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去六零 高兰田的作品集

日期: 2024-09-21 09:01:23|浏览: 6|编号: 968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带着房子去六零 高兰田的作品集

人生路系列

第7章 农贸市场(3)

高清华的母亲抬头望着北街的小路口和西边一栋栋高大的青砖瓦房,忍不住随口问道:“这些高大的青砖瓦房是谁家的房子?”

朱灵芝的母亲说道:“我也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这是苏家的老宅子。”

高清华母亲笑道:“我知道,这肯定是苏半城家的老宅,蛟河市的苏家和我母亲在西三里的家是亲戚,我刚听我父亲和兄弟们说,他们从来没来过这边街。说实话,可惜苏半城家财大气粗,所以人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苏半城。据说他百岁的时候,百岁就是他出生的时候。他爷爷曾经数过家里的金锭,给他算过,就算一天用一锭金,也够他用到百岁以后。可惜苏半城从小就不好好学习,吃喝嫖赌,什么都干,不到二十岁就发了财,什么都卖。多亏了这个男人,他这样做了,否则的话,如果在蛟河解放的时候,他家还是一个富裕地主,那可要被批判了。不过他运气好,在蛟河县解放前三年,他就已经变卖了所有的财产,去给别人当雇农了。所以土改来了,按照政策,根据解放前三年当地的经济状况,把他家划为贫雇农。后来政府土改干部觉得不合适,就改成了破产地主。但按照政策,他确实符合腐败雇农的条件,所以后来他家干脆说他这个阶级是花花公子。这件事情在蛟河县干脆当成了笑话,闹了很多年。

苏半成家从大地主沦落为贫农,但他的两个远房儿子,曾经给家里当过雇农的苏元文、苏元忠兄弟却发了财。土改时,兄弟俩都成了大地主。这套房子好像是他们的。苏元文好在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变卖家产支援八路军,还担任过县大队副政委,解放后担任过县委委员。可惜被打成右派,失去了工作,成了农民。

说话间,她们就到了朱灵芝的家,两个姐姐来到朱灵芝家的时候,高清华的母亲觉得自己还有事,就没有进屋,而是在院子里等了一会儿。

高青华的母亲看着朱灵芝家整洁干净的院子,羡慕的说道:“姐,看到你家整洁干净的院子,我就知道你是个爱整洁的人,你能有这么大的院子住,真是太好了,不像我们家那个小院子,里面住着我兄弟三家人。”

“本来我们家就我大哥和大嫂俩住,过得还不错。正好清华的三叔是八路军的一个排长,太原解放后就读军校,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当国家干部。可1959年干部下放,清华的三叔和三婶也从太原下放,先回老家了。我和三个哥哥有六个儿子六个女儿。那个小院子里住着那么多人,真是热闹啊!”

朱灵芝的母亲笑着说:“哎呀,六个男孩、六个女孩,你们家可真热闹啊!不过只要有人在,将来孩子长大了,对你们家来说也是一种福气啊!”

和高清华母亲说话的时候,朱令志母亲拿着钱从房间里走出来,说:“这跟我们家也差不多,原来我们家的院子跟我家二叔家的西院中间有一扇门相连,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他二叔一家人就两个院子合为一个院子住,我们回来之后才隔成两个独立的院子。”

两人先从北街出来,绕着巷子往畜产市场走去。正好看到一个姑娘骑着一头高大、乌黑油亮的驴子远远地走进市场;一大群年轻人正叽叽喳喳地跑过来看热闹。刚才被一群年轻人围着看热闹的猪羊养殖市场,一下子就跑了。这下猪羊养殖市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高青华的母亲看到认识的那个小伙子牵着两只大山羊去配种,刚做完一笔生意,就把自家有两只母羊要配种的事情说了出来,小伙子赶紧拿出一张纸记了下来。

朱灵芝的母亲远远看见一群人围过来看热闹,还不停地对着牵着驴的年轻女子喊叫,她不解地问:“姐姐,这些人在干什么,这么大惊小怪的?”

