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马修 《唐顿庄园》银幕华丽回归:开启一段尘封的年代

日期: 2024-09-20 22:10:25|浏览: 9|编号: 967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玛丽马修 《唐顿庄园》银幕华丽回归:开启一段尘封的年代

来源 | 编剧帮助

文字 | CC

近日,曾风靡全球、斩获3项金球奖、15项艾美奖的英国经典时代剧《唐顿庄园》,在大结局四年后首次登陆大银幕。

2010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打造的经典剧集《唐顿庄园》凭借冷静、精致的制作,一经开播便引发热议,甚至成为当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复古时尚单品的畅销品,也是艾美奖历史上获得提名次数最多的非美剧。

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描绘了1912年至1925年期间,在老贵族格兰瑟姆伯爵的庄园唐顿庄园所发生的故事。电影版《唐顿庄园》由迈克尔·恩格勒执导,剧本由电视剧编剧朱利安·费罗斯撰写,英国电视剧原班人马联袂出演,讲述了1927年英国国王和王后到访唐顿庄园前后发生的事情。作为电视剧的完结篇,电影版交代了每个成员的最终命运,以全家皆大欢喜的结局告慰影迷们。

这部电影仍然具有英国风味

只缺一个“大表哥”

电影版《唐顿庄园》对电视剧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呈现,满足了电视剧粉丝的情感诉求。观影人群中超过70%为女性,超过60%年龄在35岁以上,是一部略显小众但十分优秀的粉丝向电影。电影版展现了与电视剧不同的侧脸,节奏感也比电视剧版更强。唯一不足的是缺少了“表哥”马修的出场。剧中因车祸去世的“表哥”这次没能像电影版《绝命毒师》中的沃尔特·怀特一样,在主角的回忆中惊艳亮相。

相比电视剧集中讲述英国上流社会的故事,电影版更像是“一群挑起全部重担的仆人”。片中,面对王室严苛而精致的接待标准,以贝茨和安娜为首的住家仆人们雄心勃勃地向王室仆人们发起挑战,决定来一场唐顿式的高规格接待,捍卫唐顿庄园的辉煌。

在国王和王后到来这个重要场景之前,编剧做了很多细致的准备:威尔逊率领王室贴身男女仆人先到,对唐顿庄园的住家仆人们进行指导;威尔逊纠正了巴罗的说法,他是国王贴身首席男官,并不是管家;国王和王后的食材都是特意供应的,御厨科贝特只为王室成员做饭,唐顿厨师只有资格为王室仆人做饭,唐顿仆人只能为王室仆人服务,王室仆人不愿与唐顿仆人在仆人厅用餐;招待会过于隆重,新任管家巴罗应付不过来,玛丽便找来老管家卡森帮忙,就连卡森也忍受不了王室仆人的傲慢与排挤,巴罗在一旁嘲笑卡森;明天就要举行阅兵仪式,室外的座位需要连夜布置好,可天却下起了大雨;主张爱尔兰独立的极端分子策划了在唐顿刺杀国王的阴谋,准备行动……

影片中,编剧对过渡场面的运用非常到位。过渡场面作为解释性、穿插性和过渡性场面,服务于重点场面,引入功能性人物和配角,为剧情发展铺垫,调节节奏。如果过渡场面的“包袱”处理不好,重点场面的“包袱”就不会动摇。在这里,好的过渡场面往往能使配角和功能性人物的形象凸显出来。

我理解唐顿庄园

你了解那个时代。

回到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有人说它是一部家庭伦理肥皂剧,也有人说它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但在编剧费洛斯看来,把《唐顿庄园》当成一部历史剧未免有些低估了它。编剧费洛斯刻意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战前夕。一战是英国贵族逐渐没落的分水岭,也是英国从蒸汽时代向电气化时代过渡的时期。通过一座古老贵族庄园的变迁,可以折射出一战前后英国的社会状况,新旧价值观在这里不断碰撞、角力。这是一首对旧世界的挽歌,也是对新世界的致敬。

因此,《唐顿庄园》并不是简单讲述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八卦和阶下囚的故事,它呈现的是“传承与创新”的冲突与呐喊,写时代精神,看人物命运。

