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王宁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十人故事|从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见证一座“新城”崛起

日期: 2024-04-15 23:02:36|浏览: 90|编号: 4944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天津 王宁 京津协同发展十年十人故事|从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见证一座“新城”崛起

这些年来,王浩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 早上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沿着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路走走。 一个又一个早晨过去了,厂房拔地而起,一座“新城”出现在街道之中。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是京津两地共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这也是中关村首个京外重资产投资项目。

生活在北京,工作在天津,从北大到天津宝坻,王浩见证了这里10多年的成长,也见证了京津两地的产业协同之路。

拿着调车令,我从无名湖来到潮白河

走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道路宽阔整洁,无人驾驶小巴驶过,企业工厂各具特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沿着西环北路行走一座白色帆船般的建筑映入眼帘。 眼睛。

“这是第一家签约的公司,合众汇能,是一家专门从事超级电容器行业的新公司,其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碳纳米材料实验室。” 王浩介绍,“那边有一家德国波森公司,从事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当时我们成立了21人的专门服务团队,拿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帮助公司启动获得土地后立即施工”。

走在科技城里,王浩时不时就会遇到迎面走来的企业领导和员工,王浩自然会打招呼。 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

时间回到2012年,一张调动令彻底改变了王浩的人生轨迹。 当时,王浩28岁,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工作。 “当时学校想选派一些年轻教师到当地工作,我的专业是世界史,我对农村的情况一向不太了解,特别想看看基层,所以我就主动了。”注册。” 随后,王浩被调到天津市宝坻区挂职,担任区长助理。

虽然出生在天津,但王浩之前对宝坻并不熟悉。 初来乍到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我开车下高速进入宝坻市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偌大的城中村,与之前的工作环境相比,反差巨大。”

这个差距实际上激励了他深入基层。 此后,王浩主动申请村级帮扶,担任宝坻区牛道口镇九才庄村第一书记。 他在产业援助方面开创了许多新途径。

从街头到高地,大战略下的新探索

2013年,京津“两城故事”的提出,拉开了京津合作的帷幕。 由于熟悉中关村和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王浩开始担任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与中关村科技城的对接与合作。中关村。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王浩对两个时间点非常敏感。 2013年11月,他见证了天津宝坻区政府、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框架协议。 那年,他的大女儿出生; 2016年12月,各方商定了北京金中关村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模式,这一年他的二女儿出生了。

在王浩看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就像他的“老三”、他的“爱人”,陪伴他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新城”的建设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仅就发展模式的讨论就存在不少争议。 王浩表示,此前,北京中关村与各地合作,通常是输出品牌和园区管理理念,而宝迪则希望打造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

“拆迁时,我向村民承诺,科技城建成后,大家就不用再种田了,可以来中关村上班了。所以当谈判遇到困难时,我是最着急的,生怕我无法向当地人解释。” 王浩回忆道。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各方最终达成一致。 北京中关村与宝坻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运营开发。 一大批项目已签约、开工、实施……

2019年起,王浩担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 作为两地产业合作的探索者,他清楚地知道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我们还致力于打造‘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台和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基地。” 王浩说道。

一座新兴科技城市的崛起,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天、地、人,缺一不可。” 王浩脱口而出。 他解释说,天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区位是宝坻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民是政企协作、跨区域协作的精神。

今天,一组数据展现了这里的发展成果——面积4.19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二期工程5.2平方公里已启动建造。 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26家,其中2023年新增登记企业502家; 累计竣工实物承包项目150个,其中工业用地项目39个,总投资约176亿元。 预计达产后年税收收入11亿元,可为当地增加就业近万人。

从两地到两座城市,新的故事仍在书写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扎实,王浩初到宝坻时感受到的落差感也逐渐消失。 假期里他会带两个女儿去科技城逛逛。 两个小女孩还说“这个地方越来越像北京了”。

王浩的家人在北京。 他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工作日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工作。

“刚来宝坻的时候,大雾,高速公路封闭了,花了六个小时才到北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两三点了。 ” 王浩说,“现在高铁开通了,从宝坻站到北京站只要40多分钟!” 王浩深深感受到,北京和天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年来,天津通过市场化机制引进北京资源合作项目331个落地天津,总投资1832.5亿元。 北京、天津共绘制6张重点产业链图谱,“北京研发、天津制造”创新转型格局加快推进。

2023年7月,王浩任宝坻区副区长,兼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 如今,王浩的工作状态是,一半时间在区政府办理事务,一半时间在科技城接待服务企业。 他还经常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招商引资。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刚从浙江温州招商引资回来。 “此行,我能明显感受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以前我们主要承接北京的项目,但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企业会积极考虑在选择北部地区总部时与我们联系。” ,王浩很自豪,也更有动力。

谈及新的一年的计划,王浩思路清晰:“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我们将围绕发展新生产力,继续做好‘北京研发、宝迪转型’,同时打造‘金融超市’、‘科技成果超市’等服务平台,优化产业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王浩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一本《奋斗者的故事》,它记录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从无到有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王浩已经熟悉了书中的详细内容,但他还是拿起来经常翻阅。 他说:“记住来这里路上的艰辛,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策划:刘江

记者:邵翔云、白嘉丽、王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