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通用13篇)

日期: 2024-09-29 10:02:21|浏览: 11|编号: 9877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通用13篇)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通用13篇)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小动物。

2、初步了解小青蛙的主要特征,知道小青蛙是益虫,培养朴素的环保意识。

3、通过游戏,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跃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跳跃能力,尝试垂直跳跃接触物体。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录音机、录音带、音乐《行走》,2.青蛙头饰、麦田背景图、若干“害虫”、荷叶垫(10张)、平衡木(2套)

活动流程:

1、听音乐《走》并组织坐——让孩子思考、谈论、学习,引导孩子回忆对小动物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

2、可爱的小青蛙——在调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了解小青蛙的特点:

1、听、猜、学:通过听声音,引出小青蛙,听懂青蛙的叫声,引导孩子学习青蛙有节奏的叫声。

2、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观特征:穿绿衣服、白肚皮、圆眼睛、唱歌、呱呱叫。

3、学看一看:了解小青蛙的能力。跳跃:发动孩子学习游泳: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孩子学习捉昆虫:观察青蛙捉昆虫的动画图片,了解小青蛙是益虫,可以捕捉昆虫。害虫又很敏捷。

4、老师:青蛙不仅会唱歌、跳跃、游泳,还会捕食害虫,激发了孩子们对小青蛙的喜爱。

3、可怜的小青蛙:通过幼儿观看幻灯片,教育幼儿爱护小青蛙,不乱扔垃圾,培养朴素的环保意识。

4、游戏:能干的小青蛙规则:孩子们戴上头套,双腿跳下河岸。跳过荷叶。到达稻田后,双脚跳起。捕获害虫后,从两侧返回,将害虫放入篮子中。去吧,抓住它。

5、结尾部分:知识拓展,让孩子知道小青蛙在冬眠老师:冬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吃饱了,就要冬眠了。小青蛙也要冬眠,等到明年春天天气变暖再出来。为了捕捉害虫,让我们学习如何像小青蛙一样冬眠吧!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二部分

活动目标

1、模仿青蛙跳跃,初步学习双脚定点跳跃的动作,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能力。

2、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孩子通过活动学习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得像一个池塘,地上有荷叶和小昆虫。

2. 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1、热身节奏:小蝌蚪游呀游。听音乐,跟着老师打节奏。走到池塘边:“小蝌蚪游啊游,摇尾巴摇头;小蝌蚪游啊游,摇尾巴摇头。”

2、双脚跳跃的初步练习

1、带领青蛙跳。我的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嘎嘎嘎,好多小青蛙一起喊:嘎嘎嘎,嘎嘎嘎。小青蛙会跳吗?我们和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玩吧。

2、自由练习跳跃动作。看看那边。还有一片大荷叶。我们跳到那里去玩吧,好吗?但我们要跳过这些小荷叶,不能跳进水里。先到的小青蛙会坐在荷叶上等我们。

3.再次练习跳跃。我们跳过了那么多小荷叶。来吧,为自己鼓掌——我很棒。刚才小青蛙跳得很好。谁愿意来给我们表演?请一些孩子上来表演。 (这里特别强调上下跳,特别是双脚一起跳,适应孩子的表现。) 我们一起跳到大荷叶上。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练习跳跃的游戏:小青蛙捉昆虫

(1) 第一局比赛时坐下休息,

谈话内容是:小青蛙又累又饿,想吃虫子。好吧,妈妈,先去找虫子吧。你坐在这里等我。老师示范并捕捉,

吃虫子:(儿歌)一只小青蛙,跳来跳去,捉虫子,本领很大。小青蛙非常善于跳跃和捕捉虫子。嘎嘎嘎嘎,好大一只虫子,嘎嘎嘎,你看,它进肚子里去了。 (将虫子粘在衣服上)。你看,荷叶上有很多虫子。你也来抓虫子吧。请注意,每只小青蛙只能捕捉一只虫子。孩子们边玩耍边背诵儿歌。

(2)再玩一次

1、荷叶上还有很多虫子。我们也抓住了他们。评估首场比赛的情况,提出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问:你发现了多少个bug?数一下他们。

4.放松练习

1、小青蛙玩得很开心,嘎嘎嘎,我们去水里游泳吧:(儿歌)小青蛙,在水里游,游啊游,真高兴。

2、离开活动室并结束。

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和引导孩子创造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有欢快的背景音乐陪伴。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量来调整游戏的数量或者沿途添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三章

《可爱的小青蛙》教学的思考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册第二单元(第18至19页)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完2、3、5乘法表后安排的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问题。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小青蛙贯穿始终,以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入数学问题,设计连贯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子目标。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能力目标是运用2、3、5的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到动物保护教育中。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目的。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看到了教学设计的不足。

