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三角地区的冬季摩托骑行装备推荐(持续更新)

日期: 2024-04-06 12:23:50|浏览: 110|编号: 432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2021】长三角地区的冬季摩托骑行装备推荐(持续更新)

一、前言

作为一个2021年夏天入坑的菜鸟,平时又生活在限摩区域,日常通勤生活都以汽车为主,只有晚上才可以骑车放松。所以面对即将来临的2021寒冬,低温什么的根本就不是放弃汽骑车的理由。

目前看知乎上大部分骑行装备的讨论,都是针对北京的气温,没有长三角区域的装备推荐,所以就抛砖引玉写一篇玩玩。

骑车保温主要分成四个区域,即为:头颈部位、身体躯干、手部、下肢(包含鞋子)。我也打算从四个部分分别来介绍骑行装备的推荐。

二、通用型保温原理

无论任何一个环境,保温原理都是由三层组成,分别是:贴身透气层、内胆保暖层、外部抗风层(此处参考始祖鸟的三层叠穿法)。

贴身透气层:多数为保暖内衣,最好抗静电,能透气排汗,避免衣物粘在一起;

内胆保暖层:多数为轻质羽绒服或抓绒内胆,起到主力保温作用;

外部抗风层:多数为冲锋衣或者皮衣,防风防水为主;

一般情况下,骑行过程不考虑四层叠穿,因为要考虑到机动车的操控性,对于灵活度有要求,如果因为追求保暖而降低了灵活性,导致安全性下降,那就和骑行装备的初衷本末倒置了。

根据保温原理和上述几个部位,我整理了一张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各部位在冬季应该如何进行保暖:

三、头颈部分

原则上冬季骑车不考虑半盔,所以头颈部分的外部抗风层我都用头盔代替了,关闭风道之后都有不错的保暖性。目前市面上从千元价位国产盔,到各种Arai、Shoei,只要是个全盔,抗风效果都不差。

我的头盔是Shoei Z8,下巴部分还有专用的可拆卸防风罩,装上之后可以有效隔绝下巴的冷空气,缺点就是嘴巴呼吸容易导致眼镜起雾。

千元价位的头盔虽然没有持有,但是在店里也有试戴过,防风效果都差不多,国产盔里比较推荐AVA、等品牌。

头颈部分最需要保暖的,其实是颈部。除了大型踏板,或者风挡特别高的ADV车型,几乎没有车型可以对颈部的风阻进行有效的阻隔,所以颈部的保暖也尤为重要。颈部的保暖分为两种,一种是头罩,另一种是只包裹面部和颈部的面罩,个人便好头罩,虽然对发型有影响,但是在全盔下佩戴更加便捷。

追求品质的可以买A星、REVIT的面罩,追求性价比的可以买国产的。迪卡侬也有很多平价的代替品,穿戴一个冬天直接扔掉都不心疼的。

四、身体躯干

冬季骑行的重点部位,唯一需要三层保暖的位置。

贴身透气层取决于我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出去溜车玩儿,如果是30分钟以内的短途骑行,日常穿着的保暖内衣就足够了,如果是超过30分钟的通勤,我会选择骑行品牌的抗静电保暖内衣。

内胆保暖层是否需要单独购买,一是取决于实际的骑行温度,二是根据最外层的防风层是否自带保暖层而定。因为骑车需要手部有足够灵活的空间,单独售卖的通常骑行装备的保暖层都是马甲为主,少有全身款的。

全身款的,一般都是丹尼斯、A星等冬季骑行服中附带的保温层,这样内胆层和骑行服有拉链、按扣链接,不会产生衣服的位移,对操控性和舒适性影响较小。

目前保暖内胆主要推荐国产品牌,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加热马甲」的出现,例如外形蜗牛、星际骑士等品牌都有类似的产品。

外部抗风层则主要由骑行皮衣、休闲骑行服、拉力服三种组成。常规在城市里骑行,皮衣和休闲款会更实用一些,毕竟出现在公司、餐厅的时候,不会过分的吸引眼球。

目前我自己在用的是REVIT的After Burn II,中文名叫燃烧2代,或者燃烧者2代。是由最外层的面料构成,配有肩部、肘部的CE认证护具,背部面板需要单独购买。自带可拆卸的保温层,适用于0-15度的气温。

