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钢铁传奇
说到重庆直辖,除了著名的三峡工程,其实还有另一件宝物,那就是重庆的钢铁支柱——工业。这里不仅有众多本土企业,还有抗战时期迁入的企业,还有老三线时期留下来的企业,密密麻麻地散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其中,值得特别提及的一家企业是重庆特殊钢厂。乍一看,你可能会想:“哦,这只是一个工厂。”但一旦你了解了它的故事,你就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它,对它的过去表示敬意,对它的现在感到惋惜。
这家工厂位于重庆市中心——沙坪坝双碑,与重庆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百年风风雨雨,老重庆人亲切地称它为二岗、特岗,那份情感,既是一个工厂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怀念。
重庆钢铁王国的辉煌岁月
说起来,对那些为国家军工做出贡献的企业,都离不开一件宝贝——那就是钢铁,而且一定是那种专门用于军工的特种钢。重庆特殊钢厂就是因为这个被誉为“西南工业之母”。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它的证书就挂在三峡博物馆里,那是1935年竖立的一块纪念碑。
故事要从1919年说起,当时重庆电力钢厂刚开始筹备合作,购置了设备,但战争来了,一切停顿下来,直到1937年,工厂才终于生产出第一批钢材。1939年,工厂改名为兵器部第二十四兵工厂,成为当时西南边区实力最强的钢厂,为其他军工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钢材。
新中国成立后,特殊钢厂果然克服了一切困难,为国家的国防生产了特种钢,这些钢材用于卫星、火箭、军舰、飞机、核聚变等国防重大工程,在当时重庆的工业发展史上发挥了少有的重要作用。
说起特钢的繁华,是整个重庆人羡慕的。特钢位于嘉陵江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解放前这里只是个小摊子,但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这里发展迅速,成为国家重点特钢厂。80年代的特钢是它的巅峰时期,待遇好,设施齐全,大家都渴望进特钢工作或学习。
特钢厂址从团结坝一直延伸到元祖桥、大河沟,一条十里长的街道。除了巨大的厂房,还有铁路、员工家属区、学校、医院、俱乐部、足球场、电影院,甚至还有游乐园。家属区里满是高楼大厦,3万名员工和家属,在这个小小的“国度”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时重庆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小妹妹,快快长大,嫁个二钢的男人吧,三天一顿肉,五天一个鸡腿。”这句童谣正是钢铁王国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特殊钢的终结与重生
到了90年代中期,重庆特殊钢厂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设备越来越老,工厂背负着很大的负担,还花了很多钱从国外购买一些陈旧的生产线,导致债务越来越多。1997年,工厂被重庆钢铁集团收购。
合并并未带来任何好处,直到2003年,重钢才与特钢断绝关系。两年后的2005年,特钢宣布破产,被一家民营企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为了争取权益,工人们走上街头抗议,甚至发生了流血冲突。最后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特钢的故事就此结束。
就这样,繁华不再,昔日的辉煌与忙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只剩下寂静与荒凉。不过,2017年,特钢厂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历史建筑,未来或许会成为嘉陵江畔新的文化地标。
厂区和家属区都刷上了色彩鲜艳的新油漆,看上去焕然一新,但斑驳的老墙、曲径小路仍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康乐大楼、职工俱乐部还在,但如今只有特钢老工人们能记起这段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