首先,复习导入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为新课的内容做铺垫。有的同学在复习公式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看出了自己对公式的不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抓住这个实际问题并集中精力解决它,而是忽略了它,这给后来用公式解决问题带来了麻烦。

其次,学生参与度不够大,课堂教学评价不够。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游戏。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参与度还不够。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接受培训。课堂教学中也忽视了对学生及时准确的积极评价,没有真正发挥积极激励作用并获得成功感的学生太少。

第三,课堂上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恰当。由于课堂练习持续时间太长,最终导致课堂总结被忽视,整堂课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这堂课是我学习、思考、成长的机会。虽然不成功,但我会在反思中进步,在探索中前进。

《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1、源于生活,紧密结合实际。

本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知道如何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问题。

2.鼓励不同思维,激发创新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这张图,你想问什么?有哪些不同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如何列出方程?”同学们踊跃发言,大家踊跃发言。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使智慧的火花燃烧得更加明亮、更加强烈。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四章

1、教学内容2、3、5中九九乘法表的练习

教材第18页的内容和第19页的“练习”问题1。

二、教学目标

1.回答三个与“可爱的小青蛙”相关的问题,掌握所学的公式。

2.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灌输爱护动物的思想。

3、正确熟练地计算重点难点。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小试卷。

五、教学过程

(一)审查

1、同桌互相背诵2、3、5的乘法表。

2. 匹配密码。

老师说公式前半部分,学生说公式后半部分。

(二)基础练习

1.多媒体播放课本第18页的《恋一恋》。

(1)说说图的意思。

(2) 在小试纸上独立连接。

(3) 报告结果。大屏幕显示。

(4)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多媒体呈现两套包含两只小青蛙的题,即教材第18页的“比较”画面。

师:青蛙兄弟想捉河里的害虫。河里的每一朵莲花上都有一个乘法口诀,所以他们决定比赛。看看谁先到达另一边。

说明:完成一组问题后,你将到达彼岸。

男孩们做左边的一组问题。女孩们做右边的一组问题。 (学生做,老师检查)

报告、纠正,并请有错误的学生解释。

3. 出示课本第 18 页的“做数学题”。

老师:现在我们来帮青蛙妈妈算一算:每只青蛙吃了9种害虫,那么三只青蛙总共吃了多少种害虫?

(一)阅读题

(二)独立完成

(三)报告并修改。对于全部答对的学生,老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微笑的青蛙妈妈来鼓励他们。

4. 小青蛙正在找家。

“有一只小青蛙,快去找家吧,跳,嘎嘎,跳,嘎嘎,嘎嘎,嘎嘎,小青蛙找到家了!”

多媒体带有声音:

(三)思维练习

(四)课堂小结

在本课中,我们连接了 2、3 和 5 的乘法表。您获得了什么?你好吗?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五章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册第二单元(第18至19页)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完2、3、5乘法表后安排的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问题。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状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学习,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可以从老师展示的图片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也有一定的相互评价意识。班上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2、能力目标:运用2、3、5的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动物保护教育。

教学设计

1. 审核导入

1. 熟记所学过的2、3、5的乘法表。 (全班分成两组,两组一起背公式。)

2.用乘法口诀说出两个乘法口诀。

2、创设情境,激发教学趣味。

1.问题介绍。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些新朋友。你想认识他们吗?

老师:那老师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看你能猜出是谁吗? (大眼睛,大嘴巴,说话嘎嘎嘎嘎,大家都夸他能捉害虫)

老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青蛙带来了三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助解决。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通过猜谜语、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看图并解释其含义。介绍第一个问题。

(1)学生看图思考。

(2)请学生解释图的含义。这就引出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把蝌蚪放进了水池里,但是蝌蚪却找不到妈妈。

(3)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连线帮助蝌蚪找到妈妈。 (四人一组讨论每个人都使用什么公式。)

(4)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并将写有计算的蝌蚪卡片发到小青蛙身边,然后集体交流活动中使用的公式。

3.引入第二个问题。

(1)请学生看书上的“比较”,思考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思想。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小青蛙过河。

(三)解释规则。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准备并完成书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交流。

(4)请两组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比赛。

(5)确定获胜组并讨论一起使用的乘法口诀表。

4.介绍第三个问题。

(1)看书“算”,要求学生读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与全班交流,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并集体修改。

3.课堂练习。 (练习,问题 1 和 2。)

4. 课堂小结。学习这门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专家。它们每天捕捉约120只昆虫,每年吃掉10,000至15,000只昆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六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2、运用2、3、5的九九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册第二单元(第18至19页)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完2、3、5乘法表后安排的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问题。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学习,本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可以从老师展示的图片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也有一定的相互评价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到轻松、愉快。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和案头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教学趣味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好的?