还没等高清华的母亲说什么,那个牵着两只大公羊来赶集的小伙子就笑着说道:“阿姨,我一看就看出来您不是本地人,那群年轻人围着县城良种场的二十八岁姑娘,姑娘正牵着一头大驴子,在和一匹母驴配种呢。”

养殖场的小伙子继续说道:“他们说这个姑娘是个小姑娘,但已经有男朋友了,而且是偷偷结婚的,就是为了吸引人,就说自己是个未婚小姑娘,目的是为了让别的生产队的种马和驴子无法和养殖场的驴子竞争。这就有点像以前大城市里的那些有名的女演员,为了吸引人,明明已经结婚了,却装作是未婚小姑娘。”

朱灵芝的母亲不解地问道:“生产队里的种马、驴子出来后,不也找个年轻女人骑着配种吗?就不怕种地竞争激烈吗?”

高清华妈妈笑着说:“姐姐,你过来我跟你解释一下,别让这小子听见你的洋腔洋调笑话你。”

两人走到一旁的时候,高清华的母亲低声说道:“姐,我们这小县城,谁会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媳妇干养牲口的活儿?姑娘骑牲口不就是光鲜亮丽一份工作,别的什么也没有!听说姑娘还要戴着胶皮手套,帮大黑驴把一尺多长的驴子东西塞进母驴和母马的肚子里。说起来,你大概不知道驴和马、骡子有什么区别吧?”

朱灵芝的母亲点点头,说道:“我只认识驴和马,至于骡子,我还真什么都不知道。”

高庆华妈妈笑道:“我猜你们天津女人大概分不出来吧。严格来说,骡子是不一样的。骡子分骡子和驴骡。大驴子是公驴。公驴和母马生的后代是骡子。公马也叫驹子,公驴和母驴生的后代叫驴骡。骡子有什么优点呢?精力旺盛,而且一般骡子不能生育,不用阉割。骡子和驴骡的缺点是只有一代,不管公母,都不能生下一代。所以我们在老家骂人的时候,也会骂没有后代的人,说是骡子。但不育也是骡子的一个优点。除了选出特别好的公驴和公马来养作种驴和种驴之外,种马、其他所有公马和公驴在幼年时都必须阉割。”

高庆华的母亲说:“因为只有阉割过的公驴、公马,性子温顺,才能给人用;没阉割过的公驴、公马,脾气都很暴躁,根本不能用。”

朱灵芝的母亲还是不解地问道:“好的种子场,为什么会有年轻的女孩子愿意干这种活呢?”

高清华妈妈笑着说:“那二十八岁的姑娘,想干一份合同工,一个月挣三十多元啊!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想找个正式工比登天还难,就算找一份合同工、临时工,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容易啊!听说连合同工、临时工都分好几种,有劳动局的合同工,有单位的合同工,临时工好像还分计划内临时工和计划外临时工。

“分很多种,专家们能说的也很多,我们也没法说清楚。我是说,哪怕是最没用的临时工,也得找个有名气的人来干!不然,种子场也不会白白雇一个年轻姑娘当合同工干这种活儿。你想想,要不是看在合同工的份上,姑娘家和婆家也不会让他们家年轻姑娘当众干这种给马驴搬抬工具的活儿!一个年轻姑娘干这种活儿,不管怎么说,也不好!”

这时,高清华的母亲问小伙子什么时候能弄只公羊来配自己的母羊,小伙子随口说,等中午集市结束后过去看看。

高清华母亲急忙说,下午就不用去了,等没有大集市的时候再专程去吧。

两位老姐妹从牲畜市场出来,转身向粮市走去。

一路上,朱灵芝的母亲疑惑地问道:“姐,我没听懂你刚才的话,你急着要配种两只母羊,她们说中午集市过后再来,你怎么不答应?非要让她们过两天特意过来?”

高青华妈妈笑着说:“姐,你虽然对养猪养羊不太懂,但你应该知道,人家着急怀孕的时候,还非要让男方休养几天再交配?你想想,在这集市上,这两头山羊要和母山羊交配大半天,不知道要交配多少次。等他集市结束后到我们这里来,就算他配种母羊,也未必能怀孕。虽然母羊交配一次不怀孕,在围栏期间可以免费再配种。但那样太浪费时间了,耽误了我家两头母羊怀孕生小羊的时间。所以我还不如就等两天再配种母羊,保险点!”

