性质或优化灵敏度,可以将参数完全分离。

这时候可以重置一下再运行看看有没有错误,如果出现这个提示,说明此时没有错误,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流程。

对上述流程进行优化:

反应器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必须符合实际工艺,这涉及到反应温度、压力、反应器尺寸、催化剂用量等的确定。

使用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工具-敏感性-新建)。变化的是自变量,激活相信大家都知道可以进行多元分析。

变量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操纵变量指自变量的基本信息,右侧变量从200开始,以1为间隔变化到400。

定义就是因变量,也可以直接复制粘贴(Aspen V11中文版对部分数据有bug,不能直接粘贴,会提示,改成英文就行,或者根据操作变量选择)。

)。

充满

运行无误后得到结果

选择您想要的数据

绿色为目的产物,蓝色为副产物,即温度应选择在280~360之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压力、反应器容积等最佳参数。

所需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可以通过设计规范获得。这可以通过工艺流程选项-设计规范-新建来完成,或者对于某些设备,也可以在设备界面中设置,例如蒸馏塔。

定义的变量是与你要求的设定值相关的数据(例如你设定转化率为50%=1-生成的MA/初始BT,则会增加两个变量,如果你要求生成的MA数量=/h,则只需要一个变量)

例如,如果将MA产量设置为/h,则误差为0.01。

变化是独立变量,从 200 开始,每次变化 1,直到 400 度

当结果为304.781度时即满足要求。

对于转化率多变量,转化率=1-MA/BT,即定义(定义中不需要输入A)

将转换率设置为 30%,误差设置为 0.001

运算结果

对于以下错误,你可以自己翻译解决

关于流程优化,这两个工具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其他工具可以自行学习。

工艺过程中气液分离出来的气体(过剩的氧气,此时仍有少量的BT,若操作时难以分离循环,可直接送去尾气处理)含有一氧化碳,可进一步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或者液化空分,得到副产品氮气和二氧化碳(肯定要多级压缩,设备成本较高)。

对于液相,通过泵加压,送入蒸馏塔。

对于精馏分离,首先检查分离体系是否具有共沸现象。

选择组件后,单击共沸

也就是说,水与马来酸酐MA不会形成共沸物,可以通过简单的蒸馏方法分离。

对于蒸馏塔,首先选择简单模块DSTWU,-1.2表示选择1.2倍最小回流比。

运行后得到实际回流比、实际塔板数、进料板数。

此时采用严格模块进行计算,初始参数为简单模块DSTWU的计算结果。

本文中压降选取为0.2 bar

如果操作正确,可以进行优化。一般来说,蒸馏设定参数有回流比、馏出物进料比(例如,初始流为

馏分进料比选定为115.791/(115.791+53.411)=0.6843)

一般情况下,对回流比或者塔板数进行优化(简单模块DSTWU的计算结果一般比较合理),​​塔设计时规定为纯度要求(比如对塔顶或塔底产品要求99.5%)。

后续过程未找到合适的动力学。林川,吴志南. 负载型镍-钼催化剂上马来酸酐高压液相加氢制1,4-丁二醇本征动力学研究[J]. 催化学报,1990,V11(2):83-91。此文献解释不清楚,建议多找些国外文献。

后续工艺与去年丙酮加氢类似,反应后氢气回流,少量放出,先分离循环轻组分MA,再连续精馏分离BDO。对于共沸体系请查阅文献,选择共沸或萃取精馏。反应过程中可通过转化率增加副产物THF,降低其他副反应转化率。塔压不一定要常压,最好适合体系。

对于热交换,热泵肯定是必须的。如果是多塔连续精馏分离BDO,可以考虑双效精馏。对于共沸和萃取精馏,料流间热交换比较困难。可以多看一些文献(比如去年有个团队在精馏塔分离过程中加入了离子,以减少冷却和加热的能耗)。

公共工程设置(参考往年工程)

部分内容在任务书中有规定

2021“天正设计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工程设计大赛设计任务书

冷却水温度选择常温,根据工厂现场确定,一般20~40度。因为是泵,压力可以稍微高一些。

低压蒸汽。如需选择温度,请查询相应压力下的水蒸汽温度。

价格可自行换算

如果需要较低或较高温度的物流进行热交换,可以查找工厂所在化工园区的信息。

高温导热油

低温可以用乙烯,异丙醇等,注释建议用英文,中文有时候会有bug。

关于报错部分,一般一个设备运行一次,报错时先检查设置数据是否有问题,是否齐全,再检查流程是否正确,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您可以在这里看到循环流的汇合点,以及其汇合点。

收敛方法竞赛没有要求。你可以选择

默认的收敛次数是30,可以增加到200或者更高,但是设置太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此时收敛肯定是非线性的,此时就要调整参数。

Aspen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南京工业大学用的子项和父项,大家可以自己找资料研究一下。

虽然这篇文章讲解了 Aspen 的一些基本部分,但你还需要继续努力,对于流程,你需要综合考虑,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最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