学生:妈妈。

老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蝌蚪(展示很多蝌蚪的图片和方程式),它们非常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它们却找不到它们。他们应该做什么? (出示一块小黑板,上面有 6、18、12 岁的青蛙图片)

学生:(都说)我送,我送。

老师把算式卡发给同学们,大家按照座位顺序把写有算式的蝌蚪送给妈妈。 (此时录音机播放着《世界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好卡片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求看计算公式,讲公式。

“3×9”卡片上,学生们面面相觑,一脸的疑惑。他们都说找不到合适的卡,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上拿出了一只青蛙,上面写着数字27。画面,学生高兴地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老师:(指着算式让全体同学说出公式“三九二十七”)“妈妈找到了,你知道我们在寻找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蝌蚪吗?” (学生成为第一个发表评论的人)。

(老师板书:乘法公式)

(2)接力赛(练习教材第19页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表来进行接力赛。 (出示三块小黑板,每块都有几道计算,上面铺着白纸,同时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分成三组,每组用红、黄、蓝粉笔当指挥棒。团体。每组第一名学生撕下计算白纸并写下结果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直到全部都完成。

所有计算均已完成。获胜组将根据速度和准确性确定。

随着“出发”的一声响起,各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师生共同核对各组写下的算式,同时说出公式。老师给获胜组的每个学生颁发了一颗小星星,戴在他们的头上。

(3)运用乘法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看这张图,(课件展示的是教材第19页《实践》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个窗户。

学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学生 3:我想知道大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谁能帮助学生用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了起来。

学生1:我看到一张五层楼的照片,每层有8个窗户。 “五十八四十”的意思是有四十个窗户。

老师指着门口引导。

学生1:(大声)三十九个窗户。 (老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奖励了他一颗大星,全班同学都称赞他。)

学生2:我认为“同学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不能用公式来解决。

老师:如果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一样的话。 (拖长声)

学生:你可以用乘法。

师:乘法怎么用?

学生:我要数一下有多少个班级。

师: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一样吗?

学生:当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同时,应采用加法计算。

老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个班有多少人(指着黑板旁边的题库),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放入题库。

学生3:如果你告诉我每层楼有多少米,我可以用乘法表算出大楼的高度。

老师点击课件,显示大楼每层高约3米。学生们齐声喊道:“三到五十五,楼高15米。”老师指着“尧”,学生说这栋楼高约15米。

师:你能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们拿出笔记本做作业,老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9页第3题)请仔细看这张图。谁在做什么?

学生1:小熊买了一辆玩具车。

学生2:小象是一名推销员。

(课件展示了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卡5元,1张卡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片后,同桌就会扮成小象、小熊来对话。

师:从这次对话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小熊花了25元买了一辆玩具车。

学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格是25元。

学生3:大象不需要给熊零钱。

学生4:这样的玩具车每辆售价是25元。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这次购物之旅,我们又用到了九九乘法口诀表。现在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过程。

老师个别指导,发现了问题:3×5=15+10=25(元),然后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计算有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现:3×5≠25。公式应分为步骤:3×5=15、15+10=25。)

(此时,让学生躺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课本第24页练习1的问题1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参加了几次小组讨论,同学们问了很多问题。老师,我也有几个问题。它们和你的一样吗?

课件演示问题:

(1)购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 您在学习用品上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老师:告诉同桌你的计算公式。 (与同学交流后,用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和公式。)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可以用乘法表计算我住的建筑物的高度。

学生2:我买东西的时候会用乘法表算账。

学生 3:我做数学很快。

……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很多东西。您可以快速正确地使用2、3、5的乘法公式。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5)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源于生活,紧密结合实际。

本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知道如何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问题。

2.鼓励不同思维,激发创新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这张图,你想问什么?有哪些不同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如何列出方程?”同学们踊跃发言,大家踊跃发言。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使智慧的火花燃烧得更明亮、更强烈。

〖案例点评〗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力,也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合作沟通,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让枯燥的数学变得友好、生动、有趣,也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编者评语〗

这是一堂练习课,旨在巩固和应用您之前学到的乘法表。本课主题情境及练习题1是练习口算,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练习题2至5是解题。教材中共有34道口算题。本课中每个学生独立解决了多少题?是不是太少了?这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蝌蚪找妈妈”和“接力赛”上,但每个学生有效的练习却很少。这种实践组织方式不宜推广。

至于解决问题的练习,是否应该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练习中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集体解答来解决,就会掩盖学生独立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障碍。课程表面上可能很顺利,但有真正的成功感。恐怕学生不多。因此,应该先让学生去做,碰壁也没关系,然后针对遇到的障碍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全班或小组讨论。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七章

教学理念

用与青蛙相关的问题练习乘法表。

创设动物参与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渗透动物保护教育。

活动准备头饰,小图

教学流程:

活动一:小蝌蚪寻找妈妈。

1、播放《蝌蚪找妈妈》教学片段。

告诉我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2. 今天我们要和蝌蚪一起玩找妈妈。我们来比赛吧。谁能先找到妈妈?

