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两江巾帼梦 | 女科学家的日常什么样?点击了解一下
选择一座城市扎根,
忠于一件事,永不改变。
他们是两江新区
最美丽的女拳手,
他们在科研上不断取得卓越的成果。
他们以奋进的姿态,书写了感人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最美丽的女战士
友香大米
宇宙瞬息万变,人生就是创造价值。对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特殊钢研究室主任尤祥密来说,“学以致用”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选择一座城市扎根
友享米科技梦想的起点,始于HR的一个提问。
“你真的可以在重庆扎根吗?”——游香蜜花了14年的时间写下这个答案:可以。
尤香蜜,河南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
“我是转专业的,一开始当然不能说是热爱,只是想既然学了,就要用起来。”怀着这个朴素的想法,游祥蜜从本科到博士,从论文专家到行业领军人物,滚雪球般进步。
2009年,尤祥蜜来到两江新区,成为中冶SEDI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SEDI技术”)的一员,专门从事冶金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
当时,中冶赛迪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先锋和主力,是代表中国工程技术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依托母公司的强大基础,刚刚“诞生”的中冶赛迪不断创新发展,以领先的核心技术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的高峰。
风起青萍梢头,浪起化作涟漪。在赛迪科技谱写壮丽乐章的征程中,游香蜜化作一串串小音符,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生动注脚。
专注一个行业
尤祥密将自己的冶金之路分为三步:第一阶段是技术研发,从无到有,缩小差距;第二阶段是技术引领,用成果推动行业进步;最后是科研转化,专注做高品质特钢。
高品质钢材是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尤香蜜回忆说,2020年,她牵头成立了高品质钢材研究实验室,像呵护“新生儿”一样呵护高品质钢材。
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量变和质变。
尤祥密等冶金专家牵头进行钢材质量设计研究,研究高品质汽车板、硅钢、不锈钢等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基于冶金原理、适应复杂原料结构的不锈钢冶金工艺计算模型,支撑了多项重点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同时,尤祥蜜团队在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转炉脱磷、电炉炼钢等领域也表现出色,多次主持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有效解决工程难题,论文获奖,其中富钒材料绿色提钒工程研究成果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忠于一件事
科技创新犹如“种树”,游祥密认为,只有不断灌溉,才会有一颗颗人才幼苗冒出来,最终长成一片森林。
尤香蜜是学者、实践者、教师,从“青年骨干培育计划”优秀学生到优秀科技工作者、特殊钢研究室主任,她把全部的知识奉献在工作实践中教学、指导青年学子。
“年轻的大雁们不仅是我们团队的年轻一代,也包括那些还未进入科创行业的‘小伙伴’。”尤祥蜜介绍,CESI技术与高校的“联姻”,将企业的市场前瞻与高校深厚的研发基础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作为一名女医生、女科研人员,尤香蜜一路走来遭遇过偏见,她也被问过一个很多优秀女性都困扰的问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她的解读很有意义,“永远不要被迫放弃或牺牲任何东西。事业和家庭不是一个单一的选择。女性可以选择做家庭主妇或职业女性,但身份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停止创造价值。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引导伴侣参与家务和育儿,共同取得平衡,相互支持。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稳定、持久的婚姻关系。”
高效科研,高品质生活。
有香蜜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找准自己的方向,把握当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闪亮的人。
最美丽的女战士
蘭楠
她开过坦克、爬过山,只用一个电话就跑到1700多公里外的重庆;她研发过标准法律智库体系,搭建过汽车行业标准平台,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作为中国汽车研究总院的一名“90后”,兰楠有一种孤独的勇气,也有一颗工匠之心。
千里追“南飞雁”梦
“我开过坦克!”兰楠自豪地说。她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的。这所被誉为“红色国防工兵摇篮”的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在北理工,没有驾照的女生也要会开坦克。
“坦克很酷,但开坦克、造坦克的人更酷!”蓝楠说,自己大二转学车辆工程专业,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找工作。“车辆工程涉及所有车辆的理论、设计、制造、测试,知识点涵盖力学、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各个方面,很有创意,很有成就感!”
2016年,中汽研的HR从海量简历中选中了兰楠,商用车检测部负责人在电话里说了十几分钟,让兰楠感动不已,差点决定去重庆!那里才是我的激情所在,也是我的梦想所在!
黄山松霜后长得更茂盛
著名登山家乔治曾经解释过登山的理由:“因为山就在那里。”
兰楠还喜欢爬山,她曾经为了看日出,通宵爬泰山、黄山。换句话说,兰楠的科研就像爬山,只要不断前行,梦想就永远触手可及。
初到CARI,她在商用车检测部担任实习生,5个月的时间里,她积极参加各部门各项技能培训,协助相关负责人完成《商用车主观评价体系》的撰写和《商用车油耗客观测试评价方法》的研究,表现优异,顺利转正!
真正加入公司之后,兰楠不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
回顾她的历程,最艰难的一年可能是2020年,这一年她从商业测试部调到创新业务部,再调到技术质量部,工作内容从检测检验转向业务拓展,再转向标准和产品的管理与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大佬’,几乎重塑了我的视野和认知。我发现检测认证行业离不开标准,而标准又衍生自研发、检测、认证,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兰楠感叹道。当时,她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底气不足,满是迷茫。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怎么办?奋斗!
