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只导盲犬是

日期: 2024-09-11 07:02:05|浏览: 156|编号: 945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中国第一只导盲犬是

据我所知,中国第一只导盲犬于1987年由中国导盲犬训练中心培育和训练出来,导盲犬帮助中国视障人士获得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该计划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在中国,导盲犬的训练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以确保它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导盲技能,在完成训练之后,这些犬会被分配给合适的盲人主人,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如下的内容,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中国第一只导盲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品种?

中国第一只导盲犬是一只金毛猎犬

“那天我带着Lucky在外面散步,它突然停下脚步,用头蹭了蹭我的腿,我探过身,看见前面有台阶,那一刻,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昨天,视力只有0.05的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平雅丽说起那一刻仍激动不已,“我的脚踝和膝盖受伤是因为爬楼梯摔倒造成的,有了导盲犬Lucky之后,我感觉好像又能看见了。”

幸运是一只体重40公斤的雄性金毛猎犬,12月3日,它从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来到北京,走进了平亚丽的生活。幸运是该基地首批“毕业生”之一,作为5只导盲犬之一,另外4只留在了大连,它成为唯一一只在北京工作的专业导盲犬,预计它的工作时间将达到10年。

过马路时,它会停在斑马线处观察过往车辆

昨天上午,在平亚丽家门口,记者见到了身着“工作服”的Lucky。他身穿印有“导盲犬”字样的红色背心,脖子上戴着项圈,项圈上系着一条长长的缎带。红背心上有带子,平亚丽左手拿着。红背心上还挂着一个导盲犬鞍,鞍子上有把手,平亚丽右手拿着。导盲犬鞍上放着一个钱包,里面装着Lucky的工作证——大连市、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颁发的工作证。

“今天它的任务是熟悉一个新的目的地——我家在海景城的新按摩店。”平雅丽说,这十多天里,Lucky一直在进行“目的地训练”,去她家附近的按摩店、超市、地铁站、半月园公园、公交车站等。这个阶段,训练Lucky七个月的培训师宋亚楠特地从大连赶来陪练。

在通往元阳山水按摩店的1公里长的路上,平雅丽不断重复着“元阳山水”四个字。她说:“我就这样来回走了五趟,靠着嗅觉和记忆,还好对那条叫‘海景’的路有印象。下次我再说这四个字,它们就会带我去那里。”

记者看到,虽然幸运是第一次去“远洋山水”,但它依然“忠于职守”:它始终走在平雅丽的左侧,将她护在靠近路缘的一侧,半个身子趴在平雅丽的怀里,在前面,遇到台阶,它会停下来,用身体轻轻推平雅丽。它还会避开路上的水坑。尤其是在过马路时,虽然幸运无法分辨红绿灯,但它会选择先过斑马线,等待并观察过往车辆,直到没有车辆移动或车辆停下,在大部分行人开始行走后,它才背着平雅丽在人群后面过马路。

导鞍就像一个工作制服的紧圈,一旦戴上,你就听话了。

在海洋山水疗馆,平雅丽给幸运取下导盲鞍,狗狗一下子活跃起来,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用鼻子嗅每个人,用头蹭每个人。已经陪伴幸运10天的平雅丽说:“导盲鞍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旦取下,幸运会先抖掉全身的毛,随后就从工作犬变成了普通的狗,开始嬉戏玩耍了。”

训练员宋亚男告诉记者,每只导盲犬外出都会佩戴导盲鞍,经过6至8个月的训练,它们就会习惯性地进入工作状态,不会乱叫、走神。导盲犬也不会被路边的动物或东西打扰,即便在家里,它们也会安静地躺在特制的垫子上。而且,导盲犬有一套专门的指令,就连排便时,也会听从主人的指令,有固定的犬姿。排便后,盲人会用塑料袋根据狗狗左腿的位置,把粪便全部准确收集起来。在大连基地,10至20只导盲犬中,只能训练出一只,只有品相好的导盲犬才会交给盲人使用。

