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花东八角古庙:始建于明朝,600多年屹立不倒,还有更神奇的......

日期: 2024-04-16 11:07:11|浏览: 93|编号: 498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探秘】花东八角古庙:始建于明朝,600多年屹立不倒,还有更神奇的......

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时事轶事,尽在《花都人》

新田二村位于华东镇东部,东与新田村毗邻,东邻从化区太平镇。 南与白云区钟落潭镇接壤,北与水口营、岗头村接壤。 村西南不远处就是流溪河。 流溪河绕过村庄,直奔珠江而下。 新田二村原为白云区蒋村镇大田村支部所属村。 当时名为新田村。 “大跃进”时期改为三联村(三个公社合并)。 1974年改称新田二村。 新田二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700余人。 村里多数人姓谢、叶,明为小姓,约有240人。 明氏宗祠位于村南。 是新田二村名仕村民聚集祭祖、庆祝节日的场所。

源氏风格

明氏家族的起源相当复杂。 据《中国明氏族谱》记载,明氏有三大郡。 第一个是平原县:平原县和礼县(今山东陵县和德州德城区)。 东汉时期葛国是一个诸侯国,古时候葛氏就居住在那里。 二是吴兴县: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唐代宗室志》百卷,镇压山东贵族姓氏。 因此,明氏在吴兴县(湖州)七姓中排第二位,即姚、明、丘、钮、闻、敷、沉。 在《元和姓氏纂修》之前,《辛集天下王氏族谱》记载,湖州吴兴县有十六大姓,明氏排第十六。 三是河南郡:洛阳地区,辖今河南以南的洛水河、沂水河下游、双嘴河、贾鲁河上游和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查阅现行新田二村《明氏族谱》(手稿,原印刷本因故遗失)和佛山《明氏族谱》。 据记载,明思恭是两广明氏家族的始祖,南宋末期河南兴泽人。 县官,曾任户部郎中。 北宋初年,为五品郎中。 经神宗元丰(1078—1085)变法后,开始有实际职务,升为六品。 明朝的司公,为官清正,清正廉洁。 元朝时期,因战乱,举家迁居广东省韶关市南熊集竹巷,七百余年。

明思恭公的祖先是北周、隋朝的明克让。 太祖明思恭与妻子麦氏结婚,生下五个儿子:长子明宜人,住佛山南海市九江镇;长子明宜人,住佛山南海市九江镇;长子明宜人,住佛山市南海市九江镇。 次子明一一继续随太祖明思恭居住在佛山三水县西南。 三子明一力,居广西阳朔市。 四儿子明一智,家住广东省封开县罗东镇寨岗村。 五子龚一志,家住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新田二村(原属番禺所辖)。 后来,五子明一心的后裔明元章与妻子陈氏迁居清远县会奇寺清平乡清湖渡聚贤堡明边村南(今清远市石角镇明边村),人口800人。 。 这里有很多人; 在佛冈市塘塘镇九岭村还设有分公司,约有230人; 在澳大利亚还有一家分店,是为21代明金荣开设的。 澳洲支系一直传承至今,已有五代。 据《明世家谱》统计,南宋末年的明思公始祖至今已有数千子孙,不少子孙移居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

祠堂的变迁

新田二村的明氏宗祠是明思公五子明一新的后裔所建。 始建于明末清初。 是按照当时的风格结构建造的(没有留下图片)。 其建筑面积不大。 由于宗族人数少,经济又不好,明家终于有了自己祭祖的地方。 明氏始祖明思公是六品官郑聪,家庭是书香门第。 他对子孙的教育和影响非同寻常。 这一点从明朝西格公让他的五个儿子分居五地就可以看出。 因此,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是他们做人的根本。 五子明义新工搬迁至新田二村。 明氏后裔牢记先人教诲,与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此的谢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迁此的叶氏结为友好邻居。 。 。

清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冬,由于明氏家族人数增加和发展需要,原有祠堂已不能容纳明氏众多后裔。 。 祭祖不方便。 于是,青衣大塘铺后裔孙明如生,在儿子明学玉、明学昌等后人的共同努力下(门口石柱上的铭文为证),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在现址(距原址南北各100余米)新建祠堂一座。 祠堂三间二进,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 祠堂有屋檐,正门和屋檐两侧的壁画和诗词告诉游人,这是一座有内涵的祠堂。 廊檐中间有石柱两根,大门两侧有石凳。 进正门就是前厅,再往里走,两边都是走廊,中间是天井。 穿过走廊就是主殿。 北面是正墙,放置祭台和牌位。 当时,同样由于财政拮据,祠堂没有围墙,四通八达。

