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除磷技术研究与实践

日期: 2024-04-11 12:12:19|浏览: 70|编号: 462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电镀废水除磷技术研究与实践

[摘要] 电镀生产中,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磷排放,将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废水除磷方法主要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 大型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废水成分复杂,磷存在形式多样。 在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原理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电镀废水的实验,总结出一套适合电镀的方法。 工业园区电镀废水除磷达标(TP≤0.5mg/L)的方法。 电镀废水中磷的处理,不仅需要末端处理达标,更需要从源头控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施清洁生产。

[关键词] 电镀废水; 化学除磷; 生物除磷; 清洁生产

和来自废水

:在,如果不能,那就会,。 在大型公园中,废水的排放形式为。 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废水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一套用于公园废物处理

浇水(TP≤0.5mg/L)。 废水中需要最终并在

the 与第一个和的和以及。

: 废水; ; ;

磷是构成地球系统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化工生产中,磷的排放一旦得不到科学控制,就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对于电镀废水,《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年)规定:“当土地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者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严重时易发生环境污染问题,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的地区”,执行《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企业废水总排放口TP排放限值为0.5mg /L[1]。

1废水除磷方法

废水除磷的主要方法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 化学除磷速度快但成本高。 生物除磷成本低,但周期长。 单独采用化学除磷或生物除磷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优化工艺,可以稳定废水中的磷并达到排放标准。

1.1 化学除磷原理

化学除磷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废水中的可溶性含磷物质转化为不溶性含磷物质,并由液相转移至固相。 常用的方法是添加铁盐、铝盐或钙盐等无机金属盐剂,与可溶性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等溶解度积小的化合物。 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后,这些细小的不溶性固体聚集成较大的不溶性固体并沉淀。 经过浓缩、过滤,实现固液分离,磷进入污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型除磷剂,特别是处理非正磷酸盐的除磷剂。 一些废水处理化工公司已开发出次磷去除剂。 其原理是利用桥梁搭建。 该网捕获、吸附、沉淀废水中的次磷,达到除磷的目的。 磷仍以次磷的形式存在于污泥中。

1.2 生物除磷原理

1.2.1PAO原理

一般认为生物除磷的原理是: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时,污泥中的聚磷菌PAO(Poly-)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吸收过量的磷,排出富集的磷。剩余污泥去除污水中的磷。

1.2.2DPB原理

反硝化除磷菌DPB( )与积磷菌PAO具有相似的除磷原理,但氧化细胞内储存的PHB时的电子受体不同。 PAO是O2,而DPB是NO - N。反硝化除磷菌DPB可以在缺氧(无分子氧和硝酸盐)环境中吸收磷。 反硝化除磷细菌DPB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产生生物磷吸收。 生物磷被吸收的同时,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这使得吸磷和反硝化两个不同的生物过程可以在同一环境下使用同种细菌完成[2]。

此外,还有用于除磷的人工湿地[3]。 它是在一般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控制和优化的系统。 它利用湿地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来达到除磷的主要目标。 废水除磷技术。 其优点是:效率高、投资少、能耗低、操作简单、设置灵活、维护运行成本低。 但该方法占地面积较大。 除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外,还有吸附除磷。 卢彦勤、朱力、何兆举等人研究了沸石负载氧化铁吸附剂吸附除磷,具有除磷效果好、易再生、价格低廉的特点[4],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电镀废水除磷试验

电镀废水中的含磷物质包括:磷酸、磷酸盐、次磷酸盐、亚磷酸、焦磷酸盐、植酸等。正磷酸盐相对容易去除,而非正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则较难去除。 一般大型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厂大多采用分类处理方法,含正磷酸盐的废水送至预处理废水,含非正磷酸盐的废水送至复杂废水(含有复杂化合物的废水) 。

废水样品取自某大型电镀工业园区的电镀废水。 该工业园电镀废水采用分类处理方法。 磷主要集中在预处理废水和复合废水中。 预处理废水中的磷大部分是正磷酸盐。 复杂废水中磷大部分为非正磷酸盐,如次磷酸盐、焦磷酸盐、有机磷等。

试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如下:

除磷剂P2#:棕色液体,含铁18.7g/L,铝34.1g/L;

石灰:Ca(OH)2含量90%;

漂白水:有效氯8.0%;

PAC:以Al2O3计1.4%;

PAM:固体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200万)0.1%。

2.1 预处理废水除磷试验

2.1.1 测试步骤

除磷剂P2#测试步骤:

(1) 取500mL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

(2)加入一定量的除磷剂,反应时间5~10分钟;

(3)加碱调节pH值至7~8,反应时间1~3分钟;

(4)加入约1mL的PAM,反应时间5~10分钟;

(5)沉淀约30分钟。 过滤后,取滤液检测总磷和镍。 石灰测试步骤:

(1) 取500mL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石灰,边加边搅拌。 反应时间约10分钟;

(3)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至7~8,边加入边搅拌,反应时间1~3分钟;

(4)加入PAC约2mL,反应时间5~10分钟;

(5)加入约1mL的PAM,反应时间5~10分钟;

(6)沉淀约30分钟。 过滤后,取滤液检测总磷和镍。

2.1.2 测试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对于电镀废水厂废水的预处理,无论从除磷率还是除磷剂成本考虑,采用石灰较好。 但除磷剂P2#可以将磷降低到1mg/L以下,而石灰则很难。 除磷剂P2#在除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络合废水除磷试验

2.2.1 测试步骤

除磷剂P2#测试步骤:

(1) 取500mL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

(2)加碱调节pH值至9~10,边加边搅拌,反应时间1~3分钟;

(3)加入1~3mL漂白水,控制ORP在450mv左右,反应时间90分钟

关于;

(4)加入一定量的除磷剂,反应时间5~10分钟;

(5)加碱调节pH值至7~8,反应时间1~3分钟;

(6)加入约1mL的PAM,反应时间5~10分钟;

(7)沉淀约30分钟。 过滤后,取滤液检测总磷和镍。 石灰测试步骤:

(1) 取500mL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石灰,边加边搅拌。 反应时间约10分钟;

(3)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至9~10,边加入边搅拌,反应时间1~3分钟;

(4)加入1~3mL漂白水,控制ORP在450mv左右,反应时间90分钟

关于;

(5)加酸调节pH值至7~8,边加边搅拌,反应时间1~3分钟;

(6)加入PAC约2mL,反应时间5~10分钟;

(7)加入约1mL的PAM,反应时间5~10分钟;

(8)沉淀约30分钟。 过滤后,取滤液检测总磷和镍。

2.2.2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3和表4。对于电镀废水厂的复合废水,无论是除磷率还是除磷剂成本,均以石灰为佳。 但除磷剂P2#除镍效果较好。

2.3生化出水除磷试验

经物理化学系统处理后,将前处理废水、络合废水等电镀废水汇集在一起​​,用酸或碱调节pH值至7~8,然后进入生化处理系统(A2O) 。 在细菌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高分子有机物和结构复杂的物质被分解为小分子和结构相对简单的物质,从​​而很容易去除废水中的COD、氮、磷等。

2.3.1 测试步骤

(1)取500mL生化流出液倒入烧杯中;

(2)加入硫酸亚铁,搅拌均匀;

(3)加入双氧水,反应时间约30分钟;

(4)加入石灰调节pH值至8.0~8.5;

(5)加入PAM,反应时间5~10分钟;

工作曲线的斜率随着室内温度、试剂批号、时间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0”管号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不应超过0.030(光程10mm比色皿)。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当上述任何实验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曲线都需要重新校准。

二、平行实验精密度测试。实验人员在进行常规分析时一般需要做2~3个平行样品。 当同批次水样数量较少时,一般需要添加更多平行样品。

样品数量。 同时应做空白实验(光程10mm比色皿,空白吸光度不应超过0.030),以消除系统误差。

第三,用标准样品做对照实验。 每次进行水样实验时,您都可以使用

测量标准样品的3至4个平行样品进行测试。 如果平行样品测量结果比较稳定,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则意味着数据结果安全可靠。

3.6 加强数据综合评价

数据处理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记录整理、可疑值选取、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直接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分析人员需要在表面上不均匀甚至看似混乱的测量值中找到规律性,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来指导未来的实践。

4。结论

综上所述,要提高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落实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各项内容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培训,完善分析工作。并检测人员能力,减少分析误差,提高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其他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

[1]王迎建,杨永红。 环境监测[M].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刘敏. 地表水监测采样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 35(10): 85-87.

[3]王泽宇. 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方案分析[J]. 节能环保,2018,8:32-33。

[4]石兵,姚永华。 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精密度和偏差试验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2,7:17-21。

(本文文献格式:胡晓云,张慧丽. 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以氨氮检测为例[J]. 广东化学工业, 2019, 46(3): 153-155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