为了得到Lucky,平雅丽还专门到大连进行了“面试”。曾是运动员的平雅丽告诉记者,基地在对她的身高、行走能力、身体素质以及要去的目的地进行测试后,最终接受了她。我们为她选择了步速最快、体魄最强健、适应嘈杂环境能力最好的导盲犬Lucky。

饱餐一顿之后,它的胃肠还不习惯。

这10天里,平雅丽因为好心让幸运吃尽了苦头:“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考虑到国内盲人经济条件不好,大连基地每天只让幸运吃一顿饭,而且是最便宜的。来到我家后,我想给它喂得更好一些,就多给它吃了一顿。结果,幸运就肠胃不适,兽医说是营养过剩导致的。”

宋亚男说,一只导盲犬的训练费用在十几万元人民币,在国外,导盲犬的经费一般是费用的1/3,企业和个人捐款各占1/3,然后以免费或低价的方式将导盲犬提供给盲人,但大连培训基地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是靠其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王静瑜教授的个人力量支撑的,至今只收到几千元的捐款。

“我们训练过Lucky去的几个地方中,Lucky还是最喜欢去公园。我一直想让他像其他狗狗一样跑起来,但训练员总说我心太软,担心把Lucky宠坏了。我本想在路边喂它点肉,但训练员不让我买,怕Lucky分心。”平雅丽无奈地说。

回家的路上,宋亚男与平亚莉保持着一定的距离,Lucky走着走着不时回头张望。宋亚男说:“导盲犬对主人很忠诚,所以现在我来当反派。让它尽快习惯新主人。我躲几天,让Lucky习惯跟平亚莉单独出去。慢慢地,它就不会再回来了。”

Lucky的烦恼:

禁止进入超市和地铁

“我被选为奥运火炬手,我的梦想就是明年带着乐琪一起迎接火炬,一起出现在残奥会上,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的盲人也用自己的导盲犬。我一直等着乐琪来北京,现在开始担心这个梦想能否实现。”平亚丽说,北京很多公共场所不欢迎乐琪入内。

昨天上午,在平雅丽家附近的一家超市,她和Lucky再次被拒绝入内。平雅丽说:“我说Lucky是导盲犬,而且是纯种金毛犬,性格温顺,历史上从来没有咬过人。我们经过,但工作人员还是说大型犬不让进。我们去地铁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地铁工作人员知道是导盲犬后,一步步向上级请示,但还是进不去。”

据记者了解,2003年出台的《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禁止养犬人带犬进入集贸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候车室、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其中一项规定对盲人饲养导盲犬和肢体残疾人饲养辅助犬给予优惠,但事实上北京至今尚未正式承认导盲犬。

市农业局相关管理部门一名工作人员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北京还没有专业导盲犬,也没有能够对导盲犬进行鉴定的专业机构,所以还不具备办理导盲犬工作证的条件。该部门工作人员还回应记者,因为目前还没有经过认证的专业导盲犬,所以还没有具体的管理规定。

“这几天,我的手机被盲人朋友的电话打爆了,他们都问我Lucky的情况,希望能拥有一只导盲犬,这样当家人累了或者不在家的时候,他们还能拥有在绿地上行走的权利。”平雅丽说:“虽然盲人可以依赖别人带出门,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拥有不受任何阻碍地独自出门的权利。导盲犬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导盲犬是什么样的狗?关于导盲犬你需要知道的 4 件事

导盲犬是帮助盲人避开障碍物的工作犬,通常需要非常严格的训练,可以带领盲人安全行走,当遇到障碍物或者需要转弯时,它们会为盲人指引方向。带路?答案是否定的。作为导盲犬,我们只带领盲人避开障碍物,而不是带路。一条路我们需要走很多次才能记住。我们不是看门狗,不会对陌生人狂吠,一点也不冒犯。

导盲犬一般有哪些品种?

