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上合组织为中国-中亚农业架起“互利互鉴之桥” 双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日期: 2024-09-12 22:02:24|浏览: 115|编号: 9497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中国那些事儿】上合组织为中国-中亚农业架起“互利互鉴之桥” 双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农业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框架下,不少中国企业和高校也与中亚国家对口单位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农业贸易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增长最快的贸易类别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曾到哈萨克斯坦10个地方考察。他表示,哈萨克斯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适合种植小麦,但当地小麦抗病、抗倒伏能力较弱,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两国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堪称“天作之合”。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中国是哈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张正茂说,哈萨克斯坦每年平均出口小麦600万至800万吨,每年对华小麦出口量为80万吨,扩大农业贸易潜力巨大。

2024年6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右)与当地专家在北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考察小麦幼苗。(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悉,在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框架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建设8个海外农业技术示范园区。为培育更适合哈萨克斯坦种植的品种,张正茂教授团队与甘肃、新疆等地育种单位合作,采用跨区域穿梭育种方式,开展多生态区育种。

他透露:“经过检测,我们选育的品种在穗粒数、千粒重、饱满度等方面优势明显。”

哈萨克斯坦爱居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副经理阿济拜说:“中国提供的优质种子品种,提高了哈萨克斯坦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些产品出口到中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树育种技术示范园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建设的8个海外农业技术示范园之一,旨在提升当地苹果产量。

据悉,虽然苹果是吉尔吉斯斯坦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但当地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苹果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生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东教授带领团队在此工作近7年,他们培育筛选出的优良砧穗组合,水分利用率、栽培成活率明显优于传统育苗,苹果产量也大幅提高,亩产增产300多公斤。

如今,一批批技术人才和青年学子沿着丝绸之路前行,成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传播农业技术的“桥梁”。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马克萨特·巴特尔别克(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2017年来到中国留学,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6月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即将回国。

巴特尔贝克主要研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玉米叶片和根茎的影响。他说:“这些都是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希望学习中国的农业模式和技术,开拓新思路,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

上合组织还为农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沃土。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陕西杨凌正式成立。基地成立以来,已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培训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研讨会,吸引4万余人次通过线上方式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陈薇表示,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业交流合作,有助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保障地区和全球粮食安全,为全球减贫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更加多样化的农业投入模式、更加紧密的农业农村政策、更加具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将不断释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他说。

张正茂还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是睦邻友好、相互信任、发展战略契合的地区,双方也有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景,这些都为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经济关系奠定了基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