老师扮演青蛙妈妈的角色,头饰上写着“12”。几位学生扮演小蝌蚪,脖子上挂着乘法运算卡片,随着音乐寻找青蛙妈妈。乘法方程的结果必须与 12 相同。

3 小组交流:谁找到了妈妈,她找到合适的妈妈了吗?

4. 交换角色并重新玩游戏。

活动 2:比较。

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青蛙。他们要来一场比赛,看谁能先游到对岸?

1、活动规则:两组同时进行比赛。每组有四个人。每个人做两个问题。他们先排队。完成任务的学生会后退,后面的学生会追上。

2. 游戏开始。

3.选出获胜队伍。

活动三:练习。

1.青蛙最喜欢吃什么?

青蛙很擅长吃害虫,所以我们需要照顾它们。看,一只青蛙可以吃掉 9 种害虫。 3只青蛙能吃多少种害虫?

2、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请注意 3x9=27 和 3x9=12 之间的比较。

同桌讨论:“这座楼高多少米?”

主解总共有多少层?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作业:找出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反思:

《可爱的小青蛙》小班教案第8章

一、教材解读:

《可爱的小青蛙》是学习2、3乘法后的综合练习课。教材用三个与青蛙相关的问题来巩固所学的乘法公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2、3的乘法,为学习4、5以及以后的乘法,甚至使用公式做好准备。要想做好创业的准备,这部分知识一定要扎实、巩固。渗透动物保护教育。

2、学业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2和3的乘法表。虽然他们知道,但他们很容易混淆,有时甚至忘记。他们无法熟练地应用它。他们需要思考它,但他们无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这节课必须先复习一下。反复背诵、应用,然后拓展思维,编题,拓展学生与现实的联系。最后渗透出爱护动物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公式。

2、过程与方法:掌握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关爱小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乘法口诀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困难:熟练使用学识渊博的公式,根据问题的含义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它们4.教学过程

(1)创建情况。

1。告诉一个谜语,导致这一课。

“大眼睛,张大的嘴巴,说话时夸克,每个人都赞美他捕捉害虫。”

学生,猜猜这是什么:

2。将主题写在黑板上。

(1)您过去几天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团体讨论和归纳。

在报告的基础上,老师以有组织的方式撰写了先前部分的内容。

公式2和3应记住。

(2)问题探索和经验见解。

1。连续:

组织学生告诉图片的含义并连接线路。

小组沟通和整个课程报告。

2。“比较”:

到达另一侧的人首先会得到危险信号。

3。“做数学”:

每只青蛙吃9个害虫。 3个害虫吃了多少个害虫?

沟通,还有什么其他问题,我们的朋友是青蛙?为什么?

(3)实际应用。

“实践”:

1。做数学:

4×3 = 2×5 = 3×6 = 5×5 =

8×3 = 2×8 = 7×2 = 3×3 =

2。建筑物的每个楼层约为3米。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3,4(省略)

(4)扩展:学生,我们已经学会了2和3的乘法。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来弥补自己的问题吗?谁的汇编既合理又创新?小组可以一起工作。

(5)课程摘要。

5。课程资源开发:

创建场景与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的热情和学习效果有关,使学生能够在场景中独立探索和掌握新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很高。这种资源的发展有效地动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充满热情,学生学习得很好,有意识地参加。

“可爱的小青蛙”小课程计划第9章

教学目标:

1。合并2、3和5的乘法表;

2.提高学生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并根据特定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可爱的小青蛙”的主题,为保护有益的动物提供教育;

教学重点:

编译和掌握2的乘法表。

教学难点:

探索记忆2的乘法表的方法。

教学准备:

翻转图表和乘法表。

教学过程:

1。场景创建

老师:青蛙是我们的人类朋友。每天可以吃很多害虫。今天,焦虑的母亲青蛙正在寻找他们的孩子。让我们帮助母亲青蛙找到他们的孩子。好的?

2。问题探索

1。学生独立完成该系列。

2。报告和交流并告诉您的想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