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脉冲电絮凝应用于含铬废水处理工程改造

日期: 2024-07-27 00:08:24|浏览: 49|编号: 836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高压脉冲电絮凝应用于含铬废水处理工程改造

电镀行业使用的重金属只有30%~40%吸附在镀件上,其余则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水中形成电镀废水。电镀废水中含有六价铬、总铬、镍、镉、银、铅、汞等重金属及氰化物,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镀废水大部分含有铬,目前各厂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仍为还原法或铁碳电解法,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处理工艺,以降低运行成本及劳动强度。

一、概述

1.1 原始流程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某保密单位原有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工艺流程为:含铬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经泵送入铁碳电解设备进行充分反应,出水经反应池调节pH值后,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后回用于电镀生产线。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2 问题

(1)药剂消耗量大。需用大量的酸和FeSO4·7H20等化学药剂,且进水水质变化后难以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

(2)表面钝化与铁屑压实。采用内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时,铁屑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膜,这层膜阻碍了水中重金属与铁屑的接触,从而影响出水量。铁碳床工作时会压实成一个整体,产生沟流,影响出水水质。另外,铁碳内电解设备底部的铁屑压实过多,更容易结块,需要经常反冲洗。

(3)废渣处理。重金属废水内电解处理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出水用碱中和时会产生大量的沉淀物,增加了后续沉淀池的负担。废渣的产生也增加了危废处理的成本。

(4)劳动强度大。目前使用的填料主要是颗粒混合填料,需要定期补充和更换,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

2.工艺技术原理

2.1 常见加工方法介绍

(1)减排技术。

六价铬废水pH值一般为4~6,通常用硫酸调节pH值至2.5,再加入亚硫酸盐,ORP值控制在230~270mV,反应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调节pH值至碱性,产生氢氧化物沉淀。

(2)内电解技术。在反应池中先用硫酸将含铬废水的pH值调节至2~4之间。池内放置铁屑、活性炭填料。池底设置布水系统,采用上流布水,并设置曝气系统。内电解反应池出水用碱调节pH值为8~9后流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3)电絮凝技术。通过化学电解,使含铬废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全部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易于沉降的絮状物质。该系统利用电流产生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物等絮凝剂,与废水中受污染的悬浮物、胶体形成絮体,从而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2 优缺点比较

考虑到膜法和生物法处理重金属的不足,本改造项目不考虑这两种工艺方法。下面重点比较铁碳内电解法、高频脉冲电凝聚法和化学还原法的优缺点。详见表1。

通过上表比较,决定采用高频脉冲电凝聚技术对原内电解工艺进行改造,以达到稳定处理含铬废水的目的,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运行费用。

2.3 电凝聚技术原理

电凝聚的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场迫使间距1~5cm的废水中可溶性金属阳极氧化溶解,生成大量金属阳离子,而阴极板附近的氢离子被还原生成大量氢氧离子。当阳极处溶解的金属离子与阴极处生成的氢氧离子接触时,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如图1所示。

该过程中会发生四个反应:电解氧化、电解还原、电解絮凝和电解浮选。

(1)电解氧化机理。电解氧化过程同时进行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直接氧化:污染物在阳极直接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电极电位较低的阴离子,如OH-、Cl-等,它们在阳极失去电子后,会生成氧化性更强的新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使污染物失去电子,起到氧化分解作用,从而降低水中的BOD5、氨氮等。

(2)电解还原机理。电解还原过程同时进行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直接还原:污染物在阴极直接获得电子,发生还原。间接还原:污染物中的阳离子首先在阴极获得电子,使电解液中的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直接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物。

例如,含铬废水中六价铬的还原既有直接还原,也有间接还原。

直接还原六价铬:

间接还原六价铬:

(3)电解絮凝。当直流电流通过可溶性阳极(通常是铝或铁)时,阳极失去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这些金属阳离子与溶液中的0H-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Al(OH)3、Fe(OH)3)。这些金属氢氧化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沉淀在一起,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4)电解浮选。电解浮选的本质是水的电解,当电压达到水的分解电压时,在阴极和阳极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气泡极小,分散性高,作为载体粘附在水中的悬浮物上而上浮,使污染物易于去除。

与传统加压气浮相比,气泡尺寸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对悬浮物的吸附上浮能力更强,上浮条件更好。

3. 调试运行

3.1 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技改购置的设备为高频脉冲电絮凝一体化设备,处理量为20m3/h,电极材质为铁板,共计450片,正负极自动切换时间为60min。在电极间距3cm、电流20mA/cm2条件下,考察初始pH值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初始pH值对Cr(VI)和总铬的去除率都有影响。如图1所示,Cr(VI)的去除率随着初始pH值从2增加到6而不断降低。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r(VI)首先在阴极获得电子,直接被还原为Cr(III)。随着pH值的升高,Cr(VI)获得电子的反应速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总铬的去除率随着初始pH值从2增加到6而不断提高。这是因为在阳极产生的Fe2+会形成聚合物。随着pH值的升高,氢氧化物絮凝物越多。这些Fe2+氢氧化物可以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网结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总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去除Cr(VI)和总铬的最佳初始pH值为6。

3.2 电流密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极板间距为3cm、初始pH值为6、电流密度范围为5至23mA/cm2的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随着电流密度由5mA/cm2增大到20mA/cm2,去除Cr(VI)的效果也随之增大。这主要是因为增大电流密度会使废水中的凝聚离子和气体增多,从而增大反应速率。另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极反应速度增大,使阴极产生的H2气泡量增多,提高了体系的浮选效果,有利于提高废水中Cr(VI)的去除率。但当电流密度由20mA/cm2增大到23mA/Cm2时,废水中Cr(VI)的去除率略有下降。这是因为过大的电流密度加速了电极的极化钝化,引起不必要的副反应(如阳极区形成的氧化铁络合物覆盖在阳极表面),阻碍了电解反应的进行,影响了絮凝剂的生成,降低了絮凝效果。 另外,电流密度较大时,阴极产生氢气较多,浮选效果增强,加剧了气泡与絮凝体的碰撞,对絮凝体产生剪切作用,导致絮凝效果下降。因此,本装置最佳电流密度为20mA/cm2。

3.3 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最后考察了电解工艺条件下极板间距对Cr(VI)和总铬去除的影响,初始pH=6,电流密度=20 mA/cm2下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电极间距直接影响阴阳极间电压的大小,进而影响电化学极化的大小。如图5所示,当电极间距由2cm增大到6cm时,Cr(VI)和总铬的去除率均下降,这是因为离子迁移距离逐渐增大,迁移阻力的增大容易导致浓度极值,电流用来克服阻力,导致利用率降低,处理效果差。极板间距越大,电压和电耗越高。间距较小时,阴极区产生的气体形成的气泡使阳极处形成的络合物迅速上浮,导致电极反应加快,阳极处铁进一步溶解,使Cr(VI)和总铬达到较好的去除率。因此,本设备最佳极板间距为2cm。

四、结论与建议

(1)高压脉冲电凝聚技术处理含铬废水效果显著,处理后的废水用石灰调节pH值,经沉淀后废水中六价铬、总铬去除率分别达到99%、98%以上,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的要求。

(2)结合调试及实际运行,该高压脉冲电凝聚设备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为6、电流密度为20mA/cm2、极板间距为2cm。该设备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可与其他废水处理工艺或处理技术灵活组合,可大大节省改造费用,值得推广。

(3)高压脉冲电凝聚设备采用铁板作为电极材料,但在反应过程中极易发生溶解,因此寻找新型耐溶解电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4)单纯使用电凝聚设备有时无法达到处理标准或处理成本过高。因此,可以开发低成本、高效、与电凝聚技术优势互补的复合技术,将各工艺的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扩大应用范围。(来源:西南兵器工业集团重庆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