双11折扣价约1799,我观望了一整年,的确是历史新低了。

如果觉得REVIT的造型太过于低调,想要亮骚一点的风格,还可以考虑A星的骑行服,各种马奎斯联名款,配色以橙色为主,可以和KTM等车型搭配

皮衣是另一种选择,皮革天然具备更好的防风性能,耐磨性和安全性也更高,相比起休闲款也更加的帅。缺点就是重量较沉、价格偏贵、舒适性不如休闲服(即便是丹尼斯最好的D-Skin 2.0)。

皮衣也是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领域,我既喜欢 NYC配合凯旋复古摩托的那股雅痞气质,又喜欢丹尼斯的钛合金肩部护具的亮骚和安全性。以至于试过很多件皮衣,迟迟没有出手。

皮衣还有个优势,就是保养得当,身材不走样,可以一直穿下去,属于初期价格高,但是均摊到持有的时间就凸显性价比的投资。皮衣的话主要推荐几个品牌,型号和特色都各有千秋。

丹尼斯()

大名鼎鼎的丹尼斯,大LOGO和钛合金护肩使得辨识度爆表。旗下几款主流产品都卖的不错,追求舒适度和内胆,可以考虑,D-Skin 2.0试过一次就回不去。追求亮骚的颜色和内胆,就考虑Arvo 4,舒适度相比起略逊一筹。不考虑内胆,又想要舒适度可以考虑另一款D-Skin的型号。关于丹尼斯皮衣的科普,可以看知乎另一位用户 @艾斯塔 的科普,她讲的非常详细了。

A星()

和丹尼斯齐名的骑行品牌,亮骚程度上不及丹尼斯,好处是不调身材,舒适度比丹尼斯更好,性价比也更高。但我个人有丹尼斯情节,所以A星的产品了解的也不多,但是对于追求皮衣骑行服,又不想要丹尼斯的亮骚,身材管理也比较头疼的朋友们,A星是你们最好的归宿。

至于其他的REVIT的皮衣,由于限量的关系,很多我喜欢的都绝版了,这里就不做过多描述了。

三层叠穿法除了上述的冬季骑行服办法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内部穿搭骑行护甲,外部穿传统的冲锋衣、羽绒服,同样可以保证骑行的安全性和保暖性。但毕竟羽绒服不是专业骑行服,在操控的便利性上有所影响,适合追求性价比的骑士。

五、手部

手套也是冬季骑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手都冻僵了,汽骑车还有什么安全性可言?

其中冬季手头大家有一个认知误区,并不是所有长款手套都是保暖,短款都是夏季,一个手套的保暖性主要看打孔。其次,选购长款还是短款,主要根据衣服和手长来看,像我属于手短的人,袖子很容易超过手腕,如果用长款手套,很容易出现袖子把手套给「顶出去」的情况。

其次,手套也有电加热的版本。相比起车把加热来说,我更偏向于手套加热,因为主要撞风降温的地方是手指头,手把加热只是手心有温度,时间长了还是手指头冰凉。

另外,冬季手套也可以考虑购买内衬,一是加强内部保温效果,而是防止出汗手湿,引起进一步的手部失温。

六、下肢(包含鞋子)

下肢的防护和保暖也是很关键的,当我们摔车的时候,往往是下下半身先着地,膝盖、胯部都是高风险点。而许多骑士(包括我在内)都喜欢用外置护具,仅仅是膝盖有防护,而忽略了对胯部的保护。

下肢的保暖性不需要中层,一是因为摩托车本身有热量散发出来,一般都集中在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下半身穿的太臃肿,也影响了骑行的操控性。

考虑到城市骑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我自己用的是牛仔裤的款式。根据不同的风格,大家还可以购买工装裤等其他款。

如果是采用外置护具,还可以考虑Once Again推出的保暖加绒护具KP-01,不仅兼容自家的护具,还兼容了丹尼斯、A星等其他护具,性价比还挺高的。

鞋子一定要采用高帮款,由于预算问题,我继续选择了国产品牌外星蜗牛。预算充足的朋友可以考虑日本品牌RS ,脚型比较符合亚洲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