在中国,我们接受导盲犬训练的一般都属于金毛和拉布拉多两个品种,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情温顺。我们的血统很重要,一般是拉布拉多、金毛。世界上第一只导盲犬是1819年维也纳的一位牧师训练出来的。不过,大多数人对我们的了解,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德国为了帮助在战争中失去视力,回国后生活难以自理的士兵,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所导盲犬训练学校。

如果你看到导盲犬该怎么办

如果你看到我们在努力工作,请不要打扰我们。不要考验我们,喂我们,看我们,或者用带闪光灯的相机给我们拍照。如果你真的喜欢我们,请先告诉我们的主人。还有,如果你在遛狗时遇到我们,你应该避开我们,以防止你的狗打扰我们甚至攻击我们。你应该知道,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做一只温柔、聪明、乖巧的狗。不会有任何反抗。

谁能详细给我介绍一下中国导盲犬的现状?

导盲犬在中国的起源

与奥运有关的东西特别容易引人关注,王静宇的导盲犬就是其中一条。在大连医科大学门外的街道上,看到有人带导盲犬出来训练,有人问:“这就是报纸上说的为残奥会准备的吧?”这让王静宇有些无奈。其实,虽然在雅典残奥会上看到外国运动员带着导盲犬是促使他采取行动的原因之一,但很显然,导盲犬的必要性并非源于奥运会。“日本人从1938年开始尝试,1957年训练成功,耗时19年。”这位毕业于广岛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博士说,没想到2004年在中国的启动,会让他被誉为“中国导盲犬之父”。

张德宏的经历

大连市金州区63岁的盲人张德宏是王静宇助盲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8月23日下午,张德宏满怀热情地给自己的导盲犬“奔奔”戴上特制的门形鞍座,向记者演示它们每天两次的日常活动——从医院步行到一百多米外的路边花园活动。

张德宏开的按摩诊所虽然在步行街上,但隔壁正在装修的店铺里,拆下来的货架堆得满地都是,偶尔还会有自行车乱停,这都是“奔奔”派上用场的地方。步行街被一条马路隔开,出口是一排铝合金栏杆,只留下几条只能容一人通过的蜿蜒通道。这种阻挡自行车进出的设施,对盲人来说,并不算不方便,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扶手。然而狭窄的通道,阻挡了奔奔在主人左侧工作。导盲犬不习惯跟在主人后面行走。“一开始,它把这里当成无法通过的障碍,挡住了我。我走过去拉,也没用。”张德宏说。经过多次,奔奔也就习惯了。

剩下的50米双车道公路不仅全是停车场,人行道也狭窄凹凸不平,“奔奔”牵着主人几乎是走在马路上,各种车子穿梭而过,没有按要求明显停顿。好在张德宏对这条路很习惯,导盲犬背上的鞍座会有细微的起伏,盲人对此很敏感。在“奔奔”的带领下,张德宏自如地在步履蹒跚的小花园里走了一圈后,才自信地卸下鞍座,让奔奔在草地上悠闲地行走。

张德宏听见狗叫声渐渐远去,心里有些担心,便拍拍手,叫了一声,此时奔奔正顺着熟悉的邻居的呼唤声,已经跑出十多米远,主人的声音淹没了狗叫声,淹没在街市的喧闹声中。

一时间,张德宏显得有些无奈,不停地呼唤、击掌,不停地追赶奔奔最后的那个位置。另一个人跑过来抓住奔奔,哄着把它拉回主人身边。回家的路上,步行街上刚刚开办夜市的两名女摊主发生了打架事件,路上挤满了百余人,“奔奔”像没人一样,带着主人从人群中钻了过去。

“没有它,我根本就没法去园子里,它来之前,我只能尽量待在家里,见不到太阳,身体越来越差。”张德宏还是由衷地喜欢他的“第二双眼睛”。

不得出售的导盲犬

王静宇今年43岁,他从小就喜欢动物,毕业于延边大学畜牧专业后,1992年自费去日本留学,已经和动物打交道25年了。

2001年,王静宇作为引进人才被招进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004年10月,在辽宁省科技厅10万元的支持下,他从国内购买了一批幼犬,并按照犬联会的标准进行试验训练。“当时我们并没有打算像现在这么大地做,只是想从实验的角度看看行不行,做完了这个项目就算是告一段落了”,王静宇回忆道。

