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回收N,N-二甲基乙酰胺技术

日期: 2024-08-31 15:05:59|浏览: 22|编号: 920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废水中回收N,N-二甲基乙酰胺技术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与水、酮、酯、醚及芳香烃等有机溶剂互溶,毒性低,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质和相对的热稳定性,在纺织、医药、农药生产及涂料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而随着聚酰亚胺、聚氨酯等工业的快速发展,DMAC的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但DMAC的大量使用也会给环境和生态带来压力,特别是DMAC废水的处理。作为一种高效、高值的工业溶剂,其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大量的溶剂资源浪费。因此,对废水中的DMAC进行回收利用十分必要。

现有的DMAC回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涂料行业,只需将DMAC从乳液颗粒中分离出来即可;而在医药、农药领域,反应体系大多对水敏感,需要控制DMAC回收液中水含量,往往在100mg/L以下。最严格的回收标准是DMAC废水在纺丝纤维中的回用,除要求DMAC产品纯度在99.9%(w)以上外,对水含量、酸值、电导率、pH值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水含量需低于400mg/L,给回用带来很大困难。现有的DMAC废水回收技术主要有蒸馏技术、萃取-蒸馏技术等一些技术方法。

本文结合现有技术对废水中DMAC的回收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蒸馏回收技术和萃取-蒸馏回收技术,并对常用的萃取剂及复合萃取剂进行了分析。

1.蒸馏技术

1.1 气液平衡试验

蒸馏技术是化工分离中最成熟的工艺单元之一,通过蒸馏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有机物,在DMAC废水体系中,由于DMAC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且不存在共沸体系,因此采用常规的蒸馏方法理论上可以得到纯净的DMAC产品。

为了进一步验证DMAC-水体系的可分离性,收集基础热力学数据,不少研究者从汽液平衡数据试验入手,进行了深入研究。杏海燕等人采用循环法,测定了常压下DMAC-水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验证。其中,杏海燕等人对NRTL活度系数方程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为精馏分离DMAC与水提供了热力学参数。季伟利用改进的Ellis汽液平衡釜,测定了35kPa压力下DMAC-水二元汽液平衡数据,同时关联了实验数据,证明了活度系数方程适用于上述体系。

1.2 通用蒸馏技术

常规蒸馏技术是一种成熟的DMAC废水回收工艺方法,实际在很多企业都有应用,这种工艺方法既能保证DMAC产品质量,又能节省时间成本,是一种实用的回收工艺。刘明静在间歇蒸馏的基础上,采用先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再固定回流比的蒸馏方法,研究了回流比、操作压力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季伟以某药厂产生的低浓度DMAC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减压条件下,设计了脱水、粗分离、精制三个单元,最终得到纯度大于99%(w)的DMAC产品。张宏对腈纶生产两步湿法工艺中产生的大量DMAC废水进行了系统回收再利用,研究了四效蒸馏工艺方法,特别是对第一效的蒸汽用量、压力、回流比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1.3 热耦合精馏技术

纺织、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废溶剂中DMAC浓度普遍较低,有的甚至低于10%(w),以致普通精馏或蒸馏操作需要从塔顶蒸发出大量的高比热容水,工艺能耗较高。为了进一步综合利用工艺热能,降低工艺能耗,科研人员提出了很多有效的热耦合精馏方法。杨德明等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压热耦合回收废水中DMAC的方法。所谓差压热耦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即利用常压塔顶部蒸汽的潜热对后面的负压塔釜再沸器进行加热,进行热耦合,从而达到降低精馏过程能耗的目的。高小新等在此技术基础上,对DMAC在废水中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严格计算模块()和热力学计算模型,提出了顺流双效、三效、四效精馏回收DMAC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数越高,工艺能耗越低。高小新等还提出了一种中间再沸器热泵精馏技术,该技术将中间再沸器技术与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热泵精馏技术耦合,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中间再沸器的加入,会降低塔底再沸器的优质热耗,而塔顶出来的蒸汽通过压缩机的作用,提高塔顶蒸汽的品质,从而用于加热中间再沸器。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大大降低能耗,比常规精馏节能约85.9%。

此外,高等还将多效蒸馏技术与MVR热泵技术融合,提出了双效蒸馏双MVR热泵回收工艺,并与双效蒸馏技术、MVR热泵技术、纯蒸馏技术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发现,采用双热泵的双效蒸馏法较纯蒸馏法可降低能耗约78.5%,年总平均成本远低于其他工艺,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精馏过程热量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热耦合技术将是降低DMAC废水精馏回收过程能耗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以提高热量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分离回收过程的成本。