朱灵芝的母亲听完后,赞叹不已地点点头:“姐姐,你真是聪明,这些事我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啊!”

高清华的母亲笑着说:“姐姐,你很有教养,不到两年,这些老百姓的琐事,你都懂了。我们家一九六零年刚下放农村的时候,我可不如你啊!今年已经下放六年了。”

高庆华的母亲继续说:“他们在农村什么都是被逼着学的,至少现在只要有钱,就能在集市上买到很贵的粮食,比1960年好多了!1960年我们家刚下放农村的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那两年,多亏二哥是医生,认识的人多,我们就是去食堂吃饭也买不到粮食。二哥叫人给我们买萝卜,买了一些白萝卜和胡萝卜,一块钱一斤。那两年我们吃煮萝卜都伤胃,现在只要闻到煮萝卜的味道,全家就恶心想吐!现在比那时好多了,最艰难的那几年总算熬过来了。”

姐妹俩先是在粮市里转了好几圈,询问、比较各种粮食的价格,然后一边买小麦、玉米、小米,一边砍价。高清华的母亲先是帮朱灵芝的母亲买玉米、小米、小麦,然后高清华的母亲特意让卖粮的人帮忙把粮食送到朱灵芝家里。

看着朱灵芝母亲和卖粮人走远,高清华母亲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跟他们讲清楚自己所知道的电磨加工点,心里有些不放心帮他们到底。

她知道,正常情况下,不能只依赖一个电磨加工点,要知道好几个地方,以免忙的时候耽误事情,赶紧大声喊了一声,追了上去。把附近几个电磨加工点的地址告诉了朱灵芝妈妈后,高清华妈妈就回到粮市自己买小麦去了。

因为丈夫这次是送儿子回家转学,虽然丈夫在探亲假,车票可以报销,但儿子庆华的半价票却要自己掏,所以这个月剩下的钱就紧张多了。她看着手里所剩无几的钱,本想少买点小麦,但又想到丈夫刚把儿子庆华送回转学,今年已经休了十多天的探亲假,今年丈夫不可能再回家带面粉过年了,她只能靠自己在家里买贵的小麦过年了。好在离春节还早,趁着麦价还便宜一点,她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咬着牙买了三十斤小麦。

往年,丈夫春节回来,都会带回两袋面粉,基本够全家吃一年的细粮了。这几年,全家就靠那几十斤白面,过一年的口腹之欲了!这些面粉,除了过年等节日,就用来包饺子了;更多的时候,家里有事,需要我帮忙,我准备饭菜的时候,就给他们一碗面,最多一个小小的煎饼;家里谁头痛发烧了,我就用葱姜炒锅,再加一碗热面,帮他们发汗。所以当时蛟河县的方言里流传着一句话:“装作有事,喝一碗热汤。” “装病”在蛟河话中是指头疼、发烧之类的小病,而蛟河话中的热汤则是指面汤,也就是热腾腾的面条。

这几句话,其实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蛟河农民生活的艰辛和面粉的严重短缺状况!

由于生产队多年没有给土地施肥,又没有水灌溉,小麦产量很低,上交公粮后所剩无几。因此,当地更多的时候,百姓用绿豆代替小麦,许多生产队种的绿豆比较多。除了煮绿豆饭、绿豆汤外,蛟河还有几种特殊的绿豆利用方法:一是在蛟河,历史上就有用绿豆做粉丝的习惯,而且做出来的绿豆粉丝比用红薯粉做的粉丝品质好很多。

红薯又叫甘薯或白薯,在蛟河话里,红薯不叫地瓜而是山药,因为名字和常见的药食同源的皮黄肉白的山药一样,所以也有人叫它红皮山药。幸好当时蛟河还没有这种药用山药,不用担心歧义。绿豆在蛟河还用来酿白酒,因为成本太高,这两种用途已经被红薯也就是当地所谓的红皮山药所取代。绿豆的第三个用途,是蛟河县大部分农民多年来都用它来代替面粉!

