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里的运动成都

日期: 2024-04-06 23:01:54|浏览: 112|编号: 4354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数据里的运动成都

今年是大运年,目前距离大运会召开已经不到100天了,而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来说, “ 运动 ” 显然是一个越来越热的关键词。近日,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成都市 “ 家门口 ”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意愿调查报告》,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分别简称为“报告”、“计划”)本文UP君将结合这两个文件以及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用多个维度的数据揭秘成都人的健身习惯,也为大家描绘出成都未来全民健身的宏伟蓝图,来,我们一起来感受数据里的运动成都 ……

2020年,成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42万,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

啥子叫体育人口?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 ,也就是常说的 “ 体育人口 ” 。

不要小看这个数,这个比例高于2020年全国平均数(37.2%)。同时,也提前达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的体育人口比例 —— “ 2025年达到38.5% ” “ 2035年达到45%以上 ” 的要求。

提前15年超标完成!成都人厉害了!

当然,成都并不满足,提出到2025年,成都全市体育人口比例将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

2000万人口的1.4%,就是28万人,差不多每年要新增6万人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UP君觉得难度不大。

△ 温江星河WORLD·科创城公园城市会客厅,运动基因从小培养

报告显示,虽然不同年龄段市民都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但每个年龄段间依然有细微差别。调查显示,成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市民比例分别为6-17岁(60.46%)、18-45 岁(56.33%)、46-69 岁(59.25%)、69 岁以上(60.23%),其中18-45岁略低于其他年龄段。

为何00后们热衷锻炼了,UP君认为近些年中考改革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让体考成为了00后升学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今年中考体考满分已经达到了60分。而双减的落地,也进一步减轻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社会中坚力量 ——18-45岁人群不仅积极锻炼比例略低于其他年龄段,不运动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12.03%。至于原因嘛,不外工作较忙,运动时间分散、运动精力有限。

在此UP君建议,运动不在乎时间、地点,上下班途中早一站下车,走路去上班,中午午休或者晚饭后,在楼下打打乒乓球、跳跳绳也是可以的嘛。

△ 东湖公园红美术馆外运动场地

成都市民最爱什么运动项目呢?

↓↓↓

△成都向上制图,数据来源于运动成都

可以看出,群众基础好、现状配套好、受场地限制小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受成都市民青睐。

△ 图据:运动成都

其中,男性更愿意参加足球、篮球、网球等对抗竞技性强的项目(参与度52.69%);女性更愿意参加瑜伽、健身、广场舞等更具娱乐性和技巧性的项目(参与度51.32%)。

△ 成都男女性市民经常参与运动项目对比,图据:运动成都

冬奥会期间,UP君就撰文:谷爱凌夺金,顺带让她进行赛前训练的成都新都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也火了一把。实际上,去年9月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就提出,要以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汽摩运动、低空飞行、极限运动等特色新兴时尚运动项目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虽然这些项目既烧钱,又有一定的参与门槛,但新奇好耍,拍照出来炫酷十足,也得到了极大的追捧,有20%的市民已经参与到上述新兴运动中,男女性别比为1.18。其中冰雪和水上运动又最受欢迎,前四项运动依次是:

其中18-45岁年龄段是参与最多的人群,平均参与占比达到了42.23%,看来还是这一部分人群最有经济实力,也最有接受新鲜事物的勇气。

△新都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

此外,一些小众运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长,如攀岩、射箭、散打、街舞、爵士舞、柔力球、滑板、迷你高尔夫、轮滑等项目。

一般来说,大家运动不外乎为了有副好身板,但调查发现,成都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目的其实非常多:

69.39%的成都市民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是释放压力;

59.01%的市民为了健康塑形;

31.57%的市民通过体育运动进行亲子互动、丰富家庭生活;

30.54%的市民为了追逐时尚运动,在体育中获得娱乐感;

21.79%的市民将体育作为一种社交途径。

解压居然排首位,近七成的市民试图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对比《2020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解压的排名仅为第四,市民提及率为31.7%,2021年,成都人民到底经历了什么,压力翻倍了!?

减肥塑形的需求也从35.2%暴涨至59.01%,难道真的是过劳肥、压力肥?

△《2020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体育消费主要目的,图据:运动成都

也有更多的人将体育作为社交的一种方式,显然,随着体育氛围的增加、体育锻炼时间的延长、运动专业度的提升、体育消费市场的变化,体育的功能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出来,于个人而言,是身心的调节,于社会而言,是更注重体验与交流的亲子互动与社交。

近年来,在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和“五大赛”举办背景下,成都体育基础设施供给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体育场地5.5万余个,总面积达3710万平方米。

看数据太枯燥,UP君每天用脚步丈量城市,可是深有感触,从场馆到体育公园,已经强烈感受到体育运动在城市的整体氛围达到空前高度,来一起回顾一下:

△ 香城体育公园

△ 菁蓉湖数字体育公园

△ 城东体育公园一期

△锦江体育公园

这个数据放到全国来看,也非常优秀。体育场地5.5万余个,分摊到成都市常住人口2094.7万人身上(2020年末数据),平均每万人体育场地为26个,与南京苏州持平,略低于无锡,妥妥的全国第一梯队。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不过,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来看,目前仅为1.77平方米,距离排头兵无锡人均3.13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面积,还是有不小差距,按照计划,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也就是说成都还将新增约2000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这个目标还是有点挑战性哦。

新增的体育场地,该放在哪里?该怎么搞?“ 融入生活 ” 的 “ 家门口 ” 的体育已成为市民的重要诉求: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

目前,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众多公园中,体育设施成为非常重要的配套设施,超过7成市民,希望在公园或绿道增加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场地。相关链接:

有47.46%的市民期盼周边的公园和绿道增加更多运动设施,提供除跑步外更丰富的健身方式;有46.25%的市民建议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服务设施,例如丰富完善洗手间、带座休息区、寄存服务、停车位、急救设施等。

城市空间有限,如何见缝插针安排体育场地,这里就有必要提一下成都这两年将剩余空间打造为“ 金角银边 ” 的城市更新运动。

相关链接:

在社区闲置用地、老旧用房、工厂仓库、桥下空间、地下室 …… 凡是你能想到的地方,创造条件就能补充体育设施,植入全民健身场景。去年,成都高质量推进50个 “ 社区运动角 ” 、200处 “ 绿道健身新空间 ” 等全民健身项目实施,全市 “ 15分钟健身圈 ” 初步实现全域覆盖。

△府青立交桥下的运动空间

△二环双桥子立交东南侧的足球场

△东光小游园篮球场

△成都首个“室外智能健身房”在东部新区三岔站站前广场建成投用

这一创举也走在全国前列,去年7月,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明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目标和技术标准。相关链接:

去年12月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也明确了“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将是未来成都体育建设重点工作。到了2025年,成都将形成三级健身圈,基本建成方便快捷、举步可就的 “ 5分钟便捷健身圈 ” ,功能齐备、类别齐全的 “ 15分钟功能健身圈 ” 和服务优质、配套完善的 “ 30分钟品质健身圈 ” 。

运动不仅是一种消费模式,更能跃升为一项产业,这背后是一盘大棋。还是用数据说话,我们来看看成都的体育消费含金量如何,毕竟成都是首批入选的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完全可以让体育消费牵引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能级提升。

在运动这件事上,成都人没 “ 抠 ” 过,78.4%的成都市民表示愿意为体育运动付费。最为滑稽的是,在前面 “ 积极参与运动 ” 调查中意外 “ 落后 ” 的18-45岁年龄段人群,在体育消费上扳回一城,他们是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平均占比达到了42.77%。其次是46-69岁年龄段,占比达39.42%。这说的不就是你我,还没运动上,先把装备置办齐全!买买买直接让成都运动鞋服消费跻身全国第二。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健身器材消费方面,北上广深领跑全国,依据电商销售额估算,一线城市的健身器材消费总额超过20亿元;成都、杭州紧随其后,大于15亿元,果真是新一线的领头羊。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从具体的健身器材产品来看,成都市民在瑜伽垫这样传统器材上花费更多,全国第四。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迪卡侬销售数据则显示,成都人体育消费品增长幅度最大的类别是自行车;排在体育消费同比增长第二、第三位的运动,分别是徒步登山运动(增长20%)、跑步运动(增长11%)。UP君真心觉得,跟成都的公园越修越多,天府绿道大面积呈现有强烈关系,长达1.69万公里的城市绿道系统让大家有广阔天地可以去挥洒嬉戏。

△ 天府绿道锦城湖段

从健身房数据来看,上海和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健身房突破4000家;从健身渗透率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有超过10%的居民是健身房会员,超过了亚洲国家韩国(9.2 % )和日本(7.8%)的平均水平,但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成都和杭州则分别拥有超过2000家健身房,但从健身渗透率来看,成都跟杭州的差距还挺大的。

从商业足、篮、羽、网球场和格斗场的数量来看,上海无疑是运动休闲商业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上海的这五类运动场地数量总和已经超过健身房数量。

成都则凭借 293个商业足球场的优势跻身前四。

前面说得很热闹,但具体到消费数据来看,现阶段成都市民个人年体育消费支出在3000元以上的不足2成,体育高消费较 “ 乏力 ” ,尤其是老年的体育消费不足。

对比深圳,2020年深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93万元,而人均体育消费达3175元,对城市消费发展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 万亿,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复合增长率超过13%,但不同城市间的增长率是不同的。

以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呈现出资源型消费特征,虽然人均GDP低于一线城市,但作为省会城市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赛事资源,体育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也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城市,因此体育商品供给较为丰富,城市体育消费可观。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消费报告》指出,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体育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但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会大幅削减其体育消费,因此低收入人群占比越低的城市体育消费增长的潜力越大。

通过对比各城市的薪资水平发现,除北上广深外,月薪4500元以下人数占比较低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和大连,结合城市体育指数,全国19个城市现阶段体育消费规模可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其中, “ 优 ” 级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和杭州2025年人均体育消费将超过4000元,成都等新一线城市预计超过3500元,届时,成都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UP君惊喜地发现,体育彩票也算是体育消费,嗨呀,每期2元,UP君也算是给成都体育消费做贡献了。

△ 图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

那么各位,大运年你周边的体育场地有哪些明显改善呢?你的运动习惯发生改变了吗?你认为成都在体育消费方面还可以有哪些创新吗?留言区见吧。

- END -

编辑:1366Ⅰ美编:Amy Ⅰ 主编:Comet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