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喜欢用哭来解决问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日期: 2024-03-29 20:05:59|浏览: 110|编号: 4040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小孩喜欢用哭来解决问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中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实验,总结起来一句话,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箱子,华生的孩子。我记得我们老师在讲这几个实验的时候举了一个生活例子,正是关于小孩哭泣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说明跟解释,我决定先从介绍这几个实验开始。

——————————————我是实验介绍分割线————————————————————

巴甫洛夫的狗又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长话短说:一只狗看到肉流口水,听到摇铃声不会流口水,而人为地让这只狗在每次吃肉前都先听到摇铃声,几次之后,只要摇铃声出现,这只狗就有种意识,马上香喷喷的肉就要来了,那么它就算光听摇铃声没看到肉,也会流口水。

插入一幅漫画作图解:

(图片来自微博)

下面说说斯金纳的箱子,这是重点,来个标记符号,斯金纳的箱子又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介绍几个概念。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奖励来强化对方的行为;负强化指的是通过减少一个对方不想要的来强化对方的行为,这个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孩子每天回家除了写作业还要洗碗,写作业跟洗碗都是他所不喜欢的,但是因为这次考试考得好,所以妈妈特别奖励他不用洗碗了,这个举动就会强化他考试考好的行为。正惩罚指的是通过惩罚来削弱对方的行为;负惩罚指的是减少一个对方想要的来削弱对方的行为,再来个比方,还是那个孩子,暑假可以打篮球也可以上网,打篮球跟上网都是他喜欢的,但是因为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所以妈妈把家里网给断了,禁止他上网,这样剥夺对方一个想要的事物就会弱化相对应的行为。

最后说说华生的孩子,华生在《行为主义》这本书里这么说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强盗。”(摘自百度)先不去评价华生到底能不能只通过行为主义的实验做到,但这句话也恰恰说明了,如果想要通过行为改变一个孩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补充: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这个实验主要在于一个榜样的问题,就是人们会通过看别人的行为跟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中进行学习。比如说,学生A因为语文成绩好被老师表扬,这时候被学生B看到,他觉得表扬是他想要的结果,那么他就会效仿去努力学习语文,争取取得好成绩来得到他想要的这种表扬。

——————————————我是实验介绍结束分割线^▼^———————————————

下面来说说发生在我们老师身上的事例:我们老师家有个儿子,四五岁左右,在超市看到一个小女孩通过撒泼打滚、哭号吵闹得到了自己心爱的洋娃娃之后决定效仿。(要不要再加一个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思考ING……)那天我们老师带着她心爱的儿子去了超市,儿子站在玩具区不肯走,一开始小声地表达自己想要玩具的欲望,被老师拒绝后,开始上演大戏,哭着嚎着趴地上,这时候引来了所有导购和顾客的目光,老师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下很淡定地说,你再哭我就走了。儿子觉得可能火不够大,就哭得更厉害了。然后……然后……然后我们老师就真的自己走了……(一般来说,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离开十步左右做做样子,最后在周围人可怕的目光跟指指点点下向孩子妥协。解释一下我们老师是怎么走的,就是很悠闲地拿着list选购自己计划要买的商品,然后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儿子跑过来了,两人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的后续也简单说一下,老师跟她儿子回家后达成了一个协议,想要玩具可以,但必须是在家里由爸爸妈妈跟儿子三人商讨好的并且写在购物清单上的,如果再次出现在超市撒泼打滚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玩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玩具了。

解释一下这个例子里面所涉及到的行为主义理论,首先儿子通过观察学习,从榜样那里得到一个新的行为,并期待由这个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如果在超市儿子哭号的时候就购入玩具,这时就产生了一个正强化,让他觉得,只要哭闹,就能得到玩具,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这种条件反射的链接,可能只需要一次就能达成。而老师没有管儿子独自离去这件事情对于儿子来说就是一个负惩罚,去掉一个他想要的(母亲的关注),从而得到惩罚。这种条件反射的链接,也可能只需要一次就能达成。最后回家后的协议表示,如果跟父母好好商量,就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正强化),如果哭闹,就一辈子没有玩具(负惩罚)。

——————————————我是小废话分割线o(* ̄▽ ̄*)o ———————————————

刚醒就看到这个问题,本来打算拿手机回复的,但是觉得难得在知乎遇到一个我能回答的问题还是要认真对待一下,就速度爬起来开电脑,我妈还以为我中邪了呢orz~~~~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提问者有所帮助,顺便说一下,不建议用殴打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来当作惩罚,如果有更好的教育方法请避免这种伤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