因此,王静宇没想到有两件事是“杯水车薪”。一是,一年三五只导盲犬对大连市4.8万名盲人来说是“杯水车薪”,“日本10个基地也满足不了需求”,他说。二是经费,科技处的项目结束后,学校能提供的支持,只有免费使用设备设施,加上15名师生和志愿者的帮助。

现在,导盲犬训练基地的5名专职训导员全部都是外聘人员,没有寒暑假,周末也要上班。“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没有太大的志向,但生活还是要维持的,一个人1500元太低了。”王静宇说。即便如此,每月七八千元的工资,还是要靠王静宇50万元的积蓄维持。王静宇的妻子也是大连医科大学的老师,要不是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家人还会继续养几只小狗。

还有有钱的盲人。据说,湖南一位经营大型按摩院的盲人,愿意出十多万元买一条导盲犬。“如果要给它定价,一条好的导盲犬在国际上值6万美元”,王静宇说。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收费提供的,如果卖了,这个东西的初衷就扭曲了。全国1233万盲人中,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现在能撑到残奥会,我也没问题,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最多只能投入100万元,如果以后没有外界的支持,我可能会考虑缩小规模。”他说。

国外导盲犬的资助一般有三分之一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在新西兰,个人捐赠是远远不够的。新西兰华人、台湾慈善家陈建飞捐赠了近200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和台湾的捐赠额占到三分之一。大连导盲犬培训中心邀请了当地专家授课,中心的训导员蒋丹即将赴澳培训。不过,大陆企业捐赠的只有江苏先声药业,该公司部分资金用于慈善事业。他们承诺提供汽车,但王静宇有些犹豫,“油费、司机费、保险费哪来?”个人捐赠方面,只有大连市民王海涛捐赠了2000元。

至于支持力度,“大连市太小,残联自己很难养活自己。我们向大连市残联申请了10万元资助,市财政局说是给少数人。中国盲人协会倒是挺支持,但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奥委会叫我们开会,但没给专项资金,只是让我们提供导盲犬,但没人协调怎么做。”王静宇说。

导盲犬的生活

其实,导盲犬并不是王静宇的主业,他这些天最忙碌的工作,就是8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华北地区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年会,有气球、拱门、花篮、红地毯、专家演讲、会议纪要、媒体采访,一个都不能缺席。“这个会议跟导盲犬一点关系都没有,除了教研室,我们的实验动物都是自己管理的,比导盲犬大不了多少,整个辽宁省都由我们供应,实验室的运营大概要20万到30万元,但预计3年后就能盈利。”他自信满满地说。在刚刚搬进来的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已经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实验动物实验室,中心里还包括一个2000平方米的导盲犬基地。显然,校方对未来导盲犬培训的规模也信心十足。张德宏与导盲犬基地的合同期限为三年,使用期间犬只所有权仍归基地所有。按照国外的要求,候选幼犬的父母应为导盲犬。如果国内导盲犬培训逐步开展,这无疑会是幼犬的重要来源。

鉴于中国大部分民众不知道导盲犬是什么,有人担心它被视为奢侈品。王静宇说:“有人算过,导盲犬通常使用时间在八年左右,训练它的费用是一万元一万元,一年一万多元。中国劳动力这么便宜,难道我们不能随便雇人吗?我的考虑是,国外有的东西中国不一定有,但这是社会趋势,中国残疾人应该有这个权利。”

2006年10月左右,王静宇也想过放弃。“盲人带上路的狗没收,买来训练的狗都淘汰了,也没地方送。”张德宏也有些不解:“大连犬类繁育办公室登记了这三只狗。原本奔奔的证件上写着已经协调好了,后来盖上了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印章,没那么好用。”王静宇说:“其实就是默认了我们。我把寄养名单给了他们,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应该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确定身份。我跟领导提了这件事,他说今年年底会出台残疾人保障法,北京奥运会通过临时立法来解决。”

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训练员刘爱坤说:“现在私人商店基本经过协商后允许导盲犬进入,但大型超市不允许它们进入。今年5月,我为我的导盲犬第一次坐飞机去昆明参加残奥会,南航开了3次会,现在大巴车都不能直达训练场。”——

来之不易的导盲犬

“毛毛”和“奔奔”是同时被雇佣的,它的主人是旅顺的盲人妇女张素君。比他们更早被雇佣的“石头”是国内第一只投入使用的导盲犬。工作人员再次看望它时,突然发现石头因为紧张容易产生攻击性,这对于导盲犬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石头只好把服务它不到三个月的大连盲人妇女尤亮送给了一个寄养家庭当宠物犬。

“最适合当导盲犬的拉布拉多犬,在训练过程中淘汰率已经达到60%。”王静宇说,“选拔过程中,淘汰的人就更多了,每只导盲犬有10到20只,所以导盲犬的训练很重要,花费的可不是一只狗的钱。”

今年6月,训练员刘爱坤偶然发现,自己训练了快一年的丁丁,有冲着小孩子狂吠的习惯。“当时我们在家里开会,恰好谈到狗狗对小孩子感兴趣,它就冲着小孩子狂吠。它冲着窗户下面的一个小孩狂吠,以前它见过不少小孩子,但从来没注意过。就算是百里挑一,我们也不能冒险。现在它一岁半了,已经交给志愿者照顾了,但它还有这种现象。”

选择导盲犬的主要标准是性格,其次是健康。美观并不重要。“它们不能有丝毫攻击性,不能太活跃,也不能太安静。最适合的导盲犬是拉布拉多犬和金毛猎犬。这两种猎犬都具有运动能力,但一旦开始工作,它们就不能接近其他人,嗅东西,追逐小动物或同类,害怕汽车,甚至不喜欢看电视。”刘爱坤说。

“不乱叫”是对导盲犬最直观、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训练基地的犬舍里,这是训练水平差异的明显标志。一只刚从寄养家庭领回来的狗,独自狂叫……不仅如此,大部分高级“学员”都无动于衷。当然也有例外,训练员孙先龙解释道:“关键是它叫的时候要及时制止。”

导盲犬能识别10个左右的英文指令。“其实不在于它们懂不懂英文还是中文,很多动作细节都能体现出你当时的意图和情绪,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什么样的动作会让主人满意。”刘爱坤说。在导盲犬的训练中,没有强制、没有惩罚,训练员用“No”来表示责备,最大的动作就是摇晃项圈,这一切都是为了将​​主人的不满从心理上传递给狗狗。 “导盲犬的合格标准有70条,其中最难的是分析判断。狗天生就是红绿色盲,所以需要依靠交通来判断什么时候该过马路。当然,盲人也需要倾听。对于障碍物,我们一般要求它们在6米以外。虽然要求导盲犬能记住最常见的7条路线,但盲人应该脑袋里有个大概的地图,或者有方向感。狗能告诉你你什么时候去。时间长了,生活很规律的盲人出门应该穿什么样的鞋,狗也能发现。它通过一套行为,综合判断你要去哪里。”王静宇介绍。

今年10月底,又有4只导盲犬将在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开始陪盲人训练。接下来的16只导盲犬中,有一部分还在寄养中,这样寄养犬总数就达到58只了。“因为品种等因素,我们的训练成功率是30%,我们估计最后能成功的大概有20到30只。我们为残奥会准备了10只左右的导盲犬,尽量保证5只。”

目前,南京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有6只拉布拉多犬正在接受导盲犬训练,南京警犬研究所有4只犬正在接受试训。导盲犬与警犬、军犬等一起被列为例外。

参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