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柳莺的叫声 那些在北京发现的鸟种们

日期: 2024-10-30 19:04:22|浏览: 10|编号: 1062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褐柳莺的叫声 那些在北京发现的鸟种们

每个生物分类的研究者大概都梦想着公布新物种,但在当今时代,人类的足迹几乎已经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多的昆虫、鱼类等新物种可能会出现。对于鸟类、人类和哺乳动物来说,发现新物种是一件稀有而又罕见的事情。这不禁让人回想起物种发现的黄金时代。

当时,许多西方博物学家,或者是热衷于博物学及其研究的传教士、外交官,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发表了大量的新物种。当一个物种首次被科学描述时,用于公布名称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采集模式标本的地点称为模式起源。福建高墩和四川宝兴都是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北京虽然不能与上述两个地方相提并论,但由于传教士、外交官的集中,加上这里是华北通往内蒙古和西北的必经之路,博物学家们并没有忽视北京这座古城。盘点一下,自1860年代以来,北京共贡献了5个半鸟类新种。哎呀,怎么还有一半呢?别急,我们把这五个半一一拼起来。

在鸟类研究和物种发现方面,Sven Hou()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这位英国外交官已在中国工作19年。虽然他长期生活在厦门、宁波等中国南方城市,但他也为北京鸟类的发现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北京最具特色的鸟类——山鹛和山噪鹛,都是他第一次发现。

1868年,思文侯从广州出发北航,途经烟台、天津等地,到达北京、张家口。一路上采集了很多动物标本,栖息在北京周边低海拔山区的山鹛和山鹛也没有逃过他的注意。

山鹛和山鹛分别属于雀形目鸦科和鹛科。山鹛全身布满竖纹,而山鹛身着纯棕色的衣服。虽然它们的外表不同,但它们的栖息习性却十分相似。他们都生活在中低海拔山区。它们都喜欢在灌木丛中活动并形成小群。当它们三三两两分开觅食时,常常用叫声来相互交流。这两种鸟几乎成为中国特有的鸟类,仅在毗邻中国的朝鲜有小范围分布。因此,当国外观鸟者来北京观鸟时,山鹛和山鹛都排在目标鸟种的前列。

事实上,北京周边的人们对这两种鸟并不陌生。冬季,这两种鸟经常到低海拔地区觅食并过冬。没有茂密灌木丛的覆盖,更容易观察。到达。老百姓称山鹛为“山鸫”、“黑老婆”、“大背弦”;他们称山鹛为“小背绳”、“大尾狼”,形象生动。

不知道斯文侯爵有没有和当地的猎人交流过,或者有没有听说过“大尾狼”这样有趣的名字,但他一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两个新物种。就在这一年,斯文侯爵在顶级鸟类学杂志《Ibis》上发表了山鹛和山鹛,并给它们起了两个正式名称:(山鹛)和(山鹛)。从鹛的种类名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标本是从北京采集的。

山鹛和山鹛是北京山区常见的鸟类,但侯斯文此行在北京采集到的另一种鸟类却并不常见。 1870年,斯文侯发表文章。通过从北京采集的标本,他建立了稻田苇莺新亚种。它在稻田芦莺的帽子下生活了一百多年。后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个亚种与生活在新疆的稻田芦苇莺有很大不同,于是将其分离为钝翅芦苇莺,学名也改为。钝翅苇莺虽有“名正言顺”,但记载却很少。 《北京鸟类》中只提到1962年5月28日在大有庄和8月9日至24日在东郊慎树庄,有采集记录。 《北京鸟类学》出版30多年来,观鸟人数爆发式增长,长焦镜头逐渐成为观鸟者的标配。然而,钝翅芦苇莺直到2014年才出现。2018年5月31日,丹麦观鸟者叶思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记录到了一只。这被认为是与这只神秘鸟的“新关系”。此后,奥森、沙河等地芦苇增多。有些地方还持续有钝翅苇莺的记录。

在奥森拍摄的钝翅芦苇莺

在北京的模式起源鸟类中,我们提到的前三种是我们的“老朋友”司文厚发现并命名的。下面提到的两位的名字我们都不是很熟悉。他们是棕眉莺的命名者米尔恩-(爱德华)和黑头莺的命名者。这两个人都没有去过中国。这两个物种均于 1865 年出版。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就涉及到我们的另一位“老朋友”谭维道了。

David Tan可能是中国生物收藏史上最著名的外国人。他收集了麋鹿、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等著名物种并将其介绍给西方人。谭维道是法国传教士。不过,他对传教工作并不是很热心,但对博物学却很热心。来中国之前,他通过汉学家儒连认识了巴黎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动物学家爱德华。等人,并接受他们的委托,到中国采集生物标本。谭伟道抵达中国后,不辱使命,采集了大量优质标本并发回法国。 Milne-He通过研究谭维道的标本发表了这两个新物种。其中,棕眉莺标本采自北京西部和西北山区,黑头莺标本采自北京北部。 19世纪时,北京的范围比今天小得多。通过对比谭伟道的行程和今天的物种分布记录,我们可以推测棕眉莺是在门头沟百花山采集的,而黑头莺可能来自长平山。在这两种鸟中,棕眉莺的记录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外貌与棕莺和巨嘴莺非常相似,这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过,随着观鸟人数的不断增多,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北京郊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也逐渐发现了它们,而且黑头龟的分布也更加广泛​​,从山区到近山平地,包括植物园、颐和园等公园。你可以看到他们。这只坐在树干上、低着头走路的可爱小鸟也成为了中国观鸟协会的标志。

棕眉莺

黑头粉刺

我们已经谈到了北京的五种新鸟类,那么另一半是什么?为什么是另一半呢?别担心,它即将出现——大沙锥,也是由Sven Hou发现并命名的。 1860年鸦片战争期间,侯思文随英军北上,在辽东湾、渤海湾地区采集、采购标本。侯思文在天津塘沽和北京之间,获得了巨型沙锥的标本,并于1861年在《宜必思》上发表。也许由于绥君生活忙碌,他没有记录藏品的具体地点。当时,通县、大兴还不属于北京。我们只能猜测,也许它是收集在这里的。我们算一半吧。

除了上述“五种半”鸟类外,北京还采集发现了一些鸟类亚种。它们是勺子鸡亚种。其模式起源于北京西北山区。它们由 于 1864 年出版;竖纹小鸮亚种,模式产地在河北省南入口附近(今昌平南入口,当时属河北),司文侯于1870年出版;普通楼燕亚种,种类产地:北京,1870年思文侯出版,现在人们常以“北京雨燕”的名称称呼;星头啄木鸟亚种,类型产地:北京,司文厚1863年出版(《中国鸟类区系纲目》、《北京鸟类学》、《中国动物区系》等书均错写于1853年);云雀亚种,模式产地:北京,司文厚1863年出版;松鸦亚种,模式产地:北京,1905年发表;红嘴蓝鹊亚种,模式产地:北京西山,司文厚1873年出版;红嘴山鸦亚种,模式产地:北京,司文厚1871年出版;煤山雀亚种,模式产地:北京,司文厚1870年出版;沼泽山雀亚种,模式产地:北京,1902年出版。另外,颈鹨亚种是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采集的,算一半吧。

本文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修养)出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蟋蟀,《中国鸟类观察》编辑、《北京常见野生鸟类图鉴》副主编

点评:黄成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