2.萃取-蒸馏技术

在精馏技术中,无论采用何种热量综合利用手段,本质上都需要从塔顶蒸发掉比热容较大的水,热耗一定较高。尤其对于低浓度DMAC废水的处理,能耗带来的运行成本问题会尤为突出。下面以常规精馏精制每年回收1000t含水量小于100mg/L的DMAC为例,计算不同DMAC废水浓度下的设备投资费用和年平均公用工程费用。结果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随着废水中DMAC初始浓度的降低,总体设备投资费用上升缓慢,但年平均运行费用却大幅增加。例如,当废水中DMAC浓度为5%(w)时,年平均公用设施费用达到92.11万美元,是20%(w)时的4.1倍。这说明直接蒸馏技术并不是低浓度DMAC废水回收的理想回收方法。

为此,有研究者提出用萃取的方法将DMAC富集到比热容小、沸点低的溶剂中,再通过精馏回收DMAC产品[16],并提出了萃取-精馏工艺,此方法大大减少了工艺过程中热能和冷能的使用,在处理浓度低于30%(w)的DMAC废水时,节能达65%以上,且浓度越低,节能优势越显著。

2.1 常用单一萃取剂

萃取是一种成熟的分离工艺,由于其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灵活性大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萃取过程来说,萃取剂的品质将直接决定萃取效果,因此萃取剂的选择和开发是萃取工艺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许多萃取剂被报道。

含氯化合物如氯仿、二氯甲烷是研究最多的萃取剂,分配系数为1.0~1.3,对DMAC的萃取效果优于醚类、酯类等其他溶剂。这可能是因为DMAC中C=O上的氧原子能与氯仿或二氯甲烷中C—H上的氢元素形成更有效的氢键,使DMAC从原来的水相进入有机相。以氯仿和二氯甲烷为萃取剂,研究人员还重点研究了温度、pH值、盐含量、溶剂配比等萃取工艺参数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低温、高pH值、合适的盐含量、高的溶剂配比均对DMAC的萃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四级至六级错流或逆流萃取,废水中DMAC的质量浓度可降低至300mg/L以下,且废水中的DMAC产品可得到有效回收。对于初始浓度为10%(w)的DMAC废水溶剂,该工艺方法较常规精馏可节能80%以上。

2.2 复合萃取剂

复合萃取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的萃取剂,这种萃取剂可以有效降低单一溶剂溶解度小、萃取率低等某些缺点的影响,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萃取效果。徐丽芳等在单一萃取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二氯甲烷为主萃取剂,邻仲丁基苯酚或邻氯苯酚为辅萃取剂的萃取工艺,并从溶解度参数的角度进行了解释。通过对废水中DMAC萃取的研究发现,在二氯甲烷中添加5%(w)的邻仲丁基苯酚或邻氯苯酚,可使DMAC的分配系数由0.25提高到0.49~0.51。当辅助萃取剂增加到20%(w)时,DMAC的分配系数、选择性和萃取率都会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从废水中回收DMAC。

对于废水中DMAC的萃取-蒸馏回收技术,关键在于萃取剂的选择。高效的萃取剂不仅可以有效简化萃取工序、减少设备投资,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目前已报道的萃取剂虽然能起到回收的作用,特别是复合萃取剂较常规单一萃取剂分配系数的提高,但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相信随着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等新型溶剂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该类溶剂在分离领域的大规模成功使用,DMAC的萃取回收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高效定量的溶剂筛选软件或方法的出现和兴起,如基于COSMO-RS的定量筛选方法,也将大大减少实验筛选的人力、时间和成本成本,使得萃取剂的筛选更加快捷、全面和准确。

3. 其他技术

膜分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分离方法,特别是渗透汽化膜在有机溶剂分离、微量水去除、高附加值产品提取等工艺中的应用。类似结构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膜分离回收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邵晖等制备了铁基Fe-1/α-Al2O3和钴基Co-1/α-Al2O3分子筛复合膜,对5%(w)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的分离因子分别为4.4和2.9,表现出优异的分离回收性能。但对DMAC废水的膜分离回收报道较少,研究或报道的重点是基于生物膜降解DMAC废水。但可以预见,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膜分离技术在N,N-二甲基甲酰胺、甲基吡咯烷酮等废水领域的成功应用,相关的DMAC废水回收工作应该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4. 结论

传统精馏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纯度高、无需引入第三种溶剂,在处理高浓度DMAC废水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时能耗的劣势会被放大。但随着热能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热耦合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工艺能耗,这将进一步提升精馏技术的适用范围。萃取-精馏技术正是为解决单纯精馏工艺能耗高的问题而提出的,现有的研究工作也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萃取-精馏回收工艺,但所采用或研究的萃取剂,尤其是报道较多的氯仿或二氯甲烷,在萃取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并不完善,因此亟待开发更加高效、绿色的萃取剂,以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分离回收效率。众多定量筛选软件或方法的出现,将使研究人员能够考虑更广泛的溶剂,如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等,更高效、更全面地获得潜在的萃取剂。其他分离技术,特别是在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分离过程中成功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也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来源: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