故事除了一战背景外,还涉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战前)、肆虐的西班牙流感、爱尔兰独立战争、德国纳粹主义兴起、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英国遗产税开征、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当时以男性为主导、阶级分化明显的英国社会,女编剧费洛斯对三位贵族女儿的设定也十分有看点。正如剧中所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从第一季到第六季,英国女性地位的上升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符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冲击了原本阶级分化严重的英国社会,男仆奔赴前线,女仆端菜……还有战后英国女性自主权的觉醒,新贵族与新兴中产阶级的蓬勃发展,工人阶级的崛起(相比于仆人,工人为了赚取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更愿意到工厂或商店工作)……这些由旧到新的过渡场景,如同厨师帕特摩尔太太手中的小苏打,被巧妙地拌入了《唐顿庄园》的面团之中。

团体戏是特色,细节很重要,套路就是缺陷。

我们知道,英剧相比美剧,商业压力和收视压力较小,制作精良,注重品质,一部经典的英剧总能让人期待不已。

与很多剧情强、节奏快的美剧不同,英剧《唐顿庄园》看似不温不火,实则波澜不惊;看似悠闲地讲述,实则矛盾重重。故事从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开始,以庄园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但又不完全局限于只展现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该剧看似缺乏张力和强烈的外部冲突,其实不然。有人物性格冲突,有主人公内心冲突,也有时代巨变带来的外部冲突。戏剧冲突的关键在于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层面。注重揭示和刻画人物内心行动的发展轨迹,更是可贵之处。

剧中,有大量的晚餐和宴会场景,生动再现了当时英国贵族家庭的典型生活场景。对于英国贵族来说,就餐是一种仪式,总是要更衣盛装出席。而对于平民和仆人来说,食物和填饱肚子才是重点。而这种贵族式的表现方式,也运用在了剧中人物的转变上。在第四季中,该剧用一场带有贵族标签和仪式感的骑马戏,宣告女主角玛丽已经从马修去世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在创作手法上,编剧们以一两件大事贯穿每一季。例如第一季,“唐顿庄园易主、玛丽丑闻”两大事件贯穿整季;第二季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此时故事略显阴郁,“唐顿庄园成为伤兵疗养院、玛丽·马修的感情纠葛”贯穿整季。其中,疗养院情节取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唐顿庄园原型城堡主人赫伯特家族的真实写照。

每集都是根据几条既定的人物线索展开的,丰富多彩的群体剧是该剧的特色,通过每个人物独立的故事线索来铺陈,比如第一季中贝茨的“去还是留”,第三夫人西珀的“争取女权”、帕特摩尔夫人的眼疾等。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主人公玛丽的傲慢与偏见,看到了主人公老伯爵夫人的智慧与英式幽默,看到了二夫人的嫉妒、难过与成长,而且也看到了配角仆人托马斯徘徊在好人与坏人边界上,看到了他外在的异类,也看到了他内心的孤独……

此外,在人物塑造方面,编剧善于把握细节。例如在刻画罗伯特伯爵和科拉夫人生气的心情时,每到这个时候,罗伯特少爷总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而表达出不满,无论是管家莫斯利的头发,还是爱犬伊西斯的调情等等。这既有喜剧效果,又符合人物性格。

不过,虽然编剧们在人物关系上花了不少心思,但对于一部六季的剧集来说,保持创作的连贯性并非易事,需要通过不断的场景拓展来实现,比如引入新的人物、新的恋情、新的三角关系、新的强强冲突等。第六季以玛丽·亨利的新恋情和医院的时代改革为背景,这是罗伯特少爷将权力移交给继承人玛丽的一季,也是编剧们写不出东西、后劲不足的一季,套路深了难免陷入创作的泥潭。一些诸如“通过误诊改变剧中人物关系”之类的情节在剧中被多次使用。

休斯夫人说:“再好的关系,也会有起伏。”这是《唐顿庄园》中“鸡汤妈妈”管家休斯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至理名言。在时代大潮面前,人往往微不足道,对于现代人来说,“传承与创新”亦是如此。

电影最后,当女主角玛丽接受祖母老伯爵夫人的请求,正式接过唐顿庄园主人的接力棒时,仿佛是对现实的呐喊。现实中,唐顿庄园的原型赫特利城堡,依然一如既往的由管家克林打理。几百年的餐具依然摆放如初,依然保持着井然有序、精致的接待标准。庄园狼头大门上镌刻的法语“我只为你服务”依然清晰可见。如今,现代英国私立学校依然保留着贵族的传统文化。或许,当我们读懂了《唐顿庄园》,也就读懂了这种文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