农民从生产队领到的绿豆,除了少量用来做饭、做汤外,大部分都用来磨成很细的绿豆粉,当地人称之为杂面。杂面主要用来代替面粉擀面,也有一部分用来包饺子。虽然杂面的口感远不如面粉,但在面粉紧缺的时候,它却起到了替代面粉的重要作用!

往年,高清华的母亲和丈夫曾约定,丈夫休假回家过年时,会带回来面粉。

山东的商品粮供应毕竟以细粮为主,所以我丈夫平时都是去青岛郊区的集市上买一些玉米之类的粗粮来拌饭,或者买点小麦加工成面粉再交给食堂换取饭票。

往年,高清华的父亲都会等到春节回家,然后随时用饭票去小卖部买两袋面粉,然后装进两个特大号的袋子里,上火车时由丈夫一前一后扛在肩上。

由于当时还处于春节前的初冬,高清华转学太过突然,他还没有做好回家的准备。尤其是高清华虽然随父亲在青岛读书,但他的城市户口早已在1960年随母亲迁回河北农村。俗话说,小子吃爹吃娘!他和父亲两人单独吃饭肯定不够吃,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在郊区的大集市上买昂贵的食物。两人勉强维持了几年的生计。

此外,清华父亲工作的工厂,位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一家拥有一万名员工的大钢厂原址。1960年企业整顿时,这家拥有一万名员工的钢厂被关闭,只剩下他们一家只有几百名员工的小厂子。因此,除了废弃的厂房外,原厂还有大片空置土地。

虽然后来老厂房被改造,有几支部队搬进了废弃的厂区,作为营房使用。但因为地大人少,厂区里还有不少空置的小块土地。于是父子俩闲着没事就开垦了几块荒地,种上了小麦、玉米和蓖麻籽。粮食可以直接加工,然后送到食堂换饭票买饭吃,或者留一些给父子俩自己做饭吃;蓖麻籽则用来换取食用油或者卖掉。

今年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父子俩觉得春节还早,多余的饭票都用完了,还没来得及去集市买,所以今年冬天回家时,他们空手而归,只好想办法买白面过年。

称完重量后,高清华的母亲从布袋里拿出一个白布面粉袋,让卖狼粮的人把小麦倒进面粉袋里,再称了一遍,确定满重。然后她扛着小麦朝城门外的西北门走去。为了方便,她直接把小麦送到北门附近的一个电磨点,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和麸皮后再回家。她用一个用旧布特意缝制的小袋子来装麸皮。在她眼里,麸皮也是可以拌在粮食里吃的宝贝,她知道有钱人家是不吃麸皮的,麸皮是用来喂鸡喂猪的。

但自从经历了1960年大饥荒之后,她觉得任何浪费食物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她不仅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教育孩子。

所以即使过了半个世纪,她已经九十多岁了,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但看到有人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粮食,没人管,任由鸡刨、老鼠偷,她还是会到人家家里去,讲一讲1960年饥荒时,没有粮食吃,只能靠树皮、麸皮和蔬菜度日的往事。她也不管年轻人愿不愿意听,总是会主动上门,讲一讲当年饥荒时,没有粮食吃,只能靠树皮、麸皮和蔬菜度日的往事。这是后话了,我就不细说了。

高庆华家不仅养了一群鸡鸭,还有两只大母羊和三只半大的羊,其中一头是公羊,不过公羊已经被一个专门挨家挨户阉割猪羊的人阉割了。

高清华的母亲打算把这只小公羊养到春节再宰杀过节。她在猪圈里还养了一头小公猪,也被屠夫阉割了。阉割后的公猪和公羊的蛋,或者说睾丸,是商人的收入来源,但高清华的母亲总是和商人讲价,最后能把好肉留下来。然后调好调料煮熟,留给两个儿子吃,因为她听说男孩子吃这些珍品,不但对身体好,对后代也有益!据说这些公猪和公羊从小就必须及时阉割,如果不阉割,不但忤逆难养,还会一直惹是生非。一旦阉割了,这些猪羊就像太监一样,听话又容易长肥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