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南京 | 漫谈南京文化地标石头城(四)

日期: 2024-07-09 06:06:36|浏览: 84|编号: 7953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志说南京 | 漫谈南京文化地标石头城(四)

上文提到,石头城一直到唐代还在使用,曾是扬州的治所,多次修葺。五代至宋,虽然秦淮河移至今水西门以南,流入长江,较之六朝是很大的变化,但石头城段的水似乎并没有完全西移。陆游《入川记》卷二有云:“出西门,访清凉广惠寺,寺离城里一里有余,在石头城内,俯视长江。”当时石头城位于南唐京师和宋元州(路)城之外,周边地貌变化不大。作为城市,石头城已荒废,但遗址尚存。 岳克所见清凉寺上方的“残垣断壁”即是它,相关地方志也无一例外地在城西的石头山上记载。明清时期,石头城虽然划入应天(江宁)府城,此段河道已西移2000米,但当时的人仍认为石头山即是石头城所在之处。这方面的代表有陈毅的《南京古今图考》。他在《吴越楚图考》和《历代图考》中说:“因山而立名,(金陵城)置石头,后石头城即以此为据。今石城门以北丘陵岭尽断,皆为旧城区。” 并说:“清凉寺之地,石头山之脊,为楚金陵城。”直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京师志》、《南京古遗址研究》、《南京史》为代表的地方文献,对石头城所在地已无争议,均认为城址就在石头山,即清凉山(包括后来分出南京国防公园的山丘)。

但《景定建康志》和《六朝志》等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却自相矛盾。例如,虽然记载石头城在清凉寺西侧,但同时又说:“石头城旧基,杨行密稍稍南移,两面临淮、长江,以充分利用地形,其势与长干山相连。”言外之意是,六朝的石头城在石头山以北。例如《六朝志》卷六《上港门》和《景定建康志》卷十七《马鞍山·山川志·一山府》均记载马鞍山西临长江,东与石头城相连,似为东面的石头城。 《四望山》记载四望山西临长江,南接石城,北连卢龙山,似为四望山南面的石头城。另外《六朝志》卷四《阁门》也记载涵楼在南宋建康府西门外,似为石头山西南。真是一个令人混淆、难以说清的事情。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石头城的地点一直争论不休。一时之间,混乱不堪,没有统一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这场争论首先由李蔚然、吕勿近、马伯伦等人发起。他们根据上述方志中相互矛盾的记载,都否定了石头城在石头山的传统观点,但在具体位置上又有分歧。李蔚然认为石头城在石头山以北草场门一带,即石头山与马鞍山之间。马伯伦认为在清凉山以北、四望山以南一带。吕勿近认为有两个石头城,建安十七年(212)所建的那个,是沿原金陵城址而建,规模较小,后人称“小石头城”,位于今草场门一带。 赤乌三年(240年),在今水西门附近云都下游北岸又筑了一座石头城,比金陵城规模大得多,两城位于同一条南北直线上,相距颇远。

同时,李蔚然也撰文推测楚国金陵城址位于孙吴邺城遗址,也就是现在的朝天宫一带。他的依据是《世说新语》(淡批)卷二十六注引《丹阳志》中的一段记载:“丹阳邺城距宫城三里,是吴朝时铸鼓的地方,吴朝灭亡后,仍不废弃。” 又说:“孙权筑邺城,为鼓铸之地,既已筑石坞,不能容许此小城建于附近,当将郡治移于空城,筑邺城。”邺城疑为金陵原治。汉高祖六年,下令各郡邑皆建于秣陵。因此,认为文中孙权“移郡治于空城,筑邺城”的郡治即指汉高祖六年的秣陵县治,秣陵县的前身“疑为金陵原治”,即金陵城。

石头城遗址出土的六朝瓦当

在这期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利用磁测、考古钻探和试掘等方法,于1998年至1999年初在清凉山地区发现了一座六朝古城墙。试掘显示,这座夯土城墙有东、北、西三面墙,宽约10米,高6米余。同时还出土了大型索纹瓦当、筒纹瓦当、几何纹楔形砖、云纹瓦当、铜铁镞等六朝早期遗物。据此,发掘者何云傲证实了石头城在今清凉山公园和南京国防公园一带的传统观点。

刻有“石”字的砖

这份材料原本相当重要,但因细节未能及时披露,后续考古工作也未深入开展,石头城遗址位置之争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引来更多学者参与争论,主要有刘宗义、陆海明、李金堂等。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石头城在石头山及其以南一带。其中,刘宗义认为在清凉山西南,即今汉中门石城桥以西一带,莫愁湖在它以南。陆海明认为在清凉山以南与汉中门之间。李金堂虽然认为石头城在石头山上,但也包括“沿河、秦淮口以南”山麓的营垒、栅栏等“石”制防御体系。 笔者认为,建安十七年孙权所建石头城,是在楚金陵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规模不大,即所谓的石头小城或石头斗城。孙权迁都建业后所建的石头城,即为“石头大坞”,方圆七里,百步。石头城位于秦淮河入海口北岸,常受水患侵袭。石头镇位于其东北方的一座山丘上,是其外围的军事屏障。两者紧邻相望。

显然,彻底解决石头城遗址位置之争需要更全面的考古工作和更充足的实物材料。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2010年5月17日,南京国防公园在修建地下管线时发现一批六朝砖瓦遗迹。笔者得知此事后,组织力量正式介入石头城遗址考古工作。至9月中旬,历时4个多月,在遗址涉及区域开展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试掘。同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也获准对清凉山公园范围内的石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受南京市文物局委托,南京大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所以何云傲教授为组长、笔者为首的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队再次分工承担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已确认石头城遗址位于今清凉山公园、南京国防公园、菠萝山(又名波罗山,旧称西山、博山)、红土山(旧称红土丘)、清凉门地区。其平面形态不规则,呈北宽南窄的米粽形。其城墙除南墙外,大多依自然山体而筑,总周长逾3000米,面积至少有60万平方米。其城墙走向:东墙大致沿清凉山公园东侧山脊,南连菠萝山至南京四中;南墙东起南京四中,西至江苏移动通信公司南端的红土山; 西墙南起江苏移动通信公司南端,沿明城墙东侧北行至南京国防公园内东岭北端;北墙西起国防公园内东岭北端,经西市道至清凉山公园内山岭北端。其中东墙、北墙大部分、西墙北段总体保存较好,现地表尚可发现痕迹。墙体一般在自然山体基岩上用土夯筑,墙体高出周围地面5至30米,顶宽5至15米。仅西墙南端仍为明代城墙,其余大部分在此段明代城墙内侧(即所谓鬼面城段城墙);南墙大部分为平地修筑。 虽然如今地表上已找不到其踪迹,但根据勘探和试掘,其墙基在地下仍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此外,东西城墙上还有多处凸出的墙体,类似马面的遗迹,城外西北还发现了类似护城河的水域。试掘结果证实,石头城遗址东、西、北三面的夯土墙外侧均以规整的砖砌筑,部分城墙还有砖砌的排水护坡。国防公园内的砖墙保存明显不如清凉山公园的砖墙完好,推测这可能与明初拆除此段石头城,用砖砌筑都城墙有关。 根据地层堆积及伴生遗物,大部分城墙始建于孙吴时期,此后在东晋、南朝、隋唐时期多次重修,与上述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尤为重要的是,在部分砌砖砖上发现有“永和五年(349)”、“永和六年”等铭文,将石头城“加砖加石”的历史从文献记载的东晋义熙初年向前推进到了永和时期。关于仓库城在石头城的位置,勘探资料显示其城墙可能与清凉山公园东部清凉寺周围的“凹”脊有关。

总之,石头城遗址现阶段的考古工作虽然获得了外城位置、范围、城墙结构等关键实物资料,为今后遗址的保护、展示、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但石头城毕竟只揭示了冰山一角,遗址的全貌还远未明朗,诸如外城墙内部结构及城门位置、金陵城位置及其与仓城的关系、城内外道路体系以及如汉楼、烽火台(台)、石头津、石头五城等重要建筑等,都需要通过今后的具体考古工作来确定。从这一点来看,与台城一样,石头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需要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文章摘自《南京史》2013年第1期,图片来自网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