兰楠就像一棵幼松幼柏,好学好悟,即使生于沟壑之底,历经风霜雨雪,依然挺拔而立,郁郁葱葱。
内外修“标准尺”
蓝楠做到了。
7年来,她先后从事车辆检测与检验、车辆行驶性能评价研究、国际认证合作平台建设、标准与产品化管理与研究等工作,如今已悄然成长为中国汽车研究认证中心标准法规处的年轻科长。
成为一名标准化工程师,对兰楠来说不是转轨、从头再来,而是知识的整合、经验的积累。“标准引领行业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
蓝楠以博大的胸怀,阔步前进——
搭建行业标准平台,推动检测认证高质量发展。中汽研现有的标准平台包括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燃气汽车标委会、重庆市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汽车标准创新中心等。兰楠和她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用高质量的标准服务检测认证高质量发展。
建立智库体系,推动标准管理模式创新。兰楠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标准法智库体系,全面推进了公司以标准引领转型发展工作。
加强行业标准研究,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制定有价值的标准,如制定第二届重庆市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2024年工作计划,并持续形成技术影响力输出。
蓝楠立志成为一名懂职业、懂标准、有国际视野的女性人才,她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事业,一步步实现小目标。然而,蓝楠在生活中并不“标准”,她喜欢看直播、网购、旅游……总之,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兰楠说:“我希望回去后能经历很多磨难,但依然做一个年轻人。”
或许这就是每个女人最理想的状态:永远不被事业压垮,无论多忙多辛苦,总有初心和闲情停下脚步,欣赏风景。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最美丽的女战士
胡梦云
什么是FIBS+GIBS?它如何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微量元素的检测灵敏度?这是《中国激光》杂志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第一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的胡梦云。
我偶然开始从事光学事业
胡梦云的名字有一长串的前缀——博士生、上海市科技新星、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重庆市精密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师。
她获得过许多荣誉,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在科研、项目合作、产业建设、生态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很难想象,取得这一切的胡梦云还是一位年轻的“85后”。
胡梦云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机缘巧合之下,他加入了精密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和平教授课题组,担任工程师,主要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光谱检测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曾和平教授的指导和建议下,她开始研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研究过程中,胡梦云发现,国外大型激光设备在科研成果推进上取得了突破,但与小型化设备相比,其自主创新性、仪器稳定性稍显不足,于是萌生了做产业化工作的愿望。
当时,以曾和平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成立,胡梦云借此机会成为创业公司的核心成员,积极投入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转化,一步步向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想迈进。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是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以外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研究院,这里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胡梦云抓住机会,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聚焦创新领域,胡梦云牵头开展技术研发,研发了超快激光痕量探测技术,承担了多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完成了国际首台飞秒等离子体光栅诱导光谱探测系统,探测灵敏度突破到国际领先指标,并集成了轻量化GIBS高灵敏度探测仪器。与中国航天504所合作开展了火星、月球表面物质GIBS痕量分析地面验证试验,为深空探测、小行星探测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MIBS、F-GIBS等一系列痕量光谱检测方法,为激光光谱技术本身及其应用的纵深发展带来重要突破;实验实现了对液体的灵敏检测,光谱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并首次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实现了等离子体的操控,为灵敏液体检测打开了一扇大门,在水科学、生命科学、药理学、自由基检测、病毒和细菌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作为核心技术骨干,胡梦云参与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项目等1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主持国防科工局稳定支持项目3项;发表包括顶级光学期刊Adv.、一级光谱期刊JAAS在内的10余篇学术论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书籍1本;入选上海市科技新星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深耕创业领域,创造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难题,胡梦云持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激发激光产业研发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她带领研究团队在光学领域进行技术转移,发展了光纤固体混合放大、自适应启动、时频自相似放大等新技术,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毫焦耳级高功率高能量飞秒激光装备,突破了我国激光领域技术被国外封锁的重大难点。超快激光器及其控制方法应用于我国精密测量、加工等科学仪器研制。研制的300余套超快激光产品在清华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以及长春新产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示范应用,在精密加工制造、精密测量、光子芯片、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庆激光制造产业赋能。
同时,研究院在环保领域落地产业,解决水污染、防疫消毒、空气治理等多个领域痛点,积极建立生物质碳能源创新创业基地、可再生能源有机复合肥孵化器,形成了重庆市首条可见光响应型介孔量子光催化材料生产线。石墨烯介孔量子光催化产品已应用于新冠防疫专项、重庆北站消毒、商飞公司、水体治理等多个项目。
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胡梦云搭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合平台,带领团队建立科研开发基地和中心,以精密光学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超快激光智能装备、精密测量科学仪器、量子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新模式,并逐步实现了相应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我相信,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创造,坚持科研创新,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满足更多应用领域的需求,实现国产替代。”
胡梦云说,既然踏上了光学之路,她就只管踏遍山川、披荆斩棘,这是她心中永远的航标。
上一则评论
两江女性梦想风起云涌 | “飞人”、跨界创业……为“她”的力量点赞
两江妇女的梦想 | 在基层、在一线、在岗位,她们“乘风破浪”
主编:杜树林 | 副主编: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