到2001年,新田二村的明族已发展到200多人。 宗亲们决定重建明宗祠。 大家纷纷捐款,共收到善款10万多元。 由于祠堂历经风雨,很多梁梁都被损坏。 虽然10万元不足以进行大修,但梁柱都换成了楠木,墙体也重新修建。 砖为重青砖,每块重七八公斤,瓦为青瓦,结构为六层木梁,柱子为楠木(四根柱子),水泥地面搭建。 但没有钱贴墙砖。 当时为了省钱,建筑材料的购买、祠堂的设计以及小活儿都是由明宗族自己承担。

2016年,明宗决定再次整修明宗祠。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宗亲生活富裕,共收到85户捐款,共计20万余元(外地明宗宗亲62人也捐款)。

此次改造从2016年5月到年底历时7个多月。 此次修缮,使明氏宗祠焕然一新。 它既延续了祠堂原有的风格,又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建筑手法。 大殿东墙上新挂“金玉满堂”匾额。 匾额右侧为一帆风顺图,左侧为百鸟朝凤图,寓意村民生活顺利、繁荣昌盛。 祠堂墙壁贴了新的灰色墙砖,更换了楠木梁柱,盖了檐口,瓦面用了灰色塑料。 祠堂前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板,入口按照岭南风格开凿。 一亩蓄水池,养鱼养莲,符合岭南风水格局。

岭南祠堂的建筑风格一直是包容、开放的性格,这是岭南文化融合、开放的外在表现。 它既融合了北方的豪爽,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明氏宗祠和岭南其他祠堂一样,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老队长明良材曾两次整修祠堂。 他不仅带头捐款,而且还努力工作。 他凡事都力争第一,不计得失。

古老的八角庙,有镇妖符

离明氏宗祠不远,有一座古老的八角祠堂,面积600多平方米,为当地几大姓氏共有。 八角古寺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是广东省三大新发现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项新发现之一。 八角古庙供奉洪圣主,是镇压妖魔的护身符。

当时,新田二村毗邻流溪河。 每年春夏两季,洪水频发,洪水不断。 不仅十年九次水灾,村民还利用集市过河的机会,渡河到钟落滩。 一艘船翻了,落入水中。 族长担心洪水泛滥,经过深思熟虑,修建了一座八角庙,供奉洪圣业,镇妖护寨,减少洪水危害,转祸为福。 洪圣爷,海南洪圣王,是中国南方著名的神祇。

这座寺庙的屋顶是一座歇山峰。 前后两座歇山峰共八角,故名八角古寺。

八角古寺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宫殿式结构。 宫殿式是一种“高级”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于皇家建筑、寺庙等,布局严谨,讲究座位朝向、优先和对称,外观雄伟、美观。 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八角古寺建筑造型独特。 它是我国由木框架结构向砖木石结构过渡的实体建筑。

八角古寺的结构独特、严谨、科学。 其主要特点是两层屋顶(又称重檐),屋内多厅堂、天井、斗拱。 屋顶的力量通过木柱和木梁传递到地面。 木结构的各个构件通过榫卯连接。 有弹性的。 柱子之间的墙仅起隔断作用,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寺内共有32根木柱。 梁柱与墙体不太契合。 柱子后面砌青砖墙,做到“墙倒屋不倒”。 除天井附近的4根石柱外,寺庙内其余28根石柱均由坤甸木制成。 坤甸木材坚硬重、坚固、耐腐蚀、防蛀、不怕潮湿。 柱子的底座由切割成圆形和多边形的花岗岩制成。 看起来就像一个倒置的盆子,没有任何复杂的装饰。

除了木结构外,八角古寺的壁画也令人印象深刻。 门前的两幅壁画分别描绘了广九铁路的景色和老广州的山清水秀、亭台楼阁。 寺庙前殿有壁画两幅,左为“八仙”,右为“五鬼挑钱”; 后殿壁画《双龙戏珠》历史悠久,具有文物价值。

古八角寺于清代中期、民国初年重修,供奉释迦牟尼。 2003年广州市历史文物普查中,确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政府投资70万元进行全面整治。

明代杰出人物

明氏族人居住在新田二村。 因为他们牢记祖先的教诲,所以善待乡亲,与家人和睦相处,克己奉公,恪守礼节,勤劳耕作。 数百年来,它顺利发展、繁衍。 近代以来,有保卫祖国的教授和战士。

明祝文,193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杭州机械学院教授。 明朱文,出生于花东镇新田二村。 他现已退休并移居澳大利亚。 他两次积极捐资修建明氏宗祠。

志愿军战士明新田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 还有1979年参加自卫反击战的明舒克、明绍光。

新田二村地处偏僻,过去经济资源匮乏。 村干部带领村民艰苦探索,寻找致富之道。 新田二村的品牌荔枝“丫头绿”是著名的肉桂味荔枝。 其特点是肉脆、汁多、味甜、桂花香。 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新田二村水资源丰富,土壤适宜种植蔬菜。 村民种植了大量的四季石榴和优质萝卜。 他们通过各种果蔬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 提升。